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專聯絡線工程涵路過渡段二級技術交底.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4941
2024-09-06
11頁
289.65KB
1、客專聯絡線工程涵路過渡段二級技術交底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施工技術交底記錄單位名稱:X樞紐項目部 交底名稱涵路過渡段施工交底類別施工技術交底技術交底內容及要求一、適用范圍本技術交底適用于鄭州至XX客運專線XX聯絡線工程標段涵路過渡段施工。本標段涵路過渡段主要有:LXDK4+420.8、LXDK4+983、LXDK5+168、LXDK5+553.0、LXDK6+349、GLHDK0+754.93、GLHDK1+272、GLHDK1+554.9、LXDK8+161、LXDK8+231。二、設計內容1、2、在路基與涵洞、路基與橫向結構物等的連接按設計要求設置過渡段。2、路基和橫向結構物基坑的回填工作必須在隱蔽工程驗收合格后才能進行。3、過渡段范圍的原地面處理應符合地基處理的有關規定。4、過渡段級配碎石應分層填筑壓實,每層的壓實厚度不應大于30cm,最小壓實厚度不宜小于15cm,具體的攤鋪厚度及碾壓遍數應按工藝試驗確定的工藝參數進行控制。每壓實層路拱坡面應符合設計要求,無積水現象。5、過渡段級配碎石填層應與相鄰的路基及錐體同時施工,并將過渡段與連接路基的碾壓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層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勻壓實。在填筑壓實過程中,應保證涵洞、橫向結構物穩定、無損傷。6、時速160Km/h涵路過渡段路堤基床表3、層應滿足基床表層的有關要求,表層以下以A組填料分層填筑,填筑壓實標準應滿足K30130MPa/m和孔隙率n31%。7、過渡段涵洞基坑應以混凝土回填并用小型平板振動機壓實。8、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動碾壓機碾壓密實。圖1.1 160km/h有砟軌道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大樣圖 圖1.2 160km/h有砟軌道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大樣圖三、填料要求1過渡段填料應符合設計文件和驗標的要求。2、過渡段級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徑、級配及材料性能應符合鐵道部現行客運專線基層表層級配碎石暫行技術條件的規定。級配碎石必須嚴格控制0.5mm以下細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數。選用品質優良的原材料是確保級配碎石4、質量的基礎。要確保按比例混合組成的級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徑、級配及品質指標符合規定的要求。3、加入水泥的混合料宜在2h內使用完畢。4、施工前應對所選擇的填料進行核對確認并經試驗鑒定,使其能夠確保路堤各相應部位填料的質量檢測、壓實標準等指標達到設計要求。四、施工方法1、施工前,做好涵洞路基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對填料的浸泡或沖刷。2、在涵洞等達到設計及規范允許強度后,及時進行臺后過渡段填筑,其壓實度要求均與一般路基一致。3、涵路過渡段涵洞填筑按水平分層一體同時施工。 4、水泥級配碎石過渡段與路基填筑的相應部位同步施工。5、壓路機碾壓不到的部位及在臺后2.0m范圍內,用小型振動壓實設備進行碾壓。