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與中國第一個大學建筑系(4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3662
2022-07-11
4頁
42.38KB
1、梁思成與中國第一個大學建筑系梁思成是20世紀著名建筑學家、建筑教育家、日本歸僑,他和一代才女林徽因的愛情故事廣為人知。作為近代名流梁啟超的長子,梁思成1901年6月生于在父親流亡日本期間。他在日本接受了幼兒園和初小教育,1913年隨母親回國,此后入清華學校學習整整8年。1927年,26歲的梁思成畢業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并獲碩士學位,隨后進入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生院就讀。第二年,就在與林徽因完婚后不久,一個偶然的機遇,梁思成肩負起創辦中國第一個大學建筑系的使命。 /1/view-13079373.htm新婚伉儷 突接父信梁思成與林徽因1928年3月31日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婚禮?;楹蟛痪茫@對新2、婚夫婦就開始了歐洲蜜月之旅,到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參觀考察古建筑和現代建筑,按照他倆的計劃,這次歐洲之旅至少持續半年以上時間。作為父親,梁啟超對兒子的職業有過處心積慮的設想,他原本希望兒子能在美術方面有所成就,成為聞名全國的美術大家。對父親的這一職業設計,梁思成并沒有積極回應,因為他通過游歷歐洲,更加堅定了從事建筑學研究的職業選擇。梁啟超在得悉愛子梁思成的興趣后,決定助兒子實現人生夢想。他開始發動社會關系,為兒子謀職積極奔走。梁啟超本意是希望兒子就教于國立清華大學,但是當時清華大學還沒有開設建筑專業。后來,梁啟超得知國立東北大學準備籌建建筑系,該校原本希望聘請梁思成在美國留學時的學長楊廷寶3、擔任建筑系主任并負責籌建建筑系,而此時已經就職于天津基泰工程司的楊廷寶推薦當時還在國外的梁思成去東北大學承擔重任。楊廷寶受東北大學校方委托,前往北平面見梁啟超,希望梁啟超能說服梁思成到東大任教。梁啟超在權衡利弊后,代兒子接下了東北大學的聘書,并寫信敦促梁思成早日回國。此時已到了1928年7月上旬,梁思成和林徽因正在西班牙游歷。也就是在西班牙考察期間,梁思成在中國駐西班牙公使館看到了父親梁啟超寄給自己的家信。也是在那兩天,東北大學工學院院長高惜冰給身在西班牙的梁思成寄信,希望他能到東大任教,組建東大建筑系。當時,東北大學經過五年多的發展,已經成為國內一流大學,集文、法、理、工等學科于一體,聘請了4、梁漱溟、章士釗、羅文干等一大批國內名師前來執教。梁思成起初不愿到東北大學任教,并不是嫌東北大學不夠檔次,而是與林徽因有很大關系。原來,林徽因的父親、曾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的林長民因為1925年參加“郭松齡反奉”,在新民縣一帶的戰事中被亂槍打死,東北是林徽因的傷心之地。據梁思成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同學、建筑學家童?回憶,梁思成曾經指天發誓說:“永遠不去東北,永遠不跟張學良合作?!比欢藭r聘請梁思成籌建建筑系的東北大學,校長就是張學良。在經歷一番思想斗爭后,考慮到在國內大學籌建第一個建筑系以及夫妻心愛的建筑學科發展的需要,梁思成、林徽因還是以大局為重,同意到東北大學任教。梁思成后來回憶:“我那時還5、沒有預備回來,但是往返電商幾次,到底回來了?!边@幾次電商的內容就包括東北大學聘請林徽因與梁思成一同前去任教。實際上,父親梁啟超的大力支持和拍板,是梁思成到東北大學就職的重要原因之一。梁啟超對兒子投身建筑事業寄予厚望,他甚至在給梁思成的信中寫道:“到彼(東北大學)后便可組織公司,從小規模辦起,徐圖擴充”鼓勵梁思成將建筑科技知識與工程實踐多結合,并在承攬建筑設計工程中增長閱歷、豐富經驗。