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吉蓮線防冰改造工程基礎施工方案(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69434
2022-09-02
19頁
160.04KB
1、35kV吉蓮線防冰改造工程 基礎施工方案 目 錄 1.工程總說明-1 2.基礎施工說明-1 3.施工測量-2 4.塔位基面處理-4 5.土石方開挖-5 6.基礎原材料-6 7.鋼筋的加工-8 8.鋼筋的綁扎與支模-9 9、現場澆筑基礎-10 10.砼的拆模及養護-13 11.回填土-14 12.基礎保護帽的澆制-14 13.基礎施工工藝要求及質量保證措施-14 14.基礎工程安全技術措施及文明施工-15 15.基礎配置表-18 16.地腳螺栓配置表-18 17.基礎預偏值-19 18.基礎施工圖(附圖)-2035kV吉蓮線防冰改造工程1. 工程總說明 1、由于吉蓮線#11-#18、#30-#32、4段位于有利于覆冰形成的地區,在最近幾年中線路及桿塔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覆冰,已經遠遠超過了當時的設計負荷,為今后線路安全運行埋下了隱患。為提高廣東電網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結合我國現行架空送電線路規范的規定,本工程將對35kV吉蓮線進行防冰改造設計。2、本工程分為兩段,兩段合計改造長度;4.857km,按照單回路、全線鐵塔設計。鐵塔總數21基,基中直線10基,直線耐張11基,轉角耐張8基,導線選用LGJ-150/35型鋼芯鋁鉸線。前段:改造原桿#11-#18(#10、#19)不改造,新設計桿號N11-N19,改造段長1.719km,鐵塔共9基,另架設新設計N19-原桿塔#19檔的導線0.151km3、,線路呈南北走向,基本與國道G323平行走線。后段:改造原桿#30-#41(#29、#41不改造),新設計桿號N30-N41,改造段長2.756km。鐵塔共12基,另架設原桿塔#29-新設計N30檔的導線0.216km,線路成東西走向。3、本工程需拆除舊線路4.857 km,拆除舊桿19基。其中;直線單桿11基(#11、#13、#14、#18、#30、#31、#33、#35、#36、#38、#39),耐張雙桿6基(#12、#15、#17、#32、#37、#40),耐張三聯桿1基(#34)。#19-#29段不改造。2.基礎施工說明2.1桿塔基礎施工,應嚴格按照35500kV架空電力線路施工及驗收4、規范(GBJ233-90)、35kV吉蓮線防冰改造工程基礎施工圖及桿塔結構明細表、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92)、鋼筋焊接及驗收規范(JGJ18-96)及“110220kV送電線路結構部分施工說明”中的有關規定執行。2.2 35kV吉蓮線工程從35kV蓮塘變站往110kV吉田站方向,并以此來區分前后左右,大號小號,鐵塔基礎亦按此編號。2.3現澆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基礎采用的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0。 保護帽強度等級為C15。2.4本工程混凝土量統計:C20:626.7m33.施工測量3.1線路復測3.1.1復測時應首先校核方向樁的方向,以校核后的方向樁為基準校核塔位樁。3.1.5、2校核設計勘測釘立的塔位中心樁的位置,當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查明原因予以糾正。3.1.2.1以設計勘測釘立的兩個相鄰直線樁為基準,其橫線路方向偏差大于50毫米。