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都安臨港工業區總體規劃方案(2020-2035年)(公示版)(1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65807
2024-12-11
15頁
14.36MB
1、 公示版 都安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河池都安臨港工業區管理委員會2024年12月01020304總體概況目標與戰略產業發展規劃總體布局01總體概況1.1 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廣西工作論述的重要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支持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重要文件,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縣發展戰略,積極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合作,扎實推進“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著力抓項目做大增量、擴投資增強后勁2、調結構促進轉型、優環境服務企業,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以重點產業為依托,優化園區產業空間格局,加快園區經濟發展,著力打造具有都安特色的開放型、創新型、可持續發展的“3334”現代產業體系。01總體概況1.2 規劃期限與范圍n 規劃期限規劃目標年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n 規劃范圍至2035年,工業區規劃范圍包括城鎮開發邊界中建設用地和已明確礦產能源發展區中采礦用地,規劃范圍總面積23.20平方公里,其中城鎮開發邊界中建設用地面積5.97平方公里,礦產能源發展區中采礦用地面積17.23平方公里。至2050年,工業區研究范圍總面積70.20平方公里,包括潛在3、資源開采管控單元及工業區建設用地單元。01總體概況1.3 修編重點系。落實政策文件要求,合理確定園區范圍促進園區產業轉型,培育高質高效產業體系延續園區發展脈搏,保障重大設施落地優化綜合園區空間,為可持續發展護航結合自然環境資源本底、礦產資源和生態環境特色,構建完善的生態安全格局,嚴格控制礦產資源的開采方式,合理引導企業的生產方式,保障工業區健康、可持續發展。以加快實施“三園一重點”工程為手段,以推動“雙百雙新”落地為支撐,與國家、自治區倡導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提倡區域差異化發展的部署不謀而合。貴南高鐵、賀巴高速、都安港等區域性重要交通基礎設施已建成,對臨港工業區影響較大,故工業區必須抓緊規劃修4、編工作,推動規劃項目適應近遠期發展需求。因地制宜、分類引導縣城、園區、村莊協調發展,科學布局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和市政基礎設施,促進產城融合,產城互動,提高工業化發展水平。02目標與戰略2.1 發展定位西部陸海新通道上區域性臨港物流貿易樞紐、廣西重要的以鈣基新材料、新型建材、特色食品加工為主導的臨港產業基地、引領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02目標與戰略2.2 發展規模n 用地規模n 人口規模至2035年,規劃工業區就業人口約1.55萬人、總人口規模約4.39萬人、常住人口規模約2.65萬人;至2050年,就業人口約4.49萬人、總人口規模約8.77萬人、常住人口規模約5.1萬人。八仙易地扶貧科技5、產業園臨港倉儲物流產業園紅水河鈣基新材料產業園2035年:建設用地面積約2.35平方公里;2050年:建設用地約5.15平方公里。2035年:建設用地面積約1.36平方公里;2050年:建設用地約4.42平方公里。2035年:建設用地面積約19.49平方公里2050年:建設用地;約25.22平方公里。02目標與戰略2.3 發展戰略生態優先發展戰略大力發展綠色生態循環經濟,著力推進“傳統產業生態化、特色產業規模化、新興產業高端化、產業發展綠色化”,構建綠色產業新體系;嚴守生態底線,集約節約利用土地,控制礦山開發節奏與開發強度,整治河流污染,優先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以外部山地生態屏障、內部水6、系生態廊道和綠地生態綠網為主體的工業區生態保護安全格局。工業區的發展應主動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珠江-西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發展戰略,借力貴南高鐵、蘭海高速、紅渡作業區等綜合交通網絡,加快與南寧、貴陽、重慶等城市的區域協作,促進產業提檔升級。