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墊層基層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作業指導書2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8843
2024-09-06
24頁
142.61KB
1、路基、墊層、基層、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 第一章 路 基施工前的準備工作:(一)施工測量施工前,應對道路中線控制樁、邊線樁及高程控制樁等進行復核,確認無誤后方可施工。當施工中破壞地面原有排水系統時,應采取有效處理措施。(二)場地準備施工前,應根據工程規模、環境條件,修筑臨時施工道路。臨時施工道路應滿足施工機械調運和行車安全要求,且不得妨礙施工。路基用地范圍內的樹木、灌木叢等均應在施工前砍伐或移植,砍伐的樹木應堆放在路基用地之外,并妥善處理。路基用地范圍內的垃圾、有機物殘2、渣及地面以下至少100300mm的草皮、農作物的根系和表土應予以鏟除,并且堆放在規定的棄土場內。場地清理完成后,應全面進行填前碾壓,其密實度達到規范要求。路基用地范圍及取土場范圍內的樹根應全部挖出,并將路基用地范圍內的坑穴填平夯實。要根據工程地質勘查報告,對路基土進行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標準擊實、CBR試驗,必要時應做顆粒分析、有機制含量、宜溶鹽含量、凍膨脹和膨脹量等試驗。路基施工前應將現狀地面上的積水排除、疏干,將樹根坑、井穴等進行技術處理,并將地面整平。路基范圍內遇有軟土地層或土質不良、邊坡易被雨水沖刷的地段,當設計未做處理規定時,應按本規范辦理變更設計,并據以制定專項施工方案。(三)3、路基施工人機配合土方作業,必須設專人指揮。機械作業時,配合作業人員嚴禁處在及機械作業和走形范圍內。配合人員在機械走行范圍內作業時,機械必須停止作業。路基填、挖接近完成時。應恢復道路中線、路基邊線,進行整形,并碾壓成活。壓實度應符合下表規定:當遇有翻漿時,必須采取處理措施,當采用石灰土處理翻漿時,土壤宜就地取材。路基挖方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挖土時應自上向下分層開挖,嚴禁掏洞開挖。作業中斷或作業后,開挖面應做成穩定邊坡。機械開挖作業時,必須避開構筑物、管線,在距管道邊1m范圍內應采用人工開挖;在距直埋纜線2m范圍內必須采用人工開挖。嚴禁挖掘機等機械在電力架空線路下作業。需在其一側作業時,垂直及水平4、安全距離應符合下表的規定。挖掘機、起重機(含吊物、載物)等機械與電力架空線路的最小安全距離電壓(kv)1503.02.0填方中使用房渣土、工業廢渣等經過試驗,確認可靠并經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同意后方可使用。路基填方高度應按設計標高增加預沉量值。預沉量應根據工程性質、填方高度、填料種類、壓實系數和地質情況與建設單位、監理工程、設計單位共同協商確定。不同性質的土應分類、分層填筑、不得混填,填土中大于10cm的土塊應打碎或剔除。填土應分層進行,下層填土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上層建筑。路基填土寬度每側應比設計規定寬50cm。