3.1.2.2當采用經緯儀視距法復測距離時,順線路方向兩相鄰塔位中心樁的距離與設計值偏差大于設計檔距的1%。3.1.2.3轉角樁的角度值,用方向法復測時對設計值的偏差大于130。3.1.3施工復測時應對下列幾處地形標高進行重點復測。3.1.3.1地形變化較大,導線對地距離可能不夠的地形凸起點的標高。3.1.3.2桿塔位間被跨越物的標高。3.1.3.3相鄰桿塔位的相對標高。3.1.3.4復測值與設計值比較,偏差不應超過0.5米,超過時應匯6、報,由設計單位查明原因予以糾正。3.1.4個別丟失的塔拉中心樁應按設計數據予以補釘,其測量精度應符合現行有關架空送電線路的測量技術規范的規定。3.1.5復測時如出現與設計不符或有超差現象,按實際情況作好記錄后,及時匯報,以會同設計部門進行處理。3.1.6在線路復測時,現場應做好記錄,邊測邊做記錄,確保記錄的真實性,不得憑記憶事后補記,以免失誤造成嚴重后果。3.1.7設計部門在現場定位后修改了部分塔位,要以現場該桿塔定位樁為準向前進(+)或向后退(一)若干距離才是該桿塔位,明細表中所注檔距值已是移位后的檔距,施工時應注意。3.1.8線路復測完成后,應立即向監理提交復測記錄,以供監理見證。3.2施7、工基面3.2.1鐵塔基礎的施工基面,除特殊說明外一般以較低腿地面中心樁為準算起。3.2.2基礎型式(包括基礎主柱是否加高),埋深和施工基面,均見基礎配置表。3.2.3本工程基礎設計一般按基礎主柱高出施工基面0.3米考慮。3.3基礎分坑3.3.1線路復測無誤后,方可進行基礎分坑。3.3.2施工中保留不住的塔位中心樁,分坑前應在順、橫線路方向選出適當的位置,定出輔助樁,并做好記錄,以便恢復該中心樁,作為施工及質量檢查的依據。3.3.3基礎測量分坑時,要復測塔基斷面和地質報告,如與設計不符,應立即通知本公司,以便及時聯系設計代表盡快解決。3.3.4基礎分坑手冊尺寸以本手冊中數據為依據。4、塔位基面處8、理4.1各塔基礎施工時要確保基礎頂面標高及基礎埋深,高于施工基面以上的土體不必鏟除,回填土時應按天然坡度回填,基礎埋深是相對于基礎施工基面面言,塔拉平基后的邊坡對地夾角一般為60-75。4.2為避免水土流失,減少開土方量,施工時對山地丘陵的塔位,在保證塔腿能露出地面的前提下,應盡量保留原地形和植被,減少水土流失;基礎底板外緣至基面邊坡的距離應距離應根據地質情況大于或等于1.9-2.5米。4.3鐵塔的位置處在半山坡時,在塔位上方和基礎位置,需按實際地形挖排水溝防洪,排水溝按圖:標構92-01施工。4.4塔拉上方的危石要在開基面土方時進行清除。4.5現場降基或地形較陡,需要砌護坡、擋土墻的應根據設9、計通知,參照“擋土墻、護坡及排水溝施工圖”(標構92-01)施工。4.6基礎回填時,基礎頂部應帶有自然坡度的防沉層,并要求上部面積和周邊不小于坑口,回填土時防沉層應高出地面500毫米。5.土石方開挖5.1先對需降基的桿塔位進行降基,開挖每基桿塔基礎坑及拉線坑之前應以設計施工圖為依據,參考施工手冊,了解對基礎坑的要求及基礎坑尺寸。5.2開挖基坑時,要特別保護好中心樁以及分坑時所釘的輔助樁,以便澆筑基礎使用。5.3基坑開挖發現塔基或地質情況與設計資料嚴重不符或有開然孔洞、古墓、管等時,應暫停施工,及時匯報,以便會同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一起提出合理的處理方案。5.4基坑深度不應超過允許誤差+10、100毫米、-50毫米,坑底應平整,中間不得有凹凸現象,同基基礎坑深在允許誤差范圍內,按最深的坑操平。5.5基礎坑深誤差超過+100毫米時應鋪石灌漿處理。5.6基坑開挖時,坑邊1米內不得堆放重物、土方和材料,現場施工人員必須戴安全帽。5.7本工程鐵塔采用原狀土掏挖基礎,對于巖石基坑不得采用掏挖方式,以免基礎底板受力不均而開裂。5.8基坑開挖土質不好時,應采取防止坑壁坍塌的措施,地下水位較高時應的抽水、排水措施。5.9承受下壓力的淤泥等軟地質桿塔基坑施挖時,應注意對原質土層的保護,盡量減少的土層的擾動。