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16號線地下車站與立交主橋同步頂升監理實施細則.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90641
2024-09-06
12頁
165.50KB
1、地鐵16號線地下車站與立交主橋同步頂升監理實施細則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 錄1 工程概況11.1xx立交橋主橋概況11.2地鐵16號線與xx立交橋關系11.3橋梁加固設計概況12 編制依據23 監理工作流程33.1 橋梁頂升及監測作業流程43.2橋梁頂升信息傳遞流程44施工過程控制64.1施工方案審批64.2地面場地布置64.3主梁位移測點布置64.4監測內容74.5監測控制標準84.6監測頻率85 監理工作方法及預控措施85.1監理工作方法85.2預控措施8事先控制錯誤!未定義書簽。事中控制錯誤!未定2、義書簽。事后控制錯誤!未定義書簽。6 安全文明施工監理措施97 形成的監理資料101 工程概況1.1xx立交橋主橋概況xx立交主橋橋梁全長264m,1#8#軸橋跨橋面全寬30.7m,0#1#軸橋跨橋面變寬,0#軸橋臺處橋面全寬41.1m,橋梁總面積8292,橋梁上部結構為8跨預應力連續梁結構,上部結構連續梁由南向北跨徑組合依次為436m+430m。橋梁下部結構為樁接承臺,其上為墩柱通過支座與箱梁連接。中墩為圓形墩柱,直徑1.5m,重力式橋臺。1#7#墩采用抗震盆式橡膠支座,其中1#、2#、7#墩采用縱向活動的抗震盆式橡膠支座,3#6#墩采用固定抗震盆式橡膠支座,橋臺采用滑板式橡膠支座。地鐵163、號線從xx立交橋4#5#軸樁基之間正交下穿。為確保xx立交主橋結構安全,在沉降發生時,及時采取帶自鎖裝置的雙作用液壓油缸對主橋進行主動支頂措施,加墊鋼板。1.2地鐵16號線與xx立交橋關系xx站主體結構從xx主橋4#5#軸橋跨樁基之間正交下穿;C出入口通道在橋梁2#、3#和4#軸東側平行側下穿越;車站2號排風亭在橋梁5#軸樁基東側豎向施工。xx站結構專業設計采用雙層暗挖方案。導洞距4#軸樁基邊線為2.542.79m,導洞距5#軸樁基邊線為1.461.79m;導洞樁距4#軸樁基邊線為3.443.69m,導洞樁距5#軸樁基邊線為2.362.69m。導洞間水平凈距為24.2m,導洞樁間水平凈距為204、.4m。xx站結構導洞頂面距主橋4#軸承臺底5.04m,距主橋5#軸承臺底5.24m。1.3橋梁加固設計概況在xx立交主橋樁基礎承臺上澆筑C40砼基礎,安裝臨時承重墩柱,墩柱采用600鋼管焊接,為1.5、2.0m模數式,上下設法蘭盤,并設耳板,以方便栓接,各節鋼管之間用高強螺栓栓接,每組鋼管間以18槽鋼連接。將千斤頂置放于支架頂端法蘭盤上,千斤頂油缸鞍座上同心設置三塊500圓形鋼板,每塊厚度30mm,以此增大受力面積,防止箱梁底部局部受壓過大,根據橋墩沉降情況對梁體進行頂升,使橋梁保持原有的受力狀態不變。如下圖:2 編制依據(1)地鐵設計規范(GB50157-2013)(2)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設5、計規范(DB11/995-2013)(3)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4)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5)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6)鐵路隧道設計規范(TB10003-2005、J449-2005)(7)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DB11/489-2007)(8)xx地區建筑地基基礎勘察設計規范(DBJ11-501-2009)(9)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JGJ 107-2010(10)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10)(11)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99-1999)2003年版(12)地鐵工程監控量測技術規程(DB16、1/490-2007)(13)xx地鐵16號線xx站(212)第二冊車站結構第三分冊主體結構施工圖(上卷、下卷)(14)建設工程監理規范(GB50319-2013)(15)xx地鐵16號線土建工程03監理合同段監理規劃(16)我公司F版管理手冊3 監理工作流程3.1 橋梁頂升及監測作業流程測 點 布 設打印監測初始數據頂升完成打印監測數據,專家研判設備聯調橋上斷路交通維護4#軸同步頂升1mm機械鎖定千斤頂5#軸同步頂升1mm機械鎖定千斤頂打印監測數據,專家研判圖3.1橋梁頂升及監測作業流程圖3.2橋梁頂升信息傳遞流程意見與建議命令監測信息指揮長監管監理設計組支頂組監測組專家組圖3.2橋梁頂升信7、息傳遞流程圖4施工過程控制4.1施工方案審批橋梁同步頂升施工前施工單位必須經專家論證完成并將專項施工方案報項目監理部審批,總監理工程師簽認后方可進行施工。