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公司全面風險管理制度精品完整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85726
2024-12-17
10頁
49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新能源產品開發應用公司內部運營財務審計風險控制采辦管理制度資料
1、XX新能源公司管理制度XX新能源有限公司全面風險管理制度編 制 人: 審 核 人: 批 準 人:XX新能源有限公司管理委員會批準依據:XX新能源有限公司內控制度體系管理規定(CG-05)發布文號:XX新能(XXXX) 號發布日期:XXXX年 月 日生效日期:XXXX年 月 日 目 錄1 目的12 適用范圍13 編制依據14 釋義15 職責分工26 管理原則27 工作內容28 風險預警與危機管理69 績效考核610 附則6XX新能源有限公司全面風險管理制度1 目的系統化、規范化、專業化開展公司風險管理工作,增強公司風險防范意識,提高風險應對能力,促進公司實現經營和發展目標。2 適用范圍公司及其所2、屬單位。3 編制依據XX總公司風險管理制度,CG-09,XXXX。4 釋義4.1 總公司指XX總公司機關,包括總公司管理層和總公司機關各業務管理部門。4.2 公司指XX新能源有限公司機關,包括公司管理層和公司機關各業務管理部門。4.3 所屬單位指XX新能源有限公司設立的全資或控股子公司、分公司、項目組、項目籌備組、新能源研究院。控股公司指公司直接或間接持有超過50%股權或在董事會(或類似管理機構)享有多數表決權的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資企業、合作企業、合伙企業等。4.4 風險指未來的不確定性對公司實現發展目標的影響,分為純粹風險和機會風險。4.5 風險偏好指在制定、實現公司戰略目標過程3、中愿意承擔的風險。4.6 風險容忍度又稱風險容限或風險承受度,指在制定、實現公司戰略目標過程中,希望接受何種程度的波動可能性與損失暴露。4.7 風險管理指在實現公司戰略目標的過程中,通過執行風險管理的專業化流程,將各類不確定因素產生的結果控制在預期可接受范圍內,以確保公司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5 職責分工5.1 總公司風險管理機構a) 制定全面風險管理工作的政策法規;b) 指導、監督、檢查公司的全面風險管理工作;c) 培育全面風險管理文化。5.2 公司風險管理機構a) 牽頭負責公司的全面風險管理工作,定期識別、分析、評估風險,提出應對策略,編制報告;b) 建立健全公司的內控和風險管理制度;c) 4、指導所屬單位的全面風險管理工作。5.3 所屬單位a) 負責本單位的全面風險管理工作,定期識別、分析、評估風險,提出應對策略,編制報告;b) 建立健全本單位的內控和風險管理制度。6 管理原則a) 成本與效益配比的原則。通過有效管理業務開發、項目建設、生產經營中的不確定性,達到損失最小化和績效最優化的目的;b) 全員參與、全過程控制、全方位監督原則。風險管理不是獨立的管理活動,而是公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全員參與的管理活動。不僅要強調風險意識,還要建立完善的職能組織,形成專業化的工作方法,將其納入流程化、專業化軌道,將風險管理落實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理全過程; c) 謹慎性原則。以風險為導5、向,關注重要業務事項和高風險領域,以制度和程序作為公司運行的根本法則,健全內部控制體系。7 工作內容7.1 風險管理文化建設7.1.1 風險管理文化是公司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司倡導以“效益、效率和風險平衡”為核心,以雙贏文化、執行力文化、HSE(健康安全環保)文化和“紅線”文化為主要內涵的風險管理文化。公司及各所屬單位應通過樹立正確的風險管理理念,增強員工風險管理意識,將風險管理轉化為全體員工的共同認識和自覺行動,保障公司戰略目標的實現。7.1.2 建設風險管理文化從思想、技術、制度、行為四個層面入手,融合現代公司治理與風險管理理念、風險管理體系、風險管理行為、風險控制標準與風險管理環境6、要素于一體,形成公司的風險管理文化行為和執行力。7.1.3 思想層面的風險管理文化建設方式包括:a) 持續宣貫、培訓、研討,使公司的風險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強化員工的風險管理意識;b) 各級員工立足本崗位開展自覺、自發的風險管理工作;c) 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應起表率作用。7.1.4 技術層面的風險管理文化建設方式包括:a) 不斷改進風險識別、評估、應對、評價的方法,從主要依賴主觀判斷向引入現代風險管理方法、模型和技術轉變,提升風險管理技術水平,同時注重培養風險管理創新能力;b) 加強風險管理信息化建設,建立風險管理知識庫,為風險管理提供有效的知識管理手段;c) 注重培養風險管理人才,加強風險管理經7、驗交流。7.1.5 制度層面的風險管理文化建設方式包括:a) 根據公司風險管理理念,制定風險管理制度、辦法或細則,將風險管理流程融入到公司日常的經營管理活動中;b) 嚴格執行風險管理制度規定,逐步建立風險管理績效考核機制;c) 定期改進、完善公司各項管理制度,保證制度的適應性和可行性;d) 規范制度文件編制格式要求,制定統一標準的制度文件管理規則。7.1.6 行為層面的風險管理文化建設方式包括:a) 業務部門應主動參與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風險控制和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等風險管理活動;b) 風險管理部門應采取措施,與業務部門密切配合,通過指導、協助業務部門開展風險管理工作,提高業務部門8、管理風險的主動性。7.2 風險管理工作流程7.2.1 風險管理規劃a) 風險管理規劃包括風險管理總體計劃和實施方案;b) 建立風險度量標準。根據公司發展戰略規劃,在原料、產品、市場、資源、技術、成本、健康安全環保、員工、資金等方面識別并建立清晰的風險偏好和風險容忍度,通過調查和訪談方式確立相應的風險度量標準;c) 所屬各單位要依據公司的總體戰略目標,結合自身情況制定本單位的風險度量標準,并根據自身的發展狀況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定期修正。