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支點索道運輸施工設計方案(1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42157
2022-08-15
15頁
450.53KB
1、.山體公園單支點索道運輸施工方案一、山體公園鐵塔工程概況工程沿線地形以高山大嶺為主,地表植被茂密,樹木密集,且沿線村莊較少,幾乎沒有運輸道路可以利用,工程材料、器材運輸十分困難。其中鐵塔位距小型山地運輸車輛可到達之處最遠約有4km,修筑盤山運輸道路要損毀大量樹木和植被,占用大量土地,經核算要實現修路運輸,投資額巨大,且不符合國家環保、土地和林業政策要求。加之上述塔位工程材料、器材的運輸量大(累計約120t),若以傳統的人力或畜力運輸,除需要修筑簡易的運輸道路外,勞動強度高,施工效率低,運輸周期長,另外塔材單件最重達1.8t,采用人力和畜力運輸根本無法運輸。二、單支點索道運輸施工技術應用對現場進2、行多次詳細的實地調查,并結合山區施工材料運輸常用的“道軌運輸”、“索道運輸”和“地面牽引拖車運輸”等幾種方法。經過周密的可行性分析和技術經濟比較后,認為采用單支點架空索道運輸具有施工投入小、作業簡單、勞動效率高、受天氣及外部環境因素影響小等優點,同時避免了因修筑運輸道路而占用大量土地,損毀樹木和植被,符合綠色環保施工的要求,對于解決山區和林區施工材料和器材的運輸難題具有較高的經濟技術性能比。三、架空索道架設位置的確定對擬選取的各種架設位置進行現場實地調查,并按照架空索道跨距最小、中間沒有明顯凸出物、兩端地勢平坦的原則擇優選取;架設位置確定后使用全站儀對其平斷面進行精確測量。四、架空索道運輸有關3、技術參數選取.4.1 索道型式:單支點單索往復式架空索道;4.2 跨距:200400m;4.3 高 差 角:高差角一般在45以下,最大不超過60;4.4 運載能力:最大運載能力2t;4.5 運行速度:運行最大速度為2m/s;4.6 承 載 索:17.5 普通鋼絲繩(6 37 股),安全系數取 2.5;4.7 支 撐 架:360 360 角鋼抱桿;4.8 牽引動力:卷揚機1 臺(5t);4.9 牽 引 索:9 普通鋼絲繩(6 37 股,參考重量0.261kg/m),安全系數取 4.5;4.10 計算條件:不考慮覆冰影響、溫度變化的影響和風力的作用。計算索道檔距離為 200400m(按實際測量檔距4、為準),高差角為 45,支撐架高度根據具體地形和高差以及跨越物確定,本工程選擇抱桿高度為9m。五、架空索道的組成及現場布置架空索道由承力索、支撐架、牽引、吊運等四個系統構成,詳見圖5-1。.五、索道運輸的安裝與調試5.1 架空索道運輸系統的安裝與調試流程機具運輸清理通道埋設地錨支撐架安裝承力索架設牽引系統安裝提料斗安裝(吊裝動滑車組安裝)系統調試原材料運輸。5.2 索道運輸系統的安裝與調試流程分述如下:5.2.1 清理通道將架空索道走廊內影響索道安裝或運輸的地上障礙物清理干凈,并對兩側料場及支撐架安置處的地面進行平整。5.2.2 地錨埋設地錨規格和埋設位置符合架空索道平面布置要求,7t 地錨鋼5、絲繩套為雙套21.53.5m,卸扣為 8t 級;7t 地錨的有效埋設深度滿足1.8m,3t 地錨的有效埋設深度滿足1.5m,馬道坡度不大于40o。5.2.3 支撐架安裝如圖 6-1 所示,使用 360 360鋼抱桿作支撐架,其 腳部 安裝 防沉 鞋并設有 15 鏈襠鋼絲繩,防其不均勻下沉和側滑;支撐架頭部設拉線環,便于在45o方向上設置拉線。支撐架組裝后應平直,彎曲不超過1%。支撐架在地面組裝后,采用 5m人字木質抱桿起立。支撐架在正常狀態下只承受軸向壓力,禁止在支撐架中部加載額外荷載。圖 5-1 索道支撐架組裝示意圖.5.2.4 承力索架設如圖 6-2 所示,承力索采用張力牽放方法架設。具體6、施工方法如下:首先,用動力傘展放 4 迪尼瑪繩,然后用 4 迪尼瑪繩張力展放 9 牽引索。