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廠標準化加工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72473
2024-09-13
24頁
2.85MB
1、茶廠標準化加工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二零XX年XX月XX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建設單位: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設地點:XX省XX市編制單位: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20XX年XX月24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單位及編制人員名單項目編制單位: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資格等級: 級證書編號:(發證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制)編制人員: XXX高級工程師XXX高級工程師XXX高級工程師XXXX有限公司二XX年XX月XX日目 錄第一章 總論4一、項目概況4二、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依據4第二章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條件6一、建設的必要性分析6 二、建設條件分析7第三章 場址選擇9一、2、自然地理情況9二、項目區經濟概況10三、基礎設施配套條件10 第四章 建設規模與產品方案12一、建設規模12 二、產品方案12 第五章 項目建設方案12 一、技術方案12二、主要設備方案15三、工程方案15四、 飲品衛生16五、能耗分析17第六章 環境影響評價18一、環境影響18二、采用環保標準18三、環境保護與治理措施18 四、環境影響評價19第七章 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20一、投資估算依據20二、項目建設投資估算20 二、資金籌措21第八章 效益分析22 一、經濟效益22二、社會效益22第九章 可行性研究結論23茶廠標準化加工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第一章 總論一、項目概況1、項目3、名稱:茶廠標準化加工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2、企業名稱:XX市XXXX茶專業合作社3、企業法人:XXX 4、項目建設地點:XX市象XXXX村5、項目建設性質:擴建、改建6、項目規模:新建全天候室外萎凋車間2600平方米;全自動室內萎凋車間1700平方米,綜合樓2000平方米,水泥道路硬化7000平方米。7、建設年限:20XX年2月-20XX年2月8、投資規模及資構成項目建設總投資4635萬元,其中:土建部分1625萬元、購買機械設備等2810萬元、流動資金200萬元。9、項目資金籌措方案企業自籌3135萬元,申請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補助500萬元,申請銀行貸款1000萬元。二、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依據14、.XX市“十二五”發展規劃2.農業部全國主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3.財政部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相關政策;4.農業部行業標準:NY5196-2002有機茶、NY/T5197-2002有機茶生產技術規程、NY/T5198-2002有機茶加工技術規程、NY5199-2002有機茶產地環境等技術標準;5.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6.福建省促進閩臺農業合作條例7.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8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指南9.項目可行性研究方法與運用(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0.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GB/T50326-2001)11.