7.2.2 風險識別a) 風險分為戰略風險、財務風險、運營風險、法律風險等;b) 風險識別應全面分析本單位所處的內外部環境、行業領域、經營業務范疇對實現自身目標可能9、產生的影響,重點關注核心業務流程;c) 收集風險管理初始信息,并從這些信息中識別出風險事件。信息包括與風險管理相關的內外部信息、歷史數據和對未來的預測;d) 對識別的風險應進行必要的篩選、提煉、對比、分類、組合,以便進行風險評估。7.2.3 風險評估a) 風險評估是對所識別風險進行定性或定量化評價,確定風險發生可能性和影響程度,包括風險分析和風險評價兩個步驟;b) 風險分析是通過對風險識別的結果進行分析,對其特征予以準確描述,包括風險因素、風險發生可能性、風險的重要性程度、風險成本等方面。風險分析要注意各個風險之間的自然對沖和風險正負相關性等組合效應,以便從風險策略上對風險進行統一集中管理;c10、) 風險評價是評估風險對實現戰略目標的影響程度、風險的價值等。根據評估的結果繪制風險圖,并判定風險等級。風險等級判定分為五級:極低風險、低風險、中等風險、高風險、極高風險。風險評級時要考慮風險應對原則,為應對作好準備;d) 公司及所屬單位應每年至少開展一次風險識別、評估,對風險管理信息實行動態管理。7.2.4 風險應對a) 風險應對是依據風險評估的結果,選擇相應的風險應對策略;b) 公司及所屬單位在制定風險應對策略時,應考慮風險偏好和容忍度、成本和收益、以及風險與機遇的二重性,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按不同風險等級,選擇相應的應對策略,并應充分利用現有內部控制制度體系;c) 制定風險應對策略實施方11、案。方案中應包括但不限于風險管控的目標、執行內容、方式、責任人、完成時間等;d) 對于重大風險,應依據評估的結果,結合公司的相關規定,建立有效的應急與危機預案。7.2.5 策略執行a) 公司及所屬單位應持續完善內部控制體系,把內部控制體系作為風險管理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用內部控制體系保障和推動風險應對策略、措施的貫徹落實;b) 公司及所屬單位應定期組織審核、更新內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執行。7.2.6 檢查評價a) 公司及所屬單位應定期對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工作進行自查,原則上每年不少于一次。內部控制是風險管理的基礎,因此內控檢查評價是風險管理檢查評價的主要工作內容;b) 內控檢查評價結果納入公司12、及所屬單位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建立長效的約束、激勵機制。7.2.7 持續改進公司及所屬單位應依據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檢查評價的結果,補充和完善本單位的風險管理規劃、方案及具體工作流程、標準等,建立風險管理的持續改進機制,不斷完善風險管理工作。7.3 風險管理信息系統7.3.1 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是由總公司統一開發,總公司統一管理,公司及所屬單位拷貝使用、邏輯獨立的信息系統,是支撐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工作的技術平臺,是開展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和必要技術手段。系統內容涵蓋風險管理基本流程和內部控制、內控檢查評價各環節。7.3.2 公司及所屬單位在開展風險識別、評估、應對等工作的基礎上,建立使用風13、險管理信息系統,實現風險管理的信息化。8 風險預警與危機管理8.1 公司及所屬單位應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加強對風險預警相關的歷史信息的搜集、整理,并在組織、制度等方面加強系統建設,形成高效、科學、規范的風險預警監測與響應系統。8.2 公司及所屬單位應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風險檢測指標體系,加強業務開發、項目建設和生產經營管理的監測,包括但不限于重大災害的監測,HSE重大風險事件的監測、資金充足性、資產質量、盈利狀況、經營管理水平以及其它法律與合規性內容等,從而形成科學的指標體系,保證風險預警機制的運行。8.3 公司及所屬單位應對評估和監測過程中發現的高等級風險,建立相應的風險預警響應工作流14、程,建立總公司、公司及所屬單位之間的協調、監測和預警機制,共同應對可能發生的危機突發事件。8.4 公司及所屬單位的應急委員會、應急指揮中心或應急辦公室是突發事件發生時的關鍵指揮層,是現場處理應急事件的直接領導單位,是所轄范圍的最高管理決策機構。8.5 公司及所屬單位根據突發事件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和控制事態能力的差別,確定響應級別。響應級別劃分為三級:a) 一級應急響應:所屬單位可利用自己的資源控制事態擴大;b) 二級應急響應:公司應急委員會組織救援和控制行動,統一安排人員、設備或其他資源;c) 三級應急響應:當突發事件達到XX總公司危機管理預案規定的特定條件時,啟動總公司危機管理機構。9 績效15、考核9.1 總公司及公司將風險管理工作結果納入公司績效考核體系。9.2 風險管理績效考核主要內容包括:a) 風險管理基礎能力和水平;b) 內部控制體系的健全性、有效性。10 附則本制度由公司綜合管理部負責組織解釋。【正文結束】附件1:公司風險應對原則附件1:公司風險應對原則風險水平應對原則極低風險不需要記錄、監控與控制低風險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但需要監控該風險,以確保風險在控制范圍之內考慮不會產生額外成本的改進措施中等風險在規定的時間內,采取有效措施,切實降低風險 應考慮控制成本 如果后果危害較大,則應經常評估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以確定是否需要改進控制措施高風險在風險降低后才能開始工作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風險當風險涉及正在進行中的工作時,應有完備的應急計劃極高風險只有當風險已經降低時,才能開始或繼續工作如果降低風險的代價超過公司的承受能力,正在進行的工作應停止,尚未正式開始的要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