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雄縣潑機鎮國土空間規劃暨中心鎮區詳細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4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48426
2025-05-07
42頁
20.27MB
1、(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鎮雄縣潑機鎮國土空間規劃暨中心鎮區詳細規劃前言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全省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意見等文件為綱領,貫徹落實云南省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技術指南(試行)確定的編制要求。充分發揮鄉鎮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中的戰略引領和剛性管控作用,以及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承上啟下的作用,向上細化落實鎮雄縣級國土空間規劃要求,向下指導潑機鎮相關規劃的科學編制,特編制鎮雄縣潑機鎮國土空間規劃暨中心鎮區詳細規劃(20212035年)。為提高規劃科學性、可實施性,現面向社會公眾公2、開征詢意見,凝聚公眾智慧,共同建設美麗家園,懇請廣大熱心市民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積極為本輪規劃建言獻策。目 錄CONTENTS第1部分Part 1功能定位與規劃目標規劃范圍、期限、層次規劃定位規劃目標p規劃期限規劃期限為2021年2035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遠期目標年為2035年。p規劃范圍本次規劃范圍為鎮雄縣潑機鎮行政轄區內全域國土空間,總面積約128.50平方公里。涉及十四村一社區,即龍翔社區、潑機村、廟山村、鹿角村、平天村、張基屯村、瓜娃村、李官營村、大院子村、亨地村、長松林村、堵密村、關門山村、擺洛村、老包寨村。功能定位與規劃目標p規劃層次本次規劃空間層次包含鎮域、中心鎮區、中3、心鎮區詳細規劃三個層級。潑機鎮鎮域范圍涉及村(社區)示意圖規劃范圍、期限、層次城鎮開發邊界中心鎮區鹿角村擺洛村堵密村平天村廟山村關門山村老包寨村瓜娃村張基屯村李官營村亨地村長松林村大院子村潑機村龍翔社區潑機鎮在鎮雄縣的位置功能定位與規劃目標鎮雄綠色工業示范基地落實重大戰略部署、銜接上位規劃相關要求,立足潑機鎮區位交通、綜合服務資源、特色產業等優勢,確定潑機鎮規劃定位為:規劃定位區域綜合服務中心高原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功能定位與規劃目標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初具雛形,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得到嚴格落實,鎮域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提升,赤水河流域的保護治理工作取得有效進展,農業現4、代化體系初步形成,工業持續綠色轉型,鎮雄產業園區潑機片區建設得到有力推進,鄉村旅游實現階段性推進,鎮村人居環境持續提升,公共服務與市政基礎設施體系逐步完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基本穩定,鎮域生態格局全面穩固,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赤水源流域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農業現代化體系全面建成,區域綜合服務中心全面建成,高原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與綠色工業發展成為全縣示范,鄉村旅游取得明顯進展,鎮村人居環境全面提升,公共服務與市政基礎設施便捷高效,地域文化內涵更加彰顯,國土安全更具韌性,國土利用集約高效。規劃目標第2部分Part 2國土空間結構和用地布局國土空間底線約束統籌劃定村莊建設邊界空間格局全面優化優5、化國土空間規劃分區落實永久基本農田至2035年,嚴格落實上位規劃下達的永久基本農田傳導指標及相關管控要求,鎮雄縣下達潑機鎮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為3.8393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嚴格落實耕地用途管制,優先保護壩區永久基本農田和優質耕地。落實生態保護紅線至2035年,嚴格落實上位規劃下達的生態保護紅線及相關管控要求,鎮雄縣下達潑機鎮生態保護紅線任務為792.00公頃。