第二步:將17.5 承力索線軸通過 5t 機動絞磨后和盤在5t 卷揚機線軸上的9 牽引索連接。第三步:啟動5t 卷揚機慢慢收回 9 牽引鋼絲繩,并控制絞磨緩緩松出 17.5 承力索,始終保持被展放的 17.5 承力索呈架空狀態。第四步:當承力索頭被牽至支撐架并通過承力滑車后,再繼續將其牽至地面錨線位置,用17.5 卡線器錨固承力索,松出其端頭并與已設置好的7t 承力索錨固地錨連接。機動絞磨回卷收緊承力索,調整承力索空載弛度較承力索設計空載弛度 f0大 12m左右,最后將承力索通過6t 鏈條葫蘆及 8t 旋7、轉連接器與 7t 承力索錨固地錨連接。調整6t 鏈條葫蘆,將承力索弛度細調至f0。圖 5-2 承力索架設施工示意圖5.2.5 牽引系統安裝牽引系統由 5t 卷揚機、9 牽引鋼繩索、7t 地錨等組成。5t 卷揚機采用電動型式(20kW柴油發電機組供電);5t 卷揚機使用一個7t 地錨(獨立雙套)錨固;卷揚機安裝位置平整,牽引索方向垂直于鋼繩卷.輪;卷揚機的盤繩長度不少于500m。5.2.6 系統調試檢查人工將從 5t 卷揚機引出的 9 牽引索通過 3t 轉向滑車并與懸掛在行走滑車下方的配重鐵連接后,回松卷揚機,配重鐵在重力作用下將后9 牽引索端頭引至下錨固點與提料斗或吊裝動滑車組可靠連接,并開始8、進行系統調試。系統調試重點檢查的項目有:系統各部連接是否可靠;空載承力索弛度是否滿足要求,兩側地錨是否牢固;支撐架是否有變形彎曲現象;發電機組、卷揚機等電氣設備是否可靠接地;卷揚機剎車是否齊全有效;高速行走滑車是否轉動靈活,潤滑油是否已按要求涂抹;架空索道兩側是否能保證通訊暢通,安全警戒工作是否安排落實到位。六、索道運輸施工經過系統調試檢查,判定各系統正常后,即可加載正常運輸。索道運輸時應根據基礎、組塔、架線三大工序工程材料和器材的特性,選用不同的運輸方式:6.1 砂、石料運輸如圖 6-1 所示,基礎砂、石采用容積為 0.3m3,并設有自卸裝置的提料斗進行運輸,在卸料點前側58 米的位置設置 9、1 根卸料擋桿進行自動卸料。圖 6-1 架空索道運輸砂、石料施工示意圖6.2 重量不超過 0.6t 的塔材、機具及器材運輸.圖 6-2 單索運輸大件示意圖如圖 6-2 所示,使用一套索道運輸系統。沿承力索方向順向布置2 套行走滑車,裝料場用吊裝帶或高強卸扣通過吊裝鋼繩套將吊運構件與起吊滑車組下的動滑車連接在一起,同時在構件的起吊側適當位置附帶一根卸料鋼繩套;啟動卷揚機,收緊牽引索進行運輸,當塔材或器材被運輸至卸料位置時,通過卸扣將卸料鋼繩套與綁扎在支撐架上的鋼繩套連接,回松牽引索,緩緩的將構件或器材落至地面。卸料完成后,將卸料鋼繩套掛在吊裝滑車組下端,收緊牽引索使吊裝滑車組懸空,再回松卷揚機,10、使其在自重力作用下快速返回裝料場,進行下一次構件或器材的運輸。6.3 重量為 0.6 1t 的構件或器材運輸如圖 6-3 所示,使用兩套并聯索道運輸系統運輸。在兩套索道運輸系統上分別布置 1 套行走滑車(其下端連接一套起吊動滑車組),穿過動滑車組的.兩個9 牽引索端頭通過牽引支架與從卷揚機引出的11 牽引索相連;在裝料場用吊裝帶或高強卸扣通過吊裝鋼繩套將吊運構件與起吊滑車組下的動滑車連接在一起,同時在構件的兩起吊側適當位置各附帶一根卸料鋼繩套;啟動卷揚機,收緊牽引索進行運輸。當塔材或器材被運輸至卸料位置時,通過卸扣將卸料鋼繩套與綁扎在支撐架上的鋼繩套連接,回松牽引索,緩緩的將構件或器材落至地面11、。卸料完成后,將卸料鋼繩套掛在吊裝滑車組下端,收緊牽引索使吊裝滑車組懸空,再回松卷揚機,使其在自重力作用下快速返回裝料場,進行下一次構件或器材的運輸。圖 6-3 雙索運輸大件示意圖七、索道運輸安全技術措施7.1 一般要求7.1.1架空運輸索道的設計、安裝、使用、維護等工作,應嚴格遵守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程及有關技術規定。