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唐集團公司環保技術監督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332183
2025-03-04
13頁
110KB
1、附件6:中國大唐集團公司環保技術監督制度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加強中國大唐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集團公司)的環保技術監督工作,保證集團公司所屬發電企業所有污染物達標排放,防止污染事故的發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電力工業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火力發電企業環境監測管理規定等有關法律、規定和中國大唐集團公司技術監控管理辦法,制定本制度。第二條 本制度適用于集團公司及其各分支機構、子公司、各基層發電企業和技術監控管理服務單位。第三條 環保技術監督工作,實行技術責任制,按照依法監督、分級管理、行業歸口的原則,對電力生產經營和建設實施全過程、全方位技術監督。嚴格執行三同時政策,環2、保設施必須與電力設備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運行。第四條 火力發電企業環境保護技術監督以燃料及原材料、環保設施和污染物為對象,以環境保護標準為依據,以環境監測為手段,監督環保設施的正常投運和污染物的達標排放。第五條 環保技術監督工作要依靠技術進步,采用和推廣成熟、行之有效的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提高技術監督的專業水平。第二章 監督機構與職責第六條 集團公司技術監督工作實行四級管理,第一級為集團公司,第二級為各分支機構、子公司;第三級為各技術監控管理服務單位,第四級為發電企業。第七條 集團公司成立以副總經理為首的技術監控領導小組,是集團公司技術監控工作的領導機構,下設技術監控辦公室歸口管理集團3、公司的技術監控工作。第八條 集團公司技術監控領導小組及技術監控辦公室的主要職責:(一)貫徹執行國家及電力行業有關環保技術監督的政策、法規、標準、制度、規定、技術措施和要求等,行使環保監督的領導職能;(二)組織起草集團公司有關環保技術監督的標準、制度、規定、技術措施和要求,并報集團公司批準執行;(三)組織對各技術監控管理服務單位和發電企業環保技術監督工作進行檢查和監督;(四)組織并參加在建和投產發電企業因環保技術監督不力而發生的重大事故的分析調查工作,制定反事故措施,對環保技術監督重大問題做出決策;(五)按照集團公司關于環保技術監督的統一部署,根據各發電企業實際情況,有計劃地采用和推廣成熟、可靠4、實用、有效的環保監督技術;(六)負責制定集團公司環保技術監督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建立集團公司環保技術監督網絡,組織召開集團公司環保技術監督工作會議,布置全年環保監督工作;(七)組織在建工程的設計審查、設備選型、監造、安裝、調試、試生產階段的環保技術監督。參與和環保技術監督有關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審查,環保設施的竣工驗收會議,重大的環保設備改進,新型環保設備鑒定;(八)審核直管企業環保監督主要測試設備和計量標準的配置與選型方案,參與直管企業同環保監督有關的主要設備的設計審查,設備選型、出廠驗收、重大改進,試驗鑒定等工作。第九條 各分支機構、子公司成立以副總經理或總工程師為組長的技術監控管理5、領導小組,下設技術監控管理辦公室。技術監控管理辦公室設在分支機構、子公司安全生產部。