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集團公司冷軋板帶廠軋輥管理制度附技術條件.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3172
2024-09-08
18頁
240KB
1、鋼鐵集團公司冷軋板帶廠軋輥管理制度附技術條件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前 言1、 本標準由廠貫標領導小組提出;2、 本標準由生產技術科歸口;3、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 20xx年 12 月 3 日4、 本標準審核人: 20xx年 12 月 3 日5、 本標準批準人: 20xx年 12 月 3 日文 件 履 歷版本更改方式(條款)批準人實施日期A/0新制訂20xx年4月10日B/0換版20xx年12月23日B/1 修改2009年3月18日B/2 修改廣西xx鋼鐵(集團)公司冷軋板帶廠 管理標準(作業文件) 編 號2、:QG/xx 04.08-20xx 軋輥管理制度 頁 碼:第1頁引言 為了控制軋輥的采購、加工和使用,確保用于生產的軋輥滿足生產要求,特制定本管理標準。1 范圍 適用于冷軋廠軋輥的管理。2 規范性引用文件2.1 設施資源管理程序 SP/LG 04(446).042.2 備件采購管理制度 QG/LG 08.053 術語和定義3.1 參見質量手冊第3章術語和定義。4 職責4.1 生產技術科是軋輥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編制、修改本管理制度。4.2 生產技術科負責制定軋輥的訂貨計劃,負責廠內軋輥加工、使用的監督管理。4.3 機動科負責軋輥采購計劃的上報落實。4.3 準備車間負責新軋輥的驗收。4.4 準備3、車間負責軋輥的磨削加工、檢驗、裝配、拆卸、維護和管理。4.5 酸軋車間、精整車間負責正確使用軋輥。該條規定未指出正確使用軋輥的具體標準。建議在下面的“管理內容與要求”中增加正確使用軋輥的具體要求,如:技術參數、操作規程、換輥操作要求、軸承座的使用等。5 管理內容與要求5.1 軋輥的采購和驗收 生產技術科負責制定訂貨計劃,機動科負責匯總上報機工部。 軋輥的驗收由軋輥管理員負責。軋輥到貨時須對軋輥的數量進行驗收,所有軋輥在磨削前必須檢查軋輥的外形尺寸、表面質量,用超聲波探傷檢驗、檢測輥身硬度。 軋輥驗收合格后,軋輥管理員將軋輥入庫存放,填寫軋輥卡片,建立軋輥臺帳,臺帳內容包括軋輥編號、生產廠家、到4、貨時間、軋輥材質等內容;驗收不合格的要隔離存放,作好標識,通知生產技術科進行處理。 合格證由軋輥管理員收集保管。5.2 軋輥的磨削 軋輥管理員負責安排磨削加工計劃。軋輥管理員將安排磨削加工的軋輥連同軋輥卡片一起交給磨輥工。 軋輥磨削前磨輥工要檢查輥身表面,如有缺陷要做好記錄,必要時,標明位置,對軋輥進行預處理,可用手提砂輪機去除裂紋剝落塊,并把剝落邊緣銳邊磨鈍。QG/xx 04.08-20xx 第2頁 根據軋輥的使用情況和探傷情況按規定確定磨削量,并正確磨削。 