施工前對全體施工人員進行詳細的技.術交底。7.1.2索道運輸工作應設專人指揮,指揮人員應位于架空運輸索道兩側通視地點,且配備無線通訊設備指揮工作。7.1.3運輸索道正下方左右各10m的范圍為危險區域。危險區域內設置明顯醒目的警告標志,并設專人監管,禁止有人逗留。7.1.4 運輸過12、程中嚴格控制索道的運載重量,不允許超過設計運載能力。7.1.5 遇有雷雨天氣、五級風以上天氣時,停止索道運輸工作。7.2 牽引系統7.2.1電器設備安裝、調試、維修、拆除工作由持證電工負責;所有電器設備(如發電機、卷揚機)、索道和支撐架可靠接地;每個用電設備均配備獨立的電源箱;7.2.2 卷揚機機手經過技術培訓后上崗,并嚴格執行卷揚機操作規程。7.2.3運輸過程中,專人負責檢查行走滑車、轉向滑車等的工作狀態,發現問題及時處理。7.3 支撐系統7.3.1承力繩索、行走滑輪、轉向滑車等涂黃油進行潤滑保養,以保證索道運輸時行走滑輪行走通暢。7.3.2 支撐架為方形斷面、鋼結構的抱桿,設計長度為9m,13、根開 5m,可根據實際需要,在保證根開比例不變的情況下,適當減短;如需加長,必須對支撐架的強度重新校驗。7.4 承力索系統調整承力索道的空載弛度f0,以保證加載重物時,承力索道的承載弛度f1滿 足 對 跨 越物 的 間 距。調 整 承 力 索道 弛 度 使 用 6t鏈條 葫 蘆。7.4.1 承載素的選擇,因符合下列要求一、承載索應選用密封式鋼絲繩,其公稱抗拉強度不宜小于1170MPa。二、承載索拉緊端的初拉力,應按下式計算:.060/0.045TRN式中 To承載索拉緊端的初拉力(N);No 每年通過承載索的車輪次數;R每個車輪作用在承載索上的輪壓(N)。三、每個車輪作用在承載索上的輪壓,應按14、下列公式計算:下部牽引式貨車0QqtRi水平牽引式貨車QRi式中Q 重車重力(N);qo牽引索每米重力(N/m);車距(m);t 牽引索作用在支架上的附加壓力(N),側型平坦時 t(0.2 0.25)Q;側型復雜時 t(0.3 0.35)Q;i 每輛貨車的車輪數。四、按初拉力預選承載索時,鋼絲繩實際破斷拉力與初拉力之比,永久性索道應為 47.4.2;臨時性索道應為3.5 3.7。承載索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要求:一、承載索的抗拉安全系數,永久性索道應為 3.0 3.2,臨時性索道應為 2.6 2.8。二、承載索的最大與最小工作拉力,應按下列公式計算:max0TWq hKTmin0TWq hKT式中15、 Tmax 承載索的最大工作拉力(N);Tmin承載索的最小工作拉力(N);W 承載索拉緊重錘的重力(N);qc承載索每米重力(N/m);h承載索拉緊端與錨固端之間的高差(m);K拉緊區段內承載索摩擦力的折減系數;.T拉緊區段內承載索按同向疊加計算的摩擦力總和(N)。三、拉緊區段內承載索按同向疊加計算的摩擦力總和,應按下式計算:1()2sin2sin22cpTC Wqq LWT式中 C1 拉緊索導向輪的阻力系數,帶滑動軸承的導向輪為0.05 0.06;帶滾動軸承的導向輪為 0.030.04;其中導向輪直徑較大時取小值,反之取大值;承載索與鞍座之間的摩擦系數;q線路均布載荷(N/m);L拉緊區段16、的平距(m);承載索在拉緊站偏斜鞍座上的水平折角()。Tp承載索在拉緊區段內的平均拉力(N);錨固站站口第一跨弦線與拉緊站站內承載索中心線之間的總折角(),凸起側型為正號凹陷側型為負號。拉緊區段的劃分,應符合下列要求:一、應采取提高運行速度、降低承載索與鞍座之間的摩擦系數、減少拉緊系統和偏斜鞍座上的摩擦阻力、提高承載索公稱抗拉強度、加大拉緊重錘質量等措施,延長拉緊區段的平距。二、一個拉緊區段的最大平距,應按下式計算:1max00.25(2sin2sin)22()K CLKqq式中Lmax 一個拉緊區段的最大平距(m);錨固站站口第一跨弦線與拉緊站站內承載索中心線之間的總折角(),凸起側型為正號17、,凹陷側型為負號。