職責為:(一)貫徹執行國家及電力行業有關環保技術監督的政策、法規、標準、制度、規定、技術措施和要求等;(二)貫徹執行集團公司有關環保技術監督的標準、制度、規定、技術措施和要求,并報集團公司批準執行;(三)組織對各技術監控管理服務單位和發電企業環保技術監督工作進行檢查和監督;(四)組織并參加在建和投產發電企業因環保技術監督不力而發生的重大事故的分析調查工作,制定反事故措施,對環保技術監督重大問題做出決策;(五)按照集團公司關于環保技術監督的統一部署,根據各發電企業實際情況,有計劃地采用和推廣成熟、可靠、實用、有效6、的環保監督技術;(六)負責制定分支機構、子公司環保技術監督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建立分支機構、子公司環保技術監督網絡,組織召開分支機構、子公司環保技術監督工作會議,布置全年環保監督工作;(七)組織在建工程的設計審查、設備選型、監造、安裝、調試、試生產階段的環保技術監督。參與和環保技術監督有關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審查,環保設施的竣工驗收會議,重大的環保設備改進,新型環保設備鑒定;(八)審核所管理(屬)企業環保監督主要測試設備和計量標準的配置與選型方案,參與所管理(屬)企業同環保監督有關的主要設備的設計審查,設備選型、出廠驗收、重大改進,試驗鑒定等工作。第十條 技術監控管理服務單位環保技術監督主7、要職責:(一)貫徹執行國家、電力行業和集團公司有關環保技術監督的政策、法規、標準、制度、技術措施等。并檢查、推動、總結、改進環保技術監督工作;(二)建立本地區集團公司所屬發電企業的環保技術監督網絡,組織制定有關技術監督的政策、法規、制度、標準、規定、技術措施和要求;(三)制定本地區集團公司所屬發電企業環保技術監督工作規劃與計劃;定期對本地區集團公司所屬發電企業進行監督工作檢查,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采取對策。并參與有關試驗工作,掌握各有關發電企業環保設施運行狀況,建立健全環保監督技術檔案,并確定監督工作重點;(四)對本地區集團公司所屬發電企業因環保技術監督不力而發生的重大污染事故組織調查分析與8、處理。對超標排放和違章操作有制止運行的建議權;(五)組織對本地區集團公司所屬發電企業的環保技術監督人員培訓;(六)定期組織召開環保技術監督工作會議,總結、交流和推廣環保技術監督的工作經驗和先進技術。不斷提高環保技術監督的技術水平;(七)組織參加在建工程的設計審查、設備選型、監造、安裝、調試、試生產階段的環保技術監督。參與和環保技術監督有關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環保設施的竣工驗收,重大的環保設備改進,新型環保設備鑒定;(八)審核本地區集團公司所屬發電企業環保監督主要測試設備和計量標準的配置與選型方案,參與有關單位同環保監督有關的主要設備的設計審查、設備選型、出廠驗收、重大改進、試驗鑒定等工作;9、(九)環境監測中心站是電力環境監測的技術負責單位,負責本地區各發電企業環境監測的技術管理、質量保證、試驗仲裁及污染事故的調查。積極配合環保技術監督專工做好工作,確保環保技術監督監測質量。對本地區集團公司所屬發電企業的廢水排放口的污染物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監測。第十一條 各發電企業是環保設施的直接管理者,也是實施環保技術監督的執行者,對環保技術監督工作負直接責任。各發電企業應成立以生產副廠長或總工程師為組長的技術監督領導小組。其成員由生技部門、運行部門、檢修部門負責人,環保專業的監督專責工程師參加,負責統籌管理本企業的環保技術監督工作。各發電企業環保技術監督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一)建立本企業的三級10、環保技術監督網,建立企業、生產管理部門、車間、班組各級的環保技術監督責任制。積極參加集團公司和技術監控管理服務單位組織的技術培訓,提高環保技術監督水平。(二)總工程師職責:1各發電企業,由總工程師領導本企業的環保技術監督工作,對本企業廠長任期目標責任制中環保指標的完成負責;2組織建立與健全環保技術監督網,貫徹執行國家、電力行業和集團公司有關環保技術監督的政策、法規、標準、制度、規定、技術措施和要求,審批本單位的有關環保技術監督工作實施細則和措施;定期召開環保技術監督網會議;檢查、協調、落實本單位環保技術監督工作;3組織有關部門認真做好環境監測和污染治理工作,防止污染事故的發生。發生事故時及時查11、明原因,并制定對策,杜絕類似事故的發生。