當梁思成決定到東北大學任教時,已經是1928年7月下旬,距離東北大學新學年開學只有一個多月時間。梁思成和林徽因商定,提前結束歐洲的蜜月之旅,從莫斯科乘火車穿越西伯利亞回到中國。創辦建筑系 萬事開頭難梁思成、林徽因夫6、婦在回國途中就開始設想未來的建筑系教學課程,因為當時中國還沒有一所大學開設建筑系,東北大學此舉頗有開學科建設先河之感。梁思成、林徽因決定將多年所學付諸實踐,特別是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的教學模式與中國建筑的具體情況相結合?;貒潦?,梁思成就將與林徽因共同寫就的籌建東北大學建筑系的草案呈遞給東北大學工學院院長高惜冰。在這份草案中,除了談及建筑系的組織構成外,還對將要開設的課程也詳細羅列出來。高惜冰在教育方面主張“國家開放,必先樹植人才”,認為只要有利于培養人才的教學計劃就應該大力支持,因此他讓梁林夫婦不要有任何顧慮,根據自己的所學所長放手制定教學計劃。萬事開頭難。在東北大學開設建筑系,是中國7、大學的一個創舉。由于師資力量極度缺乏,最初,林徽因是梁思成屬下唯一的一名專業教師。不僅教師匱乏,學生對建筑學充滿了陌生和好奇感。梁思成在給學生上第一堂課之后,有許多同學才知道什么是“建筑”,還有幾個同學一聽建筑系要“畫圖”,就轉到了別的系。創辦建筑系的艱難,時刻考驗著年僅27歲的梁思成。后來,梁思成回憶在東北大學的第一年“起步期”時寫道:“那是我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時代,多么有趣,多么辛苦,那時我的心情,正如看見一個小弟弟剛學會走路,在旁邊扶持他,引導他,鼓勵他,唯恐不周密。”正是懷著這種責任心,梁思成和林徽因克服重重困難,一切從零開始,既要為四十多名新生講課,又要管理系里的很多勤雜事務。兼8、任東北大學校長的張學良在公務繁忙之余,專門接見初到東北任教的梁思成和林徽因,談話中表達了對梁啟超學問和社會影響的敬佩之情。張學良還希望林徽因作自己的家庭教師,輔導自己外語等課程,被林徽因以教學任務繁重等原因婉言謝絕。當時,東北大學還沒有一個正式的?;?,張學良倡議面向社會各界有獎征集東北大?W?;請D案。林徽因得到消息后立即著手設計,她設計了幾套方案。經過層層遴選,林徽因設計的別出心裁的帶有“白山黑水”圖案的?;毡贿x中,最終被采用為東北大學的正式校徽。很多年后,梁思成這樣描述在沈陽任教期間的生活點滴:“東北的10月,夜里已經開始上凍。早上起來,玻璃窗上結著一層冰花。徽因生起了爐子,安上了煙囪,夜里9、備課,再也不感到凍手凍腳” 傾情教學 育人桃李在東北大學任教的日子里,梁思成主要講授建筑學概論和建筑設計原理,林徽因負責講授美術和建筑設計。梁思成和林徽因還將西方建筑史和中國建筑史相結合,開設了建筑史課程,著力將建筑學的深層內涵灌輸給學生們。為增強學生對西方建筑知識的了解,梁思成在教學中建議增設“專業英語”課,并親自任教。1929年考入東北大學建筑系的張翔回憶梁思成教學時寫道:“先生雖然個頭不大,但兩眼炯炯有神,而且帶著對建筑學專業的無比熱愛和自信,給人以很大的感染力?!睍r隔半個多世紀以后,張翔仍清楚地記得梁思成在給新生上第一堂課的第一句話就說:“建筑是什么?它是人類文化的歷史,是人類文化的記10、錄者,它反映時代的步伐和精神。”梁思成用這種語重心長的說教,激發學生對建筑專業的興趣,進而由興趣深化為熱愛。梁思成在教學中對學生要求十分嚴格。一次,學生張?D交作業時,把插圖的四角加上壓片的三角。梁思成看后一方面肯定了張?D的努力,同時又在三角旁眉批“費而不惠”四個字。張?D晚年回憶說:“這四個字對我一生的發展起了極大的影響?!睆?D還回憶,梁思成講課的一大特點就是高度的“視覺化”,每講到一個實例都要在黑板上準確地把建筑的平、立、斷面畫出來。1931年4月,梁思成發現建筑系學業考試中有學生私攜小抄,遂制定新規:“凡建筑系學生不論月考、期考,如查有夾帶或互相通融之事立即開除學籍,永不得回建筑學系11、受課,嚴重施行,絕不寬貸。”