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縣下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公眾意見稿)(3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161718
2024-09-09
33頁
13.90MB
1、宿松縣下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征求公眾意見稿目錄COM TE NTS01 總則02 明確定位,錨定發展方向03 全域管控,優化空間布局04 區域協作,三產融合發展05 促進繁榮,統籌鎮村體系06 城鄉融合,優化支撐體系07 土地優化,整治修復協同08 特色彰顯,煥發文化魅力09 規劃賦能,建設品質城鎮10 落實管控,保障規劃實施總則指導思想規劃原則規劃期限與范圍01宿松縣下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指導思想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精神,推進國2、土空間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合理保護與利用下倉鎮國土空間資源,指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有序開展,實現城鄉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規劃原則堅持底線、綠色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提升品質堅持上下結合、強化實施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堅持公眾參與,開放共享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期限與宿松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保持一致,本次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遠期目標年為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本次規劃范圍為下倉鎮全域,分為兩個空間層級,即鎮域規劃和鎮政府駐地規劃。鎮域規劃范圍包含下倉鎮行政轄區的陸域空間,總面積207.24平方千米。鎮政府駐地規劃范圍為下3、倉鎮城鎮集中建設區,面積為125.36公頃。規劃期限與范圍宿松縣下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規劃期限規劃范圍明確定位,錨定發展方向上位傳導城鎮定位發展目標發展規模02宿松縣中部以現代農業生產和生態旅游服務為主的特色小鎮宿松縣下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城鎮定位下倉鎮定位:下倉鎮遵循“農業強鎮、旅游名鎮”的發展路徑,打造國家級環湖生態旅游示范區,助推農文旅融合發展,為群眾增收致富提供新動能,助力鄉村振興。落實省、市、縣下達各項約束性指標,嚴守糧食安全,轉變發展方式。堅持底線思維,存量優先,實現城鎮開發結構優化、質量提升。發展規模發展目標用地規模用地規模全域管控4、,優化空間布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三線劃定用途分區管控03“一心”以下倉鎮鎮政府駐地為主的綜合服務中心;“一核”以東洪組團為主的產業發展核;“兩軸”依托省道S248為主的空間發展軸和環湖公路空間發展軸;“三片區”西部經濟發展區、現代農業拓展區、南部環湖發展區。宿松縣下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心、一核、兩軸、三片區”宿松縣下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三線劃定主要為鎮域內的華陽河湖群省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確保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錨固生態本底5、,優先落實生態紅線劃定面積:11648.97公頃生態保護紅線宿松縣下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三線劃定落實宿松縣“三區三線”劃定成果中耕地保護目標面積5253.43公頃,占耕地保護目標面積的6.89%,占鎮域總面積的25.35%。耕地主要集中在鎮域中部及北部地區,鎮域南部主要是湖泊水面。劃定面積:5253.43公頃耕地保護目標切實加強耕地保護,穩步拓展農業生產空間宿松縣下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三線劃定地類構成為水田、旱地,集中分布區為鎮域中北部,永久基本農田是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實施永久特殊保護的耕地。宿松縣傳導下倉鎮永久基本農田面積總規6、模為5005.53公頃。劃定面積:5005.53公頃緊守耕地紅線,科學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宿松縣下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三線劃定下倉鎮共劃定城鎮開發邊界81.08公頃,均為城鎮集中建設區,不涉及彈性發展區、特別用途區。城鎮開發邊界是在一定時期內因城鎮發展需要,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以城鎮功能為主的區域邊界,涉及城市、建制鎮以及各類開發區等。城鎮開發邊界要避讓重要生態功能,不占或少占永久基本農田。劃定面積:81.08公頃結構管控,落實城鎮開發邊界城鎮開發邊界用途分區應落實上位國土空間規劃要求,遵循全域全覆蓋、不交叉、不重疊的原則,分考慮生態環境保護、經濟布局、人7、口分布、國土利用等因素。制定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規則和分區準入清單。將規劃范圍用途分區分為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并進一步細分至二級分區。宿松縣下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用途分區管控落實國土空間用途分區,優化國土空間功能分區布局04產業功能定位區域協作,三產融合發展宿松縣下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產業功能定位“一心”以下倉鎮鎮政府駐地為中心的綜合服務中心。“二軸”依托省道S248為主的產業發展軸和環湖公路旅游發展軸;“四片區”1、生態農業種植區:位于下倉鎮的中部及東部,主要發展小麥、玉米、水稻等經濟作物。2、特色產業經濟區8、:位于下倉鎮西北部,以農產品加工為主。3、旅游綜合服務區:位于下倉鎮的南部,鎮政府駐地,為鎮域旅游提供綜合服務。4、環湖生態旅游區:利用下倉鎮豐富湖面資源,開發水上旅游項目。