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煤寺家莊礦排矸路施工組織設計(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44110
2022-08-15
8頁
22KB
1、陽煤集團寺家莊礦排矸公路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第一章 工程概況一、工程地理位置及范圍1工程位置寺家莊礦排矸公路屬三級公路工程項目,是寺家莊礦運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本項目路段起點(K0+000)位于礦井運煤公路的K0+697.076里程,線路向西南沿孤山山坡布線止于排矸場地,路線全長2100m。2.工程范圍K0+000K2+100段全段,K2+100至終點不在此次施工范圍內。二、設計概況1.橋涵工程A里程樁號K0+065.488,該蓋板涵為單跨2米鋼筋混凝土蓋板涵,板涵長39.77米。該涵與運煤公路中心成38度角斜交。涵身及基礎結構:采用漿砌片(塊)石,出入口為八字型。涵頂上部結構:采用跨徑為2米的2、單跨預制鋼筋混凝土蓋板。B里程樁號:K0+473,該蓋板涵為單跨1.5米鋼筋混凝土蓋板涵,板涵長18.04米。涵身及基礎結構:采用漿砌片(塊)石,出入口為八字型。涵頂上部結構:采用跨徑為1.5米的單跨預制鋼筋混凝土蓋板。C. 里程樁號:K1+150,該涵為直徑800mm的鋼筋混凝土圓管涵,管涵長30.33米。基礎結構:采用3:7灰土做墊層。D. 里程樁號:K1+532,該蓋板涵為單跨2米鋼筋混凝土蓋板涵,板涵長41.45米。涵身及基礎結構:采用混凝土澆筑。涵頂上部結構:采用跨徑為2米的單跨預制鋼筋混凝土蓋板。2.道路工程.主要技術指標全段按山嶺重丘區三級公路技術標準,設計汽車荷載等級:公路II3、級;設計行車速度30km/h;設計洪水頻率:1/50。路基寬度8.5m,路面寬度7.0m,兩側路肩寬各0.75m。路面橫坡為1.5%,路肩橫坡為2.5%。超高漸變率采用1/751/330。填方路基邊坡高度大于8m時,8m以上邊坡采用1:1.5,8m以下采用1:1.75;挖方邊坡采用1:0.75,大于10m做碎落臺,寬度為2m。路基壓實度:路堤080cm深度內94%,80150cm深度內93%,150cm以下90%;零填及路塹段080cm深度內94%。路面設計標準軸載為BZZ-100,設計使用年限為10年。.自然地理狀況地形、地貌寺家莊礦排矸公路地處昔陽縣野嶼村境內,地屬山嶺重丘區,地勢陡峭,切4、割劇烈,橫坡較陡,相對高差20-110m,地表植被茂密,通視困難。工程地質及地震沿線覆蓋層以風化巖、粘性土為主,厚度為14m,部分地區達48m。巖層多為泥巖,灰黃-暗紫色;夾薄層砂巖;裂縫發育,一般35mm,泥質充填;巖層傾角810,傾向南西;風化強度中等,半堅硬。依據中國地震參數區劃圖GB18306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本區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0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氣候、水文本區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氣候變化明顯。最高氣溫37.9,最低氣溫-23.9,全年平均氣溫9.3。冰凍期為每年11月至翌年4月,最大凍結深度為0.75m。年最大降雨量9955、.7mm(1963年),年最小降雨量242.3mm(1972年),年平均降雨量592.0mm,雨量集中在每年的79月份。年平均蒸發量1879.6mm。主導風向為西風,最大風速可達21m/s,年平均風速約為2.1m/s。本段地表水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河中平常少水或無水,受季節性影響明顯,雨季排泄山中水流。.資源情況本項目范圍廣泛分布石灰巖、白云巖、灰巖等硬質巖,建筑材料豐富,沿途設有塊、片、碎石、砂料等場地。粘土場于K0+200K0+358.392具有代表性,沿途不同程度分布,隨處可采掘。本段水資源豐富,可供生產、生活使用。.平面及縱斷面組合設計在進行平面及縱斷面線形組合設計時,盡量使路線同地形6、地物、景觀和視覺相協調,以保證舒適、安全的使用功能。在保證平縱線形平順、流暢的前提下,設計中盡可能使二者的技術指標保持均衡和協調,同時在空間位置的布置上,遵照規范要求精心設計,避免出現不良的線形搭配與組合,以保證良好的視覺效果,提高行車舒適性,確保行車安全。.路面設計路基:本段道路橫斷面寬9米,最大挖方區位于K1+630段,高度達20m。最大填方區位于K1+541段,深度達9m。路面:混合車道路面:15cm水泥穩定級配碎石基層;30cm水泥混凝土面層。結構層總厚度為45cm。 .排水系統為保證路基的穩定性,該路全線排水溝及邊溝采用0.4m0.4m矩形溝,將公路兩側的邊溝、排水溝通過涵洞溝通聯7、系,形成連續的排水系統,并通過排水溝、邊溝、涵洞把水排入河流、天然溝或被交路的排水系統,確保路基的穩定。三、工程特點1.本工程道路規劃紅線內有部分農田,且分布有溝壑等,地形地質較為復雜。2.原道路為通往野峪村的交通要道,路寬僅為3.5m,地勢險要,路況太差,難以會車,且當地村民大部分騎摩托車出入,所以在施工中必須做好安全工作,確保施工安全。K0+000K0+900段開挖山體與原野峪村路邊緊鄰,施工中會有土方及石塊掉落,所以在施工期間兩邊各派一人對行人進行管理,并且每天出4個工給清掃路面。