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區中心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指標調整的技術管理要求.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24925
2024-10-10
13頁
57.50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北京市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方案合集
1、北京市區中心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指標調整的技術管理要求(試行)http: 發布時間: 2006-2-6 10:20:14 來源: 【標 題】北京市區中心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指標調整的技術管理要求(試行) 【文 號】 【頒布單位】北京市規劃委員會 【頒布日期】 2001/12/30 【實施日期】2002/01/01 北京市區中心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指標調整的技術管理要求(試行) 1總則 1.1北京市區中心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以下簡稱控規)是對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深化和細化,通過對各類用地的土地使用性質和建筑容量等的規劃(量化)控制,強化了城市政治、文化中心的性質,優化了土地配置,完善了城市功能,保證了城2、市持續、健康、有序的發展。 1.2為嚴格執行和不斷完善控規,適應城市建設的發展,規范調整控規的行為,特制定本技術管理意見。 1.3本規定適用于北京市區中心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規劃范圍,市區其他地區陸續被批準的控規,例如,北京市區綠化隔離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各邊緣集團已編制并被批準的控規,應按此要求執行。 2“控規”的執行 2.1對行政辦公用地、公益性公共設施用地和城市重要地段公共建筑用地,應按“控規”嚴格執行。特別是天安門廣場周圍、東西長安街兩側、南北中軸線兩側的行政辦公、文化設施用地,以及城市體育中心等用地不得改變土地使用性質;其它地區的文化、體育用地原則上不得改變土地使用性質。 2.2教3、育科研設施用地基本保持現有規模。對于市區西北部地區,應以現有高校和科研機構為核心,逐步建成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基地。教育科研設施用地原則上不應改變土地使用性質; 2.3商務中心區和商業中心用地(包括8個市級商業中心和47個地區級商業中心)應主要用于商務辦公、金融、商業服務業、旅館及相應的文化娛樂等設施的建設; 2.4倉儲區用地應嚴格控制,不應隨意改變土地使用性質; 2.5基礎設施場站用地不得改變用地性質,并應與地段的開發建設統一規劃、同步實施; 2.6紅線(道路)、綠線(公共綠地和生產防護綠地)、藍線(河湖、水系)、紫線(鐵路)必須嚴格控制,不得侵占;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與控制范圍中的各類用地與道路4、紅線控制,應按歷史文化保護區的保護規劃執行。 2.7舊城內的建筑高度應嚴格控制。原貌保護區、9米、12米和18米控制區內的建筑高度原則上不得突破控制指標; 2.8建筑高度控制應保證城市景觀線和“通風走廊”的要求,保護傳統的城市街道對景建筑; 2.9世界文化遺產、文物建筑周圍應嚴格遵守保護規定所劃定的建筑高度控制線。 