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烏蘭水泥集團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書21頁word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317102
2025-03-04
23頁
70.50KB
1、本資料授權三個皮匠文庫()獨家收錄烏蘭水泥集團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書2006年公司緊緊圍繞電力集團公司三屆一次職代會精神,以及烏蘭公司第二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上趙總提出的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營戰略,強化管理、完成全年各項生產經營計劃任務的要求,經過全體員工的努力,完成了生產、銷售等各項生產經營任務,促進了企業和諧、健康、可持續發展。第一部分:2006年工作總結一、生產經營情況:截止10月底,共生產熟料186.6萬噸,完成全年計劃的91.67%;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5.14%。生產水泥148.81萬噸(總部生產57萬噸),完成全年計劃的87.54%,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2.99%。其中一線生產熟料2、53.45萬噸,完成年度計劃的89.08%,比去年同期增加186噸;二線生產熟料66.56萬噸,完成年度計劃的92.45%,比去年同期增加6.72萬噸;三線生產熟料66.59萬噸,完成年度計劃的92.48%,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79萬噸。一線窯平均運轉率89.5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63%,平均臺時產量83.32噸/小時,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71噸/小時;二線窯平均運轉率90.17%,比去年同期提高了9.78%,平均臺時產量103.1噸/小時,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06噸/小時;三線窯平均運轉率87.24%,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0.81%,平均臺時產量106.6噸/小時,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3、91噸/小時;水泥磨平均運轉率98.66%,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4.73%,臺時產量107.85噸/小時,比去年同期上升1.01噸/小時。三條線設備重大事故次數分別比去年同期相比減少25次、3次、68次,水泥磨比去年同期減少了80次。熟料強度一線56.3MPa,二線55.54MPa,三線56.29MPa,與去年同期持平。截止10月份,共銷售水泥152.07萬噸(總部銷售56.85萬噸),完成年度計劃的89.45%(總部完成年度計劃81.22%),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1.03萬噸,增幅16.05%;銷售熟料169.34萬噸,完成年度計劃的113.65%,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4.99萬噸,增幅62.274、%。公司共實現銷售收入8億元(其中熟料、水泥實現銷售收入7億元,礦山、建安等實現收入1億元)。袋裝噸水泥成本193.75元,散裝噸水泥成本170.98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1%,噸熟料成本136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3%,成本下降了20元。余熱電廠1-10月份使用褐煤生產共發電16524.75萬度,總供電量14726.88萬度,實現銷售收入5286.57萬元。