采取措施,督促、保持和提高除塵器的除塵效率,脫硫設施的脫硫效率,提高廢水的處理達標率及回收利用率及其他各項指標的合格率;4組織本企業在建工程的設計審查、設備選型、監造、安裝、調試、試生產階段的環保技術監督工作。參加新建、擴建、改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環保設施驗收,組織環保技術監督檢查,針對存在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并督促落實;5定期組織召開本企業的環保技術監督工作會,落實環保技術監督的工作計劃,協調、解決環保技術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督促、檢查環保技術監督各項工作的落實情況。(三)環保技術監督專責人職責:1環保技術監督專責人在總工程師領導下,具體貫徹執行國家、12、行業、集團公司有關環保技術監督政策、法規、標準、制度、規定、技術措施和要求等,并制定本企業的環保技術監督實施細則;2環保技術監督專責人作為領導層和車間班組之間技術監督管理的橋梁,做好環保技術監督的各項工作,并如期上報各類環境統計報表及環境污染事故調查報告。達不到監督指標的,要提出具體改進措施。對環保設施的維護和檢修進行質量監督, 并建立健全設備技術檔案;出現重大設備故障和污染事故及時報告集團公司、分支機構和受技術監控服務單位;3制定本企業環保技術監督工作計劃,按時完成環保技術監督報表和監督工作總結,按要求及時上報。(四)火力發電企業環境監測站要積極配合環保技術監督人員,確保環保技術監督監測質量13、。其職責為:1認真貫徹國家、行業、地方的法規、制度、規定和要求,執行DL414_91火電廠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和火電行業環境監測管理規定等;2按本制度規定(見表1、表2)完成本企業各排放口及各種處理設施出口的污染物監測,檢查監督環保設施的運轉情況。(五)環保設施所在部門職責:1環保設施所在部門要認真負責環保設施的運行維護及管理工作,使其良好運轉。根據環保技術監督要求,做好各項工作,接受監督。發生環保異常情況,應及時通知環保監督專責人及環境監測站,共同研究處理;2做好各種廢水的處理,做好污染物的檢測,做到達標排放;3負責除塵器及相關消音設備的運行維護與管理工作,做好運行記錄;4負責脫硫設施的運行維護14、與管理工作,做好運行記錄;5負責煙氣在線監測設備的運行維護與管理工作,做好運行記錄;6負責煤場及輸煤系統的除灰設施正常運轉;負責干灰系統的正常運轉;對灰場的運轉、維護加強管理,加強灰場復土和綠化工作。防止粉煤灰對環境的污染,并做好粉煤灰綜合利用工作;7負責做好消聲工作。第三章 環保技術監督范圍和內容第十二條 環保技術監督是環保工作技術管理中一項全方位、全過程的技術管理工作,覆蓋環境影響評價、設計審查、環保設備選型、安裝、調試、設施驗收、生產運行、檢修的全部生產過程中,包括:(一)燃料及原材料;(二)各種廢水的處理設施及排放情況;(三)煙氣處理設施及排放情況;(四)各種噪聲治理裝置;(五)儲煤廠15、及輸煤系統;(六)儲灰場及粉煤灰綜合利用。第四章 對燃料及原材料的監督第十三條 對入廠煤的硫分、灰分等進行定期監督。第十四條 對燃油的硫分進行定期監督。第五章 環保設施的監督第十五條 電除塵器的技術監督:(一)電除塵器按照SDJ88電除塵器施工工藝導則和SDJ7285燃煤發電企業電除塵器通用技術條件及廠家說明進行安裝;(二)電除塵器的日常運行和管理監督按照DL46192燃煤發電企業電除塵器運行維護管理導則執行;(三)電除塵器新建或改造工程完工及機組大修后,應進行電除塵器的效率及煙氣成份試驗。未達到標準要求的,不能投入運行;(四)應定期對除塵器設施的電場投運率、除塵器效率進行監督;(五)電除塵器16、應有管理制度,設備臺帳,運行檢修規程及記錄。第十六條 脫硫設施的技術監督:(一)應定期對脫硫設施的脫硫效率進行監測;(二)脫硫設施應有管理制度、設備臺帳、運行檢修規程及運行記錄。第十七條 廢水處理設施的技術監督:(一)沖灰水系統應正常運行,采用有效的防垢措施。