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集團降低生產損耗工時項目計劃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51323
2024-10-19
14頁
201KB
1、聯想集團有限公司惠陽一廠項目計劃書 項目名稱:降低生產損耗工時項目 部 門:惠陽一廠持續改善小組 擬 制:林 立 強 時 間:2001年9月目 錄一、項目名稱:3二、項目目的:3三、項目目標3四、項目范圍3五、項目組成員及其職責4六、項目推進計劃5七、項目標志8八、項目資源需求9九、 項目的柔性10十、項目風險管理計劃11十一、 團隊公約13十二、 項目計劃確認和批準14項目計劃書一、 項目名稱 降低生產損耗工時二、 項目目的 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制造成本;通過對損耗工時構成分析、改善,將生產處內、外部損耗工時減少。三、 項目目標1、 一份損耗工時構成分析報告2、 一份生產處排產管理規定(可結合2、排產程序)3、 一份物控處生產計劃安排合理化方案4、 一份生產處階段性生產能力調配方案5、 一份流程優化改善總結6、 一個有戰斗力的項目團隊。四、 項目范圍 為了降低公司制造成本,提升生產效率,從2001/08/31-2001/12/31,在惠陽一廠生產處進行“降低生產損耗工時”項目,將其由現狀的30%(內部損耗工時8%),降至20%以內,其中內部損耗工時比例不大于5%;并形成生產處排產體系和工序產能匹配分析體系。五、 項目組成員及其職責姓 名職責倡導者(發起人)鐘立祥1、項目預算及全體人員的管理;2、批準任命leader及項目的時間、成本、工作范圍;3、指導、培訓項目leader;項目管理者3、北京廠制造技術發展處項目管理6sigma項目組長蔣成紅1、 負責惠陽一廠6Sigma綠帶、黑帶項目的選擇,人員的確定;2、 負責策劃、管理和推進6Sigma綠帶、黑帶項目在惠陽一廠的實施,并對項目的進度、目標和實施效果負責。貫徹6Sigma項目的總目的、目標和推進思路,向項目推進組通報本部門6Sigma黑帶項目的情況,與6Sigma項目總進度協調一致;3、 調動相關資源,對6Sigma項目實施提供支持;4、 接受咨詢公司的相關培訓,掌握6Sigma方法,并對項目實施的效果負責。Team Leader林立強1、 對項目的最終結果負責;2、 負責對項目組成員所需6sigma知識和工具進行培訓和指導4、;3、 牽頭制定項目計劃并推動項目按計劃實施;4、 負責項目組成員在項目工作中的績效考核。核心成員沈溪金1、 效率專業知識技術支持;2、 部門間問題協調溝通、處理;3、 產能匹配及生產排產工作外部門的配合;申中林1、 組織消費生產的損耗工時數據收集、分類;2、 消費生產各組產能匹配性計算;3、 TEAM活動在消費生產的推行;劉希芳4、 組織商用生產的損耗工時數據收集、分類;5、 商用生產各組產能匹配性計算;6、 TEAM活動在商用生產的推行;林貴順1、 物控處生產計劃合理安排報告的完成;2、 TEAM活動在物控商用、消費的推行;張寶財1、 生產排產工作的具體推行;2、 提供排產程序設計需求;徐5、明紅1、 負責數據匯總及分析;2、負責會議組織,書寫會議紀要;3、建立并保存項目文件。其他項目組成員檀長銀王宇輝劉長剛生產處效率工作的推行,信息、數據的采集、分析和處理張業武排產程序的編寫六、 項目推進計劃1、 里程碑計劃階段成果完成時間第一階段1、 完成歷史數據分析;2、 建立并完善數據收集體系,制定數據收集與分析流程;3、 明確項目開展方向;4、 完成對TEAM成員第一階段的6sigma知識培訓。2001/10/15第二階段1、 就排產方案(程序)提出具體需求,初步編寫;2、 工序產能匹配工作完成一套方案,能夠根據各項參數(如下月機型結構)對各組產能進行調配; 3、 根據前期流程優化分析的6、結果,選擇一個項目進行改善。2001/11/15第三階段1、 進一步完善排產方案(程序),完成修訂工作,最終定稿;2、 分析工序產能匹配方案的效果,并優化;3、 完成流程優化工作;4、 物控處生產計劃合理化安排方案出臺。