三、對于多拉緊區段索道,應進行多方案比較,合理劃分各拉緊區段。四、在每個拉緊區段內,承載索錨固端宜設在高端,承載索拉緊端宜設在低端。五、當凸起地段支架群的摩擦力總和可以阻止承載索滑動時,宜采用兩端拉緊方式。承載索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要求:一、在一個拉緊區段內,宜采用整根的密封式鋼絲繩;二、線路套筒宜采用楔接。線路套筒與支架的距離,不得小于15m;三、過渡套筒內承載索的末端宜采用楔接。拉緊索的末端應采用鑄接。.7.4.3 牽引索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一、牽引索應選用 6M7面接觸、6X(19)線接觸的同向捻鋼絲繩,其公稱抗拉強度不宜小于 1520MPa;二、牽引索不得采用交互捻18、鋼絲繩;三、鋼絲繩表面絲的直徑不得小于1.5mm。牽引索的抗拉安全系數應為4.5 5.0。一個傳動區段的最大平距或最大高差,應按下列公式計算:02max00(1)tan0.367BqCnLAqf02max00(1)10.367tanBqCnHfAq式中Lmax 一個傳動區段的最大平距(m);Hmax 一個傳動區段的最大高差(m);qo牽引索每米重力(N/m);牽引索的結構系數,6M7鋼絲繩 為 9.5.91,6X(19)鋼絲繩 為 9.585;B牽引索的公稱抗拉強度(MPa);n牽引索的抗拉安全系數;C2 牽引索最小拉力與其每米重力的比值;A索道小時運輸能力(t/h);空車重力與有效載荷的比值19、;v貨車的運行速度(m/s);傳動區段全線的平均傾角();fo 貨車的運行阻力系數,其值應符合本規范規定。在本公式中,動力型索道應采用正號,制動型索道應采用負號。7.4.4 電氣的控制,應符合下列要求:一、動力型索道起動時,應使驅動裝置獲得恒定的起動轉矩。負力矩較大的制動型索道,應采取動力制動的起動方式。.二、索道正常起、制動時的加、減速度,應控制在0.1 0.15m/范圍內。三、正常運行時,牽引索運行速度的變化不得大于5。四、未設機械變速裝置的驅動裝置,應有0.3 0.5m/s 的檢修速度。五、低速反轉運行的時間,不得少于三分鐘。六、索道緊急制動后,在事故開關復位之前驅動裝置不應重新起動。七20、多傳動區段的索道,各段宜設同步起動與制動的裝置。八、拉緊裝置和拉緊重錘軌道的兩端,應設行程開關。當拉緊小車或拉緊重錘到達極限位置時,索道應自動停車。九、驅動裝置的電動機,應設下列保護裝置:1過電流保護;2過負荷保護;3失壓保護;4超速保護;5對制動型索道應有零電流保護。7.4.5 通信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一、裝載站、卸載站與非自動中間站之間,應設專用直通電話;二、自動轉角站、拉緊區段站或某些制高點處的支架,應設專用直通電話的接線插座;三、通信線路應靠近索道線路;四、裝載站與卸載站應設外部行政電話;五、站房人員與巡線人員,應配備無線電對講機;照明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一、各站房應設電氣照21、明。裝、卸載處和主要設備處應設局部照明。二、站房出口處應設投光燈。防雷與接地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一、站房應設避雷裝置;二、支架和承載索應接地,接地電阻不得大于30;三、站內設備和配電裝置的外殼,應接地或接零。馬幫運輸及人力運輸方案:基礎砂石、基礎鋼材運輸采用帶前加力的順六輪或拖拉機運輸,山區小運輸全部采.用馬幫運輸,而基礎鋼材采用打包套膠、人力運輸的方法進行。基礎攪拌機用 0.16L 的可拆卸式攪拌機,分解后人力搬運的方法進行。