控制灰水比在設計指標范圍內;(二)廠區工業廢水:1化學酸、堿廢水應在進行充分的中和處理,pH值達標后排放;2含油污水處理設備應保持正常運行,將廠內各類油污水處理后達標排放;3脫硫廢水應處理后達標排放;4機爐大修及各類機械設備的洗滌水,均應進行適當的處理后達標排放;5化學清洗和停爐保護等臨時性排水,應按環保要求進行處理后排水。(三)生活污水17、處理設備在新、擴、改建的發電企業中應做到環保“三同時”,并保證正常運轉,保證處理效率達到設計和排放要求;(四)應定期對廢水處理設施的投運率,廢水排放達標率,各排放口流量表的安裝率進行監督;(五)廢水處理設施應有管理制度,運行檢修規程和記錄。第十八條 噪聲治理設施的監督:(一)火力發電廠區產生噪聲的主要污染源均要設置噪聲治理設施,并符合有關規定;(二)定期對設備的消音隔聲裝置使用狀況進行檢查,保證其正常使用。第十九條 貯灰(渣)場及綜合利用設施的技術監督:(一)貯灰(渣)場(地)在正常運行條件下應做到不垮壩,不跑灰,外排水應達標。灰場不造成二次污染,已停運的灰場應盡可能進行復土和表面固化處理;(18、二)干灰的設備應正常投運,并良好運轉;(三)貯灰(渣)場(池)和干除灰設施應有使用、維護規章制度,防止二次污染。第二十條 各類環保在線自動監測儀器的監督:(一)各類環保自動在線監測儀器應正常投運;(二)各類環保自動在線監測儀器若因故停運應有停運原因、停運時間、啟動時間等詳細記錄;(三)各類環保自動在線監測儀表應按計量監督要求進行定期檢定和校驗;(四)各類環保自動在線監測儀器應有使用維護規章制度。第六章 污染物排放的監督第二十一條 煙氣排放的監督:(一)火力電廠煙氣排放的監測工作應根據國家有關GB13223200火發電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和原電力部標準DL41491火發電企業環境監測技術規范中的要19、求進行。(二)煙氣監測應根據以下規定進行:每年對所有鍋爐的煙氣排放情況進行測試(有煙氣在線監測儀的可采用在線監測儀數據),作為環境管理、排污申報、排污繳費及環境保護統計等多項工作的依據。主要的監測項目有:煙氣量、煙塵濃度、二氧化硫濃度、氮氧化物濃度和空氣過剩系數等。(三)煙氣監測工作應遵循以下原則:1測點位置的選擇與測點布置應按“燃煤發電企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編寫組編寫的燃煤發電企業鍋爐煙塵監測采樣位置與采樣點數的有關說明和HJ/T752001火發電企業煙氣排放連續監測規范進行;2測試期間鍋爐燃用煤種和運行工況需調節穩定,鍋爐負荷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GB546891鍋爐煙塵測試方法執行。而且20、鍋爐不得進行吹灰、排污、打焦等工序。第二十二條 廢水排放的監督:(一)采樣點的設置:排污申報的廢水采樣點為發電企業外排的廢水排放口,排水量考核廢水處理設施的采樣點為廠內各廢水處理設施的排放口;(二)采樣方法:采樣容器、采樣量、采樣周期及監測項目按照電計(1996)280號文火電廠環境監測條例執行。詳見附表;(三)監測項目的分析方法采用國家環保局主編的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其排放標準要符合國標GB8978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如果排水用于漁業和灌溉要符合GB1160789漁業用水水質標準和GB508492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四)年排水量大于500萬噸的排水口應安裝流量計,其他排水口應定時測量排水21、量。第二十三條 噪聲污染的監測:(一)按照火電廠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和國標GB1234990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測量方法的規定進行廠界噪聲監測工作。并進行測點設置和測量結果的數據處理;(二)廠界噪聲的測量周期為半年一次;(三)噪聲標準按照國標GB1234890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執行。