林徽因在忙碌的教?W之余不忘寫詩和散文,并記錄下在沈陽的所見所聞。在林徽因的記憶中,當時的沈陽近郊在夜間常有土匪出沒,她寫道:“這種時候我們都不敢開燈,聽著他們的馬隊在屋外奔馳而過,那氣氛真是緊張。有時我們隔著窗子往外偷看,月光下胡子們騎著駿馬,披著紅色的斗篷,奔馳而過,倒也十分羅曼蒂克。”可見,作為才女的林徽因,在勞累中也不忘表達對見聞的感慨。作為東北大學建筑系主任的梁思成,除了身體力行帶頭教學外,還積極為建筑系引進人才。1929年夏,在梁思成的盛情邀請下,梁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時的同學陳植、童?、蔡方蔭、劉樂崇、傅鷹、徐宗漱等人來東北大學任教,后來梁思成還邀請北12、平大學藝術學院畢業生丁折桂來校擔任美術教員。梁思成還和陳植等人聯合成立了“梁陳童蔡營造事務所”,承接了吉林大學和錦州交通大學校舍的設計工程。在東大任教期間,梁思成和林徽因還合作設計了沈陽郊區一座名叫“蕭何園”的小公園以及沈陽一些官僚的宅第。梁思成在教學之余不忘著述,1930年完成了3萬余字的中國雕塑史,1930年11月末,梁思成與張銳合著的城市設計實用手冊出版。梁思成和林徽因注重課外實踐,在教學之余,帶領學生對沈陽城和近郊的一些古代建筑進行調查和測繪,1929年,兩人帶領建筑系學生到沈陽昭陵和沈陽故宮寫生,讓學生們充分了解中國古代建筑結構的特征,并利用古建筑實地教學。梁思成、林徽因還利用從美國13、賓夕法尼亞大學學到的測繪技術對清太宗皇太極的陵墓沈陽昭陵進行了多次實地測量,并將測量的數據作研究參考。1928年冬天,林徽因懷孕了,她仍與梁思成整天忙于教學,夜間輔導學生,直到1929年暑期放假。1929年8月,林徽因在北平生下女兒梁再冰。產后不久,林徽因又回到東北大學,繼續投入到緊張的教學之中。她還參加了營造事務所的建筑設計工作,導致結核病病情加重。期間,著名詩人徐志摩因事來到沈陽,特意看望了病中的林徽因。1930年冬天,由于結核病復發,林徽因不得不辭去東北大學的教職,回到北平香山療養。由于東北氣候寒冷,不利于林徽因養病,加之此時梁啟超的老友朱啟鈐力邀梁思成加入其新組建的中國營造學社,還委托14、清華學校老校長周貽春親自來沈陽動員梁思成到北平的營造學社任職。幾經考慮,1931年6月,梁思成離開了親手組建的東北大學建筑系。梁思成離校之際,他的同事和學生們戀戀不舍,很多人灑淚相送。梁思成在東北大學建筑系任教3年,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建筑人才,他們中包括著名建筑學家劉致平(遼寧鐵嶺人)、擔任過西安冶金建筑學院建筑系首任主任的劉鴻典(遼寧寬甸人)、太原工業大學教授陳繹勤(天津市人)等。其中,劉致平后來又回到恩師身邊,經梁思成推薦成為中國營造學社社員并擔任助理,協助梁思成、林徽因從事中國古建筑調查與研究,取得了很多建樹。林徽因、梁思成先后離開東北大學,東北大學建筑系主任之職由梁思成在美留學期間15、的同學童?接任。1931年9月18日,日軍進攻沈陽城,東北大學也在事變中遭遇不測。在童?的積極努力下,東北大學建筑系學生先后轉移到北平、上海繼續學業。1932年7月,東北大學建筑系首屆畢業生畢業,這是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批建筑學專業人才。在他們畢業前夕,童?攜建筑系全體師生邀請梁思成來上海參加畢業典禮,梁思成由于事務繁忙未能親臨參加,但給師生們寫去一封兩千余字的賀信,信中充滿深情地回憶了創辦東北大學建筑系的經過,信的末尾飽含對畢業生的期望:“現在你們畢業了,你們是東北大學第一班建筑學生,是國產建筑師的始祖,如一只新艦行下水典禮,你們的責任是何等重要,你們的前程是何等的遠大!林先生與我兩人,在此一同為你們道喜,遙祝你們努力,為中國建筑開一個新紀元!
建筑施工
上傳時間:2024-10-29
164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1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