05鎮村體系促進繁榮,統籌鎮村體系宿松縣下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鎮村體系村莊居民點分級:規劃形成鎮政府駐地副中心中心村自然村的四級村莊居民點體系,即1個鎮政府駐地,1個副中心,10個中心村,N個自然村。城鄉融合,優化支撐體系區域交通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06宿松縣下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區域交通依據上位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權利推進鐵路、省道、四好農村的改造和建設;重點落實S248等9、區域重大交通線路的布置,形成“鐵路-省道-縣鄉道-航道“的綜合交通格局,提升下倉鎮對外聯系水平。宿松縣下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共服務設施對生態環境社區治理更加關注,形成了生產、生活、生態、社區治理融合度更高的生活圈形態,同時注重對社區場景的營造,推行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宿松縣下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基礎設施規劃接宿松第三自來水廠,近期供水規模10.0萬m/d,遠期規模為15.0萬m/d.。結合下倉鎮供水發展情況確定下倉鎮人均用水指標為0.12噸/人日,規劃期末,下倉鎮最高綜合用水量為3403噸/天。排水工程規劃污水處理目標:100%。規劃采用雨污分10、流排水體制,雨水通過雨水管就近排入附近水體,污水按照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原則,劃分為鄉村污水集中處理、鄉鎮污水集中處理2種模式。規劃保留現狀通信支局及1處郵政支局。結合現狀通信設施體系,優化鄉村聚居點和社區網點覆蓋,形成以5G基建為主的智能基礎信息網。鎮政府駐地建設1-2個5G基站,鄉村單元增設5G基站,實現片區通信覆蓋率100%。規劃接九成燃氣分輸站。規劃接現狀35kv下倉變。以現狀電網改造升級為手段,降低鄉村供電半徑,加強10KV 電網線路聯絡,建設規模合理、適度超前的電網。給水工程規劃通信工程規劃燃氣工程規劃電力工程規劃土地優化,整治修復協同農用地整治建設用地整治07通過宜耕后備資源開發等11、途徑,增加有效耕地面積;通過加大對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投入,提高耕地質量,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旱改水:選擇水源充足、水質較好、地勢較為平坦、周邊水田規模較大等符合建設優質水田的旱地,實施改造工程,將旱地改造為水田。宜耕后備資源開發:整理低效和不符合永久基本農田規劃的林地、園地、坑塘等用地,減少耕地碎片化,優化耕地布局。高標準農田建設:對鎮域內永久基本農田實施平整工程、灌溉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和綠化工程等,將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設為高標準農田。宿松縣下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農用地整治為提高農村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改善農村生產生條件。在村12、莊范圍內重點整治空心村、拆并的自然村、實施增減掛的項目區及其他土地利用不合理區域。引導閑置宅基地合理流轉,提高農村建設用地利用效率,盤活存建設用地。集約精準保障新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產業融合發展用地。預留部分用地指標,于村莊產業項目點狀落地,其余指標用于城鄉增減掛鉤指標向城鎮轉移。宿松縣下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建設用地整治08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特色彰顯,煥發文化魅力宿松縣下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立足歷史文化資源保護,提升城鄉特色風貌格局,規劃形成“四區多點”的產業空間格局。四區:人文景觀風貌區、歷史遺址風貌區、自然風貌區、農13、業風貌區多點:湖區長江游擊縱隊畢嶺抗戰遺址、東洪人民公社舊址、嚴家橋、湖區革命辦事處舊址等不可移動文物。類別名錄等級所在地文物保護單位湖區長江游擊縱隊畢嶺抗戰遺址縣級宿松縣下倉鎮先進村不可移動文物東洪人民公社舊址不可移動文物下倉鎮東洪村嚴家橋不可移動文物下倉鎮東洪村墩東土墩不可移動文物下倉鎮望墩村長安土墩不可移動文物下倉鎮長安村豐坂土墩不可移動文物下倉鎮長安村吳灣土墩不可移動文物下倉鎮金塘村楊馥初墓不可移動文物下倉鎮金塘村南坂土墓不可移動文物下倉鎮金塘村湖區革命辦事處舊址不可移動文物下倉鎮金塘村皇倉古井不可移動文物下倉鎮長橋村規劃賦能,建設品質城鎮道路交通風貌指引09規劃建設“省-鄉-主-支”14、兩級道路體系。省級道路紅線寬度為26米,鄉道道路紅線寬度為10米,鎮政府駐地主干路紅線寬度為16米,支路道路紅線寬度為5-7米。省-鄉道:省道S248道路、鄉道經五路。主干路:規劃形成環繞穿插式布局。環湖北路、環湖南路和芙蓉路。支路:構建高密度、小尺度、分區差別化的支路網絡。道路橫斷面:鎮政府駐地主干路和支路機動車道采用一塊板斷面形式,道路橫斷面的布置在滿足交通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慮到市政管線、道路綠化和近遠期結合等要求,根據不同道路的不同功能,采用適宜的斷面組合。宿松縣下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道路交通宿松縣下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風貌指引以經五路和15、環湖南路串聯為導向,依據區位條件和主導功能,做好下倉鎮鎮政府駐地風貌管控。構建“一廊兩區多點”的鎮政府駐地風貌結構?!耙焕取敝秆睾坝^廊道;“兩區”指鎮政府駐地居民居住片區,鎮政府駐地商業片區;“多點”指社區公園景觀節點、園區入口節點、內部健身休閑景觀節點等。10 加強規劃實施傳導 完善實施管控體系落實管控,保障規劃實施宿松縣下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加強規劃實施傳導上位引領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本級規劃落實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下位銜接單元詳細規劃12個鄉村單元3個城鎮單元上位規劃傳導內容落實約束性指標重要控制線重大設施主導功能詳規單元劃分圖宿松縣下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完善實施管控體系目加強規劃動態評估加強規劃實施監督加強規劃傳導規劃分期實施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完善規劃政策保障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