國家計委、建設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5、究經濟評估方法與參數(第三版)(中國計劃出版社出版) 第二章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條件一、建設的必要性分析近年來,中國茶產業的發展速度十分迅猛,各級政府對茶葉產業給予了高度重視,加大了對茶產業的投入,并且通過科技創新、結構調整、大力拓展國內外市場等措施,促進了我國茶產業的發展。茶農在茶葉良好經濟效益促進下,生產積極性不斷高漲。2013年我國茶園面積已達3300萬畝,茶葉產量達120萬噸,占世界茶葉總產量的38.9%。當前,我國茶葉產量、國內銷售、茶葉出口都處于歷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資金支持,茶葉企業管理制度改革不斷深入,新的資本進入,茶葉新技術在茶葉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以及茶葉新產品6、的開發等,這些都為我國茶葉產業注入新的活力。XX市茶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經濟上升趨勢,政策支持力度越來越大,茶產業發展日益迅速。巨大的茶葉產能不斷釋放,而傳統的茶葉產品市場總量有限,茶葉加工廠的建設是改變過分依賴 單一產品發展模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茶產業轉型升級的當務之急,符合了十八大提出的新時期城鄉一體化及生態文明建設相關政策,對推進自動化、機械化生產,促進茶園企業化管理,建立起“公司+基地+農戶”的管理制度具有著重要意義。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傳統農業已不能全面有效的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本項目的建設,通過另辟蹊徑,引導當地的農業產業化轉型,對當地農業結構的調整,促進農民收入和農村產業化發7、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產業品牌化加強,通過規模化的茶原料管理,統一的茶葉生產加工,嚴格的茶葉再加工和包裝。對茶產品標注了“茶產地”“茶加工地”“茶產品商標”等信息,對樹立企業的品牌形象,避免其他茶葉產品以假亂真,維護企業的利益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建設條件分析1、政策環境我國加入WTO后,黨中央、國務院及各級人民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之一。該項目的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規劃,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政策環境。2、資源優勢漳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中部河谷地帶受海洋性季風影響,為南亞熱帶氣候。具有溫熱濕潤,雨水充足8、,冬短無嚴寒,夏長無酷暑,垂直氣候顯著,干濕季節分明。漳平耕地面積177438畝,其中水田161692畝,旱地15746畝,人均耕地0.65畝,土質為水稻土和紅壤,微酸性,疏松肥沃,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力強;全市水力資源充足,灌溉水庫21座,水利設施正不斷完善;山、水、田是漳平現階段的自然資源優勢,“北菌、南花、中茶”是我市的農業產業特色,近年來,漳平立足這一特色,科學規劃產業發展布局,制定農業產業扶持政策,壯大特色產業,提高產業效益。目前,蔬菜、茶葉、食用菌、瘦肉型豬、中華毛蟹等一批特色產業規模不斷壯大,茶葉產業為效益越來越高,XX市突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三大重點,穩定在農村的方針9、政策,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業結構調整,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確保農業農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隨著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茶葉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村的主導產業之一,具有良好的資源優勢。 