路基填筑中宜做成雙向橫破,一般土質填筑橫坡宜為2%3%,透水性小的土類填筑橫坡宜為5、4%。透水性較大的土壤邊坡不宜被透水性小的土壤所覆蓋。受潮濕及凍融影響較小的土壤應填在路基的上部。在路基寬度內,每層虛鋪厚度應視壓實機具的功能確定。人工夯實虛鋪厚度應小于20cm。路基填土中斷時,應對已填路基表面土層壓實并進行維護。原地面橫向坡度在1:101:5時,應先翻松表土再進行填土。原地面橫向坡度陡與1:5時應做成臺階形,每層臺階寬度不小于1m,臺階頂面應向內傾斜;在沙土地段可不作臺階,但應翻松表層土。路基壓實度應符合下表-2要求:填挖類型路床頂面以下深度(cm)道路類別壓實度(%)(重型擊實)檢驗頻率檢驗方法范圍點數挖方030城市快速路、主干路951000每層3點環刀法灌水法或灌砂法次6、干路93支路及其他小路90填方080城市快速路、主干路95次干路93支路及其他小路9080150城市快速路、主干路93次干路90支路及其他小路90150城市快速路、主干路90次干路90支路及其他小路87壓實應先輕后重、先慢后快、均勻一致。壓路機最快速度不超過4km/h。填土的壓實遍數,應按壓實度要求,經現場試驗確定。壓實過程中一個采取保護地下管線、構筑物安全。碾壓應自路基邊緣向中央進行,壓路機輪外緣距路基邊應保持安全距離,壓實度應達到要求,且表面應無顯著輪跡、翻漿、起皮、波浪等現象。壓實應在土壤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值時進行。含水量偏差幅度經試驗確定。當管道位于路基范圍內時,其溝槽的回填土壓實度7、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268的有關規定,且管頂以上50cm范圍內不得用壓路機壓實。當管道結構頂面至路床的覆土厚度不大于50cm時,應對管道結構進行加固。當管道結構頂面至路床的覆土厚度在5080cm時,路基壓實過程中應對管道結構采取保護后加固措施。舊路加寬時,填土宜選用與原土壤相同的土壤或透水性較好的土壤。土路基的主要控制項目:1、路基壓實度應符合表-2的規定檢查數量:每1000、每壓實層抽檢3點。檢查方法:環刀法、灌砂法、灌水法2、彎沉值,不應大于設計規定檢查數量:每車道、每20m測1點檢查方法:彎沉儀檢測土路基允許偏差應符合下表規定:項 目允許偏差檢驗頻率檢驗方8、法范圍(m)點 數路床縱段高程(mm)-20+10201用水準儀測量路床中線偏位(mm)301002用經緯儀、鋼尺量取最大值路床平整度(mm)1520路寬(m)153路床寬度(mm)不小于設計值+B401用鋼尺量路床橫坡0.3%且不反坡20路寬(m)156邊坡不陡與設計值202用坡度尺量,每側1點第二章 墊 層一、 墊層是設置于底基層與土基之間的結構層,起排水、隔水、防凍、防污等作用,以加強土基和改善基層的工作條件,通常設與路基處于潮濕和過濕及有冰凍翻漿的路段。路面墊層一采用水穩性好的粗粒料或各種穩定類粒料。二、 墊層施工技術:三、 鋪筑前,將路床的所有浮土,雜物清除干凈,并嚴格整形和壓實使其9、符合設計圖紙要求。路床表面上的車轍或松軟部分和壓實不足的地方以及任何不符合規定要求的表面都應翻松、清除或換填同類材料重新進行整修碾壓。恢復中線測量,直線段每1020m設一樁,平曲線每1015m設一樁,并在兩側路肩外設指示樁。四、 砂墊層的材料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檢查數量:不同材料進場批次,每批檢查1次。