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5165789262(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1096
2022-07-06
4頁
42.50KB
1、1瑪斯塔巴:早在公元前四千紀,除了寬大的地下墓室之外,還在地上創造了祭祀的廳堂。仿照在上埃及比較流行的住宅。想略有收分的長方形臺子。在一端有入口。2巴西利卡:古羅馬一種用作法庭,交易所,會場大廳型綜合建筑。平面一般為長方形。兩端或一端有半圓形龕。大廳常被兩排或四排柱子縱分為3或5部分。當中部分寬而且高,稱中廳。兩側窄而低,稱側廊。側廊上常有夾層。對后來的基督教堂有較大影響。3羅馬五柱式:塔斯干柱式、復合柱式、多利克柱式、愛奧尼柱式、科斯林柱式。4券柱式:券加柱,為了解決柱子與券的矛盾,使柱墩不至于太強壯。柱子不承重。只是為了裝飾立面構圖。5建筑十書:本書由維特魯威編寫,分十卷。主要有建筑師的修2、養和教育。建筑構圖的一般法則、柱式、城市規劃原理、市政設施、廟宇、公共建筑住宅設計原理等。成就:1、奠定了歐洲建筑科學基礎體條。2、系統總結了希臘和早期羅馬建筑的實踐經驗。3、全面建立了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基本原則。4、理性和直觀感受結合起來,把理想化的美好生活中的美結合起來。6拉丁十字平面:拉丁十字,不等臂十字。為基督教會崇尚的建筑形制。常用拉丁十字同巴西利卡結合成教堂,中央的大廳仍是以一個穹隆為主體。但大廳往四周各伸出一個矮矮的“翼廊”。且基長于其他三臂。東西向德本堂和南北向德軸廊垂直相交。猶如十字架,故得名“拉丁十字”。7十字拱:公元一世紀開始使用的一種拱券形式。即相交的筒形拱。它覆蓋在方3、形的間上,只需要四角有柱子,而不必要連續的承重墻。建筑內部空間得到釋放。而且便于開側窗。有利于大型建筑的采光。是拱券技術極有意義的進步。8希臘十字平面:原為基督十字架的一種形式。其十字的四臂相等。指集中式教堂形式的一種。主要見于拜占庭這種教堂。中央的穹頂和它四面筒形拱成等臂十字。故稱希臘十字。他的內部在中央穹頂的統治下,形成集中式的紀念性空間。9飛附壁:飛附壁是扶持墻壁的意思。就是為了平衡拱券對外墻的推力。而在外墻上附加的墻或其它結構。書面解釋是由側廳外的柱墩發券平衡中廳的側推力,為了增強穩定性常在柱墩砌尖塔。10寢殿造:中央正屋,兩側有配屋,其間連以游廊。11草庵風茶室:草庵風茶室一般都很小4、,若以榻榻米為度量單位,茶室大多是四席半,最小的只有兩席。它們小而求變,內外都避免對稱,也有床和棚。常用木柱、草頂、泥壁和紙格扇。為了渲染天然,常用不加斧鑿的毛石做踏步或架茶爐,用圓竹做窗欞或擱板,用粗糙的葦席做障屏。茶室的墻壁和門板是白色的或者是半透明的,為的是讓地面的反射光透進來,在如此深的屋檐下,地面的反光是采光的主要來源。地板上鋪著席子,家具只是狹窄的架子和陳列主要藝術品的凹龕。藝術品可能是一幅油畫、一只碗或一瓶插花,或者只是一套茶具。12枯山水:盆景式園林,淡泊棄世、表現永恒。設計手法 :1、范圍不大。2、不植高大樹木,多植灌木。3、以石組表現峰巒溝壑。寓意大山、瀑布等等4、以白砂耙5、成平行曲線象征千重浪。代表大川、海洋、云霧。13銀匠式風格:西班牙獨特的建筑裝飾風格。做工精密繁巧、樸素與繁密對比、厚重與輕靈對比、沉著中見奔放、渾樸中見細密。追求伊斯蘭裝飾與文藝復興柱式的細部結合。14都鐸風格:中世紀向文藝復興的過渡時期風格。室外:紅磚立面、白石細部、形體起伏、柱式自由、方額窗口、四圓心券;室內:貼深色木板、淺灰色抹灰、曲直線格子相交、垂鐘乳狀裝飾 15新建筑五點:1926年,柯布西耶提出“新建筑五點”:獨立基礎的柱子架空底層;平屋頂花園;自由平面,墻無需支撐上層樓板;橫向的長窗于兩柱之間展開;自由立面,可以獨立于主結構。 簡潔的來說是:底層架空;屋頂花園;自由平面;橫向長6、窗;自由立面。16少就是多:密斯的設計思想。簡化結構體系,精簡結構構件;凈化建筑形式,精確施工17流動空間:利用隔墻或家具分隔的流動的,貫通的,隔而不離的空間 18. 斗拱;在立柱和橫梁交接處,從柱頂上的一層層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結構叫拱,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斗。兩者合稱斗拱。19.營造法式;一部記述我國江南地區傳統建筑做法的清代專著,是北宋后期主管工程的李誡在繼承和總結了古代傳統的基礎上根據當時熟練工匠的經驗編訂的,書中分為釋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圖樣五部分,共34卷。記載了北宋宮殿寺廟,官署,府邸等木構建筑的建造中,模數的制定和運用,設計,技術,裝飾管理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中原7、地區的建筑技術和藝術水平,這本書對于研究宋朝建筑及至中國的古代建筑的發展,提供了重要資料,是人類建筑遺產的珍貴的文獻。