3、市場分析茶樹是再生綠色資源,茶葉應用廣泛,可運用在醫藥、化妝、衛生保健、食品飲料等行業中。谷雨后,茶葉發芽多,大宗茶可大量生產,成本低,適用大型茶飲料企業和保健醫藥企業, 市場前景廣闊。 市場分析:目前全世界有58個國家和地區種植茶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消費茶葉,飲茶人數高達32億。世界茶葉總產量達 308 萬噸,其中:中國產茶120萬噸,名列世界第一位,其次是印度、斯里蘭卡、肯尼亞、印度尼西亞10、,上述五大產茶國占世界茶葉總產量的87%以上。XX市素有“茶鄉、畫鄉、花香”之稱,是重要的茶葉產區, 茶葉種植歷史悠久,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強力推動下,XX市的茶產業有了較快的發展。2014年全市茶園總面積12萬畝,象湖鎮茶園面積2萬畝,占全市的16.7%;茶葉年總產量約 1000萬公斤,總產值 25億元,社會總收入達 28 億元以上。全鎮茶農約 5000人,茶葉從業人員超過 8000人。第三章 場址選擇一、自然地理情況1、地理位置XX市地處福建省西南部,屬于低緯度亞熱帶。西與龍巖是新羅區毗鄰,南與漳州市華安縣、南靖縣相連,東瀕泉州市永春縣、安溪縣,北接三明永安市、大田縣,是閩南廈、漳、11、泉“金三角”的圈沿和腹地,處于東南沿海與內地的過渡地帶。距省會福州市430公里,距廈門市170公里,距泉州222公里。象湖鎮位于龍巖最東邊,漳平“東大門”,處于泉州、三明、龍巖結合部,與永春、安溪、大田接壤。2、地形地貌漳平地質條件復雜,屬太平洋構造帶。地形東西窄,南北長,全市呈典型的南方丘陵地貌。XX市區及附城區地處漳平中部,為丘陵河谷盆地,海拔多為500米以下,地勢相對漳平南、北部而言比較平坦開闊。XX市境內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平地五種基本地貌,其中平地僅占全市總面積的6.05%,中山和低山占87.15%。3、地質構造和地震XX市境內地質構造為華夏系、新華夏系東西向等構造體系。各地質12、時代的地形均有發育,出露完整。XX市屬地震六度區。4、氣象XX市地處中亞熱帶與南亞熱帶接觸地帶,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各地年平均氣溫16.9-20.7之間,多年平均氣溫為20.3,極端最高氣溫為41.3,極端最低氣溫為8,年平均相對濕度78%,年均降水量1450-2100毫米,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509毫米,最大年降雨量3630.7毫米,最小年降雨量1077.5毫米。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冬季主導風向為西北風,夏季主導風向為東南風,靜風率平均達到47.44%,年平均風速為1.2米/秒。5、水文XX市地表水系發達、地下水源較多,水資源非常豐富。境內水系分九龍江北溪、西溪和閩江沙溪水系,九龍江北溪13、橫貫漳平中部,其支流呈葉脈狀遍布全市,流域面積占全市面積的97.3%,西溪水系和沙溪水系分別占2.3%和0.4%。象湖鎮位于感化溪上游,植被保護好,水資源非常豐富。二、項目區經濟概況2014年,XX市生產總值172.6億元,增長1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8億元、增長4%,第二產業增加值79.8億元、增長15.3 %,第三產業增加值67億元、增長7.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3億元,增長12%;實際利用外資2750萬美元,下降9.7%;外貿出口總值3.91億美元,增長8.6%;財政總收入10.38億元,下降5.8%;地方級一般預算收入6.36 億元,下降9.3%;城鄉500萬元以上固定14、資產投資162億元,增長10.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92元,增長10.5%;農民人均純收入12068元,增長12.1%。三、基礎設施配套條件1、供水XX市地表水系發達、地下水源較多,水資源非常豐富。境內水系分九龍江北溪、西溪和閩江沙溪水系,九龍江北溪橫貫漳平中部。象湖鎮系感化溪上游,感化溪常年水量充沛,水質符合,可滿足企業的生產生活用水要求。2、供電漳平電力資源豐富,火電、水電發電裝機容量達90萬千瓦,擁有200KW、110KW、35KW不同等級的變電站,總體而言,XX市除漳平火電廠為重要電源外,小水電資源豐富,總體開發程度較高,新能源方面,尤其是風能方面正處于初期立項階段,預計215、020年有部分風能電源并入電網。