5.10人工開挖基坑時,應事先清除坑口附近的浮石,向坑外拋扔土石時,應防止土回落傷人,作業人員11、不得在坑內休息。5.11為盡量利用原土層的抗撥性能,在開挖階梯式基礎的最下一階時,盡量不用模板,并將基坑挖成下圖形狀,以增加基礎的抗土撥力。6.基礎原材料6.1基礎材料選樣及采購6.1.1基礎材料管理應嚴格按公司質量體系中程序文件采購程序(QB/JDC201.03-1996)及相關規定執行,基礎材料由合格分供方供給,進入材料站的材料必須有合格證、材質證明,經驗收檢查合格才能入庫,分別標識、保管。6.2施工現場使用的原材料必須符合下列規定:6.2.1有該批產品的出廠質量檢驗合格的證明;6.2.2有符合國家現行的有關標準的各項質量檢驗資料;6.2.3現澆基礎使用的砂、石等應經有資質的檢驗單位檢驗合12、格后方能批量使用;6.2.4對沒有質量檢驗合格資料的產品不得采購,對購進產品的質量有疑問時,應重新進行抽樣,并經有資格的檢驗單位進行檢驗,合格后方準使用。6.3水泥有下列情況之一時,必須重新做檢驗:6.3.1保管期限超過規定者;6.3.2因保管不良有可能變質者;6.4水泥應有標號和出廠日期,當水泥出廠超過三個月或雖未超過三個月但保管不善時,必須補做標號試驗,并應按試驗后的實際標號使用,不同品種、不同標號、不同批號的水泥應分別堆放,并注意防潮。6.5砼澆筑用水應符合下列規定: 砼澆筑時應使用飲用水,沒有飲用水時,可采用河溪水或清潔的池塘水,水中不得含有油脂及其它有害化合物,有懷疑時應進行化驗。613、.6基礎澆筑時,應使用碎石和河砂,不得使用大塊石,砂、石在使用前應做檢驗,砂子含泥量不得超過5%,碎石含泥量不得超過2%。6.7鋼材的品種規格應符合設計圖紙的規定,其質量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規定。6.8基礎主筋、副筋及接地鋼筋等按基礎設計和規范要求,在材料站集中加工,按基分供給各施工隊。6.9基礎澆制現場砂、石的堆放要用彩條布作襯墊物,水泥堆放應以道木作襯墊物,并要加防雨遮蓋物,又防水泥受潮或淋雨。7.鋼筋的加工7.1本工程所采購的鋼盤筋,其物理性能應符合要求。7.2鋼筋的加工形狀,尺寸必須符合設計要求,鋼筋的表面應清潔、無損傷、無油污和鐵銹等,應在使用前清除干凈,不使用帶有顆粒狀和片狀老銹的14、鋼筋。7.3鋼筋應平直,無局部曲折,采用冷拉方法調直鋼筋。7.4級鋼筋未端需要作180度彎的彎鉤,其圓弧彎曲直徑D不小于鋼筋直徑的2.5倍,平直部分長度不小于鋼筋直徑D的3倍,如表7-1。7.5彎鉤的彎曲直徑應大于受力鋼筋直徑,即各類不同基礎型式當鋼筋直徑不同時,其箍筋末端彎鉤直徑均應大于其受力鋼筋。7.6箍筋的彎面直徑應大于其本身直徑的2.5倍。 表7-1鋼筋直徑d作180彎鉤園弧直徑D平直長度61518820241025301230361640481845542050602255662460722665782870847.8鋼筋加工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表7-2規定: 表7-2項 目允 許 偏15、 差(mm) 受力鋼筋順長度方向全長凈尺寸10 彎起鋼筋的彎折位置207.9當受力鋼筋采用焊接接頭時,設置在同一構件內的焊接接頭應相互錯開,且焊接頭距鋼筋彎折處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當采用搭接焊時,其焊接長度為其直徑的6倍,并雙面施焊,焊縫厚度不應小于其直徑的0.3倍,焊縫寬度不應小于其直徑的0.7倍,焊縫應飽滿、無氣孔、咬邊、凹焊、夾渣,焊后應呈正常魚鱗狀。8.鋼盤的綁扎與支模8.1準備工作8.1.1檢查釘立輔助樁的位置和尺寸.8.1.2邀請工程部質管工程師和監理工程師檢查基礎型號、坑的大小、坑深、位置、方向等是否符合設計要求。8.1.3清除坑內積水及雜物。