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醫務人員職業衛生防護及體檢隨訪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5813
2024-09-08
5頁
21KB
1、學校醫務人員職業衛生防護及體檢隨訪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學校醫務人員職業衛生防護制度一、職業防護原則1、基本防護防護對象:在醫療機構中從事診療工作的所有醫、護、技人員。著裝要求:工作服、工作帽、醫用口罩、工作鞋。凡接觸傳染病人時要加穿隔離衣。2、加強防護: 防護對象:進行體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醫務人員;傳染病流行期的發熱門診,隔離病區等區域的工作人員;轉運確診或疑似為傳染病患者的醫務人員和司機。著裝要求:在基本防護的基礎上,可按危險程度加用以下防護用品:隔離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護眼2、罩、面罩等。3、嚴密防護:防護對象:進行有創操作,如給特殊病人進行氣管插管、切開吸痰等操作和作傳染病人尸解的醫務人員。防護要求:在加強防護的基礎上全方位防護,應使用面罩、呼吸防護器。二、基本預防控制措施1、醫務人員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掌握常見感染病的傳播途徑、隔離防護技術,減少職業危害。2、遵照標準預防的原則,在接觸病原物質時,應當采取以下防護措施:(1)在接觸病人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時戴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2)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噴濺時,應戴防護眼鏡或防護面罩,穿隔離衣或防水圍裙等。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3、,盡量減少創口出血,并特別注意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3)處理針頭時不要太匆忙,手持針頭和利器時,不要讓銳器面對著他人,在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時,應取得他人的協作,使用的針頭不可再套回原針帽內,如果一定要套回,則采用單手復帽技術,不要將銳利器具直接傳遞給他人,使用后的銳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毀銳利器具等。(4)醫務人員手部皮膚發生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須戴雙層手套。3、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根據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包括接觸隔離、空氣隔離和飛沫隔離。4、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5、對手術前及輸血前患者必須嚴格進行“感染篩查”。門4、診小手術等有創操作前,應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則下做“感染篩查”,如病人不同意做,應在“告知單上”簽字,科室留存備查。6、檢驗科接收到患者的血液標本后,應于24小時內報告“感染篩查”結果。對于HIV抗體初篩實驗陽性的標本,檢驗科應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和病人所在科室負責人,醫院感染管理科指導科室做好防護工作,同時相關人員要保護患者隱私。三、發生血液傳播疾病職業暴露后的應急處理1、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黏膜。2、如有傷口,應當在傷口旁由近心端向遠心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3、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應當用消毒5、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被暴露的黏膜,應當反復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4、發生艾滋病病毒的職業暴露后,醫務科及時組織院內相關學科專家依據衛生部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對其暴露的級別和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平進行評估和確定,確定是否預防性用藥,如需用藥,制定具體的預防性用藥方案。5、發生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等血源性傳播疾病的職業暴露后處理和隨訪。四、報告、體檢和隨訪1、職業暴露發生后,當事人在應急處理后,應盡快報告科室負責人(科主任或護士長);2、職業暴露當事人填寫江西科技學院職業暴露事件登記表,由科室負責人簽字后送交醫院感染管理科。3、依據衛生部醫6、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和血源性疾病職業暴露防護處置流程,醫務處對發生職業暴露的當事人立即進行職業暴露評估并確定體檢項目和相關治療,體驗科協助實施體檢,預防保健科負責對發生職業暴露后的預防用藥品和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的藥品保障及隨訪。五、使用化學消毒劑的防護保證良好的通風環境,使用化學消毒劑時戴手套、口罩,必要時穿防護衣,口罩和手套要定時更換,盡量選擇對空氣污染小的化學消毒劑,使用中的化學消毒劑容器加蓋,對化學消毒劑原液要正確貯存。六、化學治療的防護配藥室經常自然通風,必要時安裝排氣扇。在配制化療藥及為病人進行化療藥物的穿刺注射時,應戴口罩、帽子及雙層手套,配制化療藥后的垃圾按藥物性醫療廢物處理,盛垃圾的容器要加蓋。操作中不慎將藥液濺到皮膚或眼睛,應立即使用生理鹽水徹底沖洗,如果藥液溢出到桌面,醫用紗布吸附藥液,再用清水沖洗被污染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