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農業生態示范園基地建設項目建設方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25339
2024-10-10
12頁
51KB
1、生態養殖有限公司省級農業生態示范園基地建設項目建設方案2010年5月4日第一章 申報單位及項目概況一、項目申報單位概況 單位名稱: 類 型:民營企業法定代表人:注冊資本:投資總額:3000萬元單位地址: 成立時間:營業期限:經營范圍:二、項目概況1、項目名稱:省級農業生態示范園基地建設項目2、建設單位: 3、項目建設地點:項目地位于 ,距離交通要道、公共場所和城鎮都在5公里以上,距320國道20公里,距南昌城40公里。養殖場周邊無任何工業及其他污染源,自然條件十分優越,交通出行便捷,作為建立省級農業生態養殖及良種生豬繁育示范園是最理想區域。4、項目建設規模:本方案立足 縣廣大農村豐富的土地、勞2、動力和飼料資源,在現代先進的飼養技術和管理技術條件下,引導農民走出傳統養殖圈子,進行養殖業的“三元”結構調整,按照“糧、經、飼”種植養殖模式,發展養豬業,同時針對本地區豬的品質及養殖水平滯后的現狀,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以基地為依托,充分利用我縣農業產品化調整的契機,發揮生態養殖業的優勢,積極引導無公害優質商品豬生產。5、項目投資:3000萬元人民幣6、 縣生豬發展的基本情況:近年來, 縣大力發展具有較強優勢競爭力的養殖業產品,緊緊圍繞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突出養殖業的生態性、環保性、區域性、輻射性,切實搞好調研,抓好科學發展。一是加大政策、資金扶持,推行環保模式。二是努力發展養殖小區和養殖3、專業村。散養戶飼養量大幅減少的情況下,重點培養養殖企業和專業戶,構建特色養殖小區和養殖專業村,替代千家萬戶成為全縣養殖的主力軍。三是大力推廣養殖新技術。結合生產實際,針對市場上對養殖業產品科技含量要求越來越高的需求,積極發展無公害養殖,建設無公害養殖產品基地。四是開展排污整治。對在禁養區建場的養殖企業限期搬離,在限期內沒有搬離的,將取締養殖資格。對符合養殖規劃,但沒有增設排放處理設施的,按照“誰排放、誰負責”的原則,除按有關規定處予罰款外,由養殖單位負責搞好環境治理。7、公司現有基本情況: 養殖有限公司始建于2006 年,經過這幾年的建設,現初步形成年出欄商品肉豬20000頭,二元良種種豬104、30頭的現代生態養殖場,養殖場占地面積為263畝,標準化豬舍30棟24400平方米,采精房52平方米,飼料加工車間和倉庫1617平方,管理房及其他建筑500平方米;綜合樓一棟三層,面積為687平方米;29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氣池一座、并配有日處理300噸污水設施和設備,環保投資350余萬元,基本達到零排放的要求。公司現有員工80人,技術人員12人,固定資產 萬元,公司除養殖場外還有一座水面400余畝的水庫和花卉苗木、獼猴桃果園277畝,基本形成“豬-沼-魚、果(花木)”生態養殖模式。2006年公司被列為宜春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市級龍頭企業,2009年1月獲農業部批準為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基地(證書WGH5、-09-02106)。2009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萬元、利潤 萬元。8、資金籌措情況: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現已投資2500萬元,需要再投資500萬元(主要用于二元良種豬引進、新引進種豬的欄舍建設和豬舍改造建設)。申請上級扶助100萬元,企業自籌400萬元。9、項目提出的背景隨著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無公害生態優質肉豬的發展迎來了全面發展的黃金時期,由于我國大部分地區在整個肉食品結構中傳統上以豬肉為主,國內市場上優質無公害生態廋肉型豬肉銷售將呈現巨大的市場空間,況且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更為我縣的生豬養殖發展帶來無限商機,自2006年起國內市場豬肉價格普遍上揚,并且一漲再漲的現象,就是這種6、商機初現的很好證明;同時也表明,長期困擾我國廣大農民養豬低效,豬肉市場長期低迷的不利態勢已經過去,而規模化標準化的無公害型生態養豬將在未來的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根據黨的十七大會議精神,大力扶持向規模化、科學化、標準化發展的無公害生態型養豬企業。