8.1.4仔細檢查地腳螺栓規格16、,根據基礎的幾何尺寸配置模板。8.1.5備好安裝鋼筋保護層的砂漿墊塊及立柱底部墊塊。8.1.6核對鋼筋品種、規格、尺寸和數量,消除表面浮銹和油污。8.2鋼筋綁扎8.2.1按設計圖紙綁扎鋼筋,主筋間距允許誤差為20毫米,扎點處綁扎牢固。8.2.2本工程階梯式基礎鋼筋混凝土最小凈保護層為35毫米,保護層厚度指主鋼筋外邊緣的混凝土保護層。8.3支模8.3.1澆筑砼的模板宜采用鋼模板,其表面應平整及接縫嚴密,支模時應符合基礎設計尺寸的規定,砼澆筑前模板表面應涂脫模劑,拆除后應立即將表面殘留水泥、砂漿等清除干凈。澆筑時,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采取有效加回措施,防止砼表面凸凹。8.3.2組裝模板時,不應使用變17、形較大的模板,避免漏漿影響基礎表面光潔度。8.3.3本工程所用的階梯式基礎,為保證砼質量,必須用預制的混凝土墊塊將底層鋼筋支起,墊塊之間距離為1米。9.現場澆筑基礎9.1施工前準備工作9.1.1基礎挖好后,經質檢員驗收合格,現場監理工程師同意后方可進行澆筑。9.1.2施工人員應熟悉圖紙、施工手冊、作業指導書。9.1.3檢查各重要樁位是否牢固,如有偏差、松動應及時糾正。9.1.4對基坑深度、長度、寬度及各部位尺寸進行檢查,不符合設計要求的重新修改。9.1.5檢查鋼筋的數量、規格及綁扎情況。9.1.6檢查水泥、砂、石、水、鋼筋、地腳螺栓的質量與數量。9.1.7根據基礎結構及地質特點,為方便施工,應18、合理安排砂、石、水泥的堆放場地、攪拌機位置,排水方式,作好電源布置。鋼筋堆放及綁扎地應平整干燥。應考慮某些基礎需夜間連續作業,攪拌機及基坑處要有充足照明,所用電源饋線應為橡膠護套線。9.2本段工程鐵塔基礎全部為現場澆制. 9.3施工配料嚴格按照要求配比,嚴格控制水灰比(砼配合比附后),能采用機械攪拌的樁號,全部采用機構攪拌,對攪拌機不易到達的桿塔拉,采用人工攪拌,機構攪拌時應設專人操作攪拌機,裝料順序一般為石子、水泥、砂與翻斗投料入機的同時,加入全部攪和用水進行攪拌,一般攪拌2分鐘即可出料。人工攪拌砼時,一般采用“三干四濕”的方法,即水泥和砂干拌兩次,加入石料再干拌一次,然后加水濕拌四次(攪拌19、砼應均勻)。9.4所有基礎砼均采用機械振搗,澆筑的砼應分層搗固,搗固厚度一般為350mm-400mm,采用快插慢撥的原則,表面砼不再下沉并且以翻漿為止,不能漏振,也不能過振。9.5澆筑砼時,應連續進行,不可間斷,基礎澆制要求一次成型,其中包括整基基礎四個腿的設計高度,不準在砼達到一定強度后,再用二次抹面來彌補設計要求的高度或高差。9.6對澆筑的砼按下列規定進行質量檢查:9.6.1坍落度,每班日或每個基礎至小檢查兩次,其數值不得大于配合比設計的規定值,并嚴格控制水灰比。9.6.2配合比,每班日或每個基礎至少檢查兩次,攪拌砼用量以重量比配料,其用料允許誤差:水、水泥2%,砂、石5%范圍內,施工現場20、所有對砼投料所使用的量具、容器,必須事前用經計量部門檢定的磅秤對其所裝用料進行磅量,并用紅漆劃出標度線,以便裝料時有效控制施工用料量。9.7基礎澆制時應隨時檢查鋼筋籠與模板之間的保護層距離是否符合設計圖紙要求。9.8地腳螺栓安裝完畢后,應用經緯儀對整基基礎進行檢查,發現變動及時修正;同一塔腿的四條地腳螺栓相對高差不得超過5毫米,地腳螺栓露出基礎頂面的高度偏差不得超過10毫米。9.9對于試塊制作的規定:試塊應在澆筑現場制作,與基礎同條件養護,砼試塊上應標明制作塔號、代表樁號、砼標號及制作日期,試塊制作數量:9.9.1轉角、耐張塔的基礎每基應取一組。9.9.2一般直線塔,同一施工班組每5基或不滿521、基取一組,單基連續澆筑砼量超過100立方米時也應取一組。9.10澆筑的砼基礎尺寸的允許偏差應符合下列規定:9.10.1基礎尺寸偏差:斷面尺寸:-1%;拉環中心與設計位置的偏移:20毫米9.10.2基礎位置偏差:拉環中心在拉線方向前、后、左、右與設計位置的偏差:1%L。