4.2地面場地布置由于處于繁華地段,行人、車輛較多,在頂升過程中,車載影響較大,施工時需對xx立交主橋交通臨時封閉,車輛導入輔路行駛,橋上交通疏導由專業維護隊伍進行交通臨時導行工作。該頂升工程需要搭設施工平臺,盡量不占路。4.3主梁位移測點布置圖4.1以xx主橋4#軸、5#軸為例示意主梁位移測點布置圖4.2以主橋4#軸、5#軸為例示意主梁應變測點布置圖圖4.3以4#軸、5#軸為例示意梁底差異沉降測點布置示意圖4.4監測內容(1)頂升樁千斤頂的8、頂升位移監測; (2)主梁應力監測;(3)梁底差異沉降監測;(4)主梁裂縫監測;(5)橋梁上、下部結構、橋面系及附屬設施巡視。4.5監測控制標準頂升過程中,對所監測項目進行數據實時采集和報送,監測控制值如下:(1)主橋上部結構連續梁相鄰墩柱基礎豎向(縱向)不均勻沉降控制值為2mm;(2)主橋上部結構橫橋向中間墩柱處沉降不能大于兩側邊墩柱處沉降,且橫橋向任意兩個相鄰墩柱處主梁不均勻沉降控制值為1mm;(3)墩柱傾斜度不大于1/1000;(4)支頂過程中,同一墩柱同步頂升位移差異控制值為0.2mm;(5)上下部結構外觀監測,如砼裂縫、支座、伸縮縫、抗震設施的變形和工作性能狀態觀測。4.6監測頻率表9、4.1 監測頻率序號監測項目使用儀器監測頻率1主梁與墩柱相對位移HY-65型數碼位移傳感器實時監測(匯報共12次)2主梁應力HY-65B3000數碼應變傳感器實時監測(匯報共12次)3梁底差異沉降靜力水準實時監測(匯報共12次)4裂縫監測裂縫寬度測試儀人工監測(匯報共12次)5結構巡視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各1次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各1次5 監理工作方法及預控措施5.1監理工作方法本工程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監理工作主要通過以下方法實現。5.2預控措施(1)熟悉設計圖紙及設計意圖,熟悉施工規范,掌握驗收標準;(2)察看場地,全面了解工程特點;(3)審核施工單位提交的施工組織設計和鉆孔樁專項施工方10、案、主橋梁體頂升方案,并提出相應的修改意見;(4)審核施工單位提交的材料報審表,并對進場材料進行現場檢查,對材料復試進行見證取樣、送樣;(5)審核施工單位提交的機械設備報審表,并現場檢查機械設備的完好性,其性能參數是否符合設計要求;(6)檢查樁機的試運轉情況并選取定一、二根樁做試樁,以確定施工參數;(7)對施工單位提交樁位放線成果進行復核;(8)督促施工單位進行技術交底,特別是對現場施工人員進行技術、規范交底及質量意識的教育,避免施工人員違規操作;(9)制定鉆孔樁的關鍵過程控制計劃,以便旁站監理時執行。(10) 在主橋同步頂升施工過程中擬采用巡視、檢查和旁站監理的形式進行控制,在旁站監理過程中11、嚴格執行項目監理部制定的關鍵過程控制計劃,并按有關程序、質量要求實施。(11) 頂升時對主橋橋梁上、下部結構、橋面系及附屬設施巡視:千斤頂作用部位箱梁底板有無局部開裂、破損現象;橋面在墩頂位置有無出現局部開裂、凸起或橫向裂縫;護欄有無開裂、變形現象;其它附屬設施有無未見明顯變化。根據巡視情況將信息反饋給專家組采取相應的措施。6 安全文明施工監理措施6.1依照安全生產的法規、規定、標準及監理合同要求,督促協調施工單位從管理入手,在施工中全面執行各種法規,及時制止和糾正違章作業的行為,及時發現安全隱患,督促其整改。6.2督促施工單位定期或不定期對施工現場的安全用電、機械設備、安全防護、消防器材等進12、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消除安全隱患.6.3檢查督促施工單位按規定做好施工區域與非施工區域之間分隔的設置,落實衛生包干責任制,切實搞好各區域的環境衛生。6.4檢查督促施工單位對現場管線的保護,各類材料應分類堆放,并標識掛牌,做到整齊有序,施工過程中,防止鉆渣及泥漿外溢,減少污染,控制噪音。6.5定期和不定期地主持召開安全文明施工例會或安全文明施工專題會議,總結經驗,找出薄弱環節,對其重大隱患和問題有權責令施工單位停工整改。6.6督促施工單位落實安全生產的組織保證體系,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和督促施工單位嚴格按照強制性條文的規定組織施工。6.7安全文明施工監理工作的開展要嚴格執行本監理合同段的安全監理規劃和xx站的安全監理實施細則。7 形成的監理資料 7.1 工程技術文件報審表 表B2-1(A1監)7.2 施工測量放線報驗表 表B2-2(A2監)7.3 工程物資進場報驗表 表B2-4(A4監)7.4 工程動工報審表 表B2-5(A5監)7.5 分項/分部工程施工報驗表 表B2-7(A7監)7.6 監理通知回復單 表B2-15(A15監)7.7 監理通知 表B2-16(B1監)7.8 不合格項處置記錄 表B2-18(B3監)7.9 工程暫停令 表B2-19(B4監)7.10 旁站記錄 表B2-237.11工作聯系單 表B4-1(C1監)7.12 監理驗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