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南二環快速路工程交通安全專項應急緊急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5457
2022-08-31
12頁
73.50KB
1、目 錄一、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31、事故可能發生的原因32、事故分類43、危害5二、應急處置基本原則5三、組織機構及職責:5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52、主要職責6四、預防與預警91、危險源監控92、預警行動10五、信息報告程序101、危險源監控102、預警行動10五、信息報告程序101、報告程序102、報告方式103、聯系人員114、報告內容11六、應急處置111、響應程序112、處置措施11七、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12呼市南二環快速路工程項目經理部交通安全專項應急預案為了切實加強交通安全,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高效、有序地組織事故搶救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正常的施工秩序2、和社會秩序,明確安全事故處理的責任,確保全員人身安全不受傷害,特制訂本預案。一、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事故可能發生的原因:1)客觀因素道路、氣象等原因,也可引起事故發生。2)車況不佳車輛技術狀況不良,尤其是制動系統、轉向系統、前橋、后橋有故障,沒有及時檢查、維修。3)疏忽大意當事人由于心理或者生理方面的原因,沒有正確觀察和判斷外界事物而造成精力分散、反應遲鈍,表現為觀望不周、措施不及或者不當。還有當事人依靠自己的主觀想象判斷事務或者過高估計自己的技術,過分自信,對前方、左右車輛、行人形態、道路情況等,未判斷清楚就盲目通行。4)操作失誤駕駛車輛的人員技術不熟練,經驗不足,缺乏安全行車常識,未3、掌握復雜道路行車的特點,遇有突然情況驚慌失措,發生操作錯誤。5)違反規定當事人由于不按交通法規和其他交通安全規定行車或者走路,致使交通事故發生。如酒后開車、非駕駛人員開車、超速行駛、爭道搶行、違章裝載、超員、疲勞駕駛、行人不走人行橫道等原因造成交通違法的交通事故。2、事故分類1)輕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輕傷1至2人,或者財產損失的數額中機動車事故不足1000元,非機動車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2)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傷1至2人,或者輕傷3人以上,或者財產損失不足3萬元的事故。3)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傷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財產損失3萬元以上不足6萬元的事故。4)特大事故是指4、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傷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時重傷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時重傷5人以上,或者財產損失6萬元以上的事故。截至2012年11月10日,重特大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148%和155%,其中煤礦重特大事故同比分別下降350%和342%。同時,在城市中事故類型也可分為:直行事故。市區非主要路口及邊遠郊區,由于沒有安裝紅綠燈,直行車輛發生事故的概率較大,約占事故總數30%;追尾事故。多發生在遇紅燈急停車時由于前后車距過近而追尾,或雨霧天氣則追尾更為常見,約占事故總數13%;超車事故。快速車在超慢速車時與對面車相撞,或與突然橫穿的行人、騎車人相撞而導致;夜間超車時遇5、對向車炫目燈光,亦常造成事故;約占事故15%;左轉彎事故。交叉路口左轉變時,交織點多,車與車、車與人沖突可能性增大,常引發事故,約占事故總數25%;右轉變事故。在巷道的進出口、單位大門的進出口和一些十字路口,是右轉彎事故的多發之處,約占事故總數20%。3、危害:1)造成人員傷亡。2)造成財產損失。3)導致交通堵塞甚至交通癱瘓。二、應急處置基本原則1、實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實行“預防為主、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單位自(互)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2、堅持做到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以人為本、減少危害;整合資源、協同應對。