二、基本建設情況:華寧熱電工程總投資12.84億元,在內蒙古電力集團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工作組卓有成效的工作,突破了項目和資金的困難,搶工期,抓進度,目前已完成投資11.48億元(其中土建完成3.21億元,設備完成5.6億元)。1#機組已于105、月23日移交生產,運行穩定。截止到目前,已累計發電8255.86萬度,實現銷售收入2000萬元。 2#機組加快進度,已完成總工程量的90%。目前鍋爐已安裝完畢,正在鍋爐砌筑,預計于年底竣工,春節前投產。水泥熟料四期工程總投資3.6億元,由中信重機集團墊資2.2億元設備及安裝總承包。目前已完成投資2.5億元(其中土建完成1.34億元,設備完成1.2億元),土建工程完成88.9%(包括煤預均化堆場,石灰石破碎車間等),設備安裝已全面展開,預計于明年5月竣工投產。污水回用工程總投資4500萬元,設備于10月4日開始調試,目前設備運行穩定,已生產出合格的中水。通遼奈曼工程總投資2億元,由江都建設集團墊6、資土建總承包。目前工程已完成投資1.397億元(其中土建完成7926萬元,安裝完成2788萬元,設備預付款3257萬元)。土建工程(不包括熟料庫)完成94%。其中窯系統錐體、原料配料站、煤粉制備主體、中控樓主體框架、電氣室、高壓配電室、窯尾塔架、大窯焊接均已完工,預熱器安裝也已完畢。預計于明年3月竣工投產。華峰改造工程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設備已于10月8日展開安裝,預計于11月份安裝完畢,有望于年底正式投產。另煤礦進展順利,煤田勘查面積達171.02平方公里,共獲推斷的煤炭地質儲量約1.55億噸,并具備開采條件,已經請內蒙古煤炭設計院進行設計。此外,集團公司兼并了赤峰白水泥廠和呼市鷹翔水泥廠,7、使我公司配套大型粉磨站達到10座以上。并且在周邊六座電廠建設了粉磨站,直接摻粉煤灰生產水泥。已研究成功粉煤灰摻入量達到50%,使成本實現根本性下降。聯營了周邊20多座粉磨站,創造市場,發展市場,為明年創造更大的市場。三、強化管理采取了八項措施: 本資料來自 本資料來自本資料來自(一) 狠抓“三個”目標,強化“三項”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完成各項生產經營任務。1公司借鑒電力公司創一流的成功經驗,結合電力和建材兩大行業優勢,經過去年半年的試行,不斷的摸索和完善,形成了一整套適合烏蘭水泥實際的具有烏蘭特色的“創一流”管理體系,并于今年年初正式啟動,以三個“100”指標作為創一流工作的硬性指標,取得8、了良好的效果。經過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挖掘潛力,節能降耗,實現了噸水泥電耗106千瓦小時,煤耗達到115公斤,熟料成本降到了136元。這是個重大的突破,這是個新的起點,我們有勇氣,有信心最終實現三個“100”指標。創一流以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加強了員工參與,真正的調動了員工積極性,改變了過去“管理是負擔”的瓶頸問題,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如今公司上下形成了人人抓管理,人人講節約的好風氣,所有的工作都統一到年初制定的各項生產經營任務上來,都以“創一流”為標準,為目標,管理水平有了顯著提高。8月25日,國家建材協會徐永模副會長來我公司作講座,對我公司的“創一流”管理模式產生了濃厚興趣,并提出9、要研究我公司的管理模式。他說,如果能研究出一套適用于建材行業的“創一流”管理模式,必將對對今后建材企業的發展大有裨益。2.強化三項管理,人性化管理、精細化管理、誠信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就是,充分發揮人的潛能,把人的積極性調動到最佳狀態,使員工由被動干到主動干,由消極干到積極干,我們要求做好三件事:一是領導干部(班段長)深入基層與群眾打成一片;二是解決實際問題;三是做到獎罰并重,按勞分配。我們的領導干部深入到了基層,站在員工的角度,真正解決員工存在的難題。距不完全統計,公司為困難員工組織捐款、捐物近萬元。而這些捐款有些是在4個月未發工資的情況發生的,更顯難能可貴。感人的故事,真情的后面展現著公司管10、理的人性魅力。華威公司崗位巡檢工在值班過程中發現輸料皮帶里的生料有鐵塊及時處理避免了一次惡性事故的發生,為此公司在集團范圍內發文表彰其工作認真負責。行之有效的獎懲機制,充分的調動了員工積極性。精細化管理就是與過去粗放式管理相對立。突出“認真”、“嚴格”二字。把每一件事都做好,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底,把每一項工作做成一件藝術品。