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防水施工方案(1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41258
2022-08-15
15頁
30.97KB
1、防水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東金一號 B區 B5號樓工程建設場地位于濰坊市高新區,志遠路東側,西側是居住用地,東側為果園,南側為東金一號C區待建用地。原始地貌為果園,現場場地平整,地勢平坦,本工程0.000 相當于絕對標高 33.3m。二、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7-2002 2、山東省建筑防水工程技術規程3、建設部令第 80 號房屋建筑工程質量保修辦法;4、建設部第 46 號部長令建筑裝飾裝修管理規定;三、材料說明(見產品說明書)。四、施工準備:1、所有材料有合格證、檢驗報告單,并出示給甲方、監理;2、各種防水材料及配套材料,進場數量能滿足防水2、工程的使用。3、熟悉和會審圖紙,掌握和了解設計意圖,向操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和培訓;4、確定質量目標和檢驗要求;5、施工現場備齊施工安全所需器具;6、掌握天氣預報資料,合理安排進度及工期;7、按施工要求準備所需機具。8、施工人員組織結構圖:五、施工工藝1.1 SBS 改性瀝青防水材料施工工藝1.1.1 SBS 改性瀝青防水卷材(1)施工部位結構底板和結構側墻采用雙層4mm 厚的 SBS 改性瀝青防水卷材鋪設,其中:迎水面一側的材料可采用SBS PYPE4 類材料;背水面一側的材料必須采用SBS PYS4 類材料,且砂面須面向結構外表面(2)基層處理要求1、混凝土墊層和圍護樁表面不得有明水,否則應3、進行堵漏處理,待基層表面無明水時,再做找平層。2、找平層采用 1:2.5 的普通水泥砂漿,厚度不得小于20mm。3、找平層表面應平整,其平整度用2m 的靠尺進行檢查,直尺與基層的間隙不超過 5mm,且只允許平緩變化。項目經理防水技術總負責人項目施工負責人施工技術負責人施工材料資料負責施工安全負責人施工 1 隊施工 2 隊施工 2 隊4、找平層表面、干燥,不得有明水流,允許出現局部潮濕部位,不得有酥松、掉灰、空鼓、裂縫、剝落和污物等部位存在。5、左右陰角部位均采用1:2.5 的水泥砂漿做成 50mm 50mm 的鈍角或 R5cm 的圓角。(3)鋪設順序及方法1、首先在達到設計要求的陰陽角部位鋪設4、防水卷材加強層。加強層卷材采用單層 SBS PYPE 類材料,寬度為 500mm,厚度同作為防水層的單層卷材的厚度,轉角兩側各250mm。加強層卷材采用點粘或條粘法固定在基面上。2、當有管、件等穿過防水層時,應先鋪設此部位的加強卷材,加強層卷材采用滿粘法固定在基面上,大面防水層滿粘固定在加強層表面。3、鋪設底板大面防水層時,第一層均空鋪在底板基面上,防水層幅面間的搭接寬度 100mm,采用熱熔滿粘焊接。第一層防水層與陰、陽角部位的加強層熱熔滿粘。4、鋪設第二層防水層,砂面向上。第二層防水層采用滿粘法與第一層防水層熱熔焊接。第二層搭接寬度為100mm,熱熔滿粘,第一層防水層與第二層防水層的搭接縫5、錯開1/21/3 幅寬。兩層卷材不得垂直鋪設。底板防水層鋪設完畢后,應立即澆注C20 的細石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為 50mm。5、立面的第一層防水層采用點粘或者條粘法固定,第二層防水層與第一層防水層滿粘粘貼,搭接要求同底板防水層。