軌道鐵路工程彈性短軌枕式整體道床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8072
2024-09-06
18頁
998.04KB
1、軌道鐵路工程彈性短軌枕式整體道床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目 錄通令 修改記錄表 目的/適用范圍 1作業前準備 1操作工藝 3質量標準 12注意事項 13短軌枕式整體道床施工程序圖 14通 令本作業指導書(彈性短軌枕式整體道床施工作業關鍵工序作業指導書)自簽發之日起生效。1、本作業指導書為關鍵工序控制管理工作程序支持 性文件。2、本作業指導書為受控文件,發放及修改的批準由公 司總工程師負責。3、本作業指導書解釋權為公司總工辦,各短軌枕式整體道床施工作業隊、各部門都必須遵照執行。 公司總工2、程師 年 月 日版權:該文件的版權為xxxx軌道交通三號線標項目經理部所有,未經許可或書面批準不得翻印和外傳。xxxx軌道交通三號線標項目經理部作業指導書修改記錄表修改頁碼修改內容記錄修改原因修 改 人姓 名日 期批準人: 公司總工程師 年 月 日1 目的/適用范圍xx市軌道交通三號線除了滿足鐵路基本的運營要求外,還考慮到其在建成后將會給市民的工作、生活帶來負面的影響,設計為彈性短軌枕式減振動道床。彈性短軌枕式減振道床約占線路總長的三分之二。為了保證工程質量符合設計要求,滿足減振要求,特別有針對性地指定了本分部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更好地指導施工作業。在地下整體道床混凝土施工中,我們為做到技術先3、進、經濟合理,確保工程質量,實施本作業指導。對施工過程中地下砼道床這個關鍵工序進行監控,以保證該工程始終處于受控狀態。本作業指導書適用于地下鐵道彈性短軌枕式整體道床混凝土施工的整個過程。2 作業前準備彈性短軌枕式整體道床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內部配置雙層鋼筋網架,加強道床整體性,縱向鋼筋總面積不小于1600mm2,滿足排除雜散電流需要;軌枕采用由鋼筋混凝土短軌枕、微孔橡膠墊、橡膠套靴組成的彈性短軌枕。2.1 材料(1)鋼筋:根據施工圖紙要求的規格、數量按每段時期的需用量進場。對于該材料使用條件要求:表面潔凈,無損傷;油漬、漆污和鐵銹應清除干凈;帶有顆粒狀或片狀老銹的鋼筋不得使用;進場的鋼筋應4、抽樣進行力學性能試驗,各項指標均滿足要求時方可使用。(2)彈性短軌枕:由于本標段整體道床砼短軌枕數量較大,標號高,業主所提供的鋪軌基地內無法進行短軌枕的預制工作。為此,我部將短軌枕的預制工作委托于取得業主認可的廠家定點預制。a .短軌枕與橡膠套靴及枕下橡膠墊板組合裝配時,采用膠粘法,在短軌枕底部及橡膠套靴上底部橫向分別刷道萬能膠液(每道膠印痕寬4 mm),在橡膠套靴的四個側面中部分別刷上長為半個側面長度、寬為4 mm的萬能膠,依次將短軌枕、枕下橡膠墊板、橡膠套靴組裝。b.對進場軌枕進行嚴格檢查,保證進場的鋼筋混凝土短軌枕尺寸、形狀均符合設計技術要求,誤差在允許范圍之內,預留孔洞位置正確,無損傷5、,出廠合格證及質量檢驗報告齊全;c.組裝好的彈性短軌枕應用條帶材料在承軌面兩外側各綁扎一道。綁扎要牢固,確保軌道結構施工時短軌枕、枕下橡膠墊板、橡膠套靴三者之間無縫隙。d.組裝好的彈性短軌枕在運輸過程中應避免磕碰,搬動時應輕拿輕放。e.現場堆碼彈性短軌枕的場地基底平實、底層用墊木架空,嚴禁水浸泡軌枕。運輸與堆放時彈性短軌枕應碼放整齊,各層間鋪墊木,墊木應至少高25 mm,上下層墊木同位。f.在架掛彈性短軌枕前應用木錘或橡皮錘逐個對短軌枕與橡膠套靴的組裝狀態進行復檢,檢驗合格后方可進入架掛彈性短軌枕工作。g.