磨削過程要檢測直徑,曲線精度及對軋輥進行渦流探傷等。 磨削結束后填寫軋輥卡片。5.2.6 缺陷位置按以下方式標記:輥頭有標識的一側輥身5、端面為原點,輥頸鍵槽朝上為0,磨削時軋輥旋轉方向為正角度,記錄為:Lmm,例如:300mm180;對于不方便標識角度的,可以輥頭有標識的一側輥身端面為原點,記錄缺陷部位距原點距離,如:Lmm 。5.3 磨后軋輥的檢驗5.3.1 軋輥管理員負責對加工好的軋輥進行檢查驗收,檢查合格后填寫卡片,檢查內容包括:(1)檢測輥身表面粗糙度;(2)檢測輥身表面硬度;(3)對事故位置或渦流探傷可疑位置增加超聲波探傷檢測或其它方法探傷,如無異常,經生產技術科確認后可已安排上機使用。(4)檢查軋輥有無其他缺陷。(5)對工作輥進行噴丸毛化后須檢測輥身表面粗糙度。 生產技術科不定期對軋輥質量進行抽查,發現不合格品要采6、取糾正措施并做好標識。5.4 軋輥的存放 軋輥存放按合格品、不合格品、待驗收軋輥分別存放。 磨后驗收合格軋輥輥身要涂防銹油或機油,并覆蓋塑料薄膜。避免輥身直接接觸地面或其他異物,避免軋輥輥身直接壓靠的重疊堆放。 配對后軋輥要成對就近存放。5.5 軋輥的使用及流轉 軋輥由軋輥管理員按規定配對安排使用,將軋輥卡片與實物一起交給裝輥班進行裝輥。 裝輥班根據軋輥卡片核對軋輥,檢查無誤后進行裝配。裝配結束后,必須做好標識,注明軋輥編號、配對輥號、安裝機架等,填寫軋輥卡片,并送到備輥區存放。 一般情況,同廠家、相同材質軋輥配對使用,酸軋機組5機架工作輥優先采用Cr5材質軋輥。特殊情況不能按該原則配對使用的7、,需經生產技術科同意。5.5.4 準備車間應保證支承輥備用輥不少于兩對,工作輥備用輥不少于一套,其中5機架備用工作輥不少于兩對。5.5.5 換輥時,酸軋車間或精整車間應檢查核對軋輥標識和軋輥卡片無誤后方能進行安裝。5.5.6 生產過程中,實施定量換輥,換輥周期由生產技術科制定。5.5.7 換輥后,酸軋車間或精整車間應及時填寫軋輥卡片,(所填寫的軋制噸數/公里數要符合實際)交還準備車間,換下的軋輥由酸軋車間或精整車間放在指定地點(未指明具體地點,建議寫清楚過跨車/換輥車),由準備車間吊回磨輥間。 正常軋制的軋輥,不能馬上安排磨削,工作輥下機24小時、支承輥下機48小時后才能磨削。斷帶打滑、粘鋼等8、事故下機的軋輥,磨削等待時間應是上述時間的1.5倍;磨削后的工作軋輥應在下磨床12小時、支承輥應在下磨床后24小時后再上機使用。5.5.9 發生軋輥事故后,當班工藝監督員要組織召開軋輥事故分析會,酸軋車間或精整車間當班主QG/xx 04.08-20xx 第3頁要操作人員、準備車間主管人員、生產技術科主管技術員參加,由相關單位填寫軋輥、軸承事故表并報給生產技術科。中、夜班發生非正常換輥后,應由酸軋車間把事故軋輥吊到過跨車上,再由準備車間吊回;準備車間把新輥吊到過跨車上,由酸軋車間吊到換輥車。5.6 軋輥報廢 凡發生以下情況時,軋輥可以報廢: (1)軋輥直徑小于規定的最小直徑;(2)軋輥出現嚴重剝9、落無法修復;(3)軋輥輥頸軸承位超過公差要求的和軸承燒壞不能修復的;(4)裂紋超出報廢輥徑深度。 軋輥報廢時,由軋輥管理員在軋輥卡片上填寫報廢原因,并將軋輥卡片送生產技術科。 報廢的軋輥由準備車間進行隔離堆放。