第二十四條 灰渣排放的監督:(一)對灰渣排放量進行監督;(二)對灰場管理(碾壓、噴水、覆土、綠化、固化、場塵等)進行監督;(三)對灰渣的綜合利用量和綜合利用率進行監督。第二十五條 其他監督:(一)在電力建設的前期工作中,要根據HJ/T2.12.3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HJ/T131996火電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L5022、094火力發發電企業設計技術規程(環保部分)及DLGJ10291火力發電環境保護設計規定(試行)做好前期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及環保設施的設計;(二)環保設施必須與電力設備同時投入運行,按照國家環保局13號令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和環監1995335號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竣工驗收監測辦法(試行)的規定進行驗收。未達標項目要制定措施限期解決。第七章 環保監督指標第二十六條 監督指標的內容及標準(計算方法見附注):(一)煙塵排放達標率達到100%;(二)燃煤硫份每季加權平均值;(三)除塵器設施投運率不低于98%;(四)電除塵器平均除塵效率不低于設計值。電除塵器效率大修前后各測一次(見附注中注1);23、(五)廢水排放達標率達到100%;(六)廢水處理設施(見附注中注2)投運率達到100%;(七)廠界噪聲達標率不低于98%;(八)灰場設施完好,不發生污染糾紛;(九)粉煤灰綜合利用率,完成上級下達的指標;(十)環保設施竣工驗收完成率100%。第八章 技術監督管理第二十七條 基本要求(一)各發電企業要自覺提高對環保技術監督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要運用技術監督這一有效手段,降低生產過程中的潛在危險,要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持續改進”的原則,通過技術監督管理工作的細化,掌握環保設施運行的特性和規律,減少污染事故的發生;(二)環保技術監督工作要健全組織機構,落實責任,建立完善技術監督體系,按責任制要24、求,工作到位,責任到人。環保技術監督人員應由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和現場實際經驗的技術人員擔任,應保證技術監督工作人員的相對穩定;(三)環保技術監督工作要健全監督檢查制度,以保證技術監督工作正常開展。發電企業、技術監督服務單位要建立定期檢查制度,對環保技術監督情況定期進行檢查;(四)各企業要做到監督組織機構、儀器、人員、規章制度、資料臺賬、設備管理規范化,應按環保監督工作要求,建立相應的試驗室,配備必要的環保監督、監測和計量設備、儀表。技術監督測試和計量儀器、儀表必須按規定進行校驗。各單位應保證購置和更新設備資金,努力實現技術監督、技術裝備和手段的現代化。第二十八條 集團公司技術監控實行月、季25、報告制度,報送要求按中國大唐集團公司技術監控管理辦法。如果發生污染事故要隨時電話報告并盡快以書面形式向集團公司安全生產部、分支機構、受委托的技術監控管理服務單位報告。第二十九條 各發電企業應建立健全以下各類資料文件:(一)各發電企業環保專工要備有下列技術資料:1建設單位同時移交設備制造、設計、安裝、調試過程的全部檔案和資料;環境影響評價大綱和報告書;環保設施竣工驗收各類資料等;2國家、行業、地方、集團公司關于環保的法令、法規、標準和要求;3環保技術監督的技術檔案和各種原始記錄以及規章制度;4各類環保設施的運行檢修規程,考核與管理制度,環保監督的實施細則及專業技術培訓制度;5各類環保監督數據資料26、和報表及水平衡系統圖。(二)各發電企業的環境監測站要備有下列技術資料:1環保監測試驗室的安全操作制度;2儀器、設備、藥品的檢定、使用和保管制度;3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制度;4國家、行業規定的試驗方法和國家、地方制定的各類排放標準;5各專業圖:除塵系統流程圖;灰場地形圖;全廠水的系統流程圖;全廠污水處理設備系統圖;廠界噪聲測點布置圖;全廠大氣污染物測點布置圖。