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專題PowerPointP.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28041
2024-10-10
24頁
430KB
1、甘肅省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專題5:甘肅水資源及生態環境和循環經濟科技問題研究專題5甘肅水資源及生態環境和循環經濟科技問題研究甘肅水資源及生態環境和循環經濟科技問題研究專題組長:程國棟院士副 組 長:張志強研究員依托單位: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中科院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專題5:戰略研究的要求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研究:l水資源、生態環境面臨的嚴峻形勢l水資源、生態環境、循環經濟對科技的需求l水資源、生態環境、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目標l水資源、生態環境建設、循環經濟發展的戰略與技術經濟政策l本領域未來科技發展總體思路、目標、重大科技發展方向、重大項目國內外背景及現狀分析國內外背景及現狀分析甘肅2、甘肅甘肅省水資源:l甘肅地處干旱半干旱區,降水稀少、時空分布不均、供需錯位、水資源十分短缺。l人均水資源量不到全國人均水平的1/2,耕地畝均水資源量約為全國平均的1/31/4。l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水資源缺口大,全省70%以上的城鎮供水不足。水資源的嚴重短缺直接制約著全省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改善。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即水資源安全是甘肅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問題。甘肅省生態環境l自然條件嚴酷、生態極為脆弱、水資源極度短缺、植被覆蓋率低、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沙塵暴頻發、滑坡泥石流威脅不斷等主要問題相互影響、相互疊加,表現出進一步惡化的趨勢。生態環境現狀是“普遍脆弱,局部改善3、,總體惡化”。l2003年全省森林覆蓋率9.9%;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總體不高,較差(61.45%)、差(面積占8.06%)、一般(27.71%)的面積占絕大部分,生態環境質量良的面積只占2.78%。關于循環經濟1999年以來,國家環保總局在遼寧、貴陽兩省(市)推行循環經濟和生態工業建設試點,在廣西貴港、山東魯北內蒙包頭等地進行了6個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試點,主要集中在高物耗、高能耗、重污染行業。2003年,國家環保總局進一步將生態工業理念引入工業門類齊全、經濟綜合性強的各類經濟開發區、高新區等,在華東、華北、西南和東北等10多個工業園區開展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又批準了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等5個國家生態工4、業示范園區。2004年,循環經濟的思想在全國受到普遍重視。l企業層次:循環經濟模式推行的基礎。l產業層次:全國生態工業試點達到14個。l區域層次:現有8個省開展生態省建設,314個縣建設生態縣,循環經濟示范省市達5個。循環經濟的定義及國內外發展循環經濟的定義及國內外發展l1.循環經濟的由來:“循環經濟”一詞是美國經濟學家K.波爾卡在20世紀60年代首先提出來的。l2.循環經濟的定義:是把清潔生產和廢棄物的綜合利用融為一體的經濟,也稱為資源閉環利用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的經濟活動,因此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l3.循環經濟的技術特征(核心原則):3R原則,即資源投入減量化(Redu5、ce)、資源利用循環(Recycle)和廢棄物資源化(Reuse)。4.國內外發展:(1)國外:企業界的早期響應(如主要從事化工生產的杜邦公司等)科技生態工業園區的實踐(丹麥卡倫堡科技工業園區等)循環經濟立法:生態城市和循環經濟社會建設(如德國、美國、日本、英國、北歐國家等)。目前:美國:循環經濟催生新興行業;德國:以法規督導循環經濟;日本:從垃圾中“淘金”亂扔垃圾可判刑;法國:各城鎮就地解決自產垃圾;韓國:制度與自覺同行;瑞典:沒有廢棄的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等等。(2)國內:1999年開始,國家環保總局開始啟動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試點工作;2001年8月,我國第一個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區廣西貴港6、生態工業(制糖)示范園區正式啟動;2001年,國家環保總局組織通過了幾個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的建設規劃的論證。目前國家環保總局已批準了遼寧、貴陽為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廣西貴港、天津泰達等11個園區為國家生態工業園區試點;杭州、寧波等32個城市獲得了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稱號,臨安、安吉等314個縣市積極建設生態示范區。