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km長市政道路工程雨水渠施工技術安全交底.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4869
2024-09-06
12頁
50KB
1、1.3km長市政道路工程雨水渠施工技術安全交底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施工技術安全交底記錄 年 月 日工程名稱道路工程分部工程雨水工程分項工程名稱雨水渠施工交底內容:一適用范圍適用于雨水工程施工。二引用標準1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屬設施(06MS201);2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268-2008);3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3-2010);4路施工圖設計及相關文件;5國家及地方關于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三工程概況本工程全長1321.97米。路道路標準斷面型式為:502、m(紅線)-4.5m(人行道)-7m(非機動道)-2.5m(綠化帶)-22m(機動車道)-2.5m(綠化帶)-7m(非機動道)-4.5m(人行道)。根據規劃路(XX街-XX路)雨水分為兩個設計系統:(1)XX街-XX河段敷設兩道d1200的雨水管,收集上游及西側林州街規劃d800雨水后,由南向北排入現狀XX河,遠期排入規劃XX河;(2)XX河-XX路段敷設兩道1.6*1.2-1.8*1.4雨水涵,收集上游及西側萬盛路規劃d800、學苑路規劃2-d800雨水后,開挖土質明渠(上口12.02m,下口4.02m,渠深1.6m,L=44m)排入現狀XX河,遠期排入規劃XX河,其中現狀XX河標高需清淤至3、75.30。四技術要求1雨水口采用磚砌偏溝式雨水口,詳見06MS201-8。雨水箅子采用球墨鑄鐵防盜井箅及球墨鑄鐵支座,詳見06MS201-8頁53、55。雨水口進水處表面應低于周圍地面30mm,除連接到用戶支管上的雨水進水井井深按支管高度控制外,其余井深均按照小于1.2m控制,施工中可根據需要調整雨水口位置或周圍路面標高,使雨水口收水效果最佳。雨水口連接管管徑d300,其中六篦、八篦雨水口連接管管徑d400坡度不小于0.01。2井蓋及蓋座:檢查井井蓋均采用D700防盜球墨鑄鐵井蓋及蓋座,產品質量應符合檢查井蓋(GB/T 23858-2009)。檢查井爬梯采用塑鋼材質踏步(爬梯),尺寸及安裝分4、別詳見06MS201-6頁16、17。3雨水管d300d1200管道采用II級鋼筋混凝土承插口管,橡膠圈接口(06MS201-1p23)。d300雨水口連接管,采用150砂石基礎(06MS201-1p10),其他采用II級管120砂石基礎(06MS201-1p9)。施工時,插口插入方向與水流方向一致,選用的鋼筋混凝土管應符合GB/T11836-2009標準要求。4雨水渠:雨水渠及檢查井見結構圖。蓋板渠與檢查井相接處設沉降縫一道,施工參見標準02J331頁81-34圖,蓋板渠每隔20-25米設變形縫一道,做法同沉降縫。嵌縫材料采用SXF-202雙組分聚硫密封圈。5檢查井:雨水渠檢查井分八種類型,5、墊層為100mm厚C15混凝土,井室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圖、鋼筋圖見“雨結-01-17”。