6、過渡5、段采用梯形過渡段形式,填料采用水泥穩定級配碎石(摻3%P-O42.5水泥)過渡段范圍內基床表層級配碎石摻5%P-O42.5水泥。級配碎石配合比按:0-5:5-10:10-20:16-31.5=15%:20%:20%:45%7、在路基與涵洞結合部設滲水板,滲水板采用無砂混凝土砌筑,內設100mm透水軟管,將滲流水橫向排出路基外。五、 施工工藝流程選擇料源測量放樣對料源進行取樣試驗基底處理分層填筑初碾壓壓實檢測壓實指標穩定記錄數據數據分析編制試驗成果報告報審通過后作為過渡段施工依據續壓并檢測基坑底處理進行下一層試驗攤平涵路過渡段施工藝流程圖進場基地檢測施工準備基地檢測六、過渡段施工工藝1、過渡段基6、地處理:涵身或橋臺防水層施工完成后,對涵洞、橋臺附近的基坑坑底進行清理。清除涵洞、橋臺施工時遺留的各種垃圾,排除基坑積水,清除基坑底的松土或被水泡軟的土,整平基坑,使基底自路基中線向兩側不小于2%的橫向排水坡,按設計放出碎石填充線,進行碎石分層填筑施工,過渡段基底處理與其相鄰路基同時進行,過渡段基地原地面平整后,并用小型夯機壓實。2、測量放樣:回填碎石壓實度達到要求后,根據圖紙及填土高度計算出過渡段坡腳線,測量過渡段填筑區域線。并在涵洞外壁、橋臺后背的兩端和中間,用紅油漆標出分層松鋪厚度和填層序號,作為A組土填筑厚度控制線。3、分層填筑:對涵洞、橋臺同條件養護試塊抗壓試驗檢測,當涵洞或橋臺結構7、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開始過渡段填筑施工。涵洞兩側要求對稱填筑,A組填料用挖掘機挖裝,自卸車運輸,按放樣寬度及松鋪厚度控制卸料量。為保證過渡段邊緣的壓實,邊線比設計線每邊寬出50cm。按自卸車每車的方量和松鋪厚度計算卸料車數,以控制松鋪厚度。采用小型機械夯實時,松鋪厚度控制在20cm內。4、過渡段平整:基床表層以下部分采用推土機粗平、平地機精平,靠近結構物人工配合進行局部處理,確保層厚及拌合料均勻。表層及過渡段后一般路基表層作為同一整體施工。路基頂面做成兩側2%4%的橫向排水坡。5、過渡段碾壓、檢測及總結報告:過渡段碾壓采用大、小振動壓實機械相結合進行碾壓,臺背后2m范圍內禁止大型振動機械駛入8、,避免對橋臺造成擠壓。橫向結構物兩側的過渡段(路涵過渡段)必須對稱進行,防止由于不對稱填筑造成橫向結構物的偏壓。在填筑過程中做好防排水工作,每層均做成橫向人字坡和縱向排水,并與相鄰路堤同步施工。每層填料施工完畢后均按要求進行養護,養護期內采取控制措施,車輛不得通行。碾壓時先靜壓后振動碾壓,先慢后快,由弱振至強振;直線段(本方案選取的試驗段均為直線段)由兩邊向中間,曲線選有內側向外側,縱向進退進行,橫向輪跡重疊不少于40cm,做到無漏壓、無死角,碾壓均勻,達到規定的壓實度。小型夯機進行夯實,厚度按20cm每層控制。靠近橫向結構物的部位,平行于橫向結構物背壁面進行橫向碾壓。按照擬定的碾壓次數及檢測9、標準進行檢測,并與規范對比,過程中做好資料記錄,待施工完畢,及時總結上報建設單位及監理單位。七、涵路過渡段填筑檢測施工時每層抽樣檢查孔隙率各3點,其中距路基兩側填筑級配碎石邊線1m處左、右各1點,路基中部1點;示意圖如下每填高約30cm抽樣檢驗動態變形模量3點,其中1點必須靠近涵洞邊緣處;示意圖如下每填高60cm抽樣檢驗地基系數2點,其中距路基兩側填級配碎石邊線2m處1點,路基中部1點,示意圖如下八、質量控制和保證措施1、成立質量管理小組,明確各成員的質量責任。2、開工前對全體參與人員進行實施方案的講解,明確工作程序,掌握需控制的標準,從而將各階段的質量責任分解到各具體人員或班組。3、各種檢測10、測量儀器鑒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保證同一測試項目的儀器不中途更換。4、施工機具的性能保持良好,進場前向監理報驗。5、坐標和水準基點位置牢固可靠,數據可信,并請監理復核認可。6、施工中嚴格貫徹執行三級質量檢查監督制,及時、準確做好施工記錄。7、橫向結構物強度達到設計值100%后,再進行過渡段施工。在填筑壓實過程中,應保證橫向結構物穩定、無損傷。