改變過去工作中的馬馬虎虎、差不多、也許、可能。我們要求做到六個到位:一是思想到位;二是工作到位;三是檢查到位;四是落實到位;五是獎懲到位;六是總結到位。生產系統由生產部牽頭成立了精細化領導小組,定期召開精細化管理會議,制定、貫徹落實管理方案,并總結經驗。公司范圍內每月召開一次11、經濟分析會和市場研討會。并于4月份和10月份召開了兩次集團范圍內的工作研討會和生產研討會,與會者踴躍發言,發表各自對管理的獨特見解。搭建了一個交流經驗的平臺,創造了一個學習的天地,使精細化管理日趨成熟。尤其華威公司負責人帶領班子以創一流為指導,狠抓精細化管理,取得了兩個單月產量突破8萬噸生產記錄和65天不停窯記錄。余熱電廠抓精細化管理,層層算帳,日日分析。精打細算每一分錢,取得了發電綜合成本最低,實現了零庫存發電,這在電力系統也是罕見的。我們還為崗位巡檢工配備工具包,包內有棉紗、鏟子、活扳手,便于崗位巡檢時清除設備的積塵、積垢、利于掌握設備的溫度,震動等情況。推進了安全生產、文明生產,使精細化12、管理又賦予了新的含義。誠信化管理。提倡每位員工講誠信,說實話,辦實事,扎扎實實工作。產品講誠信,不合格的產品堅決不出廠。成立質量小組,實行質量責任制,實現質量全優。實踐證明狠抓三個目標,強化三項管理使公司的生產管理水平邁上了一個新臺階,產量更是取得了大幅提高。我們提高了領導方法,提高了應變能力,提高了協調能力,提高了克服困難等能力,為完成全年各項生產經營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6年熟料產量目標230萬噸;一線窯運轉率92%,二線力爭93%,三線90%,我們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實踐證明,我們在電耗、煤耗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2007年我們有措施、有辦法,實現再降低20元成本的目標。(二) 轉變13、管理職能,健全“獨立經營”、“自負贏虧”管理機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增強企業活力。全面推動各單位獨立經營、自負盈虧,將指揮權、用人權、采購權、分配權、經營權真正下放。除三條線獨立承包外, 還成立了檢修公司并逐步走向獨立,走向社會,向社會承攬業務。完成了包頭混凝土攪拌站的拆除,豐鎮粉磨站空壓系統控制,以及岱海粉磨站的安裝任務,參與了國華粉磨站、華寧熱電廠及余熱電廠的檢修,實現產值63.3萬元。1-10月份,我們實現了三條線單線產量8萬噸的好成績。轉變職能,公司職能部門由過去的指令性向指導性轉變,由具體抓向宏觀抓轉變,由直接領導指揮向協調服務轉變。財務、審計等部門嚴格把關,企業管理部,物資招標部等14、職能部門做好服務工作。形成全廠為生產服務,領導為基層服務,為生產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增強企業活力,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實行現代化企業管理。按照法人治理結構要求做,定期召開董事會,強化管理,產權清晰,相互制約,規范運作。(三) 引進人才,淘汰落后,堅持“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工制度,培養高素質骨干團隊,優化精干員工隊伍。一是引入競爭機制,班段長以上干部全部進行了公開招聘,能者上,庸者下。改變人情段長、人情班長,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骨干團隊。二是建立淘汰制度,對所有員工進行定期考核,建立能進能出的用工機制。經過考核,我們辭退60人,待崗再培訓21人,實現了精簡和優化。同時我們從冀東、山西大同水泥等15、企業招來近30多名骨干,充實人才隊伍,融合各方面人才的智慧。庸人、閑人、懶人、有問題的人逐漸進行淘汰,堅定不移的改革用工制度,建立一支優化精干的員工隊伍。(四) 提高質量意識,確保燃料備件質量和供給,保證設備健康水平和產品質量。我們不單要求產品的質量,還要對原燃材料、備品備件的質量,包括服務等全面的質量嚴格要求。今年公司在資金上給予了傾斜,基本確保了原燃材料、備品備件的質量和供應。并實行質量負責制,出了問題追究領導的責任。產品的質量是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是企業的品牌,保證原燃材料、備品備件的質量就是保證設備健康水平,從而提高了產品的質量。