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溶整治施工組織方案(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68810
2022-07-20
5頁
39.26KB
1、巖溶整治施工組織方案貴州地區地質復雜,巖溶路基比例較大、風險程度較高。各項目線碳酸鹽巖廣泛分布, 局部巖溶地面塌陷現象嚴重。其中易、極易塌陷區嚴重影響鐵路運營安全,是決定鐵路工程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主要內容:一、施工準備二、鉆孔施工三、注漿施工四、效果監測與綜合評價五、注意事項及異常情況處理六、資料要求一、施工準備1、場地準備:施工場地預先平整,沿鉆孔位置開挖溝槽和積水坑,形成有組織排水,防止地表水下滲。2、確定參數:施工前應進行現場注漿試驗,合理選擇注漿施工工藝,確定注漿壓力、漿液配比、單位注漿量等相關參數,確定停止注漿條件。3、內業準備:熟悉各巖溶注漿工點工程概況,提前做好施工方案、巖溶注2、漿孔位布置平面圖、施工技術交底等技術工作。4、測量準備:根據注漿平面布置圖對孔位進行放樣,并測量、記錄對應的孔口地面高程。5、現場準備:接通施工用水、電,檢查鉆機、注漿設備,確保設備能正常運轉,合理設置水泥棚和攪拌設備及附屬設施;對現場操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崗前培訓。6、材料準備:對進場原材料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后按指定位置放置。二、鉆孔施工1、按照探灌相結合的原則,鉆孔分為先導勘探孔(I 序孔中按間距 14m 成正方形均布)和一般注漿孔,首先施鉆30%先導孔,待試驗段先導孔完成后,整理資料,上報設計單位和監理,確定相關注漿深度、范圍和施工工藝。2、 鉆孔定位前必須核實鉆孔孔位和編號并與圖紙相符3、,因故需要移動孔位的,移動不宜超過0.5m。3、鉆孔平面布置與設計誤差不大于50cm,孔深誤差小于 0.1m,孔內殘留巖芯不應超過 20cm, 除施工要求 5%10%超前探取芯外,其他注漿孔可不取芯,但應做好記錄,準確劃分巖土層界面、巖溶裂隙及溶洞填充情況。4、鉆進:成孔孔徑土層為110mm,巖層為 91mm;鉆至巖土分界面處需下套管至入巖 2050cm。成孔過程中,由地質編錄員及時對巖芯進行編錄,分層記錄不同土層和巖層的深度、巖溶發育情況及地下水位的深度。5、土層鉆進時回次進尺在保證采取率前提下不應超過2m,巖層鉆進時在提高鉆進速度和保證采取率的前提下不應大于1.5m,對于特殊破碎的巖層應減4、少回次進尺。6、鉆探過程中現場應記錄孔內巖性變化情況、初見水位情況、涌水、漏水、塌孔、掉塊情況及灰巖裂隙發育、溶蝕、溶洞充填等情況。記錄要求如下:粘性土層:定名、顏色、塑性狀態、密實程度、夾雜物;非粘性土層:定名、顏色、飽和狀態、密實程度、粘性土含量;基巖:定名、顏色、風化程度、巖體破碎情況、巖體裂隙及充填情況、巖體溶蝕(溶洞、溶隙)及充填物的性質及特征。7、鉆孔完成后,及時清孔。8、鉆孔終孔條件:加固深度不小于10m且入巖深度不小于5m,對基巖埋置深地段,按基巖以下5m、以上 3m 為注漿區控制。遇到溶洞地段,加固到溶洞底板 1m 以下。9、終孔前必須報現場技術人員驗孔簽字,合格后報現場監理5、驗收, 合格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的施工。三、注漿施工1、注漿前必須與鉆孔人員交接并測量孔深,檢查注漿設備, 待一切正常后方可進行注漿。2、注漿前必須采用壓力清洗鉆孔1020分鐘,清洗液只帶有少量巖粉時可結束清洗鉆孔,然后將水注滿到孔口,做好壓水試驗,壓水試驗結束后,用水灰比為 1:1 的漿液將孔內水壓出孔外,封閉排水管。