2001/12/15第四階段1、 完成2001財年損耗工時分析報告;2、 形成一套制度化的排產體系;3、 工序產能調配工作制度化、文件化;4、 完成項目總結2001/12/31中國最大的資料庫下載2、 WBS Dictionary項目立項數據收集分析階段性生產能力平衡生產處排產管理規定物控生產計劃安排生產流程優化人員培訓項目選擇人員選擇林立強歷史數據分析沈溪金現階段生產能力調查7、沈溪金現狀調查張寶財事業部產能預測林貴順備料流程分析沈溪金統計知識培訓林立強消費生產處啟動申中林損耗工時確認制度分析林立強商用各組人員、產能調查劉希芳各組產能數據提供沈溪金編寫初步方案林貴順調試流程分析申中林效率專業知識培訓沈溪金商用生產處啟動劉希芳建立新的數據收集體系沈溪金消費各組人員、產能調查申中林提出對排產軟件需求張寶財反饋運做效果張寶財包裝、資料流程分析劉希芳持續改善工具培訓林立強工程處啟動沈溪金商用生產數據收集劉希芳拿出生產能力平衡計算方案沈溪金工程信息組編寫軟件林立強方案修訂林貴順確定改善方向林立強溝通技巧培訓林立強物控處啟動林貴順消費生產數據收集申中林定時提供產能預測林貴順對排產8、程序提出改善張寶財最終方案出臺林貴順流程改善方案出臺沈溪金6課程培訓林立強方案報批林立強數據報表徐明紅根據運行結果,修訂公式沈溪金反饋排產后的效果申中林進行流程改善申中林完成損耗工時分析報告林立強做出最終方案和報告沈溪金完成生產排產管理規定張寶財結果匯報沈溪金63、 甘特圖項目名稱降低生產損耗工時項目負責人林立強項目目標為了降低公司制造成本,提升生產效率,在惠陽一廠生產處進行“降低生產損耗工時”項目,將其由現狀的30%(內部損耗工時8%),降至20%以內,其中內部損耗工時比例不大于5%;并形成生產處排產體系和工序產能匹配分析體系。項目周期2001/08/31-2001/12/31序號 推進時間9、推進階段9月10月11月12月W23W24W25W26W27W28W29W30W31W32W33W34W35W36W37W38W391降低生產損耗工時TEAM成立2建立并完善數據收集體系,制訂數據收集體系與分析流程3完成項目立項報告書4通過數據分析,確定項目開展方向5完成對TEAM成員第一階段6Sigma知識培訓工作6對排產方案(程序)提出具體需求,開始編寫7完成一套產能匹配工作方案,能夠根據各項參數靈活對生產各組產能進行調配8進行流程優化分析,并選擇一個子項目進行改善9進一步完善排產方案,并開始定稿使用10對“階段性生產能力分析平衡方案”進行優化11完成流程優化工作12物控處生產計劃合理化安10、排方案出臺13完成2001財年前三季度損耗工時分析報告14形成一套制度化的排產體系15“階段性生產能力分析平衡方案”文件化、制度化16完成項目總結,慶祝成功7降低生產損耗工時項目七、 項目標志1、 生產損耗工時降低至20%以內,其中內部損耗工時不大于5%2、 生產處排產管理規定出臺且運行3、 一份物控處生產計劃安排合理化方案4、 根據生產處階段性生產能力調配方案定期對人員、設備進行調整5、 優化一個流程6、 取得預期收益。8八、 項目資源需求1、項目人力資源計劃成員09月10月11月12月角色職責鐘立祥SPONSOR1周1次1H,共18H,對項目總體方向、思路、進度進行審核林立強Team Le11、ader1天6H,共480H,對生產效率總體目標負責,牽頭制定項目計劃并推動項目按計劃實施。沈溪金Core Team Member1天2H,共160H,對效率專業知識技術支持,部門間問題協調溝通、處理;。申中林Core Team Member1天3H,共240H,組織消費生產的損耗工時數據收集、分類及TEAM活動在消費生產處的推廣。劉希芳Core Team Member1天3H,共240H,組織商用生產的損耗工時數據收集、分類及TEAM活動在商用生產處的推廣。林貴順Core Team Member1天2H,共160H,物控處生產計劃合理安排報告的完成,TEAM活動在物控商用、消費的推行張寶財C12、ore Team Member1天2H,共160H,生產排產工作的具體推行,提供排產程序設計需求。徐明紅Core Team Member1天3H,共240H,負責數據匯總及分析,會議組織、記錄,項目建檔及管理。檀長銀Team Member1天1H,共80H,生產處效率TEAM的管理和協調。王宇輝Team Member1天3H,共240H,生產處效率TEAM的具體工作管理和推進。劉長剛Team Member1天4H,共320H,生產處效率TEAM的信息統計和分析工作。張業武Team Member1天2H,共40H,負責生產處備料排產軟件的編寫和修訂。備注: 總工作量 日程安排92、 投入工時: 13、合計12人,2378小時,加上一些不可預見的時間,共計3000小時。