(五) 堅持不懈的開展勤儉節約工作,統一采購招標,降低采16、購價格,嚴格財務管理,發展零息流動資金,零庫存采購,加大審計力度,不斷技改消缺,提高工藝質量。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完善節約各項制度和措施,備品備件以舊代新,用油以舊代新等各種手段。控制辦公費用、接待費用、車輛使用,節約一分錢,節約一張紙,節約一克煤。我們的理念勤儉就是效益。培養一支勤儉節約的隊伍,加大技改力度,搞好設備治理工作,提高運轉率。統一采購招標,統一招標議價,降低采購價格。實現原石降價1元/噸,碎石、鐵粉、石膏、凝灰巖、板巖均降價2元/噸,煤降價10元/噸,實現綜合成本降低10元/噸。發展供應商物資儲備,降低采購費用,發展零庫存采購。余熱電廠經過科學計算和管理,實現了零庫存采購;市場部17、與儲運公司緊密協調,加強銷售和服務工作,實現了零庫存銷售。嚴格財務管理,嚴格預算管理,資金實行統一調度和使用,降低了財務費用,發展零息流動資金。加大審計力度,抓住并處理三起內外勾結重復過磅的案件,從各種方面堵塞漏洞;技改與生產緊密結合,不斷技改消缺,改善工藝條件,提高工藝質量。供應公司與檢修公司、動力部等部門相互協調,加強修舊利廢。僅檢修車間完成的8項技改項目就為公司節省近百萬元資金;修舊利廢達20幾萬元。(六) 調整市場戰略,整合銷售資源,聯營發展更多水泥企業和粉磨站,發展更大銷售隊伍和市場空間。1調整市場戰略。“研究市場規律、奪取競爭優勢、快速占領市場、發展壟斷地位”的24字方針,具有很強18、的指導意義。市場部重新定位,一是信息收集、編輯,制定相應的對策;二是開拓市場;三是整合協調市場;四是搞好市場服務;五是及時調整、統一價格。改變過去 “背水泥、賣水泥”傳統、落后的銷售方式,與各粉磨站和水泥廠實行聯營,整合各自的資源,開拓更大的市場空間。發展熟料生產與水泥生產相分離。形成原料產區發揮資源優勢生產水泥熟料,消費城市發揮市場優勢發展粉磨站,并且在周邊六座電廠建六座粉磨站,使產品與市場更接近,這種產業結構的調整,既實現兩地區資源優勢互補,又降低運輸成本1/3以上。2整合銷售資源。把市場部和華立公司的銷售資源整合在一起,形成資源互補,建立起了一支精干的銷售隊伍。包頭華立公司撤消,由市場部19、接管;呼市以華立為主,合署辦公;集寧與華立合署辦公;大同、張家口、北京辦事處整合一個辦事處;二連、蒙古國合并;赤峰、通遼成立辦事處。加強市場部和華立公司協調,在市場上形成一個競爭體,精簡調整了14名員工和6臺車,直接節省費用30萬元,大幅度降低了銷售費用,徹底打破了大鍋飯制度。3整合市場資源,開展藍海戰略。市場部從三個區域整合,包頭、呼市粉磨站為西部,大同、張家口為南部,通遼、赤峰、興安盟為東部,建立了股份制公司-華西、華南和華東公司,聯營合作,支持服務,實現雙贏,創造更大的市場。西部市場激烈的競爭已經到來,粉磨站就是市場,實現優勢互補。幫助、支持、服務小粉磨站,兼并呼市鷹祥水泥擴建成100萬20、噸粉磨站,兼并赤峰白水泥改造擴建成100萬噸生產規模。幫助技改,并逐年提高產量,開拓更大市場,并關閉淘汰耗能高、污染嚴重的小水泥廠小粉磨站。 (七) 加快工程建設進度,完善三個循環系統,增強企業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突破一切困難,確保資金到位,保質保量完成五項工程。循環經濟發展建立兩個平臺。一是融資平臺,我們取得了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創造了更大的融資平臺和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二是人才平臺,企業的做大做強,將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才融入到烏蘭水泥。實現人才興企,人才強企,增強企業實力。烏蘭水泥審時度勢,從資源、社會和經濟多個視角進行深刻反思、實踐,認為必須改變傳統的水泥發展路子,走出一條生態效益、經濟效益、21、社會效益相協調的新型水泥工業道路。以水泥產業為核心,進行產業整合,尤其突出電力產業,形成以電力和水泥兩大產業為主體,充分利用周邊未開發的廢棄資源,衍生與水泥相關產業、在低成本擴張中延長產業鏈條、實現資源與生態最低耗量下的效益最大化。2005年10月27日,國家發改委、國家環保總局、國家科學技術局等六部委以(發改環資20052199號)文將烏蘭水泥列為國家循環經濟第一批試點單位。2006年7月14日,國家發改委(發改辦環資20061498號)批復通過了烏蘭水泥循環經濟實施方案,為循環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國家建材協會通過了烏蘭水泥進入全國八部委支持的30家大型水泥企業行列,報發改委待批。