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風險評估和控制管理制度附評價表.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7406
2024-09-08
8頁
100.04KB
1、安全風險評估和控制管理制度附評價表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1 目的為對公司作業活動和服務過程中的危險、危害因素進行辨識和風險評估,以確定重大危險源,進而為風險控制提供依據,以實現安全管理標準化,特制訂本制度2適用范圍適用于公司作業活動和服務全過程中風險因素的識別、評價、控制與管理。3 支持/相關文件3.1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導則(SL721-2015)3.2水電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險源辨識及評價導則(DLT 5274-2012)4職責和權限4.1各職能部門負責識別、評價、控制和管理與本部門相關的風險因素,2、確定重大風險源,制定對風險因素的控制辦法。4.2各項目部負責識別、評價、控制和管理與本單位相關的風險因素,確定重大風險源,制定對風險因素的控制辦法。4.3各職能部門、各項目部應根據施工進展,對危險源實施動態的辨識、評價和控制。4.4本制度由公司安全質量環保部負責編制、修訂、解釋,部門負責人審核、常務副總經理批準。5定義重大危險源根據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數量和財產損失情況進行分級,可以按下標準分為4級:5.1一級重大危險源:是指可能造成30人以上(含30人)死亡,或者100人以上(含100人)重傷,或者造成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危險源。5.2二級重大危險源:是指可能造成10人29人死亡,或者503、人99人重傷,或者造成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危險源。5.3三級重大危險源:是指可能造成3人9人死亡,或者10人49人重傷,或者造成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危險源。5.4四級重大危險源:是指可能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造成1000 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危險源。6程序6.1工作步驟選擇活動、過程和服務進行活動、過程和服務中危險源的識別。進行危險源的定性和定量評價。確定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價一覽表(臺帳)和重大危險源清單。6.2具體實施要求選擇活動、過程和服務風險因素識別與評價的主要內容:相關法律、法規及其他應遵守的要求;識別活動、產品、服務4、或運行條件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對有關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慣例、制度的調查;風險因素識別與評價的時機以作業活動和服務過程為對象,每年至少進行一次風險源辨識和評價。在相關法律、法規變更或公司的活動、產品、服務、運行條件以及相關方的要 求等情況發生變化時,可動態進行風險因素的評價。風險因素識別的范圍施工作業活動類:明挖施工,洞挖施工,石方爆破,填筑工程,灌漿工程,斜井豎井開挖,地質缺陷處理,砂石料生產,混凝土生產,混凝土澆筑,腳手架工程,金屬結構制作、安裝及機電設備安裝,建筑物拆除等。大型設備類:通勤車輛,大型施工設備等。設施、場所類:存棄渣場,爆破器材庫,油庫油罐區,材料設備倉庫,供水系 統,供風系統5、,供電系統,金屬結構廠、轉輪廠、修理廠及鋼筋長等金屬結構制作場所,道路橋梁隧洞等。危險環境類:不良地質地段,潛在滑坡區,超標準洪水,粉塵、有毒有害氣體 及有毒化學品泄漏環境等。其他。6.3進行活動、過程和服務中危險源的識別。危害辨識應全面考慮三種時態、三種狀態和六種類型:三種時態過去:即指以往施工并遺留下來的,對目前的活動和過程仍存在影響的危害危 險。現在:即指目前正發生或存在并對活動和過程持續產生影響的危害危險。將來:即指計劃中的活動在將來可能產生影響的危害危險。三種狀態正常狀態:指連續、穩定、例行和已做出計劃安排的活動狀態。異常狀態:非例行的、不經常發生的活動狀態。緊急狀態:指可能突發的導6、致發生安全事故或職業病的危害危險。六種類型物理性危害危險因素:如設備設施缺陷、防護缺陷、電危害等;化學性危害危險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質、有毒物質等;生物性危害危險因素:如致病微生物、傳染病媒介物等;生理及心理性危害危險因素:如健康狀況異常、從事禁忌活動等;行為性危害危險因素:如指揮失誤、操作失誤等;危險源辨識方法詢問與交流。安全檢查表法。 6.4風險評價方法6.4.1 風險評價方法采用DLEC法(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采用L(事故或危險 