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興縣隘子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2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165329
2024-09-10
20頁
11.16MB
1、2024.09序言PREFACE隘子鎮東靠司前鎮,南與翁源縣毗鄰,西與曲江區小坑鎮接壤,北與深渡水瑤族鄉交界,是唐代開元名相張九齡、現代抗日名將張發奎的故鄉。為加快推進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錨定廣東省“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格局,聚焦韶關市“粵北門戶樞紐城市”等目標和始興縣“大灣區綠色產業集聚區、客家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和宜居宜業宜游山水園林城市”戰略定位,圍繞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任務,促進隘子鎮全面高質量發展,特編制本規劃。規劃是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立和實施指導精神,銜接省、市發展戰略,謀劃隘子鎮面向2035年中長期發展的空間藍圖;是未來2、15年隘子鎮各類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和開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注:本次公示成果為階段性成果,最終規劃成果以批復為準。122.1目標愿景2.2城市性質66.1公共服務設施體系6.2市政基礎設施44.1鎮村體系規劃4.2村莊分類指引33.1筑牢國土空間底線3.2開發保護格局3.3規劃分區管控755.1用地優化5.2綜合交通規劃5.3公共服務設施5.4綜合防災減災89CONTENTS國土面積317.67平方公里鎮域規劃范圍為隘子鎮行政轄區內全部陸域國土空間,包括冷洞村、聯豐村、石井村、風度村、沙橋村、五星村、井下村、建國村、坪豐村、五一村、湖灣村、滿堂村、瑤族生態3、村共13個行政村和隘子鎮社區居民委員 會 1 個 居 委 會,總 面 積317.67平方公里。鎮域范圍鎮區規劃范圍包括隘子鎮社區居民委員會和聯豐村、五一村、沙橋村、湖灣村、滿堂村部分地區,總面積共1.47平方公里。鎮區范圍本次規劃的期限為2021-2035年。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近期至2025年,目標年為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規劃期限全面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高質量綠色國土初步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格局至2035年,推進隘子鎮農旅深度融合,建立起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基礎設施條件和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基本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安全和諧、開放高效、4、魅力品質的國土空間格局,并將隘子鎮打造成廣東省生態環境優良、山水田園優美、文化底蘊深厚的旅游文化特色名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國土空間格局基本形成丨目標愿景展望至2050年,全面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將隘子鎮建設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繁榮、美麗的高品質農文旅特色小鎮,實現社會保障、公共服務、人居環境、綠色產業等的全面提升。至2025年,以“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實施和“典型鎮”建設為契機,通過旅游產業帶動特色農業發展,初步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格局。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條件持續改善,人居環境、鄉村風貌加快提升,山區特色城鎮建設取得初步成效。粵北康體養生和文化休閑旅游基地、生態宜居農旅小5、鎮丨城市性質粵北康體養生和文化休閑旅游基地打造集生態旅游、文化旅游、鄉村旅游及康養旅游于一體的旅游基地。依托省道244和清化河,大力發展以森林、濕地為特色的生態旅游,以圍屋和歷史名人故居等為特色的文化旅游,以美麗田園風光和古村落等為特色的鄉村旅游,以優質溫泉資源為特色的康養旅游。生態宜居農旅小鎮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旅游服務配套設施,推進“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發展。積極引導特色農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促進綠色農業、精致農業、智慧農業和旅游業的有機結合,形成生態環境優良、產業形態多樣、旅游氛圍濃郁的構建生態宜居農旅小鎮。丨筑牢國土空間底線隘子鎮嚴格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耕地保有量10.05平方6、公里,永久基本農田9.55平方公里。