為落實黨的十七大會議精神和國務院辦關于促進生豬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農業部關于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意見以及江西省農業廳贛農字20108號文件精神,特提出項目建設方案。第二章 發展規劃、產業政策和建設分年度規劃分析一、發展規劃分析1、有利于策應鄱陽湖生態區建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的區域發展戰略,是江西人的大喜事,按照省委書7、記蘇榮提出的:“要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從保護生態入手,再延伸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爭取列入國家規劃,上升為國家的區域發展戰略,既保住一湖清水,又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快速發展,努力把鄱陽湖保護開發推向新的階段,使之成為生態優美、經濟快速發展、產業層次較高、城鄉協調發展的功能區”。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是很有必要。江西省又是我國一個農業大省,面對新的形勢,要確保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村社會和諧發展,必須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實現農業發展觀的與時俱進,更新發展理念,拓展發展思路,優化發展格局,創新發展模式,轉變發展方式,加大發展措施,不斷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有8、利于發展無公害農產品,有效保證食品安全大力發展無公害生豬養殖,是落實菜籃子工程,發展畜牧業,調整農業結構,保護生態治理環境的重要舉措, 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意義重大。食品安全關系到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開發安全食品,對農產品品質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開發安全食品,客觀上要求農產品必須是無污染、低殘留、對人體無害。利用養殖糞便和廢水建設沼氣工程,既能產氣,又能制成優質的有機肥料沼肥(包括治液、沼渣)。沼肥中因存留豐富的氨基酸、B族維生素、各種水解酶、某些植物激素和對病蟲害有明顯抑制作用的物質,是各類農作物、花卉、果樹、蔬菜等的優良 有機肥料,對各類作物均具有增產、抗寒、抗病蟲害之功能。施用9、有機肥料,可以大大減少化肥和農藥的施用量,從而降低了化肥、農藥在農產品中的殘留;同時,由于沼肥富含生物活性物質,可明顯地提高農產品質量(口感、色澤較好,營養成份增加),保證了食品安全。3、有利于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促進農民增收農業效益低下,農民增收緩慢,是制約當前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建設沼氣工程,把沼氣綜合利用與農業生產活動直接聯系起來,又將成為發展庭院經濟,發展生態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江西是全國養豬大省,生豬是江西畜牧業的主體優勢,而聞 縣近幾年生豬養殖發展非常迅速,在省內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但是生豬的生產和消費也發生了新的變化,我縣生豬品質關鍵是在于實施良種工程,引10、進優質品種,加大種豬場規模滿足市場要求。二、產業政策分析國家為了發展生豬養殖業,穩定中國豬肉市場,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國務院辦關于促進生豬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國發200722號),農業部關于做好當前生豬生產有關工作的通知、關于切實采取措施穩定生豬生產發展的緊急通知、關于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農業部辦公廳關于申報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生豬擴繁場和種雞場建設項目投資計劃的通知等。根據國家相關政策以及江西省農業廳贛農字20108號文件精神,項目建設方案符合國家和地方產業政策的要求。三、建設分年度規劃分析1、建設思路: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四中全會精11、神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的要求,依托建設江西永輝生態養殖示范基地平臺,不斷提升科技水平、完善產業體系,創新經營方式,以引導我縣商品豬生產向優質養殖、規模養殖方向發展,從而推動 特色農業現代化全面發展。