要對砂礫進行標準擊實試驗,得出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壓實度五、 攤鋪采用機械攤鋪,鋪設寬度應超出路基設計寬度30cm,以保證路邊緣的壓實度。在整形過程中,必須禁止任何車輛通行。六、 碾壓方向應與中心平行,其順序是:直線段由邊到中,超高段由內側向外側,依此順序進行碾壓,碾壓時,后輪應重疊1/2輪寬。壓實10、后表面應平整、無輪跡或隆起,并有正確的斷面和合適的路拱。壓路機碾壓速度,第一遍平壓采用1.51.7km/h速度為宜,震動速度為 2.02.5km/h。砂礫墊層各項指標允許偏差符合下表:序號項目允許偏差檢驗頻率檢驗方法范圍(m)點 數1厚度+20-10%10001用尺量2平整度1520m路寬(m)1533寬度不小于設計規定40m1用尺量4中線高程20201用水準儀具測量5橫坡20且橫坡差不大于0.3%20m路寬(m)1566壓實度2.3t/m310001灌砂法砂礫墊層表面應堅實、平整,不得有浮石、粗細集料等現象用12t以上壓路機碾壓后輪跡深度不應大于5mm。第三章 基 層石灰穩定土類材料宜在冬期11、開始前3045d完成施工,水泥穩定材料宜在冬期開始前1530d完成施工。穩定土類道路基層材料配合比中,石灰、水泥等穩定劑計量應以穩定劑質量占全部土(粒料)的干質量百分率表示。基層材料的攤鋪寬度應為設計寬度兩側加施工必要附加寬度。基層施工中嚴禁用帖薄層方法整平修補表面(一)石灰穩定土類基層原材料應符合下列規定:1、土應符合下列要求:1) 宜采用塑性指數1015的粉質黏土、黏土。2) 土中有機物含量宜小于10%3) 使用舊路的級配礫石、砂石或雜填土等應先進行試驗。級配礫石、砂石等材料的最大粒徑不宜超過分層厚度的60%,且不應大于10cm,土中欲摻入碎磚等粒料時,粒料摻入含量應經試驗確定。2、石灰應12、符合下列要求:宜采用13級的新灰。石灰技術指標符合表的規定。表 石灰技術指標項目類別鈣質生石灰鎂質生石灰鈣質消石灰鎂質消石灰等 級有效鈣加氧化鎂含量(%)858070807565656055605550未消化殘渣含量5mm圓孔篩的篩余(%)71117101420含水量(%)444444細度0.71mm方孔篩的篩余(%)0110110.125mm方孔篩的篩余(%)13201320鈣鎂石灰的分類界限,氧化鎂含量(%)5544注:硅、鋁、鎂氧化物含量之和大于5%的生石灰,有效鈣加氧化鎂含量指標,等75%,等70%,60%;未消化殘渣含量指標均與鎂質生石灰指標相同。1) 磨細生石灰,可不經消解直接使用13、;塊灰應在使用前23d完成消解,未能消解的生石灰塊應篩除。消解石灰粒徑不得大于10mm。2) 對儲存較久或經過雨期的消解石灰應先經過試驗,根據活性氧化物的含量決定能否使用和使用辦法。3、石灰土配合比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每種土應按5種石灰摻量進行試配,試配石灰用量宜按下表選取。土壤類別結構部位石灰摻量(%)12345塑性指數12的黏性土基層1012131416底基層810111214塑性指數12的黏性土基層5791113底基層578911砂礫土、碎石土基層345672)確定混合料的最大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應做最小、中間和最大3個石灰劑量混合料的擊實試驗,其余兩個石灰劑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14、大干密度用內插法確定。