為避免長期日曬雨淋造成損壞,影響使用效果,彈性短軌枕橡膠套靴進場后應妥善保管,搭建雨棚。6、另外,堆碼層數不宜過多,以免套靴受壓變形。(3)鋼軌:采用高碳微釩(PD3)熱軋鋼軌,其各項指標尺寸均在允許誤差之內。2.2 機具機械:電焊機、龍門吊(10t)、平板車工具:萬能道尺、直角道尺、搬手、起道器、支撐架、軌距拉桿、鋼尺、模板、撬棍。2.3 作業條件2.3.1 工程部技術人員在施工前應進行圖紙的審核,并按圖紙中的工程數量進行提料;2.3.2 施工區域清掃干凈,無積水、無浮碴,新舊混凝土接觸面應鑿毛; 2.3.3 材料進場按照施工布置平面圖分門別類進行整齊堆放,并立有相對應的標識牌;2.3.4 基標設置正確,布置密度符合規范規定,滿足施工要求。道尺檢校完畢,支承架、拉桿等工具均已備齊;7、2.4 人員2.4.1 施工人員應熟悉圖紙,了解設計要求和意圖,明確各項結構尺寸;2.4.2 了解施工技術、安全交底的內容及要點,并復核圖中的工程數量、工程尺寸;2.4.3 認真貫徹執行技術標準、規范、規程和上級頒發的條例、辦法、指示和決定,并嚴格遵照施工規范操作,在開工前組織工人學習;2.4.4 嚴格執行掛牌上崗制度,各技術工種均持有相應的技術等級證書;2.4.5 施工中注意保護基標,如發現基標損壞,應及時向工程部報告,在重新測量復核前嚴禁使用松動的基標,以保證施工的精度。3 操作工藝3.1 基標測設:3.1.1 根據鋪軌綜合設計圖要求,利用調整好的線路中線點或施工控制導線點和施工控制水準點8、進行鋪軌基標測設,鋪軌基標測設時應按規定測設控制基標,而后再測設加密基標;3.1.2 基標設置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控制基標:直線上每120米,曲線上每60米和曲線起止點、五大樁(ZH,HY,QZ,YH,HZ)均應設置1一個點;(2)加密基標:直線上每6米,曲線上每5米各設置一個;3.1.3 基標設置允許偏差應符合下列規定:(1)控制基標:方向6,高程為2mm,直線段距離為1/5000,曲線段距離為1/10000;(2)加密基標:方向為1mm,高程為2mm,直線段距離為5mm,曲線段距離為3mm。3.2 軌排組裝和運輸同一軌節宜選用長度公差相配的鋼軌配對,公差相差量不得大于3 mm;曲線頭9、尾相錯量利用鋼軌公差在配軌時消除,兩股鋼軌利用支撐架和軌距拉桿連接。短軌枕在長鋼軌上按軌排表中所給定的相應a、b、c值進行懸掛,前后兩塊間距允許誤差為10mm。過渡段短軌枕距按設計要求進行布置。枕位先用白油漆標于軌腰內側,曲線段標于外股軌腰內側。短軌枕應與鋼軌中軸線垂直,內外對齊。承軌槽邊緣距整體道床變形縫和鋼軌接縫中心均不應小于70mm,軌排應根據鋪設順序來編號,并按先鋪設者在上,后鋪設者在下的順序裝車。軌排組裝在基地組裝作業臺上完成。其施工順序為:按設計要求的數量和間距,將短枕散布于組裝臺座的鋼軌上;散布扣件于短枕兩端;擰入短枕螺栓,在承軌槽內放置膠墊;將已丈量配對的鋼軌吊入承軌槽,軌頭上10、標注短枕位置;安裝鋼軌支承架,并使鋼軌底離開承軌槽約5cm;逐個抬起短枕,下塞木楔,再用扣件將短枕懸掛于鋼軌上;安裝軌距拉桿,調整軌距拉桿和鋼軌支承架,使軌距基本滿足1435mm要求,將軌排吊至存放區。軌排組裝工藝流程圖如下所示:3.3 鋼筋網制作與鋪設3.3.1 鋼筋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每批鋼筋均應有出廠質量證明書或試驗報告單,鋼筋表面或每盤鋼筋均應有標志,并按有關規定進行取樣試驗、尺寸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合格后方能使用。3.3.2 鋼筋加工的形狀、尺寸必須符合設計要求,鋼筋表面應潔凈、無傷痕,油漬、油漆和鐵銹應在使用前清除干凈,帶有顆粒狀或片狀老銹的鋼筋不得使用。