2、建設原則:(1)堅持面向現未來,面向現代農業,高起點原則。(2)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飼養適銷對路的三元雜種豬,保證銷售,加工、飼養協調一致的原則。(3)堅持推廣應用現代農業技術,搞綠色、無公害、高品質的商品豬生產的原則。(4)堅持環境保護原則,基地養殖場要合理規劃,合理布局,防止環境污染。3、項目建設計劃項目不需要新增土地,只在原有養殖場的基礎上新建標準豬舍12、8000平方米,對部分豬舍進行改造,引進二元良種母豬1000頭,公豬50頭,建設分項投資計劃如下表。工 程 投 資 總 估 算 序號項目名稱單位數 量單價(元)總金額(萬元)分年度建設計劃2010年2011年1新建豬舍M25000360180100802改造豬舍M216000120192100923二元母豬頭1000100010050504二元公豬頭50100052.52.55其他231013合計5004、典型示范推廣計劃公司通過規模養殖示范場建設,新引進二元良種種豬1050頭,每年可新增良種豬仔18000頭以上,推廣示范養殖戶,每戶飼養100頭計算,可推廣扶持1000戶百頭示范戶,這樣就可以13、形成集飼養、飼料加工、環境保護、生豬繁殖多功能為一體的規范化生產示范基地,為 生豬養殖業發展提供良好平臺。第三章 環境和生態影響分析素有“仙源靈境”之美譽,境內群山疊翠,溪河相間,森林茂密,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原生植被以針闊葉林、竹木混交林為主,樹種眾多,除常規品種外,還有樟木、柏木、黃檀、水杉、紅豆杉及江南榿木等珍貴林木,森林覆蓋率高達70%。農村基本沒有污染源,主要表現為傳統農業生產中農藥、化肥的不限量使用給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從總量上看,這種影響還是有限的。 縣政府一直很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對“三廢”污染物的排放進行嚴格控制,要求必須經環境監測部門檢查達標后方能排放,特別在動員廣大群眾14、保護山區植被,保護野生動植物,撫育林木資源,開展無公害生產及開發生物能源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全縣生態環境進一步向良性方向發展。項目區周邊5公里生態環境非常好,公司從2005年開始先后投資350萬元對生豬排出的糞便、尿進行了綜合治理,通過了江西省農業廳現場檢查驗收,并獲得了國家的獎勵,2009年1月被國家農業部批準為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項目的續建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和破壞。第四章 經濟分析一、銷售收入估算第一年為基本建設期,第二年為母豬的生產期(從懷孕到出欄至少要10個月時間),從第二年起有產品出售(而且產品的數量只有設計量的60%左右),從第三年開始滿負荷的生產,年收入2850萬元。1、15、商品肉豬銷售收入即年產20000頭商品豬12元/公斤100公斤=2400萬元2、豬仔銷售收入 豬仔向專業養殖戶銷售10000頭450元/頭=450萬元二、利潤估算銷售額2850萬元飼料成本1350萬元-其它包括折舊、工資、水電等960萬元=540萬元。三、社會、生產效益分析項目建成后,將加快我縣生豬養殖的改良步伐,提高豬肉品質,為我縣和鄰近縣市優質豬市場建設提供充足的保障。同時可為養魚場提供大量沼液飼料,大大降低了養魚成本,為果園和花木生產提供優質有機肥,帶動地方及周邊地區的相關產業的發展。第五章 結論通過對本項目的申報單位情況、擬建項目情況、建設用地與相關規劃、生態環境影響、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分析研究后,得出如下結論:(1)本項目的建設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2)本項目建設符合國家鼓勵發展的產業政策,符合行業準入、區域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3)本項目建設對周邊的生態環境不會產生不利影響,有益于區域生態養殖建設推廣。(4)本項目建設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顯著的社會效益。綜上所述,該項目經受市場風險能力強,在解決我縣生豬種源的同時,能帶來較好的經濟收入,以維持自身的良性循環發展。更主要的是能為社會和市場提供必需的良種豬,帶動一方經濟發展,加快我縣品種改良步伐,推進全縣優質肉豬生產,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較好,項目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