4、廠拌石灰土應符合下列規定:1) 石灰土攪拌前,應先篩除集料中不符合要求的顆粒,使集料的級配和最大粒徑符合要求。2) 宜采用強制式攪拌機進行攪拌,配合比應準確,攪拌應均勻;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值,石灰土應過篩(20mm方孔)。3) 應根據土和石灰的含水量變化、集料的顆粒組成變化及時調整攪拌用水量。4) 拌成的石灰土應及時運到鋪筑現場。運輸中應采取防止水分蒸發和防揚塵措施。5) 攪拌廠應向現場提供石灰土配合比 R7強度標準值及石灰中活性氧化物含量的資料。5、攤鋪:1) 路床應濕潤,壓實系數經試驗確定。現場人工攤鋪時,壓實系數宜為1.651.702) 石灰土宜采用機械攤鋪,每次15、攤鋪長度宜為一個碾壓段。攤鋪摻有粗集料的石灰土時,粗集料應均勻。3) 攤鋪好的石灰土應當天碾壓成活,碾壓時的含水量宜在最佳含水量的允許范圍內。直線和不設超高的平曲線段,應由兩側向中心碾壓;設計超高的平曲線段,應由內側碾壓。4) 初壓時,碾速宜為2030m/min,灰土初步穩壓后,碾速宜為3040m/min。人工攤鋪時,宜用68t壓路機碾壓,灰土初步穩定,找補整形后,方可用重型壓路機碾壓。5) 當采用碎石嵌丁封層時,嵌丁石料應在石灰土底層壓實度達到85%時散鋪,然后繼續碾壓,使其嵌入底層,并保持表面有棱角外漏。6) 縱、橫接縫應設直茬,縱向接縫宜設在路中線處,接縫應做成階梯形,梯級寬不應小于1/16、2層厚。7) 橫向接縫應盡量減少。8) 石灰土成活后應立即灑水(或覆蓋)養護,保持濕潤,直至上層結構施工為止。9) 石灰土碾壓成活后可采取噴灑瀝青透層油養護,并宜在其含水量為10%左右時進行。石灰土養護期應封閉交通。(二)石灰、粉煤灰穩定砂礫基層1、石灰應該符合表的規定:2、粉煤灰應符合下列規定:1) 粉煤灰中的SiO2、Al2O3和Fe3O2總量宜大于70%;在溫度為 700時的燒矢量宜小于或等于10%。2) 當燒矢量大于10%時,應經試驗確認混合料強度符合要求時,方可采用。3) 細度應滿足90%通過0.3mm篩孔,70%通過0.075mm篩孔,比表面積宜大于2500/g.3、混合料有攪拌廠17、集中拌制且應符合下列規定,宜采用強制式攪拌機拌制。1) 攪拌時應先將石灰、粉煤灰攪拌均勻,在加入砂礫(碎石)和水攪拌均勻。混合料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含水量。2) 拌制石灰粉煤灰砂礫均應做延遲時間試驗,以確定混合料在儲存場存放時間及現場完成作業時間。3) 混合料含水量視氣候條件適當調整。4、攪拌廠應向現場提供產品合格證及石灰活性氧化物含量、粒料級配、混合料配合比及R7強度標準值的資料。5、運送混合料應覆蓋、防止遺撒、揚塵。6、攤鋪1) 首先恢復中線。直線段每15-20m設一樁,平曲線段每10-15m設一樁,并且在對應斷面路肩處測設指示樁,然后進行水平測量,在兩側指示樁上用紅漆標出二灰穩定砂礫邊緣的18、設計厚度。2) 根據鋪筑層的厚度和要求達到的壓實度,計算每車混合料的鋪筑面積,將混合料均勻的卸在攤鋪機料斗中。攤鋪時按規定的鋪筑厚度、虛鋪系數計算虛鋪厚度,機動車道用二臺攤鋪機分兩幅攤鋪,第一幅攤鋪機與第二幅攤鋪機攤鋪距離不應超出100m。3) 混合料在攤鋪前其含水量宜在最佳含水量的允許偏差范圍內。4) 混合料每層最大壓實厚度應為20cm,且不宜小于10cm。