要求防水層甩槎的長度均應超過預留鋼筋頂部至少200mm。如果現場無法滿足此要求,則應將預留部分的防水卷材卷起后吊掛并采取措施進行有效的保護。6、防水層在底板施工縫部分的預留搭接部分(超出鋼筋的部分)應采取臨時措施進行保護(木板、聚苯板等硬質材料覆蓋),避免后續施工過程中受到破壞。7、鋪設側墻防水層時,首先鋪設第一層大面積卷材,但在變形縫部位兩側各 150mm 范圍內空鋪6、。第二層大面積SBS 卷材與第一層滿粘。側墻防水層應連續鋪設至頂板上表面400mm 以上。8、施工縫和變形縫部位均應鋪設防水加強層。施工縫防水加強層采用單層 SBSIIPYS4 類材料,加強層寬度為50cm,砂面應面向施工人員;變形縫頂板部位加強層采用厚1.5mm、寬 1.0m 的優質丁基橡膠雙面冷自粘防水卷材,其中騎縫兩側各20cm(共 40cm)范圍內的隔離膜保留作為隔離層,外側各 30cm 范圍隔離膜撕掉與主體結構基面必須滿粘,不得有空鼓及折皺,卷材加強層上表面隔離膜撕掉后涂刷“防水涂膜加強層,加強層厚1mm”,涂刷完防水涂膜加強層后,立即在加強層涂膜表面粘貼增強層,最后涂刷大面防水層。7、側墻及底板均采用厚 1.5,寬 1.0m 的優質丁基橡膠雙面冷自粘防水卷材用于大面防水層(SBS 改性瀝青卷材)與1.5mm 厚寬 1.0m 的合成高分子預鋪式冷自粘防水卷材之間,組成“復合防水加強層”。9、側墻防水層分段鋪設完畢后,除需要進行后續搭接的防水層外,均需要及時施做保護層,保護層采用1:2.5 的水泥砂漿,厚度不小于 15mm。但變形縫背貼式止水帶即可代替保護層,更有利于適應變形。10、預留洞口(車站與出入口通道、車站與通風道、車站與區間接口)四周的防水層均需要采用厚度不小于10mm 的復合板進行保護。1.2 單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單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采用涂刷法施工,一級設防要求時的8、成膜厚度不小于 2.5mm,二級設防要求時的成膜厚度不小于2.0mm。與聚氨酯防水涂料配套使用的產品包括聚氨酯密封膠和增強層材料,增強層可采用 4060g/m2 的聚氨酯無紡布或玻纖網布。5.2.1 基層處理要求(1)頂板結構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反復收水壓實,使基層表面平整(其平整度用 2m 靠尺進行檢查,直尺與基層的間隙不超過5mm,且只允許平緩變化)、堅實、無明水、起皮、掉砂、油污等部位存在。(2)基層表面的突出物從根部鑿除,并在鑿除部位用聚氨酯密封膠刮平壓實;當基層表面出現凹坑時,先將凹坑內酥松表面鑿除后用高壓水沖洗,待槽內干燥后,用聚氨酯密封膠壓填充實;當基層上出現大于 0.3mm 的9、裂縫時,應騎縫各10cm 先涂刷 1mm 厚的聚氨酯涂膜防水加強層,然后立即粘貼增強層,最后涂刷防水層。(3)所有陰角部位均應采用1:2.5 的水泥砂漿做成3cm 3cm 的鈍角或 R3cm 的圓角,所有陽角部位做成1cm 1cm 的鈍角或 R1cm的圓角,轉角范圍基層應光滑、平整。5.2.2 防水層施工順序及方法(1)基層處理完畢并經驗收合格后,先涂聚氨酯專用底涂層(可采用專用稀料將聚氨酯防水涂料稀釋后涂刷,用量約為0.10.15kg/m2),底涂層實干后,在施工縫等特殊部位涂刷防水涂膜加強層,加強層厚 1mm;涂刷完防水涂膜加強層后,立即在加強層涂膜表面粘貼增強層,最后涂刷大面防水層,嚴禁10、涂膜防水加強層表面干燥后再粘貼增強層。