6所有磚砌體采用實芯、非粘土磚砌筑,按不低于M7.5水泥砂漿和MU10磚標準。7行車道下的檢查井需要加固,加固措施詳見道路工程中“檢查井加固圖”;道路以外檢查井不需要加固。8預留用戶支管至紅線外1m,并設置檢查井一座。9所有開挖的溝槽應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開挖,用干凈素土回填,分層夯實。壓實度應符合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268-2008)4.6.3的規定。10管道基底之下的樹根、淤泥、腐殖土、草皮及垃圾要全部清理干凈,要求清除至原狀土,并換填素土,分層夯實。濕軟地基處理措施:有地下水時要加6、強降水措施,保證降水效果,管道基礎下軟基厚度不足80cm時,將軟基清除80cm后,先用磚渣穩固地基,再鋪墊水泥石灰土兩層(30cm),其上再進行管道基礎正常澆筑;若軟基清除80cm后挖出淤泥,則需首先進行拋石擠淤,穩固地基后再鋪筑磚渣及30cm厚水泥石灰土墊層,最后進行管道基礎正常澆筑。軟基處理方案根據試驗確定。11施工前,做好臨時排水措施,做到臨時排水與永久排水系統相結合,保證現場排水通暢。同時應避開雨季施工。若汛期施工,應提前做好防雨、防雷、防觸電、防坍塌,保證干槽施工,地下水位應降至溝槽地面以下,并距溝槽底面不小于0.5米。12本段土地對混凝土結構有微腐蝕性,混凝土結構屬三類環境。混凝土7、結構應符合以下規定: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最低混凝土強度等級最大氯離子含量%最大堿含量(kg/方)0.5300C300.13.0五作業準備1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按照設計要求,檢查井砌筑用M7.5砂漿,墊層設置C15混凝土,蓋板渠采用C30抗滲等級為P6的混凝土,YJ-0108型檢查井采用C30抗滲等級為P6的混凝土,施工期間有關試驗及數據采集全部由試驗室負責。2完善施工道路的通行條件,包括道路長度、寬度、坡度、轉彎半徑、會車點位置、通道出入口的具體位置等。3制定物資設備運輸路線。確保鋼筋、模板、機械設備及混凝土運輸至施工現場,滿足本管段雨水工程施工需要。六材料準備1鋼筋:井口加固采用HPB3008、鋼筋(8、12);蓋板渠采用10、12、14、16、18鋼筋;蓋板渠檢查井采用8、10、12、16、18、20、25鋼筋。2混凝土:檢查井基礎墊層采用C15混凝土,蓋板渠采用C30混凝土,抗滲等級為P6。3磚:實芯、非粘土磚。4砂漿:M7.5砂漿砌筑。七施工方案選擇路基填方地段,雨水工程施工,與路基填筑互相配合,當路基填筑至渠底面標高時,施工雨水渠和檢查井。路基挖方地段,路槽開挖后,開挖溝槽,進行雨水渠和檢查井施工。反鏟開挖管溝槽,立模澆筑鋼筋混凝土。軟濕地基段,采取降水措施,管道基礎開挖后進行拋石擠淤穩固地基,后鋪筑磚渣,回填水泥石灰土,地基處理后施工雨水渠和檢查井。九施工程序與工藝流程 十9、施工要求1施工準備(1)雨水渠測量放線,一般每隔20m設中心樁,檢查井處、變換管徑處均應設中心樁,必要時要設置護樁或控制樁。雨水管線測量工作,應認真詳細記錄。(2)溝槽開挖后,必須進行溝槽地基承載力測定,地基承載能力滿足設計要求后方可施工,如地基承載能力不滿足設計要求,必須采取夯實措施進行處理,處理后再進行地基承載能力確定。(3)放線施工時應先放線雨水井,后放線雨水渠。2基礎(1)基礎施工前必須復核坡度和標高,一般在溝槽底部每隔5m左右打一樣樁,用樣樁控制挖土面、墊層面和基礎面。(2)管道墊層及基礎不得鋪筑在淤泥或松填土上,管道基礎應表面平整,兩井之間應順直,采用立模澆筑混凝土。