3.3.3 整體道床鋼筋網制11、作與鋪設整體道床鋼筋網采取洞外下料、加工,洞內綁扎焊接成型的作業方式, 縱向鋼筋按兩相鄰伸縮縫長度配料。鋼筋在預留口捆綁成束,吊入洞內平板車。通過平板車運到指定位置。道床鋼筋設計為雙層鋼筋網。鋼筋鋪設前應按要求放置砂漿墊塊作為鋼筋保護層。然后鋪設下層鋼筋網(鋼筋數量和間距見相關技術交底),縱向和橫向鋼筋間距按防雜散電流要求焊接。縱向鋼筋搭接處采用雙面搭接焊,搭接長度不小于鋼筋直徑的5倍,焊縫高6mm。道床每隔5米選一橫向筋與所有縱向筋焊接,同時選兩根縱向筋和所有橫向筋焊接。道床伸縮縫處的縱向筋電氣連接及雜散電流收集網,按鐵道部第二勘察設計院鋼筋混凝土短軌枕整體道床設計圖雜散電流防護整體道床連接12、端子焊接安裝圖進行施工。將運至現場的軌排鋪設就位,進行粗調并用夾板固定后,鋪設上層鋼筋網。上下層鋼筋用架立筋固定。鋪設時由洞內小龍門吊吊運至鋪設地段,一捆一捆分散布置后,人工抬運鋼筋散布在道床底板上。人工綁扎固定,調整網格間距。鋼筋網綁扎工序流程如下圖所示: 3.3.4 鋼筋加工允許偏差應符合下列規定:受力鋼筋順長度方向的凈尺寸:10mm;彎起鋼筋的彎折位置:20mm3.3.5 鋼筋焊接前應根據施工條件進行試焊。鋼筋綁扎應牢固,并應留有足夠的保護層。3.3.6 軌排洞內運輸與組織軌排在軌排場用龍門吊吊放在平板車上,軌道車推至道床砼已施工完畢且強度達到70%設計強度的地段,再用兩臺洞內小龍門吊抬13、至待鋪位置。施工注意事項:1)裝車時軌排間應放置墊木,且后鋪軌排先裝車,先鋪軌排后裝車。2)軌排與平板間要綁扎牢固。3)軌道車走行時速不大于5Km/h,且前后派專人防護。4)停車時及時放入鐵靴,防止平板車滑行。5)兩臺龍門吊共同作業時,要專人指揮,口令統一、清晰,司機操作熟練,配合默契。3.4 軌道位置調整:3.4.1 軌道應根據鋪軌基標進行調整,采用相對式接頭,直線段允許相錯量為20 mm,曲線段允許相錯量為規定的鋼軌縮短量之半加15 mm;3.4.2 軌道鋼軌調整精度應符合下列規定:(1) 軌道中心線:距基標中心線允許偏差為2mm;(2) 軌道方向:直線方向:直線段用10米弦量,允許偏差為14、1mm,曲線段用20米弦量正矢允許偏差也應在規范允許范圍之內;(3) 軌頂高程及水平:高程允許偏差為1mm,左右股鋼軌頂面水平允許偏差為1mm,在延長18米的距離范圍之內應無大于1mm的三角坑;(4) 軌頂高低差:用10米弦量不應大于1mm;(5) 軌距:允許偏差為(2,1)mm變化率不應大于1;(6) 軌底坡按1/40設置;(7) 軌縫允許偏差為(+1,0)mm;(8) 鋼軌接頭:軌面、軌頭內側應平(直)順,允許偏差為0.5 mm。3.5 整體道床混凝土灌注地鐵隧道斷面有矩形、馬蹄形和圓形三種。道床砼分兩部分施工,先施工中間道床部分,后施工兩邊側溝。1) 模板安裝整體道床混凝土側模采用建筑鋼15、模。安裝模板前要復查道床標高及軌道中心線位置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檢查預埋件及預留孔洞是否遺漏,位置是否準確,確保模板安裝正確。2) 澆筑道床砼澆筑道床混凝土前,再次對軌道狀態進行測定,確認符合驗收標準后方可澆筑道床混凝土。道床砼采用商品砼,分區段采用鋪軌預留口或其它投料口下料,軌道平板運輸車運至澆筑部位,龍門吊吊運澆筑,插入式振搗器振搗,人工抹面的方法施工。混凝土配合比提前設計、優化。根據施工現場要求,適當摻入混凝土外加劑來改善混凝土使用性能(當使用含有活性二氧化硅或其它活性成分、可能引起堿骨料反應時,應進行專門檢驗,僅在確認對混凝土質量無害時方可使用。當檢驗判定有潛在危害時,應采用含堿量小于016、.6%的水泥,或采用能抑制堿骨料反應的摻合劑,并使用含堿、鈉離子低的混凝土外加劑,且每立方米混凝土堿含量不超過3Kg。