3、 收益預測:2.1每年有48個工作周,每周投入工時平均為20000工時*人,每工時*人的成本為¥7, 由此可以計算: 年項目收益=總工時*(原損耗工時比例-改善后的損耗工時比例)*工時成本 =48周*(20000工時人/周)*(30%-20%)*7元/工時人 =672,000元4、 對部門持續改善的貢獻l 形成了可供參考的損耗工時構成分析報告,供生產效率組使用;l 制訂了可持續使用的生產處排產管理規定和階段性生產能力調整方案;l 對部分流程做了優化,并可將經驗推廣到其他工序;l 培養了一些具有6sigma理念、善用6sig14、ma工具解決問題的團隊,為后續推動6sigma的應用起到促進作用;九、 項目的柔性ProjectResourcesScheduleScope降低生產損耗工時highmiddlelow十、 項目風險管理計劃1、 風險評估矩陣序號措施可能風險頻度嚴重度探測度總體威脅1階段性生產能力匹配生產過程出現質量問題高高低高2物控處生產計劃合理化安排市場變化大,定單量不穩定、不均衡高高高高3流程優化、改善別的部門不配合中高中高4為匹配生產各組產能,進行人員調配主管、組長有思想壓力,不愿意將員工調走高低低中5編寫排產管理軟件,自動排產物料、工藝變化快,異常情況多高高低高6定時提供每月產量預測、機型比例事業部估計15、的產品結構不準高低中中7為提高效率,對工藝進行調整有質量隱患低高低中8數據收集、分析高高中高2、 風險管理計劃序號風險預防措施應急措施啟動信號啟動人員1階段性生產能力匹配后,生產過程出現質量問題,導致個別組別壓機做好質量控制,減少認為操作不良,并且由IQC、工程加強對廠商的控制工程對生產問題快速反映,及時給出處理措施批量質量問題報告劉希芳(商用機型)、申中林(消費機型)2流程優化、改善,別的部門不配合做好調查與數據收集,用數據表明該改善對部門的幫助領導重視項目討論會議沈溪金3數據收集、分析,原始數據不準確建立規范的數據收集體系,給出明確的判斷標準,給生產員工進行培訓對重大錯誤召集大家一起分析原16、因,嚴重人為原因對當事人予以一定處罰效率報表數據失真,其他部門投訴劉希芳(商用機型)、申中林(消費機型)4物控處生產計劃合理化安排,市場變化大,定單量不穩定、不均衡提前預測市場變化,及時與事業部、市場部門溝通及時調整實際定單數量林貴順5編寫排產管理軟件,自動排產,物料、工藝變化快,異常情況多在提出排產軟件需求時,全面考慮,并多與生產人員討論出現問題馬上處理、修正排產不順暢張寶財十一、 團隊公約1、 TEAM承諾:1.1應用6sigma知識與工具,去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1.2用數據說話,掌握一套收集數據,分析數據方法;1.3嚴格按計劃推進,出現突發事件及時溝通匯報,收集準確數據對項目17、計劃和目標的調整:1.4不斷創新,持續改善;2、 會議機制2.1 TEAM LEADER每周組織TEAM成員舉行一次例會,進行一周工作回顧,對存在的問題的分析對策進行講解,安排下周工作計劃;2.2 TEAM成員可不定期的組織臨時會議,針對存在問題或工作思路、進度分析,總結經驗;2.3與會人員因故不能參加會議,需提前向TEAM LEADER請假;2.4每個月進行一次項目階段性總結;2.5會議紀要在會后1個工作日內發相關人員;3、 工作計劃調整: 如因特殊原因需對計劃或目標進行調整,TEAM成員以數據為基礎提出理由和建議,經項目組討論,評估影響,達成一致后交項目管理者和倡導者批準,只有經項目管理者18、和倡導者批準后的變更方有效。4、 項目文件4.1文件擬制,由分目標負責人統一擬制,文件包括:流程規范,管理規定,工藝文件,項目計劃書;4.2文件由TEAM LEADER審批;4.3文件存檔的方式:電子或紙面;5、 項目組成員的績效考核5.1 比重:根據參與程度的不同,占季度個人績效考核的15-25%;5.2 依據:個人計劃是否按時按標準完成;會議、活動是否按時參加,是否積極發表意見;遇問題時是否主動提出解決方案;是否學會使用6sigma工具及相關軟件。5.3 方式:以參與評價的方式體現在季度績效考核表中。十二、 項目計劃確認和批準 項目組成員 簽名 日期會簽 林立強 _ _ 沈溪金 _ _ 申中林 _ _ 劉希芳 _ _ 林貴順 _ _ 張寶財 _ _ 徐明紅 _ _ 批準人 日期批準 _ _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