3、在注漿管上安置好壓力表,調試注漿機,對管路進行試驗、檢查管路、接頭的連接、密封質量,做好注漿準備。4、對于封閉的比較小的溶洞,采取注漿措施,提供成孔條件穿過溶洞。若洞內無填充物或填充物不滿, 則采取先填充砂石或干砂, 然后注漿; 若填充物呈松散或軟塑狀態, 直接注漿固結即可;6、 若填充物已固結呈硬塑狀態時,則可以直接沖孔,但需加強泥漿護壁。5、注漿需間歇性注漿,使得先注入的漿液與砂子(或碎石)初步達到膠結后再注漿,間歇時間 1015分鐘,循環注漿多次, 直至滿足設計注漿量和注漿結束條件。6、注漿遵循先邊排,后內排跳孔注漿順序,先稀后濃,依吸漿情況逐漸加濃漿液,水泥漿液水灰比為0.6:11:1。7、 注漿壓力控制:開始靜注,壓力 2040Kpa, 慢慢加壓,當壓力在 300500Kpa穩定 20 分鐘后,開始卸壓歸零,間歇1015 分鐘后,重復上述步驟,直至漿液飽和達到注漿結束條件。8、注漿結束標準:(1)注漿孔口壓力維持在0.2MPa 左右或者逐漸上升到0.5MPa7、,吸漿量不大于 5L/min,維持 10min 至 20min;(2)鉆孔注漿時,周邊3 至 5m 范圍多處冒漿;(3)單孔注漿量達到平均注漿量的1.5 至 2 倍時,且注漿量明顯減少時。(4)特殊條件控制標準:當注漿壓力不大或降低注漿量,基底出現異常上鼓,應終止注漿,同時采用附近注漿孔“補償”等措施。8、注漿完成后, 除應加強地面觀測外, 還需加強地表變形監測, 在線路中心、路基兩側路堤各設一排觀測樁, 縱向間距一般不大于50m,過渡段范圍及非均質地區應加密觀測剖面。 施工期間每天進行地表變形觀測,實測地表變形量, 測量精度不大于 1mm,并做好詳細記錄。根據觀測結果判斷地基穩固程度。9、封8、孔注漿結束后, 經質檢工程師檢查, 通知監理工程師檢查確認終注條件。最后清理場地。四、效果監測與綜合評價1、注漿監測與評價的基本原則:1.1 在分析注漿施工資料的基礎上,按隨機抽檢的原則進行。1.2 抽驗點應布置在巖溶發育、 坍塌嚴重、 對注漿可疑之處, 或布置在工程的關鍵部位,抽檢數量滿足設計要求。1.3 檢驗方法宜以注水試驗和物探面波監測為主,結合鉆探取芯進行。1.4 根據各種方法監測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對注漿質量作出綜合評價。2、質量檢驗評定標準:注漿后可以通過壓水試驗、鉆芯法檢測處理效果。(1)檢查孔巖芯可見多處水泥結合體,基本填滿可見縫隙。(2)檢查孔的單位吃漿量不超過周圍4 孔單位9、吃漿量的 15%。2.1 后期壓水試驗以總孔數的 5%作壓水檢測試驗。注水實驗前,首先要量測孔內穩定水位,然后進行孔內定量注水,觀測單位長度吸水量變化幅度,壓漿后試驗的單位長度吸水量應小于壓漿前吸水量的 10%,且不存在明顯漏漿現象,即可判定達到注漿效果。2.2、注漿鉆探取芯檢驗:鉆孔檢查, 檢查孔數為 5%,根據取芯漿液,充填情況直觀判斷,注漿取芯完整,無掉鉆、漏水現象,鉆孔回流帶出有水泥粉末。仍可沿用采用 “ 可見裂隙結石充填率不大85%” 的標準。2.3 綜合物探測試巖溶注漿前完工后遵循鐵路工程物理勘探規程(TB10013-2004) ,采用瞬態面波和四極電測探兩種方法為主進行探測。瞬態10、面波法能快速、有效地對巖溶路基進行整體評價。檢測點位置以注漿孔為準,波檢波距為0.51m;炮檢距 510m; 四機電測探法采用點距為5m。前后兩次在同樣的位置采用兩種方法進行 24 個剖面的探測,然后分析面波速度和面波對頻散曲線,進而對注漿效果進行評價,需根據表1 來綜合評價。表 1 面波監測注漿效果評價表頻散曲線比較速度比較注漿效果評價注漿前注漿后曲線圓滑曲線圓滑提高不多良好曲線散亂曲線圓滑較大提高曲線散亂少量散亂較大提高好曲線散亂較多散亂有提高較好曲線散亂曲線散亂提高不明顯差3、成果提交野外檢測工作完成后2 天左右提交物探檢測成果報告及相關圖件,配合取芯檢驗的壓水試驗做出質量檢驗評定。