當粗骨料經檢驗判定有潛在危害且屬堿炭酸鹽反應時不宜采用。),各種組成材料嚴格按配合比計量充分拌合,在取得駐地監理工程師簽認后,方可施工。(1)道床混凝土灌筑前,應將鋪底或仰拱預制塊的表面清洗干凈、人行道與道床混凝土接觸面鑿毛,將基面用水沖洗干凈。(2)道床混凝土灌筑前應對短軌枕表面加以遮蓋,對短軌枕和橡膠套靴連接縫宜采用封閉措施,以防道床混凝土沾污彈性短軌枕承軌面或進入套靴內。(3)混凝土應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搗實。應加強彈性短軌枕底部及周圍混凝土的搗固,搗固時應避免搗固棒接觸橡膠17、套靴和組合式軌道排架。插點布置要均勻。(4)道床混凝土應按設計設置伸縮縫。伸縮縫可用20 mm厚瀝青板形成。伸縮縫應設于兩短軌枕中間。道床混凝土施工縫的接縫面應與道床的中心線垂直,施工縫應取在伸縮縫處。如不得已須在中間停止,應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辦理。(5)在灌筑道床混凝土過程中,注意不要碰撞軌排,施工中應隨時注意組合式軌道排架或支撐架幾何狀態的變化,發現有超標情況應立即校正。混凝土澆筑時分層、水平、分臺階進行,確保施工連續性。(6)混凝土灌筑后,道床表面需抹面整平,高程允許偏差為3 mm但短軌枕周圍的道床面必須低于橡膠套靴凸緣的底面。道床頂面和短軌枕承軌面高差應符合設計要求。抹面應形成設計的橫向18、排水坡。(7)混凝土灌筑后,應避免與流動水相接觸,也應避免隧道漏水直接沖刷新灌筑的道床混凝土。(8)道床混凝土灌筑時,應留取檢查試件。同一配合比每灌筑100 m(不足者也按100 m計)道床應取試件兩組。一組在標準條件下養護,另一組與道床同條件養護。試件的強度應符合施工技術規則的在關規定。(9)混凝土經養生強度達到5Mpa后可拆除軌道排架.在道床混凝土未達設計要求之前,嚴禁各種車輛在道床上通行。3) 混凝土養護混凝土在灌筑后應及時在自然氣溫條件下噴灑養護液進行養生,養護液應分兩層噴灑均勻。養生期不少于14天。當混凝土強度大于設計強度的70%后才能在上面行駛車輛和承重。整體道床砼施工工序流程如下19、圖所示3.5.1 道床砼的變形縫及水溝模板應支立牢固,位置正確,其允許偏差為:位置5mm,垂直度2mm;3.5.2 先灌注砼支撐墩,在支承墩砼強度達到5Mpa后,拆除支撐架;3.5.3 在砼初凝前應及時進行抹面,并將附在鋼軌、扣件、短軌枕上的灰漿清理干凈,抹面允許偏差為:平整度3 mm,高程(0,-5)mm,終凝后應及時進行養護。4 質量標準4.1 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設計規定,并應無蜂窩、麻面和漏振,表面清潔,平整度偏差在3mm以內,變形縫直順,在全長范圍內偏差不應大于10mm;4.2 外露軌枕棱角應完整、無損傷,預埋件正確,水溝直(圓)順,溝底坡與線路坡度一致,并平順,流水暢通,允許偏差:位置20、10mm,垂直度3mm;4.3 道床面設的橫向排水坡為3。5 注意事項:5.1 整體道床軌道施工的軌長、軌縫、曲線超高、混凝土標號均應符合設計規定;5.2 鋪設道床結構鋼筋網,縱橫向鋼筋按防迷流要求焊接,并用萬能表進行電路測試,每一根縱向鋼筋的電阻值應不大于計算電阻值;5.3 水溝、道床混凝土為C30;5.4 基標埋設應牢固,精度符合要求,對于有疑問或松動的基標嚴禁使用;5.5 道尺使用前應校正,精度允許偏差為(+0.5,0)mm,嚴禁使用未經校正的道尺;5.6 鋼筋位置應畫線定位,嚴格按圖紙要求綁扎,不得錯綁、漏綁;5.7 混凝土抗壓試件留置組數應足夠評定其強度;5.8 鋼筋的保護層滿足設計要求,不得踩踏。6 彈性短軌枕式整體道床施工程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