6 記錄6.1 軋輥卡片 QR/xx 6.2 軋輥磨削記錄 QR/xx 26.3 軋輥、軸承事故表 QR/xx 7 本文件的檢查與考核7.1 本標準的檢查與考核由歸口管理部門負責。8 附錄8.1 附錄A (規范性附錄) 軋輥卡片 QR/xx 8.2 附錄B (規范性附錄) 軋輥磨削記錄 QR/xx 28.3 附錄C(規范性附錄) 軋輥、軸承事故表 QR/xx 8.3 附錄D(規范性附錄)10、 軋輥、軋輥軸承使用的技術條件8.4 附錄E(規范性附錄) 軋輥磨削工藝參數8.5 附錄F(規范性附錄) 軋輥換輥制度附錄A、B(規范性附錄) 第4頁附錄A 軋 輥 卡 片 QR/xx 軋輥類型軋機支承輥 軋機工作輥 平整支承輥 平整工作輥生產廠家到貨時間年 月 日軋輥編號原始輥徑mm輥身硬度HSD軋輥材質輥頸硬度HSD探傷結果化學成分%備 注磨輥計劃編制人/日期:磨削記錄軋輥磨后直徑mm輥身凸度 m操作工/日期:渦流探傷異常位置:軋輥檢驗輥身粗糙度m輥身硬度HSD軋輥管理/日期:探傷情況:用輥計劃機架號: 上輥 下輥編制人/日期:裝輥記錄傳動則軸承座: 操作側軸承座:記錄人/日期:使用記錄(11、生產車間)上機時間: 年 月 日 班 時記錄人/日期:下機時間: 年 月 日 班 時記錄人/日期:軋制量: 噸,(或 公里)換輥原因: 正常換輥 變規格換輥 其他(記錄具體原因):備 注說明:1、可以在每頁頁眉處標識軋輥編號。 2、以下情況應增加超聲波探傷,并填寫“探傷情況”: (1)渦流探傷出現異常; (2)由于斷帶、打滑等原因造成軋輥嚴重損傷:如粘鋼、剝落等。 3、“使用記錄”一欄的換輥原因中,如果是由于斷帶、打滑等原因造成軋輥損傷的,請記錄清楚原因和結果,如:斷帶粘鋼、斷帶剝落、打滑粘鋼、穿帶擦傷等等。附錄B軋 輥 磨 削 記 錄 QR/xx 2日期/班次軋輥名稱輥號編號輥身直徑 mm磨12、削量mm凸度um輥身粗糙度um輥身硬度HSD最大裂紋最大軟點砂輪廠家/型號砂輪直徑 mm磨工簽字備 注磨前磨后磨前磨后附錄C(規范性附錄) 第5頁附錄C軋輥、軸承事故表QR/xx 生產車間: 事故發生時間: 年 月 日 班 事故類型斷輥 軋輥剝落 軋輥粘鋼 其它損壞 燒軸承軋輥情況機架號上輥或下輥軋輥編號輥徑mm軋輥廠家軋輥損壞情況描述 填表人/日期:軸承拆出檢查情況 填表人/日期:事故原因分析 填表人/日期:審核意見 審核人/日期: 說明:1、發生斷輥、工作輥局部剝落深度5mm以上、支承輥局部剝落深度15mm以上、斷帶造成軋輥大面積粘鋼、燒軸承等情況,或因軋輥、軸承損壞處理時間超過4小時的,13、需填寫該表。2、事故發生后由當班工藝監督員在一個工作日內組織生產車間、生產技術科、準備車間等單位相關人員召開事故分析會;3、事故類型、軋輥情況、斷輥剝落情況描述由生產車間填寫; 4、軸承拆出檢查情況由準備車間填寫; 5、斷輥、軋輥剝落的事故原因由生產車間填寫,燒軸承的事故原因由準備車間填寫; 6、審核意見由生產技術科填寫。