5) 攤鋪中發生粗、細集料離析時,應及時翻拌均勻7、碾壓1) 碾壓過程中,如有“彈簧”、松散、起皮等現象,及時翻開重新拌和,或用其他方法處理,使其達到質量要求。一個路段完成后,立即按規定的方法做密實度試驗,使壓實度達到95%以上。兩工作段19、銜接處,留58m,不進行碾壓,隨后一段進行施工。施工時,將前一段未壓部分一起進行拌和,并與后一段一起碾壓。在攤鋪過程中,設一五人小組跟在攤鋪機后面,及時消除粗集料和粗集料帶。2) 碾壓:壓路機碾壓時,應先慢后快;先兩邊后中間;先低后高的原則,由邊到中即碾壓道路基層,以路中心為目標,從左右兩邊線開始,逐漸壓向路中心,以保證一定橫破度形成路拱。由低到高碾壓時,從坡低向坡上碾壓,倒退時以原碾壓帶返回,在坡低轉入新碾壓帶,以保證一定的縱坡度。并控制壓路機速度、攤鋪厚度和最佳含水量。以保證路基壓實質量。8、養護1) 混合料基層應在潮濕狀態下養護,養護期視季節而定,常溫下不宜少于7d。2) 采用灑水養護,20、應及時灑水,保持混合料濕潤;3) 養護期間宜封閉交通。第四章 瀝青混凝土面層(一)基層的準備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前應對基層進行檢查,基層質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鋪筑瀝青混凝土面層。其要求是:具有足夠的強度和適宜的鋼度;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干、濕收縮變形較小;表面平整、密實、拱度與面層一致,高程符合要求。(二)噴灑透層油1、 透層宜采用瀝青灑布車噴灑,噴灑透層前,路面應清掃干凈,應采取防止污染路緣石及人工構造物的措施。2、 灑布的透層油應滲乳基層一定深度,不應在表面流淌,并不得形成油膜。3、 應按設計瀝青用量一次噴灑均勻,當有遺漏時,應用人工補灑。4、 噴灑透層油后,應立即撒布粗砂,嚴禁車輛、行人通過。21、5、 瀝青路面使用的各種材料運至現場后必須進行質量檢驗,經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應商體工隊檢測報告或商檢報告代替現場檢測。并報監理工程師認可。(三)瀝青混凝土的拌制1、 瀝青混合料必須在瀝青拌和廠(場、站)采用拌和機械拌制。2、 拌和廠的設置必須符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消防、安全等規定。3、 拌和廠與工地現場的距離應充分考慮交通堵塞的可能,確保混合料的溫度,且不致因顛簸造成混合料離析。4、 拌和廠應具有完備的排水設施。各種集料必須分隔儲存,細集料場應設防雨頂棚,堆料場及場內道路應作硬化處理,嚴禁泥土污染集料。5、 瀝青混合料可采用間歇式拌和機和機拌制,高速公路和以及公路宜采用間歇式拌和機拌22、和。連續式拌和機使用的集料必須穩定不變,一個工程從多處進料、料源或質量不穩定時,不得采用連續式拌和機。6、 瀝青混合料拌和設備的各種傳感器必須定期檢定,周期不少于每年一次。冷料供應裝置需經標定得出集料供料曲線。7、 間歇式拌和機總拌和能力滿足施工進度要求,拌和機除塵設備完好,能達到環保要求。8、 瀝青混合料的生產溫度應符合規定要求。烘干集料的殘余含水量不得大于1%。9、 混合料的拌和時間根據具體情況經試拌確定,以瀝青均勻裹覆集料為度。瀝青混合料應在拌和廠(場)拌制。