1 落實耕地保護目標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隘子鎮全鎮陸域生態保護紅線不低于73.73平方公里。2 落實生態保護紅線隘子鎮城鎮開發邊界(集中建設區)面積為0.76平方公里。3 落實城鎮開發邊界鎮域國土空間控制線規劃圖丨開發保護格局鎮區內為居民提供各種服務的機構或場所,包含行政服務、社區服務、便民服務等多種功能。一 心 鎮區綜合服務中心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沿縣道794打造的城鎮發展軸,通過打造城鎮發展軸,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促進文化旅游業的發展。一 軸 城鎮發展軸沿省道244打造的鄉村振興示范帶和沿清化河打造的生態綠色展示帶,通過加強清化河及其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7、保護,推動沿河地區的綠色發展,實現區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兩 帶 鄉村振興示范帶 生態綠色展示帶三 區 旅游休閑區 現代農業發展區 生態涵養區丨規劃分區管控將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及其他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敏感脆弱、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陸地自然區域劃為生態保護區,主要為南嶺山地生物多樣性維護-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以及其他以生態保護、修復為主要功能導向的區域。生態保護區原則上按照生態保護紅線要求進行嚴格管控,嚴禁任何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開發活動。將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分布的區域劃為農田保護區,農田保護區按照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要求進行嚴格管控,從嚴管控非農建設占用。將城鎮集中開發建設并提供城鎮生產、生活8、空間的區域劃為城鎮發展區,包括城鎮開發邊界,集中分布在鎮區。城鎮發展區內所有建設行為應按照詳細規劃進行精細化管理,城鎮開發邊界內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管制方式。將生態保護紅線以外,具有重要生態價值、需要保護的區域,包括“雙評價”生態極重要地區、水源保護區、水域、天然林地等區域劃為生態控制區。生態控制區原則上限制各類新增加的開發建設行為以及種植、養殖活動。經評價在對生態環境不產生破壞的前提下,陸域可適度開展觀光、旅游、科研、教育等活動。將農田保護區外滿足農林牧漁等農業發展以及農民集中生活和生產配套為主的區域劃為鄉村發展區,廣泛分布在平原、河谷地帶。在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環境保護9、法律法規,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污染物排放,防止水土流失等生態破壞現象發生。鼓勵和支持采用先進技術和設備提高礦產資源利用率,推進尾礦綜合利用,實現廢物減量化、資源化。丨鎮村體系規劃聯豐村、五一村、沙橋村、湖灣村、滿堂村湖灣村、風度村、瑤族村、聯豐村、五星村、建國村、井下村、石井村、坪豐村、冷洞村五一村、沙橋村、滿堂村鄉村建設分類引導圖丨村莊分類指引五一村、沙橋村。五一村、沙橋村。重點引導人口、產業、資源等要素集聚發展,強化主導產業支撐,輻射帶動周邊村莊發展。風度村、滿堂村、瑤族村、湖灣村。風度村、滿堂村、瑤族村、湖灣村。加強對文物古跡、歷史建筑、傳統民居等保護與修繕。坪豐村、石井村、井下村、冷洞村、10、建國村、聯豐村、五星村。坪豐村、石井村、井下村、冷洞村、建國村、聯豐村、五星村。重點以民生建設為重點,逐步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丨用地優化鎮區土地使用規劃圖引導居住用地布局根據人口分布導向,合理引導居住用地布局,合理確定居住用地供應規模,加強政策性住房用地保障。提高公共服務設施水平和民生用地保障統籌鎮級公共服務設施配置,以社區生活圈為載體,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用地布局。促進公共交通系統空間提質落實公共交通設施布局及用地,進一步完善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交通服務范圍及出行比例。增加綠地與開敞空間供給完善鎮區藍綠空間網絡和公園體系建設,完善公園景觀與相關設施配套,改善大氣環境和11、水環境,提升城鎮環境品質。合理預留發展空間為城鎮長遠發展預留部分彈性發展空間,提高規劃彈性適應能力。丨綜合交通規劃鎮區道路系統主干路:省道244及縣道322次干路:鎮區連接各村的鄉道支路:主要為生活性道路完善公共交通網絡深入貫徹“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系統,形成以快速公交為骨干、常規公交為主體,出租車為輔助的功能層次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統,為居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條件。優化城鎮停車設施充分利用公共綠地、閑置地帶及休閑廣場等,加強停車設施建設,優化路邊停車泊位。積極推進智慧停車設施建設,加強新能源汽車和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裝置部署,保障充電樁等配套設施規劃建設。