附錄D(規范性附錄) 第6頁附錄D軋輥、軋輥軸承使用的技術條件1 軋輥規格尺寸(見表D-1) 表D-1 軋輥類型軋輥材質最大輥徑mm最小輥徑mm輥身長度mm配對輥徑差 軋機工作輥Cr3,Cr4,Cr5 鍛鋼60054515502 mm軋機支承輥Cr3,Cr4,Cr5 鍛鋼1514、25137015505機架10 mm 平整工作輥Cr3,Cr4,Cr5 鍛鋼5204571420(1550)2 mm平整支承輥Cr3,Cr4,Cr5 鍛鋼或鑄鋼134012201420(1550)說明:1、輥徑小的配為上輥。2、特殊情況,輥徑差超出表中范圍時,須經生產技術科同意方能安排使用。3、配輥時平整機組上下支承輥、上下工作輥輥徑之和3700mm。4、配輥時平整機組下支承輥、下工作輥輥徑之和1702mm。5、配輥時酸軋機組下支承輥、下工作輥輥徑之和或上支承輥、上工作輥輥徑之和2115mm。2 軋輥輥身硬度要求(見表D-2) 表D-2 軋輥類型原始硬度 HSD最低使用硬度 HSD軋輥輥身硬度15、差 HSD軋機工作輥9096855軋機支承輥606855/平整工作輥9298885平整支承輥637058/ 3 軋輥軸承工藝技術操作3.1軋輥軸承的規格型號和維護要求(見表D-3) 表D-3項 目酸軋機組平整機組工作輥軸承支承輥軸承工作輥軸承支承輥軸承支承輥止推軸承軸承類型四列圓錐滾子軸承四列圓錐滾子軸承四列圓錐滾子軸承四列圓柱滾子軸承雙列圓錐滾子軸承軸承規格 mm內徑外徑寬度3434572541130.40266.7355.6600820575305.08/500200軸向游隙/潤滑方式油脂潤滑油氣潤滑油氣潤滑油氣潤滑油氣潤滑清洗維護周期上機60天+10天上機90天上機60天+10天上機9016、天上機90天清洗后填入油脂鈣基脂或鋰基脂1.5-2.5 kg460#重型齒輪油460#重型齒輪油460#重型齒輪油460#重型齒輪油清洗維護要求及說明1、清洗檢查軸承、更換損壞的密封圈、調整負載區、測量游隙(上機6個月測量一次)。2、在游隙達到原值的兩倍前,不用重新調整。游隙達到原值的兩倍后重新調整軸承的游隙,將游隙調整到原始游隙的1.5倍。3、軸承使用出現異常情況應提前檢查清洗維護。4、支承輥軸承的清洗維護周期可根據軋輥使用更換情況,延期到換輥時間止。5、如果軋機、平整機使用的軋輥軸承潤滑油更換,則填充油脂改用與之相同型號。附錄D(規范性附錄) 第7頁3.2軋輥軸承座的組裝和拆卸3.2.1軸17、承座的清理準備(1)用壓縮空氣吹掃箱體,吹去加工時殘留的鐵屑雜質。(2)用銼刀清理軸承座箱體、箱蓋等零件上的毛刺,用砂布打磨去箱體孔上的銹跡和加工刀痕。(3)用灰油刀清除箱體上的油污,用汽油和刀口布清洗軸承箱的全部零件,注意清洗箱體上各油孔并用壓縮空氣吹掃干凈,保證清潔暢通。(4)在軸承孔內表面涂上油脂,對暫不裝配軸承的軸承座,用塑料薄膜封蓋好箱體孔,防止粘上灰塵。3.2.2 工作輥軸承座組裝(1)把軸承箱吊到平臺上,使軸承箱內孔中心線與地面垂直外側向上。把軸承按內外圈上的編號順序依次吊入軸承箱內孔。安裝軸承外圈時要盡可能吊平,以便軸承能順利的裝入,如不能將軸承外圈順利裝入時可用銅棒輕輕的敲擊18、,使其裝配到位。(2)安裝軸承時注意調整負載區,輪流使用負載區,以延長軸承使用壽命。(3)安裝軸承箱端蓋、墊圈、鎖緊裝置,調整好墊圈厚度,使鎖緊裝置轉動良好。(4)把軸承箱翻轉90安裝油封等端蓋部件,在油封上涂一層油脂。(5)軸承安裝后進行旋轉試驗,無異常后,用塑料薄膜封好軸承箱孔。