(L為拉環中心至桿塔拉線固定點的水平距離)9.10.3整基鐵塔基礎在回填夯實后,尺寸允許偏差應符合下表規定:項 目地腳螺栓型式直 線轉 角整基基礎中心與中心樁間的位移(mm)橫線路方向3030順線路方向30 基礎根開及對角線尺寸2 基礎頂面相對高差(mm)5 整基基礎扭轉()1010.砼的拆模及養護10.1澆筑砼后應在12小時內開22、始澆水養護(對炎熱有風時3小時開始養護)養護時應在基礎外露部分加遮蓋物,并保護砼表面始終濕潤。10.2砼澆水養護時間,不得小于5晝夜。10.3砼養護48小時后方可拆模,拆模時應注意不能使砼表面及棱角受到損壞,其強度不應低于2.5Mpa。10.4基礎拆除時,必須通知現場監理工程師及施工現場質檢員進行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回填土。11.回填土11.1一般土質回填時每填30毫米厚夯實一次,夯實過程中應不使基礎或傾斜,土中按規定可摻有一定數量的塊石,但樹根雜草必須清除。11.2回填水坑時應排除坑內積水。11.3回填石坑時,應均勻摻土夯實,石與土比例按3:1,無土可摻時,必須會同設計單位采采取相應措施,以23、免石塊松散影響抗撥力。11.4回填土在地面以上應筑起自然坡度的防沉層,并要求上部面積和周圍邊不小于坑口,一般不超出坑口200毫米即可,基礎防沉層應高出地面500毫米,經過沉降后應及時補填夯實。12.基礎保護帽的澆制12.1全線基礎保護帽標號為C10,鑒于地腳螺栓被偷盜的現象比較頻繁,允許直線塔在未緊線前先打基礎保護帽,但鐵塔螺栓必須全部可靠緊固,且緊線后一旦發現塔有變位偏移現象,須打碎保護帽,重新調直鐵塔,重新緊固地腳螺栓和澆筑保護帽。12.2保護帽澆制時要求上平面中間部分略高于四周,防止保護帽上部積水而銹蝕鐵塔主材,加高基礎的保護帽上應標明主柱的加高值,以便運行維護過程中檢查回填土是否夠。124、3.基礎施工工藝要求及質量保證措施13.1工藝要求13.1.1基礎用鋼筋必須嚴格按照施工圖紙加工,綁扎要牢固。13.1.2模板采用鋼模板,其表面要平整且接縫嚴密,澆筑前,模板表面應涂脫模劑,拆模后立即將表面殘留的水泥、砂漿等清除干凈。13.1.3地腳螺栓及預埋件安裝起來要除去浮銹,地腳螺紋部分加以保護。13.1.4砼所用材料必須經有關部門鑒定合格方可使用。13.1.5砼澆筑時要嚴格檢查其施工配料與坍落度,保證砼強度。13.1.6砼攪拌要均勻,搗固要規范。13.1.7拆模后,基礎表面如有缺陷,檢查后按規范要求處理,基礎經檢查合格后即可回填。13.2質量保證措施13.2.1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深25、入推行ISO9002標準,使質量管理責任落實到人。13.2.2不斷對職工進行質量意識教育,使質量意識深入人心。13.2.3認真貫徹執行三級質量檢查方法,做到上道工序不驗收,不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13.2.4認真落實技術交底工作,做到不交底不施工。13.2.5在施工中發現與設計或交底不符合的情況,應及時匯報,會同設計人員、監理人員一塊作出處理。13.2.6質量要與經濟掛鉤,要確實落實質量保證金制度,做到有獎有罰。14.基礎工程安全技術措施及文明施工14.1堅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方針,認真執行電業安全工作規程中的有關內容。14.2認真貫徹執行本工程的中國南方電網公司安全生產工作規定。26、14.3參加施工的人員認真學習原電力部電力建設文明施工及考核辦法(電建1995543號)文件,切實做好文明施工。14.4堅持安全工作的“五同時”方針,在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生產的同時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安全工作。