2.10成片開發地區應在不超過建筑總容量控制指標的前提下,確定各類建筑基地建筑容量控制指標,建筑基地內添建項目,其配套指標應與周圍已建成項目統一平衡; 2.11綠地率控制根據北京市城市綠化條例確定,此外,居住用地、體育、醫療衛生和教育科研設計用地、工業用地均應按相關規定保證一定的集5、中綠地面積; 2.12停車位的控制,公共設施用地和居住用地,應按現行停車定額指標執行,其它用地參照此標準執行; 2.13建筑密度應在滿足綠地率、地面停車、通道與廣場的基本要求下確定,同時應符合建筑間距、建筑退讓紅線或用地邊界等要求。 3“控規”指標調整的原則 3.1用地性質的調整原則 3.1.1凡城市支路圍合地區、成片改造地區和單位大院,須根據“控規”指標調整論證報告或大院規劃, 方可調整局部用地性質; 3.1.2可根據用地性質的兼容性,明確用地的兼容性質; 3.1.3居住區改造應合理調整用地功能,增加配套設施、道路、綠化用地,并注重文物古跡與風貌特色的保護; 3.1.4公共設施用地應保證,并6、增加必要的公益性設施用地; 3.1.5結合工業產業結構調整,位于中心地區的傳統工業企業可進行調整或外遷,騰出的用地除發展城市公共設施、基礎設施、第三產業外,可用于建設住宅和必要的配套設施;根據倉儲行業規劃,可利用原有鐵路專用線等設施,將倉庫改造為商品批發中心、貨流中心等; 3.1.6應利用地調整之機,進一步提級或加密道路,增加或擴大城市廣場,提高人均公共綠地標準并均衡綠地布局; 3.1.7因社會、經濟發展需調整的城市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體育、綠化等用地,應在原規劃位置周圍選擇不少于原規劃用地規模的建設用地進行等量置換,一般不得它用; 3.1.8特殊用地調整應聽取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意見; 3.17、.9非建設用地原則上不得調整為建設用地。 3.2高度的調整原則 3.2.1舊城區內根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要求,嚴格控制建筑高度,舊城區以外地區部分建筑高度可以通過城市景觀分析和其它方面的分析論證,進行適當調整; 3.2.2根據城市重點功能區的建設特點,通過分析論證調整建筑高度,可以適當突出地區標志性建筑,體現時代精神; 3.2.3根據視線景觀分析,調整城市快速路及其聯絡線、城市干道兩側及上述道路交叉路口地段的建筑高度,以創造豐富的城市空間形象; 3.2.4部分地區、地段建筑控制高度調整后,其容積率原則上應維持原有指標,以增加城市開敞空間及綠地。 3.3容積率的調整原則 3.3.1 容積率的調整8、應考慮城市的整體容量、綜合環境質量和城市資源能力; 3.3.2原則上應維持原容積率指標,若為公共利益做出貢獻(如提供公共綠地等公共開放空間)的項目,在交通影響分析許可的基礎上,予以適度容積率獎勵; 3.3.3在規劃管理和設計過程中,應鼓勵開發建設方盡可能多地提供公共開放空間或綠地,公共開放空間及綠地應具有全天開放性和易進入性,應能滿足居民休憩和進行娛樂活動的需要; 3.3.4由于公共開放空間屬于無償提供的、為公眾服務的空間,因此在按建筑面積收取有關費用時,應扣除公共開放空間的面積,并可給予適當的容積率獎勵; 3.3.5因條件特殊無法提供公共開放空間的項目,若提高容積率,應相應追加上繳財政的稅金9、; 3.3.6因投入產出資金難以平衡的特殊地段的公益性項目,可將補償的容積率在空間上進行轉移,即開發權轉讓:主要用于城市中需要保護的重要地段,如標志性建筑、歷史建筑、歷史街區等,開發權轉讓就是將這些資源上空未被開發的空間權轉讓到其他基地中,得到開發權的開發建設方將被批準在容積率控制之外增加一定的建筑面積。 3.4道路紅線的調整原則 3.4.1根據城市發展要求,可進一步提級或加密城市道路并相應調整道路的紅線; 3.4.2在規劃實施過程中,當規劃道路與文物古跡、綠化和市政管線等發生矛盾時,可對道路紅線進行調整; 3.4.3因道路等級提高等原因,道路線形、轉彎半徑、立交形式發生變化,可根據審定方案進10、行道路紅線調整; 3.4.4在定線時無法落實原規劃的道路紅線時,經對該地區的現狀情況、道路系統情況和交通需求等方面分析論證后,可對規劃的道路紅線的位置與寬度進行局部調整; 3.4.5城市主、次、支級道路路口的放寬抹角尺寸應按相關規定執行。