3.2.3工作輥軸承裝配零件拆卸順序與安裝順序相反。3.2.4軋機支承輥軸承座組裝(1)將檢查合格、清洗打磨好的軸承座吊至翻轉機進行由立至平的翻轉,將向軋輥輥身一側朝下。(2)在清洗干凈、檢查打磨好的支承輥軸承座內孔面上噴涂一層460#極壓工業齒輪油。(3)將軋輥軸承用吊環螺絲吊起按照軸承內外圈、內外隔圈標記的編號19、順序依次將軸承外圈、內圈、隔圈等放入軸承座,其中A面向下,裝配時注意各列負載區要保持一致的位置。每裝好一列可均勻噴涂460#極壓工業齒輪油。(4)將上好鍵的壓環裝入軸承座,注意將鍵槽方向統一向上裝,以便下一步將軸承和軸承座裝入支承輥時好調整。(5)通過壓蓋密封調整軸承安裝間隙。軋機上下支承輥的操作側軸承沒有間隙;上下支承輥的傳動側總共有7mm的間隙,靠軋輥一側為3mm、外側為4 mm,安裝軸承壓蓋時,先保證總的間隙在外側為7mm,組裝好后上到支承輥撐裝機后,將軸承座推至最里側后再向外退出4 mm。以此來調整支承輥傳動側內側3mm間隙,外側4 mm。(6)測量軸承安裝間隙的方法是:將沒有墊圈或墊20、片的壓蓋法蘭用四顆等距螺絲均勻的壓到軸承上。使壓蓋均勻的壓到軸承外圈上,利用塞尺或量規在不同位置測量壓蓋到軸承座表面的距離并算出平均值。(7)調整軸承安裝間隙的方法是:調整間隙=測量間隙+壓蓋密封墊片厚度。如果是用剛性調整墊片,=0.050mm;如果是彈性墊片,=0.2應加壓蓋密封墊片厚度(適用于軟木墊片等可壓縮密封墊圈材料)。(8)將壓環裝上,安裝墊片和壓蓋。(9)利用氣動扳手設定氣壓以產生1519Nm的扭距對角交替上緊壓蓋螺絲。(10)翻轉軸承座,并用行車吊到制定區域,用塑料薄膜封好軸承箱孔。附錄D(規范性附錄) 第8頁3.2.5軋機支承輥軸承座拆卸(1)利用行車和專用吊具將軸承座吊至軸承21、座翻轉機上,裝有法蘭的一面向上。(2)利用氣動扳手把軸承座法蘭螺絲卸掉,裝法蘭和密封一起拿出。(3)將壓環移走。(4)利用行車、吊環螺絲順次將軸承內圈、隔圈、外圈一起吊出。(5)將拆好的軸承座、軸承吊到指定的區域。 平整支承輥座組裝和拆卸(1)將清洗干凈的軸承箱吊到平臺上,使軸承箱內孔中心線與地面垂直外側向上。(2)在清理干凈軸承座內孔面上噴上一層460#極壓工業齒輪油。(3)將軋輥軸承各列滾動體調整好水平后緩緩的放入軸承座內孔中,安裝時要盡可能吊平,以便軸承能順利地裝入,如不能將軸承順利裝入時可用銅棒輕輕的敲擊,使其裝配到位,裝好后在滾子部位均勻噴涂460#極壓工業齒輪油。(4)安裝止推軸承22、箱(操作側)或軸承端蓋(傳動側)。(5)以下是止推軸承箱的安裝。(6)在軸承座內孔面上噴涂460#極壓工業齒輪油。將彈簧放入止推軸承端蓋的彈簧孔內。(7)將清洗好的雙列圓錐滾子軸承裝到止推軸承盒中,涂上潤滑油。(8)將彈簧放入止推軸承端蓋的彈簧孔內,用螺栓將止推軸承端蓋擰緊在止推軸承箱上。安裝時,將有回油槽的一端安裝在軸承座的下方位置。用手盤動軸承內圈,應使其轉動靈活無卡滯現象。(9)安裝鎖緊裝置、墊圈、軸承箱端蓋。(10)拆卸順序與上述順序相反。4 軋輥的拆卸和安裝4.1 工作輥的拆卸步驟(1)將工作輥(帶軸承座)吊起對中放在安裝輥架上。(2)啟動液壓電機和拆卸車電機。