(3)軟濕地基10、根據施工圖要求進行地基處理,地基處理后,檢驗地基承載力,滿足要求后進行下道工序施工。3蓋板渠施工蓋板渠采用鋼筋混凝土現澆施工,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抗滲等級為P6。(1)蓋板渠溝槽開挖后檢驗地基承載力,基底要求壓實度不小于95%,蓋板渠渠底承載力不低于100KPa,軟濕地基應按設計要求進行換填,并檢驗地基承載力。(2)溝槽檢驗合格后鋪設C15混凝土墊層厚度100mm。現場采用機械或溜槽、吊灌等便捷措施進行澆筑,并嚴格控制高程,平整度等。(3)鋼筋采用集中加工,驗收合格后運至現場進行綁扎,渠底鋼筋保護層厚度為40mm,其余部位保護層厚度為30mm,鋼筋間距、位置符合要求。(4)蓋板渠采用拼裝模11、板進行加固,蓋板渠連續澆筑長度不超過25m,端部設置變形縫,并有防水結構,具體見施工圖“雨結-10”。(5)混凝土采用溜槽、泵送等方式澆筑,先澆筑底板;底板混凝土終凝后安裝側墻模板,澆筑側墻混凝土,嚴格控制底板、側墻頂混凝土高程,平整度。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及時養護。(6)雨水支管預留洞口應結合施工工藝進行施工,與檢查井混凝土墻整體澆筑,并按雨結-10進行洞口加固。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在檢查井處預留洞口,后期用砂漿封堵支管與檢查井接口。(7)混凝土要求插入式振搗棒振搗,確保混凝土密實。(8)沉降縫處設置橡膠止水帶,埋于混凝土結構中間,用專用卡具連接,沉降縫處填塞泡沫塑料板、油紙、聚氨酯嵌縫材料。蓋板渠12、與檢查井接縫處設置加固鋼筋,側墻設置加固鋼筋。檢查井與雨水口混凝土支管設置加固鋼筋。具體要求見施工圖“雨結-10”。(9)沉降縫可以采用一次成型,兩側連續澆筑;雨水渠、檢查井處也可以采用預埋二次澆筑。通過止水帶卡具固定止水帶15cm埋于澆筑混凝土中,另一半折疊密貼與端墻模板上,拆模后伸展另一側止水帶。(10)蓋板渠模板加固采用鋼管縱橫向加固,采用橫向頂至溝槽邊,縱向腳手架橫撐加固。兩端模板架設腳手架縱向頂撐。保證模板牢固。(11)蓋板渠兩側采用素土分層回填,回填壓實度不小于90%。8檢查井施工(1)蓋板渠檢查井澆筑蓋板渠檢查井澆筑與蓋板渠施工相同,檢查井施工宜在蓋板渠澆筑完成后進行。檢查井澆筑13、應嚴格控制沉降縫質量,確保渠道嚴密性要求。檢查井蓋安裝前采用20mm厚1:2水泥砂漿座漿濕鋪,保證蓋板與檢查井密封。9回填(1)管道回填土的土質應采用土質較好的素土。當采用開挖時較好的土作為回填土時,應將土塊、礫石、異物等去除。管道安裝完成后,應進行隱蔽驗收,然后抓緊回填施工。(2)回填時先由管渠、管道的兩側分層回填,然后在檢查井兩側胸腔部分同時分層按設計回填夯實,禁止由一側至另一側回填。(3)直徑700mm以上的管道,回填夯實后,應再次量測管內的各部分安裝尺寸,檢查管道有無異常并作記錄,以備確認和對問題進行研究處理。(4)根據設計和規范要求,雨水管道位于路床下50cm范圍內,須采取加固措施,14、具體方法為:先用中粗砂將管底腋角部位填充密實后,再用中粗砂分層回填至管(接口)外皮以上100mm,其上采取現澆150mm厚C25鋼筋混凝土帶進行加固,混凝土下底布A8鋼筋網,鋼筋混凝土帶寬為管道寬度每側加30cm,鋼筋網間距為120。鋼筋混凝土加固層進入路面結構層時,加固層兩側上邊緣各加鋪一道玻璃格珊,寬度為1m。(5)檢查井土方回填檢查井砌筑完成后,經過隱蔽驗收后方可進行回填,須分層進行回填,分層厚度一般不宜大于25cm,分層夯實的方式進行。夯實采用小型夯機進行夯實。