企業循環經濟:制糖生態工業系統結構的一般模型貴港模式的總體結構貴糖(集團)制糖生態工業雛形產業循環經濟:面向循環經濟范式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模型區域循環經濟:循環經濟型生態城市建設整體框架生態工業第三產業生態農業產業循環體系產業循環體系生態保護固體廢棄物水系統能源-大氣人居環境綠色建筑7、基礎設施體系基礎設施體系生態保障體系生態保障體系專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專題研究的目的、意義u水資源:是基礎性的關鍵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的經濟資源。解決水資源短缺、保障水資源安全,是保障人類可持續生存、人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研究甘肅中長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情景、解決水資源短缺面臨的科技問題、保障水資源安全的重大科技行動、加強水資源管理的制度機制建設等問題,是保障水資源安全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生態環境:人類生存繁衍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自然基礎,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甘肅脆弱的生態環境現狀決定了甘肅生態環境建設的緊迫性、艱巨性和長期性。生態環境建設是甘肅實現科學發展、建8、設全面小康社會必須首先研究和解決的根本問題。生態環境建設必須研究中長期發展對生態環境的要求,生態環境建設面臨的必須解決的科技問題、生態環境建設的重大科技行動、生態環境建設的制度建設等。循環經濟: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方式運行的經濟模式;以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為特征,是資源循環型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發展循環經濟,需要加強:產業代謝和工業生態鏈研究,為建立理想的經濟生態系統提供理論依據;需要加強企業層面、區域層面和社會層面的循環經濟發展的相關理論研究、循環經濟發展的科技需求研究、相關經濟政策研究、制度建設研究等,對推行循環經濟模式的發展具有重要理論和現實意義。專題任務分解:3個子課題(1)9、甘肅水資源科技問題研究把握甘肅水資源的基本現狀;研究中長期社會經濟發展對水資源需求的情景、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水資源安全所面臨的嚴峻形勢;研究中長期社會經濟發展對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水資源安全的科技需求;提出促進甘肅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科技計劃和對策建議。(2)甘肅生態環境科技問題研究甘肅生態環境現狀;甘肅生態環境所面臨的嚴峻形勢;甘肅生態環境建設的科技需求;提出甘肅生態環境建設的科技行動計劃和對策建議;等。(3)甘肅循環經濟科技問題研究了解甘肅循環經濟發展現狀;研究甘肅循環經濟發展對科技的需求領域和方向;提出促進甘肅循環經濟發展的科技行動計劃和對策建議,等。水資源、生態環境與循環經濟三者之間關系l10、水資源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的經濟資源,是生態環境的關鍵要素和良性循環的基礎;l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l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要求實施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規劃研究的技術路線文獻資料、數據調研實地調研、了解現狀分析研究、撰寫報告專家咨詢、修改定稿規劃的研究指導思想與方法深入分析我省現狀,面臨的嚴峻形勢;準確把握存在的問題、了解科技需求;明確發展的戰略目標,提出切實可行的重大科技行動計劃和對策建議。依托單位依托單位u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所:從事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工程問題研究的大型國立研究所,在水文水資源、生態環境、自然地理、經濟地理、生態經濟與區域可持續發11、展等領域科研積累豐厚、科研成果豐碩。現有水土資源、生態與農業、冰凍圈與全球變化、凍土與寒區工程、沙漠與沙漠化、大氣科學等6個研究室,重點開展寒旱區水資源、生態恢復、冰川凍土、沙漠化及治理、高原大氣、農業、生態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具有多學科和綜合交叉研究的優勢。u中科院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國內專門從事資源環境科學信息的收集、開發、研究、傳播與交流的中心,是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資源環境科學數字圖書館,是中科院西北創新基地文獻信息網絡平臺,是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區域中心科技圖書館。重點從事資源環境科學領域戰略決策咨詢研究與區域發展研究。專題組主要研究人員專題組主要研究人員姓 名學位職稱專業承擔任務所在單位程國棟院士研究員水文水資源組 長,項目指導中科院寒旱所張志強博士研究員生態經濟學副組長,報告撰寫中科院資環信息中心徐中民博士研究員生態經濟學水資源科技問題研究中科院寒旱所高 峰博士副研生態環境生態環境科技問題研究中科院資環信息中心龍愛華博士副研生態經濟學循環經濟科技問題研究中科院寒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