(3)將兩拆卸車(大車23、)移至相應位置,對齊軋輥。(4)將垂直液壓缸下降至下極限位置。(5)將兩側小車工作臺移至兩側軸承座適合位置,調整小車升降臺,使兩側的小車升降臺剛好托起工作輥軸承座。(6)將工作輥兩端的上下卡環拆除,旋松鎖緊母至最松位置。(7)將垂直液壓缸上升至軸承座落在小車工作臺面上,利用兩側工作臺將松動的軸承座移出。(8)將水平液壓缸收縮直至拉出兩端的軸承座。(9)關閉所有電機。(10)將拆卸完的工作輥與軸承座用吊車分別吊走。4.2 工作輥的裝配步驟(1)清除軋輥輥頸表面的雜質,在輥頸上均勻涂上新油脂。(2)將工作輥吊起對中放在安裝輥架上。 (3)將軸承座吊到拆裝機小車上。附錄D(規范性附錄) 第9頁(4)24、啟動液壓電機和拆卸車電機。(5)將兩拆卸車(大車)移至相應位置,對齊軋輥。(6)將垂直液壓缸下降至下極限位置。(7)啟動水平液壓缸使小車遠離安裝架(8)將工作輥軸承座吊起放在小車工作臺上(9)將垂直液壓缸上升,調整小車位置,使軸承座中心對準軋輥輥頭中心位置。(10)啟動水平液壓缸,將軸承座壓入工作輥。(11)裝上兩半卡環,旋上內牙鎖緊鎖母,使之頂緊上下卡環后后退內牙鎖緊鎖母約1/6圈。(12)移走小車,關閉所有電機4.3 軋機支承輥的拆卸步驟(1)啟動液壓站電機。(2)兩側工作臺移動到兩端極點,將V型臺下降至合適高度。(3)將要拆卸的支承輥吊至V型臺,升起V型臺。(4)將兩側工作臺移至兩側軸承25、座適合位置,升降V型臺,使兩側的工作臺剛好托起支承輥軸承座。(5)將支承輥端罩拆除,利用液壓扳手,設定壓力在15MP,旋松內牙鎖母至最松位置。(6)利用干凈的軟鐵絲探測軋輥端面的三個注油孔,依照由淺至深、由里至外的次序將高壓注油管接到注油孔,依次將由外到內的三列軸承漲松。漲不松可邊注油邊用撞錘撞擊軸承座下部。(7)調整V型臺到合適位置。(8)利用兩側工作臺將松動的軸承座移出。(9)將軋輥和軸承座吊走。(10)關閉所有電機。4.4 軋機支承輥裝配步驟(1)清除軋輥輥頸表面和軸承內孔的油和雜質。(2)兩側工作臺移動到兩端極點,將V型臺下降至合適高度。(3)將要裝配的支承輥吊至V型臺,升起V型臺。(26、4)將兩側工作臺移至兩側軸承座適合位置,升降V型臺,使軸承座中心對準軋輥輥頭中心位置。(5)移動工作臺,將軸承座推入輥頸。(6)安裝液壓環形千斤頂(環形千斤頂的活塞完全收縮)。(7)在軋輥輥頸凹槽內安裝卡環。(8)用液壓泵對液壓千斤頂注入液壓油,高壓泵壓力設定在42.5Mpa至43Mpa之間。(9)通過內圈視孔螺塞不斷的觀察軸承內圈已到位,若已到位則停下油泵,卸壓,拆卸聯接高壓管和快速接頭。(10)拆除卡環。(11)套上內、外牙鎖母,再次裝入兩半卡環,利用行車或人力將兩半卡環旋緊。(12)將液壓扳手裝好,利用快速接頭接上高壓泵,高壓泵設定壓力在14.5Mpa至15Mpa之間,啟動高壓泵,利用液27、壓扳手鎖緊鎖母。(13)移出液壓扳手,裝上防塵罩。(14)將裝好的軋輥吊走。(15)關閉所有電機。附錄D(規范性附錄) 第10頁4.5 軋機軋輥裝配技術條件當裝在同一機架同側(同為上輥或同為下輥)的軋機支承輥和工作輥輥徑之和大于或等于1015mm時,裝配軋輥時,如同為上輥在工作輥軸承座上部加裝42mm厚度墊片;如同為下輥在工作輥軸承座底部加裝42mm厚度墊片。