道路等級發生變化時,應相應調整道路路口的放寬抹角尺寸; 3.4.6舊城區支路等級以下(包括支路)的道路路口放寬抹角,可視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3.5其他指標的調整的原則 3.5.1“控規”指標的調整應根據建筑或人口容量的增量,追加配置集中綠地及停車位、配套公建,并相應規定建筑間距及建筑退讓紅線或用地邊界要求; 3.5.2原則上調整單項指標不得聯調其它指標,尤其是11、綠地率等與環境質量關系密切的指標應嚴格堅持。 4“控規”指標調整論證報告的內容要求 4.1“控規”指標調整論證報告的基本內容包括: 4.1.1項目開發建設方與地主方的關系:項目開發建設方即地主方時,應出具地主及其上級主管部門批示的函件,危改項目應出具區政府來文;項目開發建設方非地主方時,除上述函文外,還需出具項目合作或轉讓協議。 4.1.2交代項目背景、由來、目的:明確項目的歷史情況以及曾經審批的批示、批文、文件等。 4.1.3明確土地使用性質:土地使用性質的調整應有該項目上級行政主管部門的批示及調整項目的落實情況以及該項目所處行業的行業規劃情況:分析人、地、房現狀,交代規劃土地使用性質及其它12、相關指標;分析調整后的土地使用性質及相關指標與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控規是否相符。 4.1.4分析城市景觀:沿路、沿河及其它重要視點、視廊景觀分析,必要時可借助三維動畫或氣球模擬等輔助手段進行全方位分析。 4.1.5測算經濟平衡帳:根據項目所享受政策,測算投入、產出資金平衡帳。 4.1.6落實文物保護單位、歷史街區的保護要求:規劃范圍內或周邊地區涉及文物保護單位、歷史街區問題,應落實保護要求。 4.1.7分析交通、市政基礎設施負荷:分析建筑規模的增長帶來的交通負荷,提出交通組織方案,必要時應編制交通影響分析報告;分析建筑規模的增長帶來的市政負荷,對關鍵性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4.1.8核實機場凈空、13、無線電空域、工程地質、地震地質要求:涉及機場凈空、無線電空域問題,應征求并落實有關部門的書面意見;了解用地工程地質、地震地質狀況,校核建筑高度,提出必要的規避措施。 4.1.9調整涉及城市公共設施用地的,應附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4.2基本控制指標(規定性指標) 4.2.1用地性質:按國標土地分類至中類以下,項目不確定或特殊情況可劃分到大類。 4.2.2用地面積:建筑基地的面積以城市規劃管理部門正式劃定用地范圍的面積為準;城市道路規劃紅線和河道藍線內的面積不得計入。 4.2.3建筑密度:控制地塊容量和環境質量的重要指標。 4.2.4建筑高度:地塊內建筑(地面上)最大高度限制及最小高度限制(14、特殊地區)。 4.2.5容積率:表述地塊開發強度的一項重要指標。 4.2.6建筑面積:衡量地塊容量的重要指標。 4.2.7綠地率:衡量環境質量的重要指標。 4.2.8建筑間距:須符合日照、衛生、環保、工程管線、建筑保護及消防等要求。 4.2.9建筑后退:建筑控制線與道路紅線或道路邊界的距離。 4.2.10出入口位置:街坊內或地塊內機動車道與外圍道路相交的出入口位置的控制,即:街坊禁止開設出入口路段和允許開設出入口位置和數量,一般用圖例表示; 4.2.11公共服務設施配套要求:主要指與居住人口規模相對應配建的、為居民服務和使用的各類設施,一般用于居住區,此項指標一般用列表方式表示。 4.2.1215、停車泊位 4.2.13備注(包括市政場站的具體性質、不單獨占地,但又必須保證的配套設施項目、用地上大部分建筑為需要保護的古建筑) 4.3其它控制指標(指導性指標) 4.2.1人口密度:主要用于居住區規劃。 4.3.2建筑形式:包括體量控制。 4.3.3建筑色彩:指導性控制。 4.3.4公共綠地面積:地面上綠地,其中綠化面積含水面。 