中國建材22、協會副會長曾學敏來到烏蘭視察工作,對烏蘭的循環經濟給予肯定并說:“烏蘭在循環經濟工作方面確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烏蘭搞的循環經濟是真正的循環經濟。”烏蘭水泥發展循環經濟不是口號是行動,不是概念是實干,短短幾年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經消化大量的灰渣、余熱和污水,正在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效益,推動循環經濟更快更好發展。(八) 提高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培育企業精神和務實工作作風,提高員工生活水平。管理工作就是管人的工作,管人的工作實際上就是“聚”的工作。教育員工,團結員工,使員工都聚在一起,領導聚一大批班段長,班段長聚一大批員工,與群眾打成一片,真心的了解和解決員工存在的各種問題。關23、心、體貼和愛護員工,形成“全廠為生產服務,領導為基層服務”的良好氛圍。培養一個骨干團隊,培養一支好的員工隊伍,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我們在集寧區又新建了兩棟家屬樓,為雙職工解決了118套住房問題,真正為員工解除了后顧之憂。為豐富員工業余文化生活,舉辦了第四屆體育文化月,并在“七一”和“十一”兩個舉國上下同慶的日子舉辦了兩臺大型晚會,得到了廣大員工的熱烈歡迎、支持和參與。6月份生產系統開展了安全生產月,并舉行了無違章企業大型簽名活動,有近500人參加了簽名。通過豐富多彩、寓教娛樂的活動使大家健康了身心,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認識,真正起到了學習和教育的作用。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精神動力。如果一個企業沒有文化24、,那它就沒有靈魂。烏蘭水泥的發展沉淀出厚重的文化,已經上升到一種精神,一種烏蘭精神,鼓舞和激勵著全體員工克服一切困難,緊密結合集團創一流工作,推行規范化、標準化工作,取得了實效。三年內周邊地區公路、鐵路和蓄水電站等工程水泥用量達到500萬噸,市場良好。目前公司正值生產、銷售兩旺,到今年年底,預計生產水泥170萬噸(總部生產70萬噸),生產熟料225萬噸,力爭達到230萬噸;銷售水泥169.44萬噸(總部銷售69.44萬噸),銷售熟料210.95萬噸,實現綜合銷售近300萬噸。集團公司實現收入11億元,利稅1.24億元。余熱電廠預計發電1.8億度,供電1.62億度,實現銷售收入6500萬元。華寧25、熱電廠預計發電1.89億度,供電1.68億度,實現銷售收入4220.39萬元。中水回用處理污水累計達33萬噸。第二部分:2007工作安排2007年強化管理以“創一流”為指導,全面實施科技開發十大項目,重點解決幾年來生產工藝中的十個難題,開展節約挖潛十項措施為主線,以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三個“100”為指標,實現大幅度降低成本。一、以“創一流”管理為指導,貫徹落實節約挖潛十項措施。(一) 管理一流。以“創一流”為指導方針,制定了確實有效的節約挖潛十項措施:一是開展經營技改,實現技改效益;二是干法生產線全部實現純低溫余熱發電;三是堵塞漏洞,實現節約、環保;四是注重技術攻關,深入開展技術26、開發活動;五是合理搭配煤種,降低煤成本;六是引進先進ERP管理系統,降低管理費用,提高效益;七是實現窯運轉率突破90%,熟料強度達到60MPa;八是實現粉煤灰的充分利用,開展制磚業;九是加強管理,創新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十是節約資源,變廢為寶,實現可持續發展。三個“十”是2007年的主旋律,是生產的行動綱領。在創一流的指導下,全力降低成本,努力實現三個“100”指標。三個“100”指標是硬性指標,是全國最高指標。我們就是要向最高指標前進,向一流看齊,向海螺、山水等一流企業學習。明年有信心使成本在2006年的基礎上再下降20元。成本決定市場,競爭發展市場。我們要以絕對的成本優勢和先進的管理模式,27、打造全國水泥工業的特色企業。2007年生產系統全部實行承包經營,獨立核算。將經營權真正下放,形成獨立法人結構,擁有責權利。