拌制前應根據室內配合比進行試拌,以確定適宜的瀝青用量,拌和時間及加熱和出廠溫度確保瀝青混合料的質量。瀝青混合料各種材料的加熱和出廠23、溫度參見下表:石油瀝青混料AH-90加熱溫度貯存溫度到場溫度攤鋪溫度碾壓溫度碾壓終了溫度140165溫度降低不超過10不低于120150不低于110130且不超過165不低于110140且不超165不低于7010、 瀝青混合料拌制時應根據配料單進料和拌制,嚴格控制各種材料 和瀝青混合料的加熱溫度,拌和后混和料應均勻一致,無花白,粗細料分離和結團成塊現象,每班必須抽樣做瀝青混合料、礦料級配組成的瀝青用量試驗,若不符合要求及時調整。有專人在拌和廠記錄每車料的出場時間、出場溫度、油石比。保證每車料攤鋪時間銜接緊密。(四)瀝青混合料的攤鋪1、 熱拌瀝青混合料宜采用瀝青攤鋪機攤鋪,在噴灑有粘層油的路面上24、鋪筑改性瀝青混合料或SMA時,宜使用履帶式攤鋪機。攤鋪機的受料斗應涂刷薄層隔離劑或防粘結劑。2、 攤鋪機開工前應提前0.5-1h預熱熨平板不低于100。鋪筑過程中應選擇熨平板的振搗或夯錘壓實裝置具有適宜的振動的頻率和振幅,以提高路面的初始壓實度,熨平板加寬連接應仔細調節至攤鋪的混合料沒有明顯的離析現象。3、 攤鋪機必須緩慢、均勻、連續不間斷地攤鋪,不得隨意變換速度或中途停頓,以提高平整度,減少混合料的離析。攤鋪速度宜控制在 2-6m/min的范圍內,對改性瀝青混合料及SMA混合料宜放慢1-3m/min。當發現混合料出現明顯離析、波浪、裂縫、拖痕時,應分析原因。4、 攤鋪機應采用自動找平方式,下25、面層和基層宜采用鋼絲繩引導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層宜采用平衡梁或雪橇式攤鋪厚度控制方式,中面層根據情況選用找平方式。直接接觸式平衡梁的輪子不得黏附瀝青。鋪筑改性瀝青或SMA路面時宜采用非接觸式平衡梁。5、 瀝青混合料采用分路幅攤鋪,攤鋪時接縫應緊密,攤鋪瀝青混凝土面層時要注意天氣的變化。攤鋪現場有專人負責測量瀝青混凝土料進場溫度、攤鋪溫度、碾壓溫度及碾壓終了溫度。6、 在路面狹窄部分、平曲線過小的匝道或加寬部分,以及小規模工程不能采用攤鋪機鋪筑時可用人工攤鋪混合料。人工攤鋪瀝青混合料應符合下列要求:1) 半幅施工時,路中一側宜事先設置擋板。2) 瀝青混合料卸在鐵板上,攤鋪時應扣鍬鋪料,不得揚鍬遠26、甩。鐵鍬等工具宜沾防粘結劑或加熱使用。3) 邊攤鋪邊刮板整平,刮平時應輕重一致,控制次數,嚴防集料離析。4) 攤鋪不得中途停頓,并加快碾壓。如因故不能及時碾壓時,應立即停止攤鋪,并對已卸下的瀝青混合料覆蓋苫布保溫。5) 低溫施工時,每次卸下的混合料應覆蓋苫布保溫。(五)碾壓1、 壓實成型的瀝青混凝土路面應符合壓實度及平整度的要求。瀝青混合料的分層壓實度厚度不得大于10cm。瀝青穩定碎石混合料的壓實層厚度不宜大于12cm,但當采用大功率壓路機且經試驗證明能達到壓實度時允許增大到150mm。2、 瀝青路面施工應配備足夠數量的壓路機,選擇合理的壓路機組合方式以達到最佳碾壓效果。雙輪鋼筒式壓路機為6-27、8t,三輪鋼筒式壓路機為8-12t或12-15t,輪胎壓路機為12-20t或20-25t,振動壓路機為2-6t或6-14t,手扶式小型振動壓路機為1-2t。振動夯板的質量不小于180kg,振動頻率不小于3000次/min;3、 瀝青混合料的壓實應按初壓、復壓、終壓(包括成型)三個階段進行。