4.3.5最大建筑面寬:建筑物鄰街一面的最大寬度控制。 4.3.6最小建筑面寬:建筑物鄰街一面的最小寬度控制。 4.3.7保護要求:對古建筑或古遺址的保護。 4.3.8環境景觀要求:如城市風貌控制等。 4.3.9城市生態環境要求:對影響城市環境質量的有害因素的控制要16、求。 4.3.10人防要求:設防城市人防設施的要求。 5“控規”指標調整論證報告的成果 5.1“控規”指標調整論證報告需收集以下基礎資料: 5.1.1城市總體規劃及原已經批準的“控規”對本規劃地段的規劃要求,相鄰地段(周邊至少300米范圍)已批準的規劃建設項目的資料; 5.1.2土地利用現狀,土地分類至小類; 5.1.3人口分布、人口構成、人口密度等現狀; 5.1.4建筑物現狀,包括房屋用途、產權、建筑面積、層數、性質、密度、建筑質量、保留建筑等; 5.1.5公共設施規模、分布、質量、使用情況; 5.1.6道路交通、市政工程設施及管網現狀及規劃; 5.1.7土地經濟分析資料,包括地價等級、土地17、級差效益、有償使用狀況、開發方式等; 5.1.8所在地區歷史文化傳統、建筑特色、文物古跡、古樹名木等資料; 5.1.9有關氣象、水文、地質和地震資料。 5.2“控規”指標調整論證報告的成果要求 5.2.1文本的基本格式 5.2.1.1總則 5.2.1.2土地使用分類、兼容及控制 5.2.1.3主要控制指標調整 5.2.1.4道路交通控制 5.2.1.5配套設施調整 5.2.1.6綠地控制 5.2.1.7重點區段城市設計導則 5.2.1.8各地塊控制指標調整前后一覽表及對比 5.3規劃圖紙的重要內容為圖則,圖則分為總圖圖則和分圖圖則。 5.3.1總圖圖則比例尺一般為1:5000;分圖圖則比例尺一18、般為1:4000; 5.3.2圖則中應列出地塊編號、用地性質、用地面積、容積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綠地率、人口密度、停車泊位、備注等十項指標; 5.3.3規劃圖紙除基本圖紙外,可酌情增加分析圖紙,所有圖紙均應附圖注和圖例, 5.3.4圖則中應沿用原“控規”計算機制圖規范。 5.4地塊編碼的規定 沿用原“控規”編碼方法。 5.5規劃圖紙的基本內容 (1)位置圖(圖紙比例不限) (2)現狀土地使用功能圖 (3)現狀建筑高度圖 (4)規劃土地使用功能調整圖 (5)規劃建筑高度調整圖 (6)地塊劃分編號圖(總圖圖則) (7)各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圖(分圖圖則) (8)城市景觀分析圖 (9)沿街主要19、立面圖 (10)街道尺度分析圖 (11)視線、視廊、景觀線分析圖 (12)道路規劃圖 (13)各項市政工程管線規劃圖 (14)交通組織及交通影響評價圖 (15)原“控規”土地使用功能規劃圖及建筑高度控制規劃圖(附圖) 5.6“控規”指標的調整論證報告應根據“控規”調整的具體內容,重點闡述現狀條件分析、總體控制與地塊控制的方法和特點,規劃構思和主要技術經濟指標(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包括用地平衡表、規劃容量經濟測算等)。 5.7“控規”指標的調整論證報告中,應進行城市設計研究,論證控制條件、控制要求與控制指標,提出建筑高度、建筑風格、空間尺度與環境要求等;對城市設計構想的重點區段,應作意向性的形體規劃20、,以引導修建性詳細規劃作細致的環境景觀設計并校核控規指標。好久沒有進山了,由于到處封山育林二十多年了,加上現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里不是用煤氣,就是用上電磁爐,所以,山上到處是雜草叢生,密密匝匝的根本無法進去。今年清明,族里人說要去我們祖先的墳上去掃墓,我一口答應母親準時回去參加。原以為可以趁此機會去摘蕨菜,終因山上都種植了巨尾桉,這種樹根系發達費水,吸收肥料的能力強,原本隨處可見的蕨菜,結果連小小的蕨菜的影兒也見不著一株,看著我帶的塑料袋子空空如也,心中甚是不爽。對于蕨菜,也算有一些悠遠的記憶。