路面范圍內檢查井,井周管頂以上50cm起至路床應采用水泥石灰穩定土(4:12:84)分層回填,每層厚度不大于20cm,回填寬度15、為50cm。井周回填土與土路床回填相接處應做成臺階或放坡處理。十一雨水渠詳細介紹1、目前施工蓋板渠分為B*H=1400*1200、1600*1200、1800*1200、1800*1400、B*H=21800*1400共5種類型,前四種采用雨結-01施工圖,2-1800*1400采用雨結-02施工圖。2、雨水渠施工墊層厚度為100mm厚C15混凝土,側墻、底板為C30抗滲等級為P6的混凝土,厚度200mm(21800*1400厚度250mm)。3、雨水渠鋼筋均采用施工圖中前5種鋼筋,3#、4#鋼筋當B=1200時采用12鋼筋,當B=1400時采用A14鋼筋。B=1500時C14,B1500時C16、16。H=1200時C12,H=1500時C14。4、檢查井分YJ-0108共八種形式,施工中嚴格按照施工圖樣式施工。檢查井與雨水渠相接時需要設置底梁。5、檢查井側墻均需要外接支管,根據支管管徑需要選擇不同的加固鋼筋,管徑為300、500時加固鋼筋為14;600時加固鋼筋16;800時加固鋼筋18;1200時加固鋼筋25;圓形附加筋為12。雨水渠洞口加固筋均選擇16。6、檢查井側墻、雨水渠變形縫均需要設置止水結構,止水結構圖見雨結-10,變形縫,沉降縫采用泡沫板填塞,中間夾止水帶,表面用油紙隔離并填塞嵌縫材料。沉降縫、變形縫處均按要求設計。7、設置水平施工縫時,需要采用止水條止水。8、本次交底17、對雨水渠施工進行了詳細介紹,具體鋼筋綁扎、模板安裝加固由施工隊根據規范及圖紙要求進行施工,現場管理人員進行驗收,現場遇到與交底不符處請及時聯系項目部工程部。十二質量檢驗1、原材料進場檢驗應通知監理,報試驗室進行檢驗。1、溝槽開挖底部高程、中線、寬度、溝槽邊坡,應滿足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第4.6條的要求。2、溝槽底部檢測地基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蓋板渠需要檢測基底壓實度和承載力。3、砂石基礎填筑厚度、蓋板渠墊層高程,均應符合設計要求。4、管道安裝應符合規范第5.6條的要求,檢查管道的規格、外觀及尺寸。橡膠圈、填縫材料均應符合規范要求。5、管道嚴密性試驗室應符合規范第9.3條、第9.4條18、的要求。6、鋼筋安裝間距、位置均應符合規范要求。7、模板表面應平整,接縫嚴密,安裝牢固可靠,保證結構尺寸。8、管道回填材料的檢驗應按批次進行,壓實度應滿足規范和設計圖要求。十三安全措施1、嚴格按照安全操作規程施工,杜絕違章指揮,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2、實行安全生產責任制,按照公司安全生產制度檢查各崗位人員安全生產落實情況。3、現場管理人員要做好每天的安全交底工作,班前安全教育應嚴格執行,并做好記錄。4、基坑應按要求設置防護,防護網應綁扎牢固。5、高邊坡應按設計要求進行放坡開挖,隨時檢查邊坡穩定情況,預防塌方事故發生。6、高空作業應搭設施工平臺。困難地段可以在溝槽回填后再施工。7、機械作業應有專人指揮。挖掘機、裝載機、吊車等均應按操作規程進行作業。十四環保控制1、現場應時刻按照文明施工要求進行施工,材料堆放整齊。2、現場“三廢”應進行回收,集中處理。3、嚴格控制施工現場的噪音、揚塵,做好環境保護措施。交底單位被交底單位交底人被交底人安全監管人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25
1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