K1+200K2+100段山體位于村莊頂部,且山體坡度比較陡,在開挖時必須在山體底部設置防護,且安排專人看管8、。3.在里程K1+320K1+380段溝壑過深,為確保路基的穩定性,在路基左側設置路堤式漿砌片石擋土墻作為支護。4.在里程K1+520段路基屬于半填半挖段,且填方原地面線坡度陡于1:5,所以該段路基基底需挖成臺階,臺階寬度不得小于1m,并設2%4%向內側傾斜的坡度,確保路基的穩定。5.根據施工進度計劃,工程歷經夏、秋兩季,且混凝土路面澆筑在低溫季節進行,所以必須制定相關的季節施工措施,確保工程質量。四、施工條件1.建筑用地面積:67336.7M3。2.場地拆遷及平整情況:已具備開工條件。3.施工用水、電:已到位。4.場內外道路:材料、機具進場道路在K0+000K0+900段主要利用原野峪村路,9、K0+900K2+100段修筑一條寬9m的施工便道,以便材料,車輛及施工機具進場。在K1+532板涵施工時,另外修一條便道,并且專門平整一個泵車操作場地,場地長20m,寬18m。5.開工前由建設單位向施工單位提供施工圖、地質勘探報告、道路紅線、高程點、樁號、標坐等測量放樣基礎資料。五、施工規范及驗收標準1.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J03395)2.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JTJ0342000)3.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92)4.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CECSl222001)5.公路橋梁施工技術規范(JTJ041-2000)六、編制說明根據設計文件要求以及對施工現場詳細全面的考察10、,在充分了解了本工程特點的基礎上,結合我單位多年從事交通土建工程施工中所積累的豐富經驗、技術優勢和施工能力,編寫本施工組織設計。對關鍵工序作出科學合理的組織,解決各工序之間的相互干擾,使整個工程項目施工協調一致,高效地進行,并嚴格按照經過批準的施工組織設計進行施工,確保本工程在安全、質量、工期、環保等諸多方面取得良好的成績。1. 編制依據.排矸公路(K0+000K2+736.931)設計施工圖及其他技術性文件。.設計單位、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現場勘察所確定的會議紀要。.有關施工技術規范、標準、規定等。.根據我單位現有的技術裝備和施工能力。.根據我單位從事交通土建工程所積累的成熟施工經驗11、和技術成果。.國家頒布的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2編制原則.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根據我單位的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堅持科學組織、合理安排、均衡生產,確保優質高效的履行合同。.按照設計文件、技術規范和標準的要求,正確選擇施工方案,實行全面質量管理。.嚴格貫徹“安全第一”原則。.堅持優化技術方案和推廣應用“四新”成果的原則,在施工中發揚創新精神,以科技為先導,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積極尋求為建設單位節約投資的合理化建議,對技術方案進行不斷的優化。3編制目的在滿足建設單位各項要求條件的前提下,確保工程施工質量創優,力爭施工工期提前,把施工對周邊環境影響控制在規定要求范圍內。第二章 工期12、及質量目標一、工期目標及控制我單位根據本工程的工作量及自身的施工能力,通過合理組織,確保目標工期,確定本工程的總工期日歷天數為150天。1根據總控制計劃編制月控制計劃,根據月控制計劃編制周計劃。編制周計劃時根據前三天的實際情況制定下周計劃,實行3日保周、周保月、月保總控計劃的管理方式。2根據工程量合理劃分流水段,并按進度計劃合理調配勞動力和生產設備,保證按照進度計劃的要求完成任務。3加強質量管理,推動技術創新,確保工程產品一次成優率,從而確保施工進度。4建立例會制度,優化方案、解決矛盾、協調關系,減少管理內耗,對照計劃,及時調整,保證工程按進度計劃有序進行。5與氣象部門、環保部門簽訂有關信息資13、訊服務協議,提前做好雨季的預測和安排工作。二、質量目標及控制本工程的質量目標為:1我單位將本工程列入2008年度重點工程的創優項目,使該工程在質量管理和技術保證上,都能確保合格率100,優良率85以上,力爭達到市優目標,以實現質量目標。 2單位建立完善而科學的部門設置,針對本工程特點建立一套信息反饋及時有效的質量控制體系,質量控制體系如下表所示。3本工程將嚴格按GB/TISO9001-2000質量體系,加強過程控制,做好施工過程中各種技術信息的收集分析工作,確保每個分部/項工程都有切實可行的技術方案,從而從技術上確保工程質量。4本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將堅持實行工程質量報驗制,加強與監理、質監等管理部門的工作聯系,既反映自身的質量管理手段和實際效果,又爭取相關部門對自身質量管理方面提出的改進要求和技術指導,共同為業主提供優質精品工程。5項目部組建QC質量管理小組,將對某些重要的分部/項工程進行質量攻關,既克服質量通病又確保工程質量。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