項目建設可充分利用XX市完善的供電網絡,為本項目提供可靠的供電保障。3、交通條件XX市交通便捷,境內鷹廈鐵路縱貫南北,漳龍坎(梅)、漳龍贛、漳泉肖鐵路橫穿東西,是溝通全國各地的鐵路樞紐;按時速200公里級雙線電氣化鐵路標準建設的杭州-漳平-龍巖-廣州鐵路及漳泉肖鐵路、贛龍鐵路改造項目已列入鐵道部建設計劃。省道公路漳下線、西港線、金上線穿越,形成東出泉州、西進龍巖,南下漳州、廈門,北上三明的公路交通網絡。穿越漳平的“漳永”高速公路正在建設,預計2015年上半年開通。莆永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象湖鎮距離溪南出口僅13公里。省道203線穿越象湖鎮,國道358線于20116、5年開展前期工作。“南三龍”高鐵項目也于2014年開工建設。項目所在地因特網和有線電視網覆蓋項目區范圍內,其信號和容量可以滿足該項目區安裝辦公電話、外接數據通訊線路和有線電視的需求;處于移動電話信息服務網絡范圍內,可以保證項目區隨時隨地使用移動電話。項目實施地,距XX市生產規模最大的紅獅水泥廠較近,建筑材料可直接運到施工現場,施工場地寬敞,施工砂、石等建材可就近購買,運距較短,項目施工條件較好。綜上所述,本項目區周圍條件較好,場地能滿足設計要求。該項目選址符合該項目對建設條件的要求。 第四章 建設規模與產品方案 一、建設規模新建全天候室外萎凋車間2600平方米;全自動室內萎凋車間1700平方米17、,萎凋設備26套。 二、產品方案依托自有基地,采取公司加農戶的優質高山茶基地為原料,生產精制高山茶。 第五章 項目建設方案 一、技術方案1、生產方法原材料以自有的茶園基地為主要供應,同時采取公司+農戶的模式從周邊茶農中收購茶青進行精加工。高山茶的制作綜合了紅茶發酵和綠茶不發酵的特點,屬于半發酵的品種,采回的鮮葉力求完整,然后進行涼青、曬青和搖青。搖青是制作鐵觀音的重要工序,通過搖籠旋轉,葉片之間產生碰撞,葉片邊緣形成擦傷,從而激活芽葉內部酶的分解,產生一種獨特的香氣。直到茶香自然釋放,香氣濃郁時進行剎青、揉捻和包揉,茶葉蜷縮成顆粒后再進行文火焙干,最后還要經過篩分、揀剔,制成成品茶。主要方法有18、:一是茶青的采集。以茶芽的一心二葉,俗稱開面采。采集茶青時是不能在下雨天及陰天中采,否則將很難行成甘醇的之味及香氣,正鐵觀音茶只能早上九點采集到下午四點。 二是日光萎凋,簡稱“退青”,將采回的茶青分散攤在陽光下亮曬,使茶葉本身的水分自然發散,太陽不可太大。三是靜置及攪拌。好讓水分繼續發散,使茶葉含有高香成分易于揮發出來。四是浪青。使茶里的水分不在流失,并使茶里的各種物質大量釋出至表面來,之后再將茶青堆置起來形成溫暖更適合發酵的狀態,鐵觀音茶要浪青到葉邊出現紅邊。五是殺青。以高溫破壞茶中酵素作用,用“炒青機”將茶青的青味炒到消退,茶香浮現,茶需炒到用手大力搓揉茶青不再出水為止。六是揉捻團揉。將茶19、裹在布包里,用機械擠壓搓揉后解開布包,再熱炒,就這樣重復進行25回才大功告成。最后程序,依喜好生熟茶干燥烘存。 2、工藝流程 殺青:包括鍋溫、投葉量、時間和方法。(1)、鍋溫:一般要求殺青鍋溫在260-320之間,才能達到鈍化酶流活性的目的。鍋溫過高,殺青葉失水過快,易產生焦葉焦邊,使成品有煙焦味。鍋溫過低,易產生紅梗紅葉,影響品質。(2)、投葉量:因殺青設備、殺青老嫩、鍋溫不同而異。例:84型半徑0.42米殺青鍋,每鍋投葉量為10千克。(3)、殺青時間:在5-10分鐘之間,時間長短與鍋溫和投葉量有關。殺青時間過長,殺青葉失水過多,不利做形;殺青時間過短,鮮葉的茶多酚、蛋白質等成分水解轉化不充20、分,成品青澀味重。一般宜掌握“嫩葉老殺,老葉嫩殺”的原則。(4)、方法:鍋式殺青應掌握“抖悶結合,多抖少悶”的原則。鮮葉在鍋內轉動,待由鮮綠轉為翠綠,葉面失光澤,手握成團,稍有彈性,葉質較柔軟,折梗不斷,聞其香帶有清香感,則要起鍋,進行攤晾,轉入揉捻。目前,生產上除鍋式殺青外,推廣較多的是滾筒式殺青機。滾筒殺青機具有操作方便、勞動強度小、工效較高、節省燃料、連續作業等優點,但由于在筒內滯留時間過短,易生青澀味,同時由于在筒內水蒸氣散發不暢,極易在筒內和筒口粘結葉子而成煙焦味。揉捻揉捻是炒青茶成條的重要工序。揉捻是利用機械力使殺青葉在揉桶內受到推、壓、扭和摩擦等多種力的相互作用形成緊結的條索。揉21、捻還使葉片細胞組織破碎,促使部分多酚類物質氧化,減少炒青茶的苦澀味,增加濃醇味。除少數手工揉捻外都用機器揉捻。機制茶的揉捻機種類很多,型號不一,性能各異。生產實踐中制炒青茶不宜使用大桶揉捻機。大型機投葉量多,時間長,揉捻過程中葉溫高,易產生黃熟現象。一般都選用桶徑45厘米和55厘米的揉捻機,生產量大時也可采用65厘米揉捻機。應根據制茶種類和葉質嫩度確定投葉量與加壓大小和揉捻時間。掌握“嫩葉輕揉,老葉重揉”、“輕重輕”和“抖揉結合”的原則進行操作。綠茶多為一次性揉捻,嫩葉一般要揉20-25分鐘。老葉采用重壓長揉,解塊分篩,分次揉捻,但總時間一般不超過50分鐘。