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嚴守自然生態安全邊界,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強化對生態保護紅線實施的監督檢查。落實城鎮開發邊界規劃至2035年,落實上位規劃下達的城鎮開發邊界105.21公頃。城鎮建設和6、發展應避讓地質災害風險區、蓄泄洪區等不適宜建設區域,不得違法違規侵占河道、湖面、灘地。國土空間底線約束國土空間結構和用地布局嚴格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潑機鎮國土空間控制線規劃圖統籌劃定村莊建設邊界國土空間結構和用地布局落實傳導村莊建設邊界在三條控制線及其他重要在控制線外,統籌劃定村莊建設邊界840.00公頃。潑機鎮村莊建設邊界分布圖管控要求:村莊建設邊界是村莊規劃中的剛性管控線,除本規劃明確的產業用地、基礎設施以及零星機動指標落地之外,不得在村莊建設邊界外新增建設用地。引導宅基地、產業用地等建設向村莊建設邊界集聚,除區域統籌的公共設施外,村莊的各7、項建設活動必須在建設邊界以內進行,不得突破村莊建設邊界。序號村莊/社區村莊建設邊界面積(公頃)1擺洛村23.972大院子村59.143堵密村56.954瓜娃村60.815關門山村24.636亨地村57.877老包寨村52.938李官營村97.429鹿角村68.8610廟山村120.4111平天村82.1512潑機村24.1813張基屯村60.9214長松林村49.7615龍翔社區-合計840.00沿主要山脈形成的林草保育生態帶中心鎮區城鄉融合發展軸產業聯動發展軸空間格局全面優化構建“一核兩軸、一廊三帶多片”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國土空間結構和用地布局承擔綜合服務、物流倉儲等功能,是鎮域發展8、的重要極核點。依托G246,打造縣域范圍內的聯動發展軸,強化區域聯動功能。依托Y015,帶動片區“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潑機鎮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圖塘房河生態廊道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區、山地保護生態農業區、森林涵養生態農業區圖例中心鎮區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區森林涵養生態農業區山地保護生態農業區水生態廊道山脈生態帶城鄉融合發展軸產業聯動發展軸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將潑機鎮鎮域劃分為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礦產能源發展區規劃分區管控要求生態保護區指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自然區域,包括生態保護紅線集中劃定的區域。生態控制區指生態保護紅線9、區外,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強化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建設的自然區域。農田保護區指永久基本農田和一般耕地相對集中需嚴格保護的區域。城鎮發展區是城鎮集中開發建設并可滿足城鎮生產、生活需要的區域。鄉村發展區除農田保護區外,為滿足農林牧漁等農業發展以及農民集中生活和生產配套為主的區域。礦產能源發展區指為適應國家能源安全與礦業發展的重要陸域采礦區、戰略性礦產儲量區等區域。潑機鎮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圖國土空間結構和用地布局第3部分Part 3資源保護與利用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林地資源保護與利用水資源保護與利用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資源保護與利用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措施嚴格10、建設用地審批管理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落實耕地后備資源補充空間嚴格執行土地利用計劃,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總量和嚴禁占用耕地行為。嚴控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緊緊圍繞耕地保護,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貫徹落實耕地用途管制。實行“以補定占”,落實“大占補”要求,嚴格落實補充耕地,提升耕地占補平衡能力。