事件發生的可能性)、E(人員暴露于危險環境中的頻率)與C(危險嚴重程度: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三個與系統風險有關的因素之積來評價操作人員傷亡風險大小(見7、附件一:危險源辨識及安全風險評價表):事故或危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L)分數值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分數值事故發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預料0.5很不可能,可以設想6相當可能0.2極不可能3可能,但不經常發生0.1實際不可能1可能性很小,完全意外人員暴露于危險環境中的頻率(E)分數值暴露于危險環境中的頻率分數值暴露于危險環境中的頻率10連續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6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1每年幾次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見的暴露危險嚴重程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分數值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數值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100大災難,許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財產損失7嚴重,重傷,或造成較小的財產損8、失40災難,數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財產損失3重大,致殘,或很小的財產損失15非常嚴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財產損失1引入注目,需要救護,或不利于基本的安全衛生要求D參數是指危險性等級的數值,即L、E、C的乘積 危險性等級劃分以作業條件危險性大小D值作為標準,當D值大于70時為重大危險源。D危險程度危險等級D320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依據本制度第5款的 規定評定160D320高度危險,需要立即整改70D160顯著危險,需要整改20D70一般危險,需要注意D20稍有危險,可以接受6.5風險控制根據危險源辨識、評價結果,相關單位應對存在的重大風險源采取控制措施(見附 件二:重大危險源清單及其控制措9、施)。6.5.1 制訂風險控制措施的原則6.5.1.1 首先是采取措施消除風險的措施;其次是降低風險的措施(降低人身傷害和健康損害發生的可能性或潛在的嚴重程度,可采用工程控制措施,);6.5.1.3 再次是采用個體防護裝備的措施。6.5.2 風險控制措施確定對于D值低于70的風險采用維持現有管理方法進行控制,但要進行定期績效 監測并保持控制記錄。對于D值高于70及以上的重大風險源可采用工程技術、教育培訓和應急預案 等措施進行控制,將重大風險限制在可控范圍內,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7危險源辨識、評價報告危險源辨識及評價完成時,各單位應編制危險源辨識、評價報告,指出應重點防范的重大危險、有10、害因素,明確重要的安全對策措施。報告應包含以下內容: 7.1工程簡介(單位基本情況);7.2 評價方法及標準;7.3 辨識及評價;7.4 安全對策及措施;7.5 重大事故應急預案。8其他規定8.1各項目部負責人應組織對生產施工作業區、物資倉儲區、生活辦公區等范圍進行危險源辨識、評價,確定危險等級,評價過程做到全覆蓋、零遺漏,評價結論清晰、準確,并建立危險源辨識、評價清單(見附件1)。8.2危險源辨識、評價過程中,凡被評價為重大危險源的,責任項目部應制定控制措施,建立重大危險源清單(見附件2),并報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備案,完善報備資料。 8.3各項目部應將危險源辨識、評價結果,告知全體施工作業人員11、,確保現場施工人員清楚本崗位有關危險源及其控制措施。同時,各項目部應明確危險源的各級監管責任人和監管要求,嚴格落實分級控制措施,確保管理方案、施工技術方案、安全措施實施到位。8.4各項部應針對存在的重大危險源建立專人巡視制,并完整記錄巡視過程及存在問題,且跟蹤落實防范措施的落實情況,確保安全隱患及時發現、及時治理。8.5各項目部應根據施工進展,對危險源實施動態的辨識、評價和控制,并及時將辨識的危險源和控制措施向所有施工作業人員進行告知。8.6各項目部應在危險性較大作業現場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和警示牌,警示牌應包含名稱、地點、責任人員、事故模式、控制措施等內容。9附則本制度自下發之日執行。1012、附件附件一:危險源辨識及安全風險評價表 附件二:重大危險源清單及其控制措施 危險源辨識及安全風險評價表編號:序 號施工工序/場所作業活動/管理過程危險源采取措施前D=LEC采取措施后D=LEC風險 等 級風險 等級 類別是否 可接 收是否補充 新措 施LECDLECD一、物體打擊(可能導致的事故/傷害類型01)11615901310303一般風險234二、高處墜落(可能導致的事故/傷害類型09)1234填報單位:填報日期:說明:參照上述樣表,參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1986),從物體打擊、高處墜落、機械傷害、坍塌、車輛傷害、起重傷害、火災、爆炸(鍋 爐、容器及其他)、灼燙、淹溺13、中毒和窒息、冒頂片幫、放炮、其他傷害等事故類型及輻射傷害、食物中毒與傳染病及管理過程與社會風險等進行辨識、評 價。 重大危險源清單及其控制措施編號:序 號危險源施工工 序/場所影響時態/狀態管理方式控制措施風險事故類型:一、1現場臨建區:由于基礎下沉,墻體、樓板開裂、狂風暴雨等致房屋、工棚局部或全部坍塌,傷人傷物(辦公樓、庫房、修理房修繕不及時或不善)/影響員工身體健康、生命安全或國家財產安全過去/現在/ 將來/正常堅持貫徹實施并持續改進“培訓、意識和能力控制”程序,落實安全組織措施、制定并實施安全技術措施方案、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方案;保證安全投入進行防護并持續改進。1、加強教育培訓,對工人要有針對性的 技術交底,加強過程檢查; 2、按規范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嚴格按方 案要求施工、搭設安全防護棚或防護欄 桿。2風險事故類型:二、123批準:審核:填表人:說明:針對辨識評價確認的高風險作業列出清單,描述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