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帶軋輥磨床施工方案(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70769
2022-07-21
9頁
22KB
1、高新區板帶項目軋輥磨床施工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板帶項目部2009年9月5日目 錄1、編制原則與編制依據 1.1 編制原則 1.2 編制依據 2、工程概況 2.1 工程介紹 2.2 工程特點 3 、主要施工方法 3.1 施工順序 3.2 土方、墊層及造型混凝土工程 3.3 模板工程 3.4 鋼筋工程 3.5 地腳螺栓預留孔及預埋鐵件加固工程 3.6 砼工程 4 質量標準 5 施工進度安排及勞動力組織 6 質量、安全及文明施工保證措施 1、編制原則及依據1.1、編制原則本施工方案作為板帶項目軋輥磨床工程施工的作業指導書,在編制本方案時,力求做到內容詳盡,技術先進可行,作業程序科學合理2、,力爭起到促進該工程快速優質建成的要求。1.2、編制依據本方案編制依據由如下文件規范等組成:1.2.1板帶項目軋輥磨床圖紙J204.180T18、J204.180T21及J204.180T91.2.2板帶項目工程地質勘察報告1.2.3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1.2.4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1.2.5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820021.2.6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1.2.7砼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J107871.2.8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1.2.9鋼筋焊接及驗收規范JGJ18961.2.103、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1131.2.11砼泵送技術規程JGJ/T10951.2.12砼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921.2.13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1.2.14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程JGJ80911.2.15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程JGJ13020011.2.16與本工程相關的國家現行強制性標準及規定1.2.17本公司現行有效的技術文件、質量文件、安全文明施工文件以及GB/T190012000,新版質量保證體系運行文件等。2、工程概況2.1軋輥磨床本次編制施工方案的軋輥磨床有一臺。軋輥磨床位于廠房冷軋車間跨內12線與DE跨內。基礎下采用換填砂卵4、石墊層作為人工地基,基礎內部設有大量的地腳螺栓預留孔、預埋件和孔洞。軋輥磨床基礎分為基礎坑和基礎塊兩部分。整個軋輥磨床基礎采用C30S6級的抗滲混凝土;墊層采用C15混凝土。整個基礎應先施工軋輥磨床基礎坑,待其達到一定強度后,再施工軋輥磨床基礎塊。基礎坑分兩次施工第一次施工-2.30m以下的基礎墻壁和底板,第二次施工-2.3m以上的基礎墻壁;基礎塊施工為一次澆注完成。2.2、 工程特點本施工方案涉及的工程量大、結構復雜,螺栓預留孔高、工序多、工期緊,施工難度大,專業性高,因此要求作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采取嚴密有效的技術組織措施,精心施工,確保工程優質順利完成。2.3、工程難點本工程的難點是確保5、基礎坑與基礎塊的有效分離,使基礎塊在施工后能使用頂升設備使基礎塊有效提升,保證基礎塊在生產使用時的自身有效震動。本工程要確保基礎坑與基礎塊的有效分離,應在基礎坑施工完成后,基礎坑內混凝土表面壓光,然后用細沙平鋪5cm后,在沙層上面再鋪一層3mm厚的鋼板,才能有效隔離基礎坑與基礎塊。3、主要施工方法3.1施工順序3.1 軋輥磨床施工順序基礎定位放線-開挖土方-地基處理換填砂卵石墊層-澆筑混凝土墊層和造型混凝土及鋼架埋件-基礎外墻防水施工-基礎外模板施工-基礎坑-2.3m以下墻壁及底板鋼筋施工-基礎坑-2.3m以下吊模安裝-基礎坑-2.3m以下墻壁及底板澆注混凝土-基礎坑-2.3m以上墻壁鋼筋施工6、-基礎坑-2.3m以上墻壁模板施工-澆注-2.3m以上墻壁鋼筋-基礎坑混凝土養護-回填-拆除基礎坑模板28天后-基礎塊模板施工-基礎塊鋼筋施工-基礎塊預留孔模板施工-澆注基礎塊混凝土-基礎塊拆除模板養護混凝土。3.2土方、墊層及造型混凝土工程由于本工程工期較緊張,故采用機械大開挖。采用一臺挖土機挖土,翻斗汽車運土,土方開挖具體情況見土方開挖圖所示。為充分發揮機械效率,保證開挖質量,結合工程地質情況采取整片開挖至統一標高,高低接縫部位應作成一定斜坡過度,用造型混凝土填充,使各部分沉降均勻。機械開挖坡底外邊緣應比設計底板寬600,作為施工的工作面。放坡系數為1:0.5。相鄰高低變化處高差大于1.57、米的按600放坡,高差小于1.5米的,按450放坡。機械開挖均預留200300厚土層用人工清理或修坡,避免超挖或基底土遭受擾動。