4.6 平整支承輥裝配和拆卸步驟平整支承輥裝配(1)清除軋輥輥頸軸承內圈表面和軸承內孔的雜質,打開軸承座端蓋,以便觀察滾軸和軸承座內孔的對準情況。(2)兩側工作臺移動到兩端極點,將V型臺下降至合適高度。(3)將要裝配的支承輥吊至V型臺,升28、起V型臺。(4)將兩側工作臺移至兩側軸承座適合位置,升降V型臺,使軸承座中心對準軋輥輥頭中心位置。(5)移動工作臺,將軸承座推入輥頸到位回裝端蓋。(6)兩邊軸承座安裝好后,安裝拉桿。(7)移開兩側工作臺,將裝好的軋輥吊走。平整支承輥的拆卸與上述步驟相反。附錄E(規范性附錄) 第11頁附錄E 軋輥磨削工藝參數1 磨量(按直徑) :正常換輥的軋輥最小磨削量按表E-1,對粘鋼輥要將缺陷磨去后再磨至少0.3mm,其余軋輥視檢測情況確定磨削量。正常換輥是指軋輥粗糙度、輥型磨損或軋制噸位要求換輥的情況。 表E-1項目1#軋機2#軋機3#軋機4#軋機5#軋機平整機工作輥,mm0.40.20.20.20.2029、.2支承輥,mm2.01.61.61.61.61.02 輥身表面粗糙度要求(表E-2) 表E-2 項目1#軋機2#軋機3#軋機4#軋機5#軋機平整機工作輥(光輥)Ra,um0.6-0.90.6-0.90.6-0.90.6-0.90.6-0.90.6-0.9工作輥(毛面輥)Ra,um控制:2.7-3.2支承輥Ra,um平整機組生產DC03或更高沖壓級別產品時,工作輥輥面粗糙度Ra應不低于2.7um。3 輥身錐度要求(表E-3) 表E-3 項目工作輥支承輥輥身錐度, mm0.010.024 軋輥的磨削曲線(表E-4) 表E-4 輥型曲線平整機1#軋機2#軋機3#軋機4#軋機5#軋機輥身邊部倒角半徑30、深度輥面長度工作輥凸度(半徑方向)72正弦曲線105m305m305m305m505m505m/305m305m支承輥凸度(半徑方向)72正弦曲線206m356m356m356m356m356m0.5 mm70mm(輥身長度1422mm的平整支承輥可不倒角)說明:4#、5#軋機工作輥505m凸度的使用前提(以下條件之一):(1)軋制產品出口厚度0.45mm。(2)軋制產品出口寬度1100mm。(3)軋制產品總延伸率75%。說明二:平整機組105m凸度工作輥使用前提:支承輥軋制量10000噸;平整機組205m凸度工作輥使用前提:支承輥軋制量10000噸。5 裂紋和軟點要求 鍛鋼工作輥裂紋0.2,31、軟點0.5;鍛鋼支承輥裂紋0.4,軟點0.8;鑄鋼支承輥裂紋0.1,軟點1.0。6 軋輥磨削輥身及輥頸表面上不允許有網紋、磨燒、壓痕、刀花、振痕、斜紋、劃傷、燒傷、劃傷、銹蝕等影響使用的缺陷。附錄F(規范性附錄) 第12頁附錄F 軋 輥 換 輥 制 度1 軋輥軋制定量(見表F-1) 表F-1軋輥類型平整機五機架連軋機1架2架3架4架5架工作輥100km20km2500t200t2500t200t2500t200t2500t200t100km20km支持輥25000t5000t50000t5000t50000t5000t50000t5000t25000t5000t25000t5000t建議:軋機32、4、5機架支承輥軋制定量為350005000t。