一切以效益為中心,降低成本,強化管理,提高效益,充分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二) 人才一流。加大員工淘汰力度,培養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崗位全部實行公開招聘,競爭上崗,優勝劣汰,實行5%淘汰制(包括中層環節干部), 能者上,庸者下,建立一支高素質員工隊伍。廣召人才,開展人才健康流動,建立待業市場,為企業快速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后備基地。(三) 環境一流。以環保、清潔生產為目標,打造綠色、環保、生態型企業。2006年,公司加大了清潔生產的力度,并為巡檢及值班人員每人配備了一套清潔工具28、,在工作期間負責設備的保養、維護和清潔工作。因為全體員工的努力烏蘭集團被自治區評為環境友好型企業。2007年我們要加大清潔生產的力度,力爭進入國家級環境友好型企業之列,實現企業與自然和諧相處,成為具有烏蘭特色循環經濟的新亮點。(四) 效益一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2007年工作措施是科技和挖潛,我們要大膽創新,大膽實踐,真正提升企業的科技含量。我們已經成立科學技術研究所,規范科技研究工作。增加技改投入,實現經營科技,效益開發,當年投入,當年收益,實現雙提產。即水泥和熟料提產20%。采取科技開發十大項目。一是一線熟料產量從2000t/d提產到2300t/d以上;二是制成系統水泥粉磨產量由70萬噸/29、年提到100萬噸/年;三是華強公司熟料臺時產量增加200噸;四是助磨劑技術研發,實現混合材摻加量50%以上,構建助磨劑生產基地;五是所有熟料生產線全部利用純低溫余熱技術,降低電耗35%,廣泛采用變頻節電技術;六是進行堆廠封閉,降低原燃材料飛損10%;七是輸送系統改造,提高輸送效率;八是加大粉煤灰綜合利用的研發力度,提升其附加值,尤其在深加工、制磚等方面;九是煤粉計量、輸送、燃燒設備系統改造,實現褐煤在熟料煅燒中的應用;十是原材料作業均衡,石灰石、硅砂、鐵粉等作業外延,減小庫存,ERP管理信息系統,提高效率資源共享。我們通過十項技改措施,實現三個“100”指標,大幅度降低成本,實現全國同行業成本30、最低價,實現最佳效益。二、全力開拓市場,建立大市場,大格局。發展循環經濟需要更大市場,我們通過兼并聯營小水泥廠,不僅盤活更多資源,恢復小水泥廠銷售系統,創造和發展更大市場,實現了低風險、低成本擴張,并且積累了經驗。成本決定市場,競爭發展市場。2007年我們要加大與粉磨站、小水泥廠的聯營合作力度,發展藍海戰略,充分利用粉磨站的終端銷售系統,開拓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開拓三個市場,整合三個區域。東部:已全部兼并赤峰白水泥廠,并擴建成100萬噸生產規模,再整合赤峰遠航水泥達到200萬噸生產規模,兼并或重組通遼市周邊小水泥廠、小粉磨站,形成200萬噸生產規模,并在興安盟發展100萬噸水泥生產規模,最終形31、成500萬噸生產規模,再將市場擴張到沈陽東北市場,為全面占領東部市場創造條件。南部:借助集張鐵路已經開工建設有利時機,積極發展與大同水泥合并,并利用成熟的銷售網絡和品牌,實現借殼上市,迅速將產品大規模進入張家口、大同、宣化、延慶地區。北部:將集寧水泥廠原有的30萬噸設備搬至蒙古國,依靠區位優勢產品進入蒙古國市場。再擴建50萬噸粉磨站,發展到100萬噸市場規模,以此配置開發蒙古國更多煤、鐵、銅等資源,做好后備資源儲備;西部:兼并呼市鷹翔水泥,利用其設備、技術人員及貸款等資源實現100萬噸生產規模。與金山、綠苑、卓資、岱海五大粉磨站形成200萬噸能力。形成東到通遼、赤峰、東北;西到呼、包二市;南到32、張家口、宣化、大同;北到二連、蒙古國的大市場。在南部、西部和東部三大區域已經成立了華南、華西水泥和華東水泥有限公司,發揮大企業、大品牌、大技術的優勢,擔負起大企業對小水泥的社會責任,與周邊近100余座小粉磨站發展聯營合作。打破區域壁壘,強化整合淘汰,發展先進工藝,推動經營共贏。與小粉磨站緊密結合發揮“終端”銷售優勢,創造發展更大的市場。三、完善三個循環經濟系統,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今年我們要完善循環經濟三項實質性工作。(一) 察右后旗生產基地利用水泥窯尾余熱發電技術在已經投產的三條生產線開工建設三臺2.1萬千瓦純低溫余熱發電和調頻技術,將實現降耗節電35%以上。既回收余熱,又實現了水泥生產部分33、自供電,發展清潔能源回購二氧化碳減排量。(二) 集寧區隨著華寧熱電廠的投產,已經安排車輛將華寧電廠產生的灰渣運至總部。