五、11、施工注意事項與異常處理1、施工注意事項:1、注漿施工順序 : 注漿應咨注漿加固范圍周邊向中間進行,先兩側后中間, 先橋臺尾部、 蓋板邊緣或擋墻基礎,再其他部位,不應全部鉆孔完后再注漿,以免孔位串漿,增加難度及清孔工作量。 注漿前注漿試驗, 調整材料配比和注漿壓力等工藝參數。注漿過程中應加強底面觀測記錄(水平位移、冒漿點的位置、地面沉陷等)。注漿全過程應做好技術資料和基礎數據記錄、整理、分析工作。2、鉆孔注漿施工貫徹“探灌結合”的原則。施工中結合施工鉆孔,必要時采取加密鉆孔或輔以其他手段, 摸清隱伏巖溶的分布情況和發育特征,并做好各項記錄。當與設計地質條件出入較大時,應按程序上報有關部門。3、施12、工中應注意調查搜集既有管、線網等地下設施,留足安全作業距離。4、注漿過程中注意控制壓力并加強巡視,避免污染環境(如水源、農田、道碴) ,發現異常,應立即采用相應措施。5、為了防止巖溶塌陷的產生,運營后應嚴格限制在巖溶易塌陷區鐵路沿線500m 范圍內抽取地下水。2、異常情況處理2.1 注漿外壁翻漿 : 主要是上覆土層較松散或砂漿封孔深度、寬度不夠、 砂漿強度不夠, 不能有效抵抗注漿時的孔內壓力,這種情況應停止注漿,待孔內壓力消散以后,重新加固封口,采用較佳含水量水泥土重錘夯實即可。2.2 注漿孔外冒漿:(1)孔外呈裂隙處冒漿。可沿裂縫挖深約0.10.2m 寬 0.1m 深的溝,待溝內充滿水泥漿液13、以后停止注漿, 而停止注漿后溝內漿液不向裂縫內吸入,這種情況可停止注漿 1015分鐘,然后分漿,用 1/3 的漿量注漿 30 分鐘后即可正常注漿。(也可采用停止注漿后用重錘沿裂縫夯實)如果停漿后溝內漿液向裂縫吸入,可在停漿的同時將水玻璃以1/3溝內的漿液量與溝內漿液混合, 讓混合液吸入裂縫,停止注漿 1520分鐘,然后分漿,用1/3 的漿量注漿 30分鐘后即可正常注漿。(2)孔外呈小孔狀、點狀冒漿。處理方式與上述相近。挖溝改為挖深約0.20.2m 的坑,其他步驟相同。2.3 孔內漏漿:指注漿時單孔進漿太大超過設計注漿量的2 倍以上的情況。處理方法:加大漿液濃度、漿液中加粉煤灰、間歇注漿、加水玻14、璃等。以上方法在實際工作中應遵循先少量后大量,先小后大的原則。2.4 注漿時進漿量很小或不進漿:這種情況分兩種:一是巖層本身裂隙不發育,土體密實,基巖與土層結合面早期軟化、沖刷殘留物被上覆壓力所固結,形成不透水層,注漿無法進行。另外是成孔以后沒有將孔內的殘留物沖洗干凈,泥漿、 巖粉將可以進漿的通道堵死,應及時清孔、洗孔,重新注漿。2.5 孔間串漿:主要是因孔間地層孔隙或裂隙通道連通,漿液通過通道進入另一注漿孔,為了使漿液填充通道, 注漿時應在被串漿孔內注滿泥漿或清水,然后蓋上堵頭再行注漿。2.6 附近建筑物發生異常情況多是由于注漿造成地表隆起,使建筑產生不均勻沉降,應采取單液降壓減量,濃度稀釋15、或間斷注漿, 直至停止注漿, 未達到標準時臨近注漿應盡可能進行“ 補強” 。2.7 附近居民用水井冒漿:這種情況應提高漿液濃度、采用濃漿、漿液添加粉煤灰或雙液注漿縮短凝固時間,配合間歇注漿。六、資料要求資料包括:巖溶注漿鉆孔施工記錄表、巖溶地區注漿記錄表、巖溶地區前期壓水施工記錄表、巖溶地區后期壓水檢測記錄表和鉆孔注漿成果一覽表等資料以及影像資料。1、鉆孔取芯記錄表時間米數填寫時注意按回次進尺分別填寫。2、鉆孔施工記錄表必須根據注漿平面布置圖進行放樣、編號,確保記錄的孔位與布置圖上相符。3、注漿記錄表中當有溶洞時應準確記錄填入3、壓水施工記錄表注漿壓力含壓力表讀數與漿柱自身壓力,全壓力應為二者之和;吸漿量注意是單位時間吸漿量。4、鉆孔沖洗施工記錄表中, 回水夾帶物的描述要符合設計要求,如果與設計不符需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如重新注漿等;與他孔的串通情況要在施工中要留心觀察,及時記錄。5、影像資料即開孔所取芯樣圖片,應標明里程、樁號、米數,影像資料一般上交一部分( I 序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