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的原則,確保空間不相互沖突矛盾,落實耕地后備資源補充空間。鎮域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圖資源保護與利用林地資源保護與利用確保林地總量穩定,嚴格保護公益林鎮域林地資源保護與利用圖林地總量穩定 嚴格執行林地定額管理和用途管制制度,限制林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建設用地;11、堅持以林為主,增加森林面積,實現森林覆蓋率目標提升;至2035年,保障林地面積不減少。嚴格保護擺洛大山、大貴山、雙桂山等區域的天然林和公益林。公益林保護 生態公益林區內的林地主要用于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不得擅自變更、改變其用途,禁止各類建設項目占用生態公益林;加大公益林撫育力度,提高喬木混交林比例和復層異齡林比例。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國家公益林和省級公益林及相關保護要求。資源保護與利用水資源保護與利用落實河湖管理線、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和岸線管理河湖管理線 落實上位規劃劃定的河湖管理范圍線。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筑物、構筑物以及從事影響河勢穩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礙河道12、行洪的活動;禁止從事影響水工程運行和危害水工程安全的爆破、打井、采石、取土等活動。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和岸線管理 落實昭通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方案,潑機鎮部分區域在赤水河流域范圍內,涉及優先保護單元和一般管控單元,應按相關要求進行管控。嚴格控制岸線開發建設,科學利用岸線資源。禁止違法利用、占用赤水河流域水域岸線。鎮域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圖資源保護與利用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深挖潑機鎮文化內涵,明確鎮域文化資源價值和特色 結合實際情況對潑機反武裝戰斗遺址劃定保護范圍進行保護,同時整治周邊建筑風貌與環境,使其與遺址協調統一。在保護基礎上,通過展覽、教育和觀光等方式對其進行展示利用,傳承紅色基因13、,弘揚革命精神。保護、宣揚古儺祭祀文化遺產、土陶、桿桿糖等非物質文化傳承技藝,定期開展文化宣傳展示活動,展示各族特色餐飲、民族服飾和風土人情等,促進鎮域文化及旅游經濟發展。鎮域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圖反武裝戰斗遺址資源保護與利用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落實上位規劃的礦產資源開采控制線,明確礦產資源開采管控要求鎮域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圖 落實上位規劃傳導的礦產資源開采控制線,潑機鎮涉及鎮雄縣能礦開發利用功能區劃中的重點開采區、勘查開采規劃區塊、能源資源基地。新建礦山不得位于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飲用水水源保護地以及國家重點保護的不可移動文物和名勝古跡所在地等區域。改建、擴建礦山,需堅持開發與生態環境14、保護并重的原則,對原開采范圍內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情況提出階段性報告,對擬擴大的新區制定科學、合理的防治規劃。鎮村統籌發展第4部分Part 4鎮村體系構建村莊布局優化城鄉生活圈構建特色風貌塑造鎮村統籌發展鎮村體系構建構建中心帶動、資源統籌配置的“1+3+12”鎮村體系即潑機鎮,承擔區域級綜合服務功能,在經濟、社會和空間發展中發揮區域中心作用,加快培育為縣域副中心。1重點鎮即廟山村、平天村、堵密村,發揮引領作用,打造具有較強服務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的片區中心。3中心村包括龍翔社區、潑機村、鹿角村、張基屯村、瓜娃村、李官營村、大院子村、亨地村、長松林村、關門山村、擺洛村、老包寨村,重點完善基礎服務功能15、。12一般村人口預測:分析各村本底特征及發展潛力,結合實際情況,明確人口規模,合理引導人口流動。最終得到常住人口規模預測:至2025年,鎮域常住人口13.27萬人,城鎮人口2.32萬人;至2035年,鎮域常住人口13.71萬人,城鎮人口3.09萬人。鎮村體系規劃圖鎮村統籌發展村莊布局優化四類村莊模式進行差異化發展自然村分類發展指引城郊融合類注重承接城鎮人口和功能外溢,保障一定規模的新增建設用地。