高檔茶成條率在85%以上,細胞破碎率22、在45%以上;低檔茶成條率在60%以上,細胞破碎率達65%左右,即是揉捻完成的標志。干燥干燥是炒茶加工的最后工序。包括二青、三青和熏干3個過程。目的是繼續做形,發展香氣,固定品質,達到足干。干燥工藝的幾種方法:(1)全炒法、(2)全滾法、(3)滾炒法、(4)炒滾法、(5)烘(滾)炒滾法(廣泛應用)。 二、主要設備方案 1、主要設備選型:微波茶葉滾筒殺青機、茶葉揉捻機、搖青機、農藥殘留檢測儀(德國產)、氣動殺青機、提升機、智能烘干機、茶粉調配生產線(德國產)、茶葉膜分離設備(德國產)、真空保鮮包裝機等。 2、主要設備來源:以國內生產的機械設備為主,重要設備從德國進口。三、工程方案1、主要建筑物。23、全天候室外萎凋車間:2600平方米全自動室內萎凋車間:1700平方米綜合辦公樓:磚混結構2000平方米。2、基礎設施。茶園道路:寬3.5米,總長2公里;變壓器1臺,配電房1處。 3、技術條件。根據廠區的地址條件,一般建(構)筑物可采用獨立基礎,特殊地段和較大型建(構)筑物采用樁基礎。主廠房為四跨平行布置的主廠房。為滿足車間的通風、采光要求,車間屋面設有部分通風、采光天窗。局部設有采光帶。廠房柱基礎采用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設備基礎為鋼筋混凝土塊式基礎。公輔設施設有:給排水設施、動力設施及供配電設施等。公輔用房根據不同的使用性質分別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排架。鋼結構、磚混結構及地下鋼筋混凝土結構等24、。圍護結構:鋼結構的圍護結構采用輕鋼骨架,單層彩色壓型鋼板,其它結構采用磚墻或加氣混凝土砌塊墻。屋面采用聚苯板保溫隔熱層、高聚物改性瀝青卷材防水。沒有特殊要求的建筑采用彩色涂層鋼板窗,辦公、休息、操作室、電氣設施及經常有人員停留或操作的建筑采用鋁合金(或塑鋼)窗,地坪采用水泥砂漿地坪、水磨石或地磚面層,部分潔凈房間設置抗靜電活動地板及輕鋼龍骨吊頂。地下構筑物均采用防水混凝土。公輔建筑裝修標準為中級,磚墻外表面均采用水泥砂漿抹面,刷(噴)外墻涂料。四、 飲品衛生本項目作為飲品加工項目,食品衛生管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食品的加工必須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的規定。為保證衛生質量,防止污25、染和有害囚素對人體的危害,本項目采取以下衛生措施:廠區內劃分為生產區、生活區,生產區內劃分為清潔區與污染區,并設置必要的隔離設施。生產車間內,各工序形成流水作業線,防止生熟交叉污染。每個車間入口設消毒池,流水洗手池,車間配各更衣室、淋浴室、休息室和水沖廁所。對工作人員定期進行體檢,防止傳染病菌進入車間。廠內設農藥殘留檢驗室、微生物和理化檢驗室,對產品質量進行檢驗。廠內設自動開關式門窗,車間主入口設二道閘,安裝風幕,窗安裝窗紗,以防蚊蠅。車間、冷庫地面為粗面瓷磚,便于沖洗。地面設有地漏和排水溝,并有一定坡度,方便排水。排水溝和地漏出口配置防鼠網。車間內配置紫外線燈或臭氧殺菌器,保持車間相對無菌。26、車間設機械送風設施,并配有過濾裝置。車間內采用日光燈照明,照度不低于150勒克司,化驗室照明不低于250勒克司。建立健全加工衛生管理制度,并認真執行。 五、能耗分析 本項目所耗能源主要為電、水。主要用電190萬千瓦時/年,用水1萬噸/年。節能措施如下:用電設備選用節能型號產品保持生產處于經濟的運行環境。照明選用節能型燈具,充分利自白然采光,以節約用電。水、電、氣等能源使用均設置計量器具,做到節約用能。灌溉用水主要采用雨季天然蓄水、山體未利用泉水等。 第六章 環境影響評價 一、環境影響該項目的建設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在茶園開墾、種植時會對植被有所影響,同時,會造成一定程27、度的水土流失。2、 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部分固體廢物。3、在生產過程中,輔助生產設施產生噪音。二、采用環保標準1、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78-19%2、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883、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19%4、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GB12348J05、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三、環境保護與治理措施1、水土流失茶園的開墾采取人工作業方式,不用機械開渠、不煉山。