優化空間布局,以都港大道、紅渡河為發展軸,串聯起各功能片區和主要節點,形成產業功能與生產服務功能、生活服務功能互為依存、融合發展,實現時間上同步推進、空間上產城一體、布局上功能分區、產業上三產融合。區域聯動發展戰略產城融合發展戰略產業集群不是簡單的企業“扎堆”,關鍵是通過集群中縱橫交織的有效聯系機制,降低產業的發展成本,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效率和市場競爭7、優勢,并通過優化產業布局,加速技術、人才等要素資源的合理流動與配置,獲得產業競爭優勢,并有利于形成“區域品牌”。產城融合發展戰略03產業發展規劃3.1 產業發展思路n 圍繞一條主線按照“育龍頭、壯規模、構鏈條、成集群”的思路,加快推動近期重點項目建設,以龍頭企業引領產業集群化、鏈條式發展,重點推進以鈣基新材料循環經濟產業為主線的產業集群。n 堅持兩大統籌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切實貫徹創新、綠色發展理念,大力實施“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智能制造”行動;落實開放、共享發展要求,促進對外開放和對內合作互動,加強外資招商引資工作,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等發達地區的產業聯盟,積極構8、筑開放型產業新體系。n 深化三個融合注重“港產城融合、產業融合、三生融合”,以城鎮為核心,以港口為依托,以臨港產業為基礎,推動形成互補共生的縣域經濟,加快實現臨港布產、以港促產、以產興城;強化二產對一產、三產的帶動作用,充分發揮都安農業、礦業、旅游業資源優勢,助推一二三產的融合發展。現代物流 電子商務 商貿服務 工業旅游 電子產品加工 新能源 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非金屬礦采選竹藤草芒編織紡織服裝加工03產業發展規劃3.2 產業體系構建鈣基新材料產業新型建材綠色食品加工做大做強三大主導產業改造升級三大傳統產業培育發展三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四大現代服務業加快構建以主導產業為支撐、傳統產業為基礎、新興產業9、為引領、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的“3334”新型產業體系03產業發展規劃3.3 產業布局結構 全力構建“一區三園多組團”的功能結構;一區:河池都安臨港工業區;發揮都港大道及紅水河發展軸紐帶作用,強化三個園區空間聯系和產業互動,有機串聯沿線產業園。三園:指八仙易地扶貧科技產業園、臨港倉儲物流產業園和紅水河鈣基新材料產業園;多組團:在園區內合理布置產業、生活、港口功能組團,包括生活服務組團、鈣基新材料加工組團、物流產業組團等。產業布局規劃圖04總體布局4.1 用地布局規劃規劃用地面積2319.51公頃,其中,城鎮開發邊界中建設用地總面積596.96公頃,礦產能源發展區中采礦用地總面積1722.55公頃10、,工業區建設用地均符合都安瑤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管控要求,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土地利用規劃圖n 園區級公共服務中心位于紅水河和澄江交匯處,建設工業區生產性服務和生活性服務的主中心,是工業區的行政管理中心、文體中心和休閑娛樂中心,打造工業區綜合功能服務中心。n 社區級公共服務中心規劃結合八仙易地扶貧科技產業園的居住用地結構,布置1個社區級公共服務中心,服務半徑為8001000米,設置中小學、社區醫院、文化活動中心、商場、餐飲服務等設施。n 鄰里級公共服務中心鄰里級公共設施包括居住鄰里中心、工業便利中心,服務范圍300米(不超過5分鐘步程的服務半徑),就近11、滿足居民日常生活、休閑、娛樂需求的各個居住區或工業區公共活動中心。04總體布局4.2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n 對外交通規劃工業區對外交通主要包括公路、鐵路及站場、水路及港口。規劃至2050年,對外交通形成“兩鐵兩高兩路一港口”的水鐵、陸鐵、水陸聯運體系。鐵路及站場:即金南鐵路、貴南高鐵。高速公路:即賀巴高速與蘭海高速。其他公路:即210國道和忻大公路。水運及港口:紅水河都安至來賓段規劃為III級航道。n 內部道路交通規劃八仙易地扶貧科技產業園形成“兩橫兩縱”的主干路網。“兩橫”即城南大道、南環路,“兩縱”即都港大道、東繞城路。臨港倉儲物流產業園和紅水河鈣基新材料產業園形成“一橫兩縱”的主干路網。“一橫”即紅水河路、“兩縱”為都港大道、臨港路。04總體布局4.3 綜合交通規劃綜合交通規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