加快推動與城鎮公服設施共建共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城鄉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要素雙向流動。集聚發展類重點確定村莊發展定位、新增建設用地選址和規模,引導周邊零散分布的自然村村民向集聚類村莊集聚,完善16、公服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配套,優化村容村貌。特色保護類注重挖掘和保護村莊歷史文化與特色要素,統籌保護、利用與發展的關系,強化特色保護和空間品質規劃設計,積極引導開展旅游觀光相關產業的發展。根據村莊特色需求,重點配置與文化旅游相關的公服設施。整治提升類注重全村域土地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項目安排,因地制宜優化用地布局。用好各類存量用地并從嚴控制建設用地增量。鎮域村莊布局圖鎮村統籌發展城鄉生活圈構建規劃形成“鎮村居民點生活圈”的三級城鄉公服圈體系鎮級生活圈 片區綜合服務核心,為鎮域居民提供文化設施、教育設施、醫療設施、體育設施、養老設施等服務設施,鎮級公服配套輻射本鎮及周邊村。村級生活圈 村(社區)公共17、服務中心,以村/居委會為核心,配置居民生活所需的基礎教育、醫療、日常養老等設施,輻射全村(社區)。居民點生活圈 按照云南省村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技術指南執行,滿足居民最基本的日常需求。城鄉生活圈構建示意圖圖例鎮級生活圈村級生活圈塘房河生態走廊,一條生態景觀風景走廊,廊道內重點保護河岸生態空間,濱水建設區應形成逐級遞減、疏密有致的空間形態。三條山林生態帶,是區域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保護原生自然風貌為核心,通過低干擾的開發模式,打造自然體驗空間。三個風貌特征分區,包括山水新鎮風貌區、生態田居風貌區、青郁山居風貌區。總體風貌定位為“青綠山水,生態宜居”,強調以保護山水、田園格局為根本,打造生態宜18、居小鎮。鎮村統籌發展特色風貌塑造構建“一廊三帶三區”的總體風貌結構一廊三帶三區總體風貌結構圖總體風貌定位圖例塘房河生態走廊山林生態帶山水新鎮風貌區生態田居風貌區青郁山居風貌區鎮村統籌發展特色風貌塑造鄉村建筑風貌指引新建建筑風貌示意鎮區建筑風格以現代建筑為主,鄉村區域建筑風格以鄉土自然為主。p 屋頂采用坡屋頂形式p 墻體為白墻,結合實際情況點綴文化要素p 門窗主要以木質為主p 建筑控制在三層以內,以二層為主,建筑高度不得超過1 12 2米基調色裝飾色點綴色外墻門窗p 梁柱等處可設梁頭、垂頭等構件;p 門窗可增加裝飾性圖案等建筑風格形態特色高度色彩建筑材料建筑元素屋頂屋頂墻體門窗其他平屋頂應增加坡19、屋面女兒墻,上覆深灰色瓦材,脊飾與傳統風貌一致,體現地域特征建筑外墻未做外飾面的重新涂刷白色系涂料;墻面可結合環境和資源特征進行特色化圖案和材料裝飾,彰顯地域特點整體定期維護,刷桐油保護,防腐防蛀;鋁合金窗加裝木格窗罩進行裝飾二層欄桿等對破損部分進行加固修繕,同時涂刷仿木紋漆與建筑整體風貌協調一致基礎設施支撐體系第5部分Part 5綜合交通規劃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市政基礎設施規劃防災減災與安全韌性基礎設施支撐體系綜合交通規劃規劃形成“兩高兩鐵”區域對外交通格局以及干支銜接、普惠公平的農村公路網絡。對外交通規劃加強對外交通聯系,規劃形成“一高多干”的對外交通格局。高速公路:鎮畢高速,于鎮區南部設置潑20、機出入口1處。干線公路:潑塘公路、G246、XC47、XC61、XC62。內部交通規劃公路:形成“兩橫一縱”的縣道及多通道的鄉道干路網結構,兩橫:縣道(XC61)、縣道(XC47);一縱:縣道(潑塘公路)縣道(XC62)。村道:通村公路不低于四級路標準,實現全硬化。交通設施規劃公交場站:保留2處公交招呼站,規劃10處公交招呼站,滿足公共交通需要。加油站:廟山村保留1處加油站,規劃1處加油站;潑機村規劃1處加油加氣站。公共停車場:集中居民點設置1-2處公共停車場,獨立占地或結合廣場設置。綜合交通規劃圖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基礎型保障設施為按照指南要求需配置的普惠性設施21、,對于此類設施應保“質”保“量”,各項指標達到配置標準且數量達到需求行政管理1項文化設施4項教育設施2項醫療設施1項體育設施1項養老設施1項社區級2行政管理2項教育設施3項醫療設施1項社會福利1項殯葬設施1項商業設施2項村級城鎮級行政管理3項文化設施2項教育設施3項醫療設施1項體育設施2項養老設施1項完善基礎型公共服務設施,提高鎮村公共服務水平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市政基礎設施規劃規劃新建瓜娃村、鹿角村水廠共2座,水源分別來自大巖水庫和上青山水庫;保留老包寨村2處自來水廠,廟山村2處自來水廠。農村集中居民點按需提質改造或新增高位水池,實現居民點的集中供水。平天村與亨地村規劃污水處理廠共2座。