變形縫部位先按圖中做法粘貼防水卷材加強層,然后按施工縫做法涂刷涂料防水加強層。(2)涂刷大面的防水層,防水層采用多道(一般35 道)涂刷,上下兩道涂層涂刷方向應互相垂直,每道涂層實干后,才可進行下道涂膜施工。(3)聚氨酯涂膜防水層施工完畢并經過驗收合格后,應及時施做防水層的保護層,平面保護層采用7cm 厚的細石混凝土,在澆筑細石混凝土前,需在防水層上覆蓋一層不小于350#紙胎油氈或厚度為4mm 的 PE 泡沫塑料片材隔離層。立面防水層采用厚度不小于6mm的 PE 泡沫塑料片材進行保護。所有泡沫塑料片材的發泡率均為2530 倍。1.2.3 閉水試驗如涂膜防水11、層有閉水試驗的要求時,可在涂膜防水層固化成膜36h之后,堵塞排水孔,進行閉水試驗。放水高度和試水時間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要求。注滿 50mm 深的干凈水并保持24 小時。檢查是否存在漏水現象。若檢查出現滲漏應馬上修補,之后重新作閉水試驗檢查,直到不漏水。1.3 防水保護層施工明挖結構的防水保護層采用細石混凝土做保護。1、細石混凝土的強度、配合比應按設計要求試配。強度等級為 C20,每不大于 500m3 制作一組試件。2、鋪設時用長刮杠刮平,振搗密實,表面塌陷處用細石混凝土填平,再用長刮杠刮一次,然后用木抹子抹平。3、撒水泥砂子干抹灰:砂子先過3mm 篩子,用鐵鏟拌和(水泥:砂子=1:1),均勻地12、撒在細石混凝土表面層上,待灰面吸水后用長刮杠刮平,用木抹子找平,直至混凝土終凝前。4、養護:施工完成后,應及時灑水養護,每天至少2 次,連續養護7 天。1.4 接縫的防水1.4.1 施工方案(1)施工縫施工縫防水方案的選定應根據結構防水設防等級和不同部位確定。也可選用其它經過實踐檢驗、行之有效的施工縫防水方案。防水等級環向施工縫縱向施工縫一級設防鋼邊橡膠止水帶+注漿管 雙道止水膠+水泥基滲透結晶材料二級設防鋼邊橡膠止水帶雙道止水膠具體形式見后附圖(2)變形縫變形縫防水方案的選定應根據結構防水設防等級和不同部位確定防水施工方案,宜采用表 5-2 的防水方案。也可選用其它經過實踐檢驗、行之有效的變13、形縫防水方案。表 5-2 變形縫防水方案:防水等級頂板變形縫側墻、底板變形縫一級設防迎水面嵌縫中埋式鋼邊橡膠止水帶背水面嵌縫外貼式止水帶中埋式鋼邊橡膠止水帶背水面嵌縫二級設防注:1、無條件嵌縫時,可局部取消嵌縫防水。2、頂、側墻(拱)部有條件時,均應設置排水盒。具體形式見后附圖(3)后澆帶后澆帶防水方案,對于防水等級為一級和二級的地下結構,后澆帶的防水做法均采用預埋注漿管和設置單道止水膠的方法進行加固。1.4.2 接縫防水材料施工技術要求接縫防水材料包括鋼邊橡校止水帶、外貼式止水帶、遇水膨脹止水膠、預埋注漿管、膨潤土橡膠遇水膨脹止水條、嵌縫用密封膠等。1.4.2.1 鋼邊橡膠止水帶施工技術要求14、鋼邊橡膠止水帶包括施工縫和變形縫兩種止水帶,其中變形縫用鋼邊橡膠止水帶必須為中孔型,施工縫用止水帶為平蹼型。止水帶寬度均為 35cm,橡膠厚度 10mm,鋼板為鍍鋅鋼板,厚1mm。1、止水帶采用鐵絲固定在結構鋼筋上,固定間距40cm,要求固定牢固可靠,避免澆注和振搗混凝土時固定點脫落導致止水帶倒伏、扭曲影響止水效果。2、水平設置的止水帶均采用盆式安裝,盆式開孔向上,保證澆搗混凝土時止水帶下部的氣泡順利排出。3、止水帶除對接外,其它接頭部位(T 字型、十字型等)接頭均采用工廠接頭,不得在現場進行接頭處理。對接應采用現場熱硫化接頭。4、止水帶任意一側混凝土的厚度均不得小于15cm。止水帶的縱向中心15、線應接縫對齊,兩者距離誤差不得大于1cm。止水帶與接縫表面應垂直,誤差不得大于15 度。