14.5澆制基礎時,攪拌機應放置平穩、前后掩牢。工作平臺、跳板、模板應牢固可靠,手推車行駛的路面應墊平,施工人員不得在支撐木或獨木上行走。14.6臨時建筑和各類倉庫應備有防火用具并指定防火負責人。14.7在山林防護區進行施工必須遵守當地護林防火的規定。工作前,施工負責人必須向全體人員進行防火教育。14.8施工現場職責明確,落實到人。14.9基礎澆制現場的總體布置應有一個27、規劃設計圖,施工材料和工器具的擺位置有條有理,不準野蠻施工。14.10進入施工作業區必須戴安全帽。14.11挖掘土石方,應自上向下進行,不能采用掏洞法挖坑,坑內挖土,不得面對面或相互靠近工作,向坑外仍土時,應防止土石塊回落傷人,不得在坑內隨意休息。14.12開挖土石方應按規定放坡,防止土石塊塌方砸傷人。14.13距坑口1米之內不準堆放物件。14.14坑下搗固人員,必須佩戴好安全帽,坑上人員要聽從搗固人員指揮,不能亂向下拋扔物件。14.15靠近帶電體工作時,人身和工具要嚴防觸及電源。14.16現場臨時用電要有配電箱,并裝漏電保護開關,設專人操作,嚴禁一閘多用,按規定作用保險絲,嚴禁用金屬絲代替保28、險絲。14.17施工完畢要達到工完、料盡、場地清。14.18出土應符合當地環境保護的要求。14.19施工圖紙、安全措施、施工記錄、驗收材料等各類資料齊全,技術資料歸類明確,目錄查閱方便,保管妥善,字跡工整。14.20機動車運輸時,嚴禁無證駕車,運輸前應指定專人對運輸道路進裝運超過、超高或重大物件時必須綁扎牢固,繩索絞緊。14.21雨天之后抬運物件時,遇有山坡或高低不平之處,應事先選擇好路段,并采取防滑措施。混凝土配合比水水泥砂碎石C20每盤用量kg31.550125213每方用量kg1852867141216重量比0.6312.504.26備注 1、石料容重:1600kg/m3 砂容重:15529、0kg/m32、C20混凝土坍落度為35cm。3、C20水灰比為0.63。4、C25采用商品混凝土,具體配合比見廠家產品附件。15.基礎預偏值塔號塔型及呼高根開預偏值轉角度數備 注N11JG3-184596/左8150459642224222N12ZM1-244418/441845504258N13ZM1-214021/402141534021N14ZM1-214153/415340214021N15JG2-185347/右47140553357205347N16JG2-246093/左35130609368406840N17JG1-246673/左15400667366736673N18ZM30、Z-305076/507653425076N19JG3-216102/直線耐張610261026102N30JG3-216102/610261026102N31ZM2-305290/529052905290N32ZM1-183492/349236423492N33JG1-215924/右24170592462986298N34ZM1-214285/428545504550N35JG3-185728/右70520572855415541N36ZM2-305209/507654705470N37JG1-185549/直線耐張534957375737N38J3-10.53386/左20120338633863386N39ZM1-214153/441841534153N40ZM1-214418/425844184550N41JG3-185541/左4941055415728572816.分坑方法分坑前首先將經緯儀支于桿塔中心樁,整平、對中并前后視兩相鄰桿塔中心樁,其橫線路方向偏差不大于50mm,檢查相鄰檔距無誤后,方可進行分坑,注意千萬不要把設計的桿塔中心樁搞錯而發生位移現象。對于轉角樁的角度值用方向法復測時,對設計值的偏差不大于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