城鎮周邊22、符合高程接入的區域污水收集至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農村地區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處理模式。保留現狀潑機35kV變電站、110kV亨地變電站與潑機風電廠各1處。完成農村電網改造。自然村可酌情增設或對現狀變壓器提質擴容,供電線路按照“梳理桿上線路、理順入戶線路、逐步改造入地”的原則進行梳理提升,提高供電保障率。規劃遠期中心鎮區普及使用天然氣,供氣普及率達到100%。中心鎮區周邊有條件的村莊可接入天然氣管網系統。其余農村區域以電力、液化氣作為主要能源燃料,輔以太陽能、沼氣等輔助能源燃料。保留中心鎮區電信支局1處,保留中心鎮區郵政支局1處,規劃于亨地村規劃設置郵政營業網點1處。規劃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到23、100%。按照“村(社區)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原則,對鎮域垃圾進行收集、轉運及處理。鎮域生活垃圾運至鎮雄縣垃圾焚燒廠集中處理。規劃垃圾轉運站5處,各村村委會設置1處公廁,各集中居民點結合活動室、廣場設置1-2處公廁。完善提升鎮域農村市政基礎設施基礎設施支撐體系防災減災與安全韌性增強農村防災減災能力防洪:中心鎮區按20年一遇設防,集中居民點按10年一遇設防。排澇:中心鎮區按20年一遇設防,雨水管渠設計重現期為35年。農村集中居民點按10年一遇設防,雨水管渠設計重現期為2年。規劃設置一級鄉鎮專職消防隊1座、二級鄉鎮專職消防隊1座、微型消防站4處,各村利用村委會建設微型消防站1處,配置小型化的消防24、設備。抗震設防標準為VI度。城市生命線系統和重要基礎設施提高1個設防等級。重大建設工程、易產生嚴重次生災害工程應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并按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進行抗震設防。近期加強對現有地災點的監測,定期進行加固和整治,做好防護;加強對地質災害重點區域的監測和防范,適時對災害危險性進行評估,災害進一步加劇時需考慮受威脅居民點搬遷;原則上對地災點周邊200米范圍內的居民進行搬遷。綜合防災規劃圖第6部分Part 6生態修復與國土綜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國土綜合整治生態修復與國土綜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以生態保護紅線等重點區域為主,加強林草資源生態保護修復、水生25、態修復與保護。01以大貴山、龍王山系周邊林地、草地為重點,修復山體林草空間,因地制宜推進宜林荒山、疏林地、無立木林地和未成林地綠化建設。增加混交林、復層林、異齡林比重,優化林分結構和樹種組成,科學推進退化林修復。規劃天然林保育區、退化林修復區和封山育草區,分區進行保護修復。02清退河湖管理線范圍內存在污染隱患的建筑物、構筑物,強化水系治理修復,圍繞塘房河、鄧家寨河、大巖水庫、風雪水庫等陸地水域,開展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規劃水庫生態保護區、河流生態修復區,分區推動水生態修復與保護。國土綜合整治以提升國土空間品質為目標,實施農用地整治、建設用地整治等項目,推動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26、01提高農用地利用效率,通過梯田優化、整治田埂,拓寬單個梯田面積,留足梯田機耕道路,加強梯田配套設施建設,規劃實施坡改梯工程549.99公頃,耕地質量提升工程896.83公頃。02優化建設用地布局和結構。按照土地節約集約高效利用的要求,有序開展農村宅基地整理、工礦廢棄地整理、城鎮低效用地以及其他低效閑置建設用地整理等建設用地整治工作。推動農村閑置宅基地退出,促進農村適度聚居,建設農村新居,拆除舊房,開展土地復墾,增加有效耕地面積,盤活存量建設用地資源。第7部分Part 7中心鎮區規劃中心鎮區規劃布局中心鎮區道路交通規劃中心鎮區市政設施規劃中心鎮區規劃中心鎮區規劃布局底線管控、優化分區、完善功能27、綜合提升以“三區三線”劃定成果為依據強化底線管控,劃定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劃定居住生活區、綜合服務區、商業商務區、綠地休閑區、生態控制區、村莊建設區、一般農業區、林業發展區。優化中心鎮區建設用地結構布局,優先保障道路交通、公用設施、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合理布局居住用地,鼓勵土地混合使用,營造人境業相融共生的生態宜居美麗新鎮。中心鎮區規劃中心鎮區道路交通規劃構建外聯內暢的道路交通網絡01中心鎮區西南部距離鎮畢高速公路、G246出入口約10分鐘車程,規劃新增南北向龍翔大道,打通中心鎮區中部向南連接高速下道口的主要通道,從而依托畢高速公路、G246實現區域高效連接。02規28、劃中心鎮區內部道路系統分為干路、支路兩級,形成“一干多支”路網結構,規劃干路寬度720米,主要包括龍翔大道、冷小線、Y149等,其中龍翔大道規劃寬度為20米,冷小線規劃寬度為8米,Y149規劃寬度為7米。