鎮區道路交通規劃圖丨公共服務設12、施完善城鄉公共服務體系合理優化用地布局,保留隘子鎮政府用地;規劃提升現狀隘子鎮中學服務品質,推動隘子鎮中心小學擴建;完善鎮區醫療衛生設施。社區生活圈鎮區的醫療、養老、文化、體育、教育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步行15分鐘覆蓋率達到85%。鎮區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規劃圖丨綜合防災減災u建立健全防御為主、部門聯動、社會參與、救援高效的防災救災減災工作體制機制。u規劃建設3處應急避難場所,人均應急避難場所不低于1.5平方米。u規劃消防救援站點1個,結合鎮人民政府設置,保證在火災發生5分鐘內到達現場。u規劃期末人防工程人均面積不小于1平方米。u規劃在隘子鎮人民政府設立鎮級指揮中心。鎮區綜合防災減災規劃圖丨公共服務13、設施體系鎮域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公共中心體系鎮級公共中心1處;中心村級公共中心,依托行政村村委會駐地,補齊公共服務設施,打造15分鐘健身圈;自然村級公共中心,以行政村集中居民點或自然村組為中心,10分鐘電動車可達的空間尺度為服務半徑配置。丨市政基礎設施完善市政設施體系,健全基礎設施體系鎮域重大基礎設施規劃圖供水規劃至2035年,落實隘子自來水廠規模由0.2萬m3/d擴建至0.5萬m3/d。污水規劃改造現狀污水處理廠,遠期處理設施規模達0.4萬m/d。環衛規劃規劃至2035年,垃圾處理采用“垃圾桶+壓縮式垃圾車”方案,統一轉運至司前鎮處理。供電規劃規劃保留35kV隘子變電站。推動各類農用地整治、建14、設用地整理等活動,優化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提升人居環境,營造獨居特色的美麗鄉鎮穩步推進農用地整治統籌推進補充耕地、恢復屬性地類復耕、高標準農田建設,有效引導耕地集中連片,建立基本農田建設集中投入制度,建設集中連片的高標準農田示范區;提高一般耕地質量,提高土地生產能力,優化土地投入與產出結構,進而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田間工程配套建設完善,改善農業生產基礎條件,提高水資源利用效 率,為發展高效農業提供基礎支撐;達到水、路、林配套,可增強旱澇保收能力。鼓勵開展建設用地整理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逐步解決宅基地布局散亂和超標問題。引導農村閑置宅基地合理流轉,提高農村建設用地利用效率。整理未利用的土地,盤活存15、量建設用地,集約精準保障新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產業融合發展用地.水域濕地生態修復推進河流水系生態保護修復。有序推進清化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疏浚河道。嚴格控制城鄉生活污水達標排放,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維持水生態系統良性循環。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建設河流兩岸喬、灌、草相結合的生態經濟型防護林體系,強化水土保持能力。森林草原生態修復規劃至2035年,全面扎實推進整改違法征占林地問題,通過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退化的退耕還林地的提升修復工程,有效提升森林草原生態系統功能,大幅改善森林草原生態環境質量。落實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明確面積、布局,按照永久基本農田提出管控要求;提出耕地后備資源開發16、利用時序,制定占補平衡的實施措施;確定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整治項目,提高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質量。以水源地保護為重點,嚴格落實用水定額管理。保護自然水域、坑塘等藍色空間,加強水域岸線生態空間管控,嚴禁非法侵占河道、水庫等。加強濕地資源保護利用。加強對河流湖泊岸線、濕地等水資源保護范圍的管控。增強森林質量和碳匯能力,全面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培育高質量森林生態系統;廣泛開展綠美鄉村工作,推動高附加值林業產業發展,助力構建綠美始興生態建設新格局。規劃至2035年,全鎮造林綠化面積達上級下達總量。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嚴格礦產資源開采準入條件,提高礦產資源利用效率,使礦產資源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把生態環境保護理念貫穿于礦產資源勘查的設計、施工和驗收全過程。1 規劃傳導落實國家、省戰略要求,承接上層次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控制指標、分區傳導、底線管控,發揮空間引導功能和承上啟下的控制作用;建立以“結構+指標+分區(用途)+邊界+名錄”為管控要素的國土空間規劃傳導體系。2 近期建設計劃針對隘子鎮現狀情況及未來發展建設需求,制定近期建設項目;近期建設項目主要分為七類,包括社會民生、產業、旅游、電力、能源、交通、環保項目等。3 規劃實施保障加強規劃實施評估建立規劃留白機制建設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加強規劃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