8、優先安排軟土地基地段過渡段路堤的填筑施工。9、橫向結構物的頂部填土厚度小于1m時,不得采用大型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橫向結構物兩側回填高度保持平衡。10、嚴格控制虛鋪厚度,防止厚度過大影響壓實度。11、提前組織錐體護坡施工人員和物料,保證填A組土后及時進行11、漿砌片石砌筑施工。加入水泥的A組土混合料宜在2h內使用完畢。路基基床底層以下外形尺寸檢驗標準、頻次表 表1序號項目允許偏差檢查數量檢驗方法1高程50mm每100m等間距檢查3斷面,左、中、右各1點水準儀測量2中線至邊緣距離50mm每100m等間距檢查3斷面,左、中、右各1點尺量3寬度不小于設計值每100m等間距檢查3個斷面尺量4橫坡0.5%每100m等間距檢查5個斷面尺量5平整度土質路堤頂面30mm,填石路堤頂面100mm每100m等間距檢查6點2.5m直尺量測過渡段路基填筑壓實標準表 表2設計速度目標值軌道類型填料類型填筑部位壓實標準地基系數K30(MPa/m)動態變形模Evd(MPa)孔隙12、率nEv2(MPa)壓實系數K160Km/h及以下有砟A組填料基床表層150/28/基床表層及以下130/31/ 擬采用試驗參數組合 表3試驗部位組號壓實厚度(cm)松鋪系數松鋪厚度(cm)碾壓方式(遍)走行速度Km/h路涵過渡段1201.15231+1+2(靜壓+弱振+兩遍強震)檢測壓實系數k和孔隙率n(%),之后每振動碾壓( 強震)一遍就檢測一次,直至檢測項目的結果滿足規范要求,此時的碾壓遍數為最佳的碾壓遍數,在檢測合格后再強震碾壓一遍,檢測,對比數據有無明顯變化。最后再弱振一遍靜壓一遍消除輪跡。2201.25251+1+2(靜壓+弱振+兩遍強震)檢測壓實系數k和孔隙率n(%),之后每振動13、碾壓( 強震)一遍就檢測一次,直至檢測項目的結果滿足規范要求,此時的碾壓遍數為最佳的碾壓遍數,在檢測合格后再強震碾壓一遍,檢測,對比數據有無明顯變化。最后再弱振一遍靜壓一遍消除輪跡。當最后一遍碾壓完成后同時增加對地基系數K30(或Evd值)的檢測。九、施工現場安全措施1、推土機、鏟運機、自卸汽車、壓路機等大型機械駕駛員,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在邊坡、溝邊高填方段作業時,與邊緣保持一定的距離。各機在同一作業面施工,前后兩機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2、作業前對作業人員進行相關安全培訓及技術交底,使作業工人掌握安全知識;對參加培訓人員進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上崗作業;特殊工種作業人員除了參加相關安全培訓14、外,還必須取得特殊作業資格證書,才可持證上崗;嚴禁串崗作業、禁止非專業人員作業。工地設置專職安全檢查員,及時發現、處理安全隱患。現場杜絕閑散人員進入,限制工人作業的范圍;3、施工前進行設備安全性能檢查,確保安全后方可開展施工;施工過程中設備要定期檢修,確保作業安全;施工機械的轉動部分有安全罩。4、各種用電設備的安全措施 (1)使用自備電源或與外電線路共用同一供電系統時,電氣設備應根據當地要求作保護接零或作保護接地;配電箱開關有操作指示和安全警示。(2)移動式發電機供電的用電設備,其金屬外殼或底座,應與發電機電源的接地裝置有可靠的電氣連接;(3)手持電動工具和單機回路的照明開關箱內必須裝設漏電保護器,照明燈具的金屬殼必須做零保護;(4)各種型號的電動設備必須按使用說明書的規定接地或接零,傳動部位按設計要求安裝防護裝置;(5)維修、組裝和拆卸電動設備時,應斷電掛牌,專人防護,防止其他人私接電動開關發生傷亡事故;(6)嚴格執行安全用電制度,所有線路規范架設,必須實行“一機一閘一漏”制,嚴禁“一閘多用”。 交底單位XX樞紐項目部二分部交底人審核/批準人接收單位接收人/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