1、2、3機架支承輥軋制定量為600005000t。2 換輥要求2.1 當軋輥使用到達軋制定量時,應當換輥,具體操作可根據現場情況調整:(1)即使沒有達到軋制定量,但因軋輥問題影響產品質量時,必須提前換輥。(2)當平整機組軋制板面粗糙度不合格時,必須更換工作輥;當酸軋機組生產商品冷硬卷板面粗糙度不合格時,必須更換工作輥。(3)工作輥換輥可以結合交接班進行,在不影響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工作輥可以提前或延遲換輥,但提前或延遲時間不得超過1個班或超軋制定量上限800噸。(4)支承輥換輥可以結合計劃檢修進行,在不影響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支承輥可以提前或延遲換33、輥,但13機架軋機支承輥延遲時間不得超過4天或超軋制定量上限10000噸;45機架軋機支承輥及平整支承輥延遲時間不得超過2天或超軋制定量上限5000噸。2.2 當軋制產品寬度由窄規格改軋寬規格時,必須換輥。2.3 在軋輥的一個使用周期內,如遇軋制厚度規格變化,或寬度由寬變窄到1100mm以下,如果產品質量不受影響,可以不換4#、5#軋機工作輥。管理體系文件(新編、修改、修訂、作廢)審批表 QR/LG0101 文件名稱軋輥管理制度文件編號QG/xx 04.08-20xx原版本B/1新版本B/2編制單位冷軋板帶廠擬稿人、日期譚翠英 羅恩 20xx.12.3審核人、日期管理審核、日期批準人、日期有關34、部門會簽(必要時)實施日期文件修改原因及內容說明: 1、增加(5)對工作輥進行噴丸毛化后須檢測輥身表面粗糙度。2、修改附錄D表D-1中配對輥徑差和說明5配輥時酸軋機組下支承輥、下工作輥輥徑之和或上支承輥、上工作輥輥徑之和2115mm。3、修改附錄E中表E-2 ,增加工作輥粗糙度規定。4、修改附錄F 2,增加(2)當平整機組軋制板面粗糙度不合格時,必須更換工作輥;當酸軋機組生產商品冷硬卷板面粗糙度不合格時,必須更換工作輥。 注:規程類文件送審時,編制單位主管領導與擬稿人在同一欄內簽字。關于執行軋輥管理制度QG/xx 04.08-20xx B/2版本的通知各單位: 軋輥管理制度QG/xx 04.035、8-20xx B/2版本對軋輥硬度做了具體規定,但鑒于現有的舊軋輥及已磨削的軋輥情況比較復雜,有的不能滿足規定的要求,為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對現有不完全滿足文件規定的技術參數的軋輥使用安排如下,請在使用過程注意觀察,如出現異常情況請及時換輥:(1)軋機工作輥:輥身硬度85HSD的可安排在1#5#機架使用,輥身硬度85HSD的可安排在1#3#機架使用。(2)軋機支承輥:輥身硬度55HSD的可安排在1#5#機架使用,輥身硬度55HSD的可安排在1#3#機架使用。(3)平整機軋輥:輥身硬度不在規定范圍,但輥身硬度80HSD,允許安排使用,但要求生產車間注意檢查產品質量,當出現由于軋輥的原因影響產品質量,必須換輥。生產技術科20xx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