20.歇山;中國古代建筑中等級僅次于廡殿的屋頂樣式,形式上看是兩坡頂加周圍廊的結果宋稱九脊殿,有單檐,重檐,卷棚等形式21.洛可可風格;于18世紀20年代產生于法國并流行于歐洲,是在巴洛克式建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表現在室內裝飾上。洛可可風格的基本特點是纖弱嬌媚、華麗精巧、甜膩溫柔、紛繁瑣細22.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聯起來形成一榀榀的房價,檁條直接擱置在柱頭上。在在檁木的方向,在用斗枋把柱子串聯起來,由次形成一個正體框架,有點是用用料較小山面抗風性能好,缺點是室內駐密而空8、間不夠開闊。 23.北京四合院;是北京地區院落式住宅典型共平面布局以院為特征,根據主人的地位以及地基情況,有兩進院三進院四進院或五進院幾種,大宅除縱向院落多處橫向還增加平行跨院,并設有后花園24.三合院;漢族鄉村的傳統院落住宅。分封閉式和開口式兩種。建筑材料或磚或木,因地制宜。一般坐北朝南。北面正中為堂屋,左右分別為客廳和糧倉;東廂房作廚房和餐廳, 西廂房為臥室。四周有圍墻或僅筑墻將東西廂房連接起來并在圍墻同堂屋相對處開門的為封 閉式三合院,無圍墻的為開口式三合院。中間的空地主要用作曬場,也有在周邊種植花草果木25. 漕運:是我國歷史上一項重要的經濟制度。用今天的話來說,它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9、海道)調運糧食(主要是公糧)的一種專業運輸。中國古代歷代封建王朝將征自田賦的部分糧食經水路解往京師或其他指定地點的運輸方式。水路不通處輔以陸運,多用車載(山路或用人畜馱運),故又合稱“轉漕”或“漕輦”。運送糧食的目的是供宮廷消費、百官俸祿、軍餉支付和民食調劑。這種糧食稱漕糧,漕糧的運輸稱漕運,方式有河運、水陸遞運和海運三種。狹義的漕運僅指通過運河并溝通天然河道轉運漕糧的河運而言。26.叉柱造:樓閣式建筑中上層檐柱柱腳十字或一字開口,叉落在下層平坐鋪作中心,柱底置于鋪作櫨斗斗面之上。可以增強上下層之間的聯系,加強整個構架的穩定性27.金廂斗底槽:宋代營造法式中列舉的四種空間(單槽、雙槽、分心斗底10、槽、金廂斗底槽)劃分方法之一。其特點是殿身內有一圈柱列與斗拱,將殿身空間劃分為內外兩層。內外柱高相等,但柱徑略有差別28.闕:皇宮門前兩邊的望樓,或墓道外的石牌坊。29,文藝復興:是指13世紀末在意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后擴展到西歐各國,于16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30.臺榭:中國古代將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稱為臺,臺上的木構房屋稱為榭,兩者合稱為臺榭。宮室、宗廟中常用的一種建筑形式,具有防潮和防御的功能。最初的臺榭是在夯土臺上建造的有柱無壁、規模不大的敞廳,供眺望、宴飲、行射之用。31.花籃廳:古建廳堂的一11、種,特點是前步柱或前后步柱不落地,懸在上空,柱下端雕刻成花籃形,既擴大室內空間,顯得高敞,又增添了裝飾性.32.塢壁:干船塢兩側及塢首的岸壁。33.懸山頂;屋檐懸仲在山墻以外34.硬山頂;雙破屋頂中兩端屋面不伸出墻外35.廡殿頂;即五脊頂或四坡頂,正脊兩端各有兩條直抵屋角的脊,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共五脊組成,因此又稱五脊殿,又分為單檐和重檐兩種36.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也稱疊梁式。使用范圍廣,在宮殿、廟宇、寺院等大型建筑中普遍采用,更為皇家建筑群所選,是我國木構架建筑的代表37.應縣塔:是佛宮寺的主體建筑,它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筑,是我國古建筑中的瑰寶,世界木結構建筑的典范。38.穹頂: 在獨立支柱上發券,在券頂做水平切口,切口上砌鼓座,鼓座上砌穹頂。39.帆拱:券頂做水平切口,切口與多券之間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簡答1. 中國建筑主要以哪方面來處理建筑與環境的關系1)善擇基址注重對建造地點的選擇;(2)因地制宜善于利用和結合地形設計建筑;(3)整治環境不一味順從環境,而是能動的改造;(4)心理補償采用風水、文學的手法進行補償2.唐長安特點是什么。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10-31
1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