5、澆筑和振搗止水帶部位的混凝土時,應注意邊澆筑和振搗邊用手將止水帶扶正,避免止水帶出現扭曲或倒伏。6、止水帶部位的模板應安裝定位準確、牢固,避免跑模、脹模等影響止水帶定位的準確性。7、止水帶部位的混凝土必須充分振搗充分,保證止水帶與混凝土的咬合密實,這是止水帶發揮止水作用的關鍵,應確實做好。振搗時嚴禁振搗棒觸及止水帶。1.4.2.2 外貼式止水帶施工技術要求1、止水帶設置在其它防水層表面時,可采用膠粘法等固定,嚴禁采用水泥釘穿過防水層固定。2、橡膠止水帶應采用現場熱硫化對接,當無條件時,可采用未硫化的丁基16、橡膠膩子片粘貼搭接,搭接寬度不得小于50mm,搭接部位的齒條間應采用未硫化丁基橡膠膩子片或密封膠進行加強密封。接頭兩側止水帶的縱向軸線應對齊。塑料止水帶的接頭要求見分區系統防水施工技術要求。3、止水帶的縱向中心線應與接縫對齊,誤差不得大于10mm。4、止水帶安裝完畢后,不得出現翹邊、過大的空鼓部位,以免灌注混凝土時止水帶出現過大的扭曲、移位。5、轉角部位的止水帶齒條容易出現倒伏,應采用倒角預制件。6、止水帶表面嚴禁施做混凝土保護層,應確保止水帶齒條與結構現澆混凝土咬合密實。澆注混凝土時,平面設置的止水帶表面不得有泥污、堆積雜物等,否則必須清理干凈,以免影響止水帶與現澆混凝土咬合的密實性。1.417、.2.3 遇水膨脹止水膠遇水膨脹止水膠均指聚氨酯遇水膨脹止水膠,為非定型產品,采用專用注膠槍擠出后粘貼在施工縫表面,固化定型后的斷面尺寸為(810)(1820)mm。1、施工縫表面必須堅實、相對平整,不得有蜂窩、起砂等部位,否則應予以清除。2、止水膠任意一側混凝土的厚度不得小于50mm。3、止水膠擠出應連續、均勻、飽滿、無氣泡和孔洞。4、止水膠成型后,固化期內應采取臨時保護措施,止水膠固化前不得澆筑混凝土。5、止水膠與施工縫基面應密貼,中間不得有空鼓、脫落等現象。6、止水膠接頭部位采用對接法連接,對接應密實,不得出現脫開部位。7、在止水膠附近進行焊接作業時,應對止水膠進行覆蓋保護。8、止水膠一18、旦出現破損部位或提前膨脹的部位,應割除,并在割除部位重新粘貼止水膠。1.4.2.4 注漿管施工技術要求注漿管均指全斷面注漿管,采用專用固定件固定在施工縫表面,并間隔 56m 兩端各引出一根注漿導管。1、安裝注漿管的施工縫表面應堅實、平整,不得有浮漿、油污、疏松、空洞、碎石團等,否則應予以清除。2、注漿導管與注漿管連接應牢固、嚴密。導管末端應臨時封堵嚴密。3、注漿管宜設置在結構中線位置,任意一側混凝土的厚度不得小于100mm。4、安裝注漿管的范圍的基層可不鑿毛,并保持平整,必要時采用防水砂漿進行局部找平,以確保注漿管任何部位均與施工縫表面密貼,并確保注漿管不得有懸空部位。注漿管的固定間距宜為2019、0300mm,固定應牢固、可靠。5、注漿管采用搭接法連接,搭接寬度宜為2030mm(即有效出漿段長度),搭接部位必須與基面牢固固定。6、注漿管的轉彎半徑不宜小于150mm,轉彎部位應平緩,不得出現折角。7、注漿導管埋入混凝土內的部分至少應有一處與結構鋼筋綁扎牢固;注漿導管引出混凝土外部的長度不小于150mm;注漿導管引出端應設置在方便的,易于接近的部位。注漿導管任意部位均不得出現擠扁或直彎,以免影響漿液的流動,導管開孔端應臨時封堵,以免異物進入。8、注漿管破損部位應割除,并在割除部位重新設置已經安裝好注漿導管的注漿管,并與兩端原有注漿管進行過渡搭接。9、在注漿管附近綁扎或焊接鋼筋作業時,應采用20、臨時遮擋措施對注漿管進行保護。10、注漿管的注漿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選用自流平水泥、超細水泥等無機注漿材料,也可選用環氧樹脂、聚氨酯、丙烯酸等化學灌漿材料。