小時候,曾去河邊、溪邊摘了一些回來,但那時還太小,大人們都不當一回事,摘回來的蕨菜常常被扔在一邊21、任它爛掉或干掉。記憶中一次也沒煮來吃過,所以也就一直都不知道蕨菜是什么滋味了。但還是會再去摘,摘回來后再任它爛掉干掉。稍微大些,我又隨父親到他任教的學校就讀,離家較遠,很少回家。當春天蕨菜旺盛的時候,自己正在學校念書,自然不可能回去摘蕨菜了。不過那時對于蕨菜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向往,所以,也不覺得有什么遺憾了。直到許多年以后,一次在北京出差,路過一菜市場時,驚喜地發現菜攤上竟有蕨菜擺賣。那種帶著山之野氣、水之靈性的綠色,與普通蔬菜的綠色有著微妙的不同,然而不同在哪里,卻又說不出來。于是一種甜柔淡遠的思緒,便彌漫在心間了。于是我便買了一小把帶回賓館,特地邀了兩位同行一起到一小菜館里,讓菜館的廚師幫我22、們做,雖是廚師掌哨,也放了許多調料,尤其是放了許多雞汁和油,就像張潔在挖薺菜里所說的薺菜那樣,蕨菜也是受到了優待,但我只覺得油膩膩的,并沒有吃出蕨菜有什么特別的味道。這是記憶中第一次吃蕨菜,卻并不覺得有什么好吃的。前年,我一朋友又送了一些蕨菜干給母親,是用來煲湯的,說有些藥用功效,主要是祛濕,因為我們南方就是濕氣重。回去時,母親便當寶貝一樣拿給我們看、說給我們聽,還買來豬腳骨煲湯給我們吃,可是也并沒有覺得有什么特別的,吃了也并沒有覺得身體就受了什么益處。以后呢,我雖然也經常從超市或菜市場里買些蕨菜回家炒著吃,有保鮮劑,酸酸的,老老的,不好吃。真正對蕨菜向往起來,那是去年春我們幾個同事到一個山區23、的同事家里去玩,在他家吃午飯,他媽媽炒了一大盆的蕨菜,幾位女同事一看到原滋原味的野生蕨菜時,迫不及待的也顧不得矜持,立馬夾起蕨菜放進嘴里,直呼好吃,我也拿起筷子夾了一口放進嘴里,只覺得那脆脆的,嫩嫩的,真是好吃極了,一大盆就被同事們三下五除二吃個精光。女同事就問同事的媽媽,哪里能買到這蕨菜,她告訴我們,她知道我們一大幫人要來做客,所以好客的她一大早就到山里的山澗邊去摘回一大袋的蕨菜。哦,山澗邊,那清清的水,那嫩生生的蕨菜,我們這里再也看不到的了。雖然我們的屋后都是山,山上也有很多的山澗,可現在連蕨菜的影兒也見不著了,所以我也不能去摘蕨菜,但我卻想去摘蕨菜了。于是想到清明去掃墓時或許能一償所愿,24、但是也知道可能性不大。因為山上到處都是巨尾桉,連路都沒了,還能找到蕨菜嗎?終究沒有摘到蕨菜。知道自己對于蕨菜的向往,不是源于兒時的記憶,也不是因為蕨菜本身。我向往的是摘的過程,是摘的心情,是那種與大自然親近的生活。人生是條無名的河,是深是淺都要過。人生是杯無色的茶,是苦是甜都要喝。人生是首無畏的歌,是高是低都要喝。愿大家能輕松地對待自己,微笑著對待生活!還要學會一點人生的哲學,別人的缺點不要去宣揚和放大,自己的優點不要天天去欣賞和歡呼。人生有三苦:你得不到,所以你痛苦;得到了,卻不過如此,所以你覺得痛苦;最后你輕易地放棄了,后來卻發現,原來它在你生命中是那么重要,所以你覺得痛苦。如果把苦難視為25、苦難,那它就真的是苦難了。但是我們如果把它與我們精神世界里最廣闊的那片土地相結合,它就成為一種寶貴的營養,滋潤我們的心田,會讓我們在苦難中如鳳凰涅槃,思想上會得到升華,會體會到一種特別的甘甜和美好。一年老似一年,一日過去就沒了一日;一個秋天又一個秋天,一輩人催一輩人;一次聚會一次離別,一場歡喜一份傷悲;一張床榻一個人臥,一生都在一場夢里。心里的,夢里的,存在的,回憶的,一些人,一些事情,等不到秋風起,就該留的,該走的,各去他鄉,人生好一個劇場。征服世界,并不偉大,一個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人生百年,匆匆忙忙。我們總會在一個有著溫暖陽光的午后癡癡地想著,自己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存在?我26、們的生活是不是如同夢游?生命的意義到底在哪里?努力了很久沒有收獲,是不是應該放棄?生活里不妨學會一種自然的心態,讓自己保持一種天然呆、自然萌。不管苦惱和我們如何糾纏,我們都坦然地接受,不必要在內心留下任何傷疤。不要悲觀地認為我們自己運氣很不好,其實比我們更不好的人還很多;不要樂觀地認為我們自己很偉大,其實我們只是滄海之一粟。