壓路機應以慢而均勻的速度碾壓,壓路機的碾壓速度符合表的規定: 壓路機碾壓速度(km/h) 表壓路機類型初 壓復 壓終 壓適宜最大適宜最大適宜最大鋼筒式壓路機1.5-2355輪胎壓路機84-68振動壓路機1.5-2(靜壓)5(靜壓)4-5(振動)4-5(振動)2-3(靜壓)5(靜壓)4、 初壓應在混合料攤鋪后較28、高溫度下進行,并不得產生推移、發裂,壓實溫度應根據瀝青稠度、壓路機類型、氣溫、鋪筑層厚度、混合料類型經試鋪試壓確定,并應符合規范要求。1) 壓路機應從外側向中心碾壓,相鄰碾壓帶應重疊1/3-1/2輪寬,最后碾壓路中心部分,壓完全幅為一遍。當邊緣有擋板、路緣石、路肩等支檔時,應緊靠支擋碾壓。當邊緣五支擋時,可用耙子將邊緣的混合料稍稍耙高,然后將壓路機的外側輪伸出邊緣10cm以上碾壓。也可在邊緣先空出寬30-40cm,待壓完第一遍后,將壓路機大部分重量位于已壓實過的混合里面上,再壓邊緣,減少邊緣向外推移。2) 應采用輕型鋼筒式壓路機或關閉振動裝置的振動壓路機碾壓2遍,其限壓力不宜小于350N/cm29、。初壓后應檢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時應修整。3) 碾壓時應將驅動輪面向攤鋪機,碾壓路線及碾壓方向不應突然發生改變而導致混合料產生推移。壓路機起動、停止應減速緩慢進行。4) 復壓應緊跟初壓后進行,并應符合下列要求:5) 復壓宜采用重型輪胎壓路機,也可采用振動壓路機或鋼筒式壓路機。碾壓遍數應經試壓確定,并不宜少于4-6遍。復壓后路面達到要求的壓實度,并無顯著輪跡。6) 當采用輪胎壓路機時,總質量不宜小于15t。碾壓厚層瀝青混合料,總質量不宜小于22t。輪胎充氣壓力不小于0.5Mpa,相鄰碾壓帶應重疊1/3-1/2的碾壓輪寬度。7) 當采用三輪鋼筒式壓路機時,振動頻率宜為35-50Hz,振幅宜為0.330、-0.8mm,并應根據混合料種類、溫度和層厚選用。層厚較大時應選用較大的頻率和振幅。相鄰碾壓帶重疊寬度宜為10-20cm。振動壓路機倒車時應先停止振動,并在向另一方向運動后開始振動,并應避免混合料形成鼓包。5、 終壓應緊接在復壓后進行1) 終壓可選用雙輪鋼筒時壓路機或關閉振動壓路機碾壓,終壓不宜少于2遍,路面應無輪跡。路面壓實成型的終了溫度應符合規范要求。2) 壓路機的碾壓段長度應與攤鋪速度相適應,并保持大體穩定。壓路機每次由兩端折回的位置應階梯形的隨攤鋪機向前推進,折回處不應在同一橫斷面上。在攤鋪機連續攤鋪的過程中,壓路機不得隨意停頓。3) 壓路機碾壓過程中,有瀝青混合料沾輪現象時,可向碾壓31、輪灑少量水或加洗衣粉的水,嚴禁灑柴油。輪胎壓路機在連續碾壓一段時間,輪胎已發熱后應停止向輪胎灑水。4) 壓路機不得在未碾壓成型并冷卻的路段上轉向、調頭或停車等候。振動壓路機已在成型的路面上行駛時應停止振動。5) 對壓路機無法壓實的橋梁、擋墻等構造物接頭、拐彎死角、加寬部分及某些路邊緣局部地區,應采用振動夯板壓實。對雨水井與各種檢查井的邊緣還應用人工夯錘、熱烙鐵補充壓實。6) 在當天碾壓的尚未冷卻的瀝青混合料面層上,不得停放任何機械設備或車輛,不得灑落礦料、油料等雜物。(六)接縫1、 在施工縫及構造物兩端的連接處操作應仔細,接縫應緊密、平順。2、 縱向接縫部位的施工應符合下列要求:3、 攤鋪時采32、用梯隊作業的縱縫應采用熱接縫。施工時應將已鋪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cm寬暫不碾壓,作為后攤鋪部分的高程基準面,在最后作跨縫碾壓。4、 當半幅施工不能采用熱接縫時,宜加設擋板或采用切刀切齊。在攤鋪另半幅前應將縫邊緣清掃干凈,并應涂灑少量粘層瀝青。