茶園整體布局“頂戴帽、穿腰帶”,盡可能保護林地的闊葉林。在茶山道路兩側、茶垅周邊種植綠化樹,達到保護水土的目的。2、固體垃圾茶葉的下腳料、生活垃圾,均為農作物理想的有機肥料,集中收集起來做生物肥料的原料。3、噪音28、主要為設備運行時所產生的噪音。設備安裝時采取減振和加裝消音器等措施。4、 環境保護投資 預算環境保護投資150萬元,主要用于水土保持種植綠化樹、防護水溝建設、噪音防治等。 四、環境影響評價 綜合以上分析,在茶園開墾種植中,最大限度減少破壞現有林地,采取防護措施后,所造成的水土流失相對影響較小。而茶葉生產車間周邊非居民區,噪音影響不大。整體項目環境影響可控。第七章 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一、投資估算依據投資估算依據:土建工程按目前福建省建筑工程定額估算,設備價格按詢價測算,引進設備按項目單位詢價測算,為CIF價,按國家有關規定,本項目進口設備可免征進口設備關稅及進口環節增值稅,故測算未包括關稅。其它29、費用如設計費、海關商檢費、工程監理費、電增容費、職工培訓費、建筑安裝保險費、建筑綜合配套費按實際發生額估算,土地費用按實際發生額計算。二、項目建設投資估算1、項目建設投資估算項目建設總投資4635萬元,其中:土建部分1625萬元、購買機械設備等2810萬元、流動資金200萬元。土建投資1625萬元,具體見以下明細表。土建投資明細表固定資產名稱單價(元)數量總金額(萬元)工程設計費25工程監理費25勘察費50土建工程(內外裝修)15006100915鋼結構工程8002000160變壓電工程及安裝45配電機房35茶園道路硬化10035000M350合計1585設備、儀器投資2810萬元,具體見以下30、明細表。主要設備儀器投資明細表(單位:萬元)序號固定資產名稱單位數量單價總金額01微波茶葉滾筒殺青機套62515002茶葉揉捻機套101212003搖青機臺251025004農藥殘留檢測儀(德國產)臺212024005氣動殺青機臺5189006提升機臺71510507智能烘干機臺108080008粉碎機臺1256009茶粉調配生產線(德國產)條212024010茶葉膜分離設備(德國產)套210020011中央空調設備套1585812運輸汽車臺312036013真空保鮮包裝機臺1022014辦公小汽車臺1505015電腦等辦公家電3716辦公家具等20合計2810流動資金200萬元。 二、資金籌31、措1、自籌資金3135萬元。2、申請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補助500萬元。3、向銀行貸款1000萬元。 第八章 效益分析 一、經濟效益 1、銷售收入估算:年生產300噸精制茶葉,按2014年市場平均銷售價每噸24萬元估算,銷售收入為:7200萬元/年。 2、成本費用估算:茶葉種植、加工、管理總成本5000萬元/年。 3、利潤與稅收分析:利潤2000萬元/年。由于國家政策扶持生產、加工環節無須納稅,銷售環節批發稅率低,約200萬元/年。 4、投資回收期:4.5年5、投資利潤率:30% 二、社會效益1、壯大主導產業和促進結構調整情況通過實施該項目,將進一步增強XX市的茶葉種植加工能力,同時,由于項目產品32、精加工,增加了產品的產量,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增強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從而,有利促進主導產業的形成、農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2、產、加、銷、服務環節的利益聯結情況為保證項目建成后有穩定的原料供應,公司通過與農戶簽訂合同,對農戶實行“統一提供種苗、統一提供農藥、統一提供肥料、統一提供技術服務、統一保護價收購” 定期對農戶進行技術培訓等全方位服務,引導農戶按標準化生產,保證農戶的利益。3、輻射帶動作用及農民增收該項目建成后,將帶動XX市象湖鎮、溪南鎮、吾祠鄉等鄉鎮7農戶從事茶葉種植,年增加農民收入1200萬元,增加就業人數2800余人。4、其它社會影響通過實施該項目,將會對當地的服務業、交通運輸業、包裝產業等具有積極的帶動作用。第九章 可行性研究結論本項目建設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和XX市農業結構調整的發展方向,產品競爭力較強,市場前景廣闊。該項目產品以國際市場為目標,可以擴大出口創匯。建設規模主要依據市場需求情況確定,工藝先進、實用。項目建設條件較好,建設周期短。財務評價表明項目盈利性較強,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因此,從技術上和經濟上都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