把命運捧在手心,空空如也;把命運走在腳下,又實在又漫長;把命運交給明天,不過是個遙遠的夢想。對于世界我們渺小的猶如塵埃,對于自己我們卻寬闊的猶如世界,自己就是自己的一切,如果放棄,一切將都不存在。人生在世,草木一秋。不管是快樂的時光,還是悲傷的瞬間,時間都在不急不慢地前進著27、,不會為誰的留戀而多做停留,也不會因誰的厭倦而加快腳步。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前世的自己已不可推測,現世的自己正在經歷大大小小的得失,有些錯誤不可挽回,有些美好的片段也已成為塵封的記憶。不管我們擁有什么,擁有多少、擁有多久,都只不過是擁有極其渺小的瞬間。人譽我謙,又增一美;自夸自敗,又增一毀。無論何時何地,我們永遠都應保持一顆謙卑的心。人世間紛紛擾擾,彼此互相原諒與擔待,演繹著這世界所有的恩怨情仇,看紅塵滄海桑田,一時一事,本無定數。面對著一切,過去了就放下,無需糾纏,從容淡定,猶如云聚云散。每一天,每一刻,都是結束,也都是開始。雖然我們很渺小。平凡得猶如路邊的小草,我們希望生命從容,熱情,生命28、既然很珍貴,那么我們又何必匆匆趕路?看一看風景,相約一些朋友,開心地走過這個冬天。我們的生命與悠長的時空相比,顯得匆匆而且渺小,我們沒有能力去和所有的煩惱抗爭,我們又不能屈服于各種煩惱,我們相信生命是真實而誠摯的。就讓那些煩惱飄遠,就算相忘于江湖,多一些寬容吧!人世間有許多無奈,阻擋不住時光流去,關不上虛空的大門,人海之間渺小再無渺小,再多的剛強個性,只能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傷痛和傷感。淺淺一笑:回首滄桑,笑看世事,也無風雨也無晴;放開得失,看破成敗,化盡悲歡是他鄉。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人生的事,來往如梭,恰似潮來又潮歸。歸去來兮,吾歸何處?歸鄉何在?此心安處。人間戲劇,扮演不同的角色。29、有的人常常扮演主角,有的人常常扮演配角,有的人從主角跌落到配角,有的人從配角上升為主角。這往往不是人自己可以選擇的。但是,不論扮演什么樣的角色,人都不能忘記自己人生的原始起點,都不能迷失自己生命的真我本質。好處想,往前方看,往目標靠近,才能不枉此生。命給了我們悲哀,也給了永遠的答案。于是,安然一份放棄,固守一份超脫。人間故事總平凡,歲歲平安百姓家,流失的是歲月,留下的是記憶,不管歲月怎么轉換,要保留下自己猶如這古墻顏色一樣的樸素。走在歲月里,不是單純地活著,所有的歡樂,所有的幸福,都收獲一種實實在在的意義。生活中有坎坷,有風雨,有失落,有悲傷,凡事多往好處想。做一個樂觀豁達、開朗的人,再多的失30、敗,再多的不幸,總會有好消息傳來。行走在紅塵,歲月在流淌。佇立在風中,回首之間多了一些惆悵,甚至一些憂傷,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仿佛一切都變得遙遠,留給生命的也只有那份生命的平淡。善良與平淡才是最真。固守生命的簡約。簡單的快樂。每一個季節都發現驚喜,每一次花開都想和朋友們一起欣賞,讓那些浮云般的煩惱飄向它散去的方向。多少的希望,多少的夢想,唯有不愿背離人生的善良;平凡的路途,簡單的歲月,常祈禱人間安寧,長祝愿山河俊美,常贊嘆朋友們收獲無限的快樂。守候那些平淡的日子,哪怕我們擁有的只是簡潔,花開花謝,云卷云舒,坦然面對相逢的所有,相信生活的每一次感動。祝福擁有的和未曾擁有的所有,讓快樂的心伴隨日子的延長,我們會感到,幸福其實相伴我們左右。人生猶如一個舞臺,有人笑,有人哭,可是笑又如何,哭又如何?百年之后,不過一樣物是人非。人生短暫,瞬息萬變,為何要與煩惱牽扯不斷?這源源不斷的煩惱就像抓癢,其實你本是不覺得癢的,可你那雙不安分的手偏偏閑得要去招惹,于是便越抓越癢。如果你不去招惹它,煩惱又怎會自己找上門口?生命也許是一絲清涼,也許是一絲嘆息,也許是一個身影,也許是夢的延伸,也許是一片葉子的飄落,無言,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