攤鋪時應重疊在已鋪層上5-10cm,攤鋪后用人工將攤鋪在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鏟走。碾壓時應先在已壓實路面上行走,碾壓新鋪層的10-15cm,熱按后壓實新鋪部分,在伸過已壓實路面10-15cm,接縫應壓實緊密,上下層的縱縫應錯開15cm以上,表層的縱縫應順直。且宜留在車道區畫線位置上。5、 相鄰兩幅及上下層的橫向接縫均應錯位1m以上。對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和33、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中下層的橫向接縫和采用斜接縫,上面層應采用垂直的平接縫,其他道路的各層均可采用斜接縫,并應使接縫預熱軟化。碾壓前應將預熱用的混合料鏟除。6、 斜接縫的搭接長度宜為0.4-0.8m。搭接處應清掃干凈,并灑粘層油。當搭接處混合料中的粗集料顆粒超過壓實層厚度時應予剔除,并應補上細混合料,斜接縫應充分壓實并搭接平整。7、 平接縫應粘結緊密,壓實充分,連接平順。可采用下列方法施工:a) 在施工結束時,攤鋪機在接近端部前約1m處熨平板稍稍抬起駛離現場,用人工將端部混合料鏟齊后在碾壓。然后用3m直尺檢查平整度,趁尚未冷透垂直刨除端部層厚不足的部分,使下次施工時成直角連接。b) 在預定的攤34、鋪端的末端先撒一薄層砂帶,攤鋪混合料后趁熱在攤鋪層上挖出一條縫隙,縫隙應位于撒砂與未撒砂的交界處,在縫中嵌入一塊與壓實層厚度相等的木板或型鋼,待壓實后鏟除撒砂的部分,掃盡砂子,撤去木板或型鋼,并在端部灑粘層瀝青接著攤鋪。c) 在預定攤鋪段的末端先鋪上一層麻袋或牛皮紙,攤鋪碾壓成斜坡,下次施工時將鋪有麻袋或牛皮紙的部分用人工刨除,在端部灑粘層瀝青接著攤鋪。d) 在預定攤鋪段的末端先撒一薄層砂帶,在攤鋪混合料,待混合料稍冷卻后將撒砂的部分用切割機切割整齊后取走,用干拖布吸走多余的冷卻水,待完全干燥后在端部灑粘層瀝青接著攤鋪,在接頭有水或潮濕時不得鋪筑混合料。e) 從接縫處起繼續攤鋪混合料前應用3m35、直尺檢查端部平整度,當不符合要求時,應予以清除。攤鋪時應調整好預留高度,接縫處攤鋪層施工結束后再用3m直尺檢查平整度,當有不符合要求者,應趁混合料尚未冷卻時立即處理。f) 橫向接縫的碾壓應先用雙輪或三輪鋼筒式壓路機進行橫向碾壓,碾壓帶的外側應放置供壓路機行駛的墊木,碾壓時壓路機應位于已壓實的混合料層上,伸入新鋪層的寬度宜為15cm。然后每壓一遍向新鋪混合料移動15-20cm,直至全部在新鋪層上為止,在改為縱向碾壓,當相鄰攤鋪層已經成型同時又有縱縫時,可先用鋼筒式壓路機沿縱縫碾壓一遍,其碾壓寬度為15-20cm,然后再沿橫縫做橫向碾壓,最后進行正常的縱向碾壓。(七)開放交通(雨季施工要求)1、 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應待攤鋪層完全自然冷卻,混合料表面溫度低于50后,方可開放交通,需要提早開放交通時,可灑水冷卻降低混合料溫度。2、 瀝青路面雨季施工應符合下列要求:a) 應加強工地現場與瀝青拌和廠聯系,縮短施工長度,各工序銜接應緊密。b) 運料汽車和工地應備有防雨設施,并應做好基層及路肩的排水當遇雨或下層潮濕時,不得攤鋪瀝青混合料,對未經壓實即遭雨淋的瀝青混合料,應全部清除,更換新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