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公司危險源識別與風險評價管理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3041
2024-09-08
11頁
113.01KB
1、化工公司危險源識別與風險評價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危險源識別與風險評價管理制度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目的:對危險源和風險因素進行辨識和評價,確保倉儲配送作業全過程主要風險能夠得到控制。第二條 范圍:本制度適用我司入廠物流項目(基地)。第三條 職責:(一)本中儲安全員負責對各環節、崗位識別的危險源進行收集確認、匯總并報中儲主管備案,并編制危險源辨識及風險源評價表表,報中儲主管審核。(二)各班組、崗位負責對本班組、崗位的危險源的調查、識別和初始評價,并將危險源上報到安全員。(三)本辦法適用于公司所轄倉庫2、部門(中儲)第二章 工作程序第四條 流程圖第五條 危險源的辯識:各部門、班組人員參加,依照下述內容組織填寫危險源調查表辨識部分。(一)危險源辨識對象和范圍危險源辨識應全面考慮以下內容:1、常規活動和非常規活動;2、所有進入作業場所人員的活動;3、本項目作業場所內的所有設備設施(包括相關方提供部分),材料采購、使用過程所涉及的危險源。4、本項目承接服務過程中所涉及的危險源。(二)危險源辨識應全面考慮三種時態和三種狀態;1、三種時態:過去:即指以往產生并遺留下來的,對目前的活動和過程仍存在影響的風險。現在:即指目前正發生或存在并對活動和過程 持續產生影響的風險。將來:即指計劃中的活動在將來可能產3、生影響的風險。2、三種狀態:正常狀態:指連續、穩定、例行和已做出計劃安排的活動狀態。異常狀態:非例行的、不經常發生的活動狀態。緊急狀態:指可能突發的導致發生安全事故或職業病的危險源。3、五種類型:物理性危害、危害因素:設備設施缺陷、防護缺陷、電危害、噪聲危害、振動危害、電磁危害、運動物危害、明火、造成灼傷的高溫物質、粉塵與氣溶劑、作業環境不良(信號缺陷、標志缺陷及其他);化學性危害、危險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質、自燃性物質、有毒物質等;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負荷超限:體力、過度緊張、其他;心理異常:情緒異常、冒險心理、過度緊張、其他;辯識功能缺陷:感知延遲、辯識錯誤、其他;健康因素異常。行為性危害4、因素指揮失誤:指揮失誤、違章指揮、其他;操作失誤:誤動作、位置作業、其他;監護失誤。其他風險因素:如管理缺陷、制度不健全等第六條 危險源辯識、風險評價的依據1、職業安全健康法律和其他要求;2、質量、環境、職業安全健康方針;3、事故及事故記錄;4、符合性不符合;5、審核結果;6、來自員工和相關方的信息;7、職業安全健康評審活動的信息;8、類似組織發生的事故和事故的信息;9、組織的設施、工藝過程和活動方面的信息。第七條 在辯識危險源時可按以下單元或業務活動辯識危險源1、生產過程或所提供服務的階段;2、計劃的和被動性的工作;3、確定的任務;4、不經常發生的任務第八條 危險源辯識應全面、系統、多角度、5、不漏項,重點放在能量主體、危險物質及其控制和影響因素上。主要涵蓋以下范圍:1、物流生產現場; 2、常規活動(如正常的活動)和非常規的活動(如臨時施工、搶修等);3、所有進入作業場所的人員(含員工、合同方人員和訪問者);4、物流作業設施,如庫房、車輛、叉車等(含單位所有或租賃使用的);5、有害作業部位(粉塵、毒物、噪音、振動、高低溫)。第九條 危險源辯識方法可采用詢問與交流、現場觀察、查詢有關記錄、獲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務分析、檢查法、作業條件的危險評價、事件樹、故障樹等方法。第三章 風險評價第十條 風險評價在危險源辨識的基礎上按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定性評價采用直接判斷法,定量評價6、采用作業條件風險性評價法。中儲安全負責人負責收集各部門的危險源調查結果按下列方法評價填寫在危險源調查表的評價部分。具體評價方法有:(一)直接判斷法直接判斷法的依據主要包括:法律法規的符合性、相關方的合理要求、類似事故的經驗教訓、直接察覺到的風險等。(二)作業條件風險性評價法(LECD法)作業條件風險性評價法主要是以與系統風險性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值和乘積來評價系統人員的傷亡風險性的大小,其表達式為:D=L*E*C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體暴露于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C-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風險性分值L值:將L值最小定為0.1,最大定為10,在0.110之間若干個中間值,具體如下表7、:E值:將L值最小定為0.5,最大定為10,在0.110之間若干個中間值,具體如下表:C值:將需要救護的輕微傷害的C值規定為1,把造成多人死亡的C值規定為100,其他情況值1100之間若干個中間值,具體如下表:D值:根據經驗:把風險性分值劃分為5個等級(風險性等級的劃分憑經驗判斷,難免帶有局限性,應用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予以修正),具體情況如下表:凡經危險源辨識、評價后,其D值160,風險等級為A、B級的危險源確定為重大危險源。第十一條 風險控制風險控制的目的是確定將風險降至可容許程度的措施,針對不同級別的風險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風險控制策劃:1、風險控制的策劃原則:首先考慮消除風險(如可行),8、然后考慮降低風險(降低傷害或損壞發生的根源中或潛在的嚴重程度),最后考慮采用具體的防護設備、防護用品。2、風險控制措施策劃表 3、風險控制措施計劃的評審風險控制措施在計劃實施前應進行評審,評審內容:計劃措施是否使風險降低到可容許的水平;是否產生新的危險源;是否已選定一投資最佳的解決方案;受影響的人員如何評價計劃的預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計劃的控制措施是否會被應用于實際工作中。(一)風險控制措施可從技術、培訓、規范管理等方面進行,其途徑有:目標、指標、管理方案、運行控制、技術措施改進、教育培訓、應急準備和響應、保持現有措施等。(二)將各部門危險源辯識、風險評價及風險控制策劃的結果匯總填寫在危險9、源調查表中。由中儲安全員匯總報公司總經理,成為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據。(三)各部門倉庫的風險控制措施由各部門倉庫組織制定,部門負責人審核后報安全負責人。(四)各部門除針對本部門的重大危險源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外,同時應對風險等級為C級的危險源采取控制措施,以避免風險變化轉化為重大危險源。第十二條 危險源的更新組織的生產、活動和服務都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外部社會對組織的要求以及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危險源以及其風險也會由于內外部的變化而變化,因此要及時對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控制方法進行調整。(一)各部門倉庫每年組織一次對本部門的危險源進行辨識、更新。(二)當發生下情況時應及時進行更新10、:1、職業健康安全方針發生變化時;2、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發生變化時;3、活動、產品和服務發生變化時;4、供應商發生變化時;5、引進新工藝、設備、設施時;6、相關方抱怨或有要求時;7、物資材料發生變化時;8、發生事故或事件后;9、管理評審及審核結果要求。(三)各部門的危險源進行更新后,應及時通知公司安全負責人。(四)更新引起的文件更改執行文件和資料管理制度。(五)安全負責人每年一次對危險源和風險評價方法的應用效果進行檢查和審核。 第五章 質量記錄1、危險源調查表2、危險源識別評價表3、重要危險源清單4、重要危險源檢查表第六章 附則第十三條 本辦法由綜合管理部門負責解釋。第十四條 本辦法從下發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