注漿應在結構施工完畢、停止降水后進行,所有預埋的注漿管均應進行注漿封堵。(2)注漿應從最低的注漿端開始,將材料向上擠壓,為保證注漿效果宜使注漿液低壓緩進。(3)注漿材料不再流入并且壓力計顯示沒有或者幾乎很少壓力損失,應維持該壓力至少2 分鐘。(4)注漿方案、注漿材料、注漿壓力等應由施工、設計、監理單位根據現場具體情況共同制定,并對整個注漿過程進行檢查分析,確保注漿效果滿足防水要求。(5)需要重復注漿時,應確保使用經過核準的注漿材料;21、任何留在注漿通道內的注漿材料必需在其固化前清除干凈。1.4.2.5 膨潤土橡膠遇水膨脹止水條膨潤土橡膠遇水膨脹止水條屬制品型產品,主要用于非迎水面結構的施工縫部位(樓板施工縫),斷面尺寸為20 10mm。1、止水條應安裝在施工縫表面預留的凹槽內,施工縫表面、凹槽底和側面均應堅實,并保證凹槽平整、干凈,無油污、疏松、掉砂、起皮等部位。2、止水條采用專用粘膠劑粘貼在施工縫凹槽內,粘貼應牢固,與基層地面密貼。粘貼不牢、空鼓部位用水泥釘固定。3、止水條采用對接連接,對接部位應密貼、不得出現翹邊現象。4、已經遇水膨脹的要割除,并重新安裝止水條。1.4.2.6 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施工技術要求。水泥基22、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涂刷在施工縫和樁頭混凝土表面,用量1.5kg/m2。采用雙層涂刷,兩層之間的時間間隔根據選用材料的養護要求確定,一般宜為2448h。1、基層處理(1)基層表面應堅實、干凈,無浮灰,浮漿、油污、反堿、起皮、疏松部位。施工縫表面應按規范要求進行鑿毛并清理干凈。混凝土表面的脫落劑應清理干凈。(2)基層過于光滑時,應打磨毛糙。(3)基層表面應無積水,涂刷前,基層表面應保持濕潤。(4)施工縫表面如出現0.3mm 的裂縫,應沿縫鑿成U 型槽,槽深不小于 20mm,槽寬不小于 20mm,然后用剛性封堵材料封嚴。2、施工工藝(1)水泥基滲透結晶防水材料可根據不同部位的施工縫(水平或垂直)可采23、用干撒法、涂刷法或噴涂法施工。(2)采用涂刷法或噴涂法施工時,應分兩道均勻涂刷,兩道之間涂刷方向宜垂直,每道涂刷后,應根據選用材料的使用說明進行養護。(3)采用涂刷法或噴涂法施工時,如基層干燥,則應進行充分潤濕;如環境溫度過高,涂層干燥過快時,會造成涂層材料缺水,水化反應進行不完全達不到相應的強度,甚至造成粉化。因此應及時適當噴霧濕潤,使涂層水化反應充足,以提高涂層的粘結強度和滲透性。3、注意事項(1)涂層應均勻,不得漏涂。(2)雨前 2h 不得涂刷作業。(3)應盡量避免高溫(宜為525 度環境溫度)施工。(4)涂層未實干前不得觸碰或上人。1.4.2.7 密封膠結構頂板變形縫迎水面、變形縫背水24、面以及樓板變形縫上表面采用密封膠進行嵌縫處理時,應采用雙組分聚硫密封膠。1)嵌縫前,應按照設計要求的嵌縫深度除掉變形縫內一定深度的襯墊板,并將縫內表面混凝土面用鋼絲刷和高壓空氣清理干凈,確保縫內混凝土表面干凈、干燥、堅實,無油污、灰塵、起皮、砂粒等雜物。變形縫襯墊板表面無堆積雜物。2)縫內變形縫襯墊板表面應設置隔離膜,隔離膜可采用 0.20.3mm厚的 PE 薄膜,隔離膜應定位準確,避免覆蓋接縫兩側混凝土基面。3)注膠應連續、飽滿、均勻、密實。與接縫兩側混凝土面密實粘貼,任何部位不得出現空鼓、氣泡、與兩側基層脫離現象。4)密封膠表面應平整,不得突出接縫混凝土表面。5)嵌縫完畢后,密封膠未固化前,應做好保護工作。6)頂板迎水面嵌縫膠必須與側墻外貼式止水帶密貼粘接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