(三)各發電企業的環環保設施所在部門要備有下列技術資料:應建立和健全各種環保設施臺帳和工作檔案、規程、標準,并保證其完整性、連續性、有效性、準確性。第三十條 各企業要接受的考核:(一)為了加強環境監測的質量管理,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可靠,環境監27、測人員實行合格證制度。經考核認證,持證上崗,無合格證者不得單獨報出監測數據。新調入人員未獲得合格證者,可在持證人員的指導下工作。數據質量由持證人員負責。各技術監控管理服務單位應負責組織企業環境監測人員考核發證,該工作每兩年進行一次;(二)可不定期的對各企業的試驗室和持證人員進行抽查考核,不合格者可進行一次復試,復試仍不合格者取消持證資格。第九章 附 則第三十一條 集團公司分支機構、子公司,基層發電企業應根據本制度,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第三十二條 本制度由集團公司安全生產部負責解釋。第三十三條 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執行。附注:1煙塵排放達標率:每年測出口濃度一次,測試方法按GB546891鍋爐煙塵28、測試標準執行。2二氧化硫排放達標率每年測出口濃度一次,測試方法按GB546891。3除塵器設施投運率計算方法:(按每臺除塵器計算)Y報告期電除塵器投運率hgL報告期鍋爐投煤粉運行小時數hdc報告期電除塵器某個供電區停運小時數n電除塵器供電區個數4除塵器效率:按GB546891鍋爐煙塵測試標準中的計算方法。5廢水達標排放率:廢水達標排放率= 100%或廢水達標排放少測的項次視為超標項次,或廢水達標排放少測的流量視為超標排放量。實際運行時間性應運行時間(檢修時間除外)100%6廢水處理設施投運率:(如排水未經處理已達標,經當地環保部門認可,該設施可以暫不投運)廢水處理設施投運率= 7廠界噪聲達標率29、:廠界噪聲達標率=注1:以大修前后測試平均值為準,如發電企業提出要求,技術監控管理服務單位可安排對該廠進行抽測,以抽測數據為準。注2:廢水處理設施包括:中和池、沉渣池、油處理設施等。一個發電企業有多種處理設施時,用加權法計算投運率。附表1:廢水水質監測1 單位:mg/IPH值懸浮物(SS)化學耗氧量(COD)平均值監測次數合格次數平均值監測次數合格次數平均值監測次數合格次數灰場排水口工業廢水排水口總排水口中和池排水口生活污水排水口合計附表2:廢水水質監測2 單位:mg/I砷(As)硫化物(S2)氟(F)生物化學需氧量(BOD)平均值監測次數合格次數平均值監測次數合格次數平均值監測次數合格次數平30、均值監測次數合格次數生活污水排口合計附表3:廢水水質監測3單位:mg/I油平均值監測次數合格次數含油工業廢水排口合計附表4:廢水水質監測4 單位:mg/l水溫()平均值監測次數合格次數循環冷卻水排口合計注: 1. 灰場排水口,工業廢水排水口,總排水口,中和池排口:每旬測1次pH值,前三個排口每旬還測1次懸浮物(SS)和COD;2. 灰水排口:每月測1次砷(As)、氟(F-)、硫化物(S2-);3. 生活污水排口:每月測1次pH值,懸浮物(SS)、COD;每季度測1次生物化學需氧量(BOD5);4. 含油工業廢水排口:每月測2次油5. 循環冷卻水排口:每月測1次水溫6. 達標率:合格次數/監測次31、數。附表5:電除塵器平均投運率月報表爐號機組負荷()電除塵器對應供電區個數投運供電區個數投運率()季平均投運率()季加權平均份值備注主管:填表人:填報日期:年月附表6:除塵器投運率及燃煤平均硫份匯總表類別廠名鍋爐臺數電除塵套數對應供電區個數平均投運率(%)平均燃煤硫份備注附表7:噪聲監測月報表噪聲標準值()噪聲平均值()達標率備注晝夜晝夜主管:審核:填表人:日期:附表8:煙氣中污染物排放濃度與排放量月報表爐號煙塵排放濃度(/m3)標準值(/m3)達標率(%)煙塵排放量(kt)SO2排放濃度(/m3)標準值(/m3)達標率(%)SO2排放量(kt)NOx排放濃度(/m3)標準值(/m3)達標率(%)NOx排放量(kt)#爐#爐#爐#爐#爐合計主管: 審核: 填表人: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