技術部門已經開始進一步研究粉煤灰的對比量,提高粉煤灰的利用率。下一步加大技術力量,研究和開發利用灰渣發展新型墻體材料。隨著四期項目建成投產以及粉磨站擴建完成,將實現消化豐鎮、岱海周邊等電廠廢渣,就近發展水泥消化灰渣的生產方式,就等于零成本占有周邊全部灰渣,這是水泥和電力整合的最大效益,是循環經濟的一大亮點。已經投產試運行的中水回用工程污水處理系統將集寧區每天排出的3萬噸生產生活污水,全部回收凈化后用于發電和水泥生產,每年節約1000萬噸水資源,開創集寧區用污水發展工業的先例,結34、束集寧污水歷史,從而為恢復烏蘭察布市境內較大的自然湖泊黃旗海生態環境創造了條件。(三) 通遼蒙東水泥即將投產的一期日產水泥熟料2500噸工程,將利用奈曼旗優質風積沙替代部分粘土質礦,作為生產水泥的輔料。奈曼旗地處科爾沁沙地南端,沙地面積858畝,占總土地面積的70%,其中固定沙地395萬畝,沙害給當地帶來嚴重的災害,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蒙東水泥工程目前已經展開了設備安裝,投產后當年吃沙10萬噸,還田300畝。并利用生產水泥產生的余熱,可燃垃圾和中水回用發電,發電產生的廢渣作為輔助原料再生產水泥。形成水泥、發電、廢渣、風積沙使用為一體的生態型循環經濟。隨著五項工程的竣工投產,三個循環經濟系統將35、日益完善。烏蘭水泥將發生質的飛躍和變化,發展成為產業整合,資源互用能源轉化的大型生態環保水泥生產基地。四、加快煤礦開發,創造低成本競爭優勢。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玫瑰營子地區煤田勘察面積171.02平方公里,已探明儲量約1.55億噸褐煤,并具備開采條件。現已委托內蒙古煤炭設計院做初步設計和開發利用方案,計劃建設120萬噸/年礦井,預計前期產量為30萬噸/年。目前已經與赤峰平煤集團進行商談煤礦開采,即將展開實質性工作。涼城233平方公里勘探也全面展開,為發展更大煤礦產業創造條件。五、加強精神文明、企業文化建設,為員工辦實事。我們要為員工做四件大事。(一) 住房:在集寧區家屬區再建四棟家屬樓,解決華寧36、電廠員工以及工程技術等人員的住房問題。(二) 交通:公司購買通勤車,解決員工上下班的交通問題。(三) 教育:公司成立培訓基金和教育獎勵基金。公司快速發展需要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2007年將設立培訓基金,加大員工的專業技術培訓工作,提高員工的業務素質和水平。并設立教育專項獎勵基金,用于獎勵自我提高,并取得卓有成效的員工,鼓勵員工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工作氛圍;公司與集寧重點高中聯合,鼓勵員工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讓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最好的教育。讓公司形成人人講學習,人人愛學習的好風氣,打造學習型企業。(四) 生活環境:在集團總部興建烏蘭集團生態園,大面積植樹養花種草,飼養野生動物,改善員工的生活環37、境,建成花園式企業。使大家在工作休息之余,娛樂身心,真正實現人與自然,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打造烏蘭綠色、環保、生態的品牌形象。 本資料來自 本資料來自本資料來自烏蘭集團從2000年投產,短短的六年時間,取得了快速的發展。產量由原來的70.5萬噸發展到現在600萬噸,增加了8倍;資產由原來的8億元增加到45億元,增加了5倍。我們正在發展三個500萬噸生產基地和三個循環經濟系統。并且列為全國循環經濟試點企業。這一切,來源于電力集團公司的正確領導和地方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來源于全體員工辛勤的努力;來源于團結、戰斗、創新、超前的領導班子;來源于內蒙古大發展千載難逢的機遇!歷史只能證明過去,未來則更需要我們去創造。烏蘭水泥領導班子將帶領全體員工在電力公司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電力集團公司精神,全面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項生產經營任務。三個皮匠文庫報告與方案分享平臺、高端文案策劃服務平臺
建筑施工
上傳時間:2024-10-30
12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