由于鈦板帶廠房距離軋輥磨床基礎距離較近,并且地質土層較差,大多為回填的淤泥土,給我單位的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困難,我單位在施工過程中遇到基坑的塌方問題,嚴重影響到我單位的施工進度,因此我單位采取土釘墻支護的措施,對廠房基礎的加固,保證我單位的順利施工。具體的施工過程為:基坑按照方案要求進行定位,然后留出600mm的基坑工作面,然后對獨立基礎基坑進行1:0.5放坡開挖。在開挖過程中,每開挖深度超過2m,停止基坑開挖,進行基坑和原有廠房的支護,然后再進行開挖,每開挖2m,都進8、行支護一次,保證基坑和原有廠房穩定。采用洛陽鏟按照方案設計孔位成孔,孔徑100cm,成孔深度超過錨桿深度100cm。沿錨桿長度每隔2m設置一支支撐。面層施工:編制成型?6.5300300鋼筋網片。并通過?10鋼筋加強,使錨桿于鋼筋網片構成一個整體,噴射C20混凝土形成支護面層,厚度為60-80mm。頂層每1.5m設置長1.0m掛網鋼筋一根。錨孔直徑100mm,注漿水灰比0.4-0.5之間,P.O3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錨桿傾角10-12度,每2米設置一道支撐以確保保護層厚度及與孔道平行。3.2.1土方開挖注意事項3.2.1.1做好開挖準備工作、學習和審查施工圖紙,核對平面尺寸和坑底標高,搞清9、基礎平面與周圍地下設施的關系,掌握各項技術要求。、繪制好土方開挖圖,修筑挖土和卸土場地的道路。、根據設置的內控制網點,進行定位放線、測量、開挖基坑上部邊線和底部連線的位置和標高。、挖土機、推土機和運輸機具進入挖土作業區,進行保養和試運行。調配車輛和施工人員,組織安排好作業班次。3.2.1.2做好加強檢查與及時組織驗槽工作當基坑土方開挖至設計基底標高后,應由設計單位、建設單位、地勘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等部門共同進行鑒定、驗槽,校核工程地質資料,檢查地基土與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設計圖紙的要求是否相符,有無破壞原狀土體結構的擾動現象,經檢查合格后,填寫出隱蔽工程記錄,及時辦理交接手續,同時注意加強10、基坑土的保護,防止地基浸泡,使地基失穩或產生不均勻沉陷,造成裂縫,影響工程質量。3.2.1.3做好施工時的技術及組織管理工作、由于設備基礎底板標高不一,開挖次序一般采取先整片挖至一較淺標高,然后再挖個別較深部位。開挖采取挖土機前方挖土,一側或兩側裝車,盡量減少鏟斗回轉時間。卸土角度以600為宜,避免最大半徑和最大高度卸土;對于局部邊角,機械開挖不到,應用少量人工配合清坡,將松土清至機械作業半徑范圍內,再用機械掏取運走、挖土為單機多人作業連續化施工,應做好每一環節的組織管理和協調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揮系統,按挖土進度要求均衡地進行施工。機械操作和汽車裝土行駛要聽從現場指揮,所有車輛必須嚴格要求11、按規定的開行路線行駛,卸土到指定地點。、做好機械的表面清潔和運輸道路的清理工作,以提高挖土和運輸效率。、分層挖土應合理放坡,防止基坑塌方,溜坡或造成機械傾翻等安全事故。3.2.1.4做好成品保護及安全工作、對定位標準樁、軸線引樁、標準水準點等,挖運土時不得碰撞。、土方開挖時,應防止鄰近的主廠房基礎、柱子以及必要臨時支設的基坑防護設施等在開挖時發生下沉和變形,更不得碰撞。必要時應與設計單位或業主協商,采取防護措施,并在施工中進行沉降或位移觀測。3.2.2土方開挖質量標準3.2.2.1保證項目基土土質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嚴禁擾動。3.2.2.2允許偏差項目見下表:土方工程允許偏差值3.2.2.3墊12、層和填充砼施工墊層和填充砼的作用主要是保護地基不受雨水浸泡,加固地基底面,以防擾動,避免基礎底面的砼與土相混,影響砼質量;便于測量抄平放線、安裝模板、鋼筋、埋設固定各種固定架,支承架的預埋鐵件;防止沾污底板鋼筋和埋設管線;此外填充砼側面還可代替部分外模,此時填充砼側面必須設置預埋拉桿以固定內模。為了固定螺栓固定架立柱或作內外模固定拉桿的錨固點,或埋設測量控制點標板,在澆注墊層和造型砼時,在其上應于規定位置預埋鋼板、軋輥磨床等薄壁構件砼墊層與基礎底板接觸面應刷防水涂料兩遍。3.2.3.1.因施工場地較小,工期較緊,所以基礎開挖后需立即進行施工,防止基礎基坑承載力土層風化。影響地基承載力。3.3模13、板工程模板工程為設備基礎施工難度最大,占用工期最長,耗費時間最多的一道工序,特別是軋輥磨床,在外壁和內芯之間有200500的防振縫,此部位空間狹小,對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難,且內芯基礎應在外壁基礎的砼達到一定強度后再施工。考慮在寬度小于200處采用相映厚度的泡沫板,外夾10厚的竹膠板做填充物。待內芯基礎澆筑完混凝土后,降泡沫及竹膠板拆除,構成防振縫。3.3.1內側墻板采用12厚竹模板,水平加釘50100mm木楞,200mm,豎向用248mm鋼管固定在木楞上,間距按600mm設置。對于砼墻壁外側有砼造型,澆筑造型時,事先預埋14錨筋,錨入造型長度700mm,端部彎成90度鉤,外露長度300mm,雙向間距600mm,立模時,將14對穿螺栓14插筋單面焊10d,且中間加焊60604的方形止水片,并與模板拉結。設置L505角鋼撐桿,雙向間距1200mm,支撐在模板與側向墊層間,并與14錨筋焊接。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