組塔采用成品保護,人力肩抗運輸,為防止塔材的磨損,用麻布、膠套或草袋綁扎后進行運輸。7.4.6 架線材料的運輸:a瓷瓶采用馬幫運輸,合成絕緣子串采用人力合抬的方法運22、輸。b 滑車采用拆卸后,人力運輸。(拆除及安裝過程必須由廠家協同拆卸,避免破壞滑車承重及轉動的靈活性)c 導引繩、牽引繩,采用馬幫分捆合成運輸。d 運輸過程中,要注意步伐協調一致,并防止塔料與周圍物體發生碰撞,造成變形及扭曲。人力運輸時,由于下雨、下雪后,道路泥濘光滑,存在較大的運輸安全風險,針對此情況下施工,現場必須有超前意識,運輸隊負責人必須將自己負責范圍內的道路進行摸點,該修路的必須修路,該運石子墊路的地方,必須一次性墊好,并在運輸過程中經常修繕,確保施工運輸過程中道路的暢通無阻,7.5 運輸作業7.5.1運輸牽引速度以1.52m/S為宜。在運送器材的起步和即將到位階段必須緩慢牽引。7.23、5.2 卷揚機應設有自動保安裝置,自動停機整定值定為1500 kg。7.5.3采用兩套索道并聯工作時,兩條承力索的間距應根據被運物件的長度而確定,且兩套索道系統應由一人指揮。八、架空索道運輸中常見問題及應對辦法架空索道運輸中常見的問題主要有:林區架空索道承力索架設、滑車使用壽命短、卷揚機工作效率低等問題。8.1 承力索架設本標段索道運輸的塔位全部位于集體和國有天然林區,且地勢陡峭,如何順利的完成架空索道承力索架設,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若采用傳統的人力鋪放方法,勞動強度大,施工作業危險,且承力索升空困難,需要砍伐通道內.的樹木。基于這個問題,我們在施工方法的討論時就重點對其進行了關注,并結合本24、工程采用索道運輸塔位多,索道架設量大的特點,采用了動力傘展放4 迪尼瑪初級引繩,然后再用4 迪尼瑪初級引繩張力分級展放 9 牽引繩和17.5 承力索的施工方法。8.2 承力索馳度承力索馳度的大小是索道能否正常工作的基礎,馳度太大,在運輸過程中,因受集中荷載的作用,料斗或被運構件及器材易與被跨越物碰撞;馳度太小,則在集中荷載的作用下,承力索應力巨增,大幅度降低了索道的運載重量。因此,在架設索道時,必須按索道設計運輸能力、選用的承力索規格、兩支撐點高度和高差、跨越物高度、索道檔距精確計算索道架設馳度。8.3 行走滑車和轉向滑車的磨損控制行走滑車和牽引轉向滑車在施工中因始終處于高速運轉、承受較大軸向25、荷栽的工況,磨擦生熱極易使滑車疲勞破壞。為避免因滑車的損壞影響運輸效率和施工安全,需從三個方面入手解決此問題:第一,轉向滑車和行走滑車全部使用高速滾軸式滑車,工作中隨時檢查其工況,保持其潤滑良好。第二,將牽引卷揚機布置在支撐架后側,減小牽引索對牽引轉向滑車的包絡角;降低了牽引轉向滑車的運轉速度和牽引索對其軸向壓力,同時避免了將卷揚機布置在裝料場轉向牽引而出現牽引索長而卷揚機容繩長度不夠的問題。第三:每套架空索道配備2 套備用行走滑車和牽引轉向滑車,以備更換。8.4 卷揚機功率根據本工程施工實踐證明,采用 5t 卷揚機方能保證正常的牽引運輸速度和連續作業需要。.九、人員及設備配置表9.1.機械設備表序號名稱型號數量1.手動葫蘆5t 4套2.手動葫蘆3t 6套3.卷揚機5t 1臺4.卷揚機2t 1臺5.強力攪拌機JW250 1臺6.升降機TJ2-1 1臺7.鋼絲繩20mm 600米8.導輪3t 10個9.導輪5t 10個9.2 人員配置表序號名稱數量1.電工2名2.起重工2名3.工人15名4.土木工15名5.焊工5名單純的課本內容,并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通過補充,達到內容的完善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所以一無所能。教育革命的對策是手腦聯盟,結果是手與腦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