3、統一管理,分級負責。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實行項目部、分部、作業班組三6、級應急救援機制,并與當地政府部門的應急救援機制相協調。4、嚴謹科學,規范有序。依照事件屬地管理原則,對較大及其以上事故或事件以地方政府為處置主體,工程指揮部、項目部積極主動,有效配合、參與處置活動,采取嚴格有序、科學有效措施,將危害和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三、組織機構及職責: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呼市南二環快速路四標段成立以項目經理崔長利為組長,項目副經理、副書記、安全總監及總工程師為副組長,綜合部、工程部、安質部、計合部、物設部、財務部及試驗室負責人為組員的應急領導小組。在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領導下開展工作,分工明確,各司其責,形成上下聯動,協調一致、全員參與的預防和應急管理體系,保證預防和應急管7、理工作自上而下的有效實施。組織機構如下:組 長:崔長利總指揮:寧 銳副組長:劉波、劉偉、楊海峰、張傳斌、陸岳組 員財務部李生 安質部陳金國工程部趙迎春計合部劉乾試驗室劉宏濤辦公室龍治宏物設部徐建軍2、主要職責22.1、組長由項目經理崔長利擔任。職責:(1)確認5名副組長、搶險綜合協調辦公室、技術處理組、現場緊急疏散搶險組、現場交通保障、后勤保障、治安組、物資、醫療、救護組、事故調查處理工作組組長,明確各自職責,督促其立即開展工作;(2) 根據技術自理組意見決策搶險方案,核定事故快報等。2.2、副組長由劉波、劉偉、楊海峰、張傳斌、陸岳擔任。職責:(1)根據組長確定的搶險方案,負責指揮調度現場辦公8、室、各應急搶險小組、事故搶險救援單位及公安、武警、消防、人防、衛生等應急聯動單位;(2)協同應急處置,實施搶險救援。(3)負責調集搶險單位、人員、物資、設備、車輛等;(4) 負責制定搶險技術方案,報技術處理組審定;(5)按照組長確定的搶險方案實施搶險,并及時通報搶險進展情況。2.3、搶險綜合協調辦公室主任由黨委副書記陸岳擔任。組員:龍治宏、劉麗娜、張超、鄒蒙、趙同峰職責:(1)保持與各小組聯絡,統一制作現場搶險人員、搶險車輛所用標識;(2)配合做好信息發布工作,并做好現場媒體活動管理工作;(3)對現場各類會議紀要進行匯總,對各類稿件、專家意見進行簽收;(4)起草事故快報和新聞統發稿,攝錄現場音9、像資料等。 (5)綜合協調各方工作,負責對外聯系如:公安、武警、消防、人防、衛生、各管線單位、保險公司等應急聯動單位;(6)落實搶險物資、人員,參與或組織事故調查工作;2.4、技術處理組組長由副總工程師楊海峰擔任。組 員:付有余、王志宇、趙迎春、劉秀、郭永偉、李斌職責:(1)負責組織技術處理組成員審核搶險方案、分析監測數據事宜;(2)及時了解現場情況,為總指揮提供最佳搶險技術方案。2.5、現場緊急疏散、搶險組組長由生產副經理張傳斌擔任。組 員:王文明、左樹廣、蘇杰、李小剛職責:(1)負責對危險區域人員和重要物資有次序地疏散;(2)負責組織專業搶險隊、人員、物資、設備,根據各自職責,分工負責;(10、3)按照項目部確定的搶險方案實施搶險,盡快落實搶險物資、營救被困和受傷人員,控制并消除事故影響;(4)并及時副組長報告搶險進展情況。2.6、現場交通保障、后勤保障、治安組組長由安全總監劉偉擔任。組 員:陳金國、劉宏濤、崔嘉城、劉乾、劉曉東、翟亮(1)根據需要請屬地公安局部門維護事故現場秩序;(2)有序地疏散事故區域人員和圍觀群眾,防止意外傷害;(3)對需要取證的事故現場進行保護等。(4)對危害區外圍的交通路口實施定向、定時封鎖,阻止事故危害區外的公眾進入;(5)對事故現場周圍的交通秩序進行重新組織和安排,防止交通擁堵;(6)指揮、調度撤出危害區的人員和使車輛順利地通過通道,并確保事故應急救援的11、隊伍、技術專家和設備、物資能及時趕往現場(對搶險所需材料輸送的車輛,必要時進行開道);(7)對重要目標實施保護,維護社會治安。(8)必要時尚需組織供電、供水、供氣、通訊、房屋拆除等其他專項工作。2.7、物資、醫療、救護組組長由副經理兼物設部長劉波擔任。組 員: 徐建軍、熊世勛、霍培峰、劉乾、張春瓊、楊康焱職責:(1)提供所有必要的防護、搶險、排險、救援等物資。(2)負責對事故發生后的傷、亡人員實施人道主義的救援,對傷員進行應急處置、急救和救護;(3)負責為應急處置人員和撤離后的人員提供生活、辦公條件;(4)必要時根據事先制定的預案請衛生部門、市醫療救治中心設置現場醫療急救站,對傷員進行現場分類12、和急救處理,并及時合理轉送醫院治療進行救治,對現場救援人員進行必要的醫學監護。2.8、事故調查處理工作組組長由副總會計師李生擔任。組 員:李安嶺、王彥明、李小剛、郭永偉、李航、宗慶東職責:(1)負責對撤離時的各方財產進行登記、確認并匯總; (2)負責事故調查處理;(3)負責處理受傷害人員及其家屬的善后事宜,做好社會穩定工作。(4)組織事故發生后保險理賠工作等。(5)并及時向總指揮報告調查進展情況。四、預防與預警1、危險源監控(1)遵守交通規則。