支路不低于4米,主要為內部通組道路。中心鎮區道路交通規劃圖中心鎮區規劃中心鎮區市政設施規劃構建安全高效的市政設施體系中心鎮區由瓜娃村內新增的給水廠統一供水,水源為大巖水庫。中心鎮區內給水采用生產、生活、消防合網的環狀管網系統。給水主干管主要沿中心鎮區內冷小線、Y149等主要道路敷設。中心鎮區污水經管網收集后排入鎮區外平天村污水處理廠,經統一處理達標后排放。雨水系統布置充分利用地形,結合分散就近29、的原則,根據地形特點和雨水匯流方向,保證雨水管渠以最短路線就近排至塘房河。規劃保留現狀中心鎮區中部的35kV變電站1處。中心鎮區內35kV的高壓走廊控制寬度為15米。新建的中低壓電力電纜線路沿著需改造的道路穿電力排管暗埋敷設。中心鎮區保留現狀鎮區中部1處電信支局、1處郵政支局,現有線路按“梳理線路、退纜改纖、分期入地”的原則進行改造,規劃逐步改用光纖取代銅纜,實現光纖到戶。規劃近期以液化天然氣(LNG)為主氣源,遠期以管道天然氣為主氣源,供氣氣源為鎮雄縣天然氣配氣站,瓶裝液化石油氣作為補充氣源。規劃保留現狀中心鎮區中部垃圾轉運站1座,中心鎮區生活垃圾經轉運站轉運至鎮雄縣垃圾處理廠集中處理。第830、部分Part 8中心鎮區詳細規劃中心鎮區用地布局中心鎮區詳規單元中心鎮區詳細規劃中心鎮區用地布局暢通路網、優化功能、強化配套、美化環境優化中心鎮區建設用地結構布局,優先保障道路交通、公用設施、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合理布局居住用地,鼓勵土地混合使用,營造人境業相融共生的生態宜居美麗新城。潑機鎮中心鎮區詳細規劃編制單元為城鎮單元,單元主導功能為居住生活。詳規單元包含單元、地塊兩個技術層次的內容,各層次控制不同要素。中心鎮區用地布局圖中心鎮區詳細規劃中心鎮區詳規單元暢通路網、優化功能、強化配套、美化環境單元層次側重統籌性,強調底線管控,包括主導功能、規模控制、底線約束、路31、網密度、公益性設施保障、綠地和開敞空間保障等管控內容與控制要求。各類設施根據級別不同,采用剛性與彈性相結合的控制方式。地塊層次重點對地塊的用地性質、用地面積、容積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綠地率、建筑退界、配套設施、停車位配比等指標進行管控,并對風貌控制等其他內容提出引導性要求。中心鎮區地塊劃分圖第8部分Part 8規劃傳導和實施保障規劃傳導機制規劃實施保障亨地灣灣田安居點規劃傳導和實施保障鎮雄縣潑機鎮國土空間規劃暨中心鎮區詳細規劃(20212035年)落實省、市、縣級國土空間管控要求,明確發展目標與指標,并分解傳導至各鄉鎮,指導鄉鎮城鎮開發邊界內的詳細規劃和城鎮開發邊界外的村莊規劃編制。潑機鎮32、細化落實鎮雄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指標規模、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村莊建設邊界等各項約束性指標,并向下傳導至各村。規劃傳導機制對潑機鎮村莊規劃編制提出指引,重點保障村民建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等與鄉村振興相關的項目用地。自然保護地、礦區等特殊地區可結合實際劃定特殊單元,編制詳細規劃。規劃傳導和實施保障規劃實施保障落實各級黨委和政府國土空間規劃管理主體責任充分發揮黨總覽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批和實施管理全過程各領域和各環節。堅持“多規合一”,強化規劃嚴肅性,規劃一經批準,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33、。加強領導干部的國土空間規劃管理培訓,確保依法實施規劃。規劃實施保障01加強組織領導,完善規劃實施管理的技術保障機制02落實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強化邊界管控機制03建立規劃實施動態監測評估預警制度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縣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重大決策部署,鎮雄縣自然資源局會同潑機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了鎮雄縣潑機鎮國土空間規劃暨中心鎮區詳細規劃(20212035年)。為提高規劃科學性、可實施性,現面向社會公眾公開征詢意見,凝聚公眾智慧,歡迎廣大公眾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提出您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一、公示時間2025年4月25日至2025年5月25日,為期三十天。二、公示方式1.鎮雄縣人民政府網站: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