(2)安裝好現場交通標志。(3)做好交通導改。2、預警行動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針對交通安全事故、事件開展風險評估專家論證,并根據預測結果,進行以下預警:213、.1當符合本預案啟動條件時,立即發出報告請求啟動;2.2指令啟動本預案,并通知所屬人員進入預警狀態;2.3指令采取防范措施,并連續追蹤交通安全事故事態發展。五、信息報告程序1、報告程序事故單位在事故發生后,現場負責人蘇杰();左樹廣(;王文明();李小剛();立即向副組長張傳斌報告;副組長張傳斌立即向組長崔長利報告;項目部按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及公司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制度上報公司。2、報告方式本項目現場報警方式有警報器、電話。3、聯系人員項目部值班人員及電話:陳金國:;辦公室:;4、報告內容包括發生事故具體工點位置、時間、傷亡情況、初步分析的事故原因、報告人姓名及電話等 六、應急處置14、1、應急響應分級級響應:生產過程發生交通安全事故,造成10-29人死亡;或危及10-29人生命安全,或造成5000-10000萬元直接經濟損失,或重大社會影響等。響應行動由國家安全監督管理總局組織實施,自治區人民政府按相應的應急預案全力組織搶救。級響應:生產過程發生交通安全事故,造成3-9人死亡;或危及3-9人生命安全,或直接經濟損失較大,或社會影響較大等。響應行動由自治區安全監督管理局組織實施,事發地市人民政府按相應的應急預案全力組織搶救。級響應:生產過程發生交通安全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危及3人以下生命安全,或有一定社會影響等。響應行動由市安全監督管理局組織實施,事發單位按相應的應急預15、案全力組織搶救。級響應:生產過程發生交通安全事故,造成人身重傷,但未造成人員死亡;或有一定經濟損失,社會影響不大等。響應行動由工程指揮部組織實施,項目部按相應的應急預案全力組織搶救。級響應:生產過程發生交通安全事故,僅造成人員輕身傷害。由項目部事故應急救援小組負責組織實施,事故由項目部負責組織搶救。2、響應程序1、項目部主要領導一旦接到發生或者有可能發生重大事故報告后,立即趕赴事故現場,同時安排有關職能部門領導、事故應急處置及技術處理組趕赴事故現場。2、踏勘現場,由組長或副組長決定啟動應急預案,組織召開現場會議,研究搶險方案,落實搶險事宜。3、處置措施1)事發現場當事人采取的應急處置措施 車輛16、意外失火:當行車途中車輛突然失火,駕駛員應立即熄火,切斷油路和電源,關閉點火開關后,立即設法阻止車內人員離開車體,若因車輛碰撞變形,車門無法打開時,可從前后風窗玻璃或車窗處脫身。 車輛翻車:當車輛要傾翻時,應緊緊抓住轉向盤,想辦法固定身體,隨車體旋轉,車內人員應迅速趴到座椅上,抓住車內的固定物,使身體夾住座椅中穩住身體,避免身體在車內滾動受傷。 車輛落水:當車輛翻進河里時,若水較深時,想不要急于打開車門和車窗玻璃,應首先使頭部保持在水面上,迅速用力推開車門或玻璃,同時深吸一口氣,及時浮出水面。迎面碰撞:一旦遇到事故發生,當迎面碰撞的主要方位不在駕駛員一側時,駕駛員應緊握轉向盤,身體后傾,保持身17、體平衡,如果迎面碰撞的主要方位在臨近駕駛員座位或者撞擊力度大時,駕駛員應迅速躲離轉向盤,以免受到擠壓而受傷。2) 現場指揮部采取的應急處置措施 當發生人員受傷時,要盡可能將傷者移至安全地帶,以免再次受傷,暴露的傷口要盡可能先用干凈布覆蓋,在進行包扎,以保護傷口。協助劃定警戒區,設臵警戒線,現場警戒、疏導交通。確定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控制肇事人,查找證人。七、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1、應急救援物資及器材見附件二。附件一:1、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聯系方式序號姓名職務電話號碼備注特殊情況替換1崔長利項目經理組 長如組長不在,根據實際情況由副組長擔任組長2劉波副經理副組長3劉偉安全總監副組長18、4楊海峰工程部副組長5陸岳副書記副組長6張傳斌副經理副組長7陳金國安質副部長成 員8徐建軍物設部長成 員9劉乾計合部長成 員10李生財務部長成 員11劉宏濤中心試驗室主任成 員12龍治宏綜合部長成 員2、 常用及醫院聯系方式序號單位名稱地址聯系電話1消防1192公安1103急救中心1204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呼和浩特大學東街83號5呼和浩特市賽罕區醫院呼和浩特市昭烏達路394號附件二: 應急救援設備、物資序號名 稱數量備 注1口哨20支發布信號,現場指揮使用2警鈴3個發布信號,通知進入緊急狀態,準備接收指令3對講機10部4急救箱5個醫治輕傷者5擔架5個現場轉移重傷人員6滅火器20個7裝載機1臺8水車2輛9自卸汽車2輛10小汽車5輛11其它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