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公司電力電纜線路輸變電工程初步設計內容深度規定(1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81797
2022-09-14
19頁
103.18KB
1、Q/GDW 2 1 2 2 0 0 8XX電網公司輸變電工程初步設計內容深度規定電力電纜線路Q/GDW 1 6 6.3 2 0 1 0I目次前言II1范圍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總則 14總的部分 25電纜線路路徑 46環境條件 47污穢條件 48電纜敷設方式與排列 49電力電纜及附件的選型 510過電壓保護、接地及分段 511電纜支持與固定 512通訊干擾 513電纜終端站及電纜登桿(塔)514充油電纜供油設計 615土建部分 616電纜通道附屬設施 717電纜通道防火 718電纜敷設中對特殊環境段的處理 719在線監測 720環境保護和勞動安全 721附件 822專題報告 823圖紙部分2、 824計算項目要求 925施工組織設計大綱 926主要設備材料清冊 1027概算部分 10編制說明 13Q/GDW 1 6 6.3 2 0 1 0XX電網公司輸變電工程初步設計內容深度規定第 31部分:電力電纜線路1 范圍本標準規定了電力電纜線路工程(以下簡稱電纜工程)初步設計內容深度的要求。本標準適用于 35kV500kV 電纜新建工程的初步設計。35kV 以下電纜新建工程以及改建電纜工程初步設計可參照本規定執行,并可適當簡化。本標準只對設計的內容深度做出要求,不作為各設計單位內部專業分工和卷冊劃分標準。2 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標準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3、的版本適用于本標準。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標準。Q/GDW 2482008輸變電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實施管理規程3 總則3.1 應遵守的規定和程序3.1.1 XX各項技術方針、政策、法規,現行的有關標準(規范)以及上級部門對工程建設的要求。3.1.2 XX及其有關部門頒發的設計文件編制和審批辦法的規定。3.1.3“三通一標”和“兩型三新”建設原則。3.1.4 城鄉規劃、建設用地、水土保持、環境保護、防震減災、地質災害、壓覆礦產、文物保護及勞動安全衛生等相關要求。3.2 初步設計內容應包括下列部分:a)說明書;b)圖紙;c)主要設備材料清冊;d)概算書;4、e)勘測報告(工程地質、水文、地下管線等資料);f)專題報告(必要時);g)附件。3.3 初步設計說明書內容一般包括下列部分:a)概述;b)接入系統概況;c)電力電纜線路路徑;d)環境及污穢條件;e)電纜敷設方式與排列;f)電纜及其附件的選型;g)過電壓保護、接地及分段;Q/GDW 1 6 6.3 2 0 1 02h)電纜的支持與固定;i)通訊干擾;j)電纜終端站及電纜登桿(塔);k)充油電纜供油設計;l)土建部分;m)電纜通道附屬設施;n)電纜通道防火設計;o)電纜敷設中對特殊環境段的處理;p)在線監測;q)環境保護和勞動安全;r)其他說明;s)附件。3.7 內容深度的基本要求a)對主要技術5、方案應進行多方案的技術經濟比較,提出推薦方案。b)當采用現行的通用設計時,相應部分可適當簡化。c)本規定未能涉及的問題,應結合工程具體情況加以說明。d)初步設計文件應包含外委項目的評審意見或報告,主體設計單位應負責概算匯總。e)設計文件齊全,計算準確,文字說明清楚,圖紙清晰、正確。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初步設計文件可分冊出版。4 總的部分4.1 概述4.1.1 設計依據a)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批準、核準的工程文件。b)可行性研究報告及評審文件。c)設計中標通知書或委托文件。d)工程設計有關的規程、規范。4.1.2 工程建設規模和設計范圍a)電纜線路起迄點、額定電壓、輸送容量、路徑長度、回路數、電纜6、及主要電纜附件類型及數量。b)電纜夾層、電纜通道土建概況,電纜通道結構型式及長度、工作井的型式與數量,以及變電站預留的出線通道情況。a)電纜終端站或電纜登桿(塔)的規模和數量。b)說明本設計應包括的范圍和內容、外部協作項目、設計的分工界限,以及編制工程概算情況。4.1.3 接入系統概況a)說明工程建設必要性。b)簡述批復的接入電力系統方案(含相關的系統二次方案)。c)論述同路徑其他電纜線路的規劃。d)論述兩端發電廠或變電站進出線規劃。4.1.4 建設環境及通道清理a)說明電纜線路路徑沿線地面、地下建、構筑物等建設環境情況。b)說明拆、改地下管線及地上三線(電力線、通信線、廣播線)、路燈等市政設7、施情況及數量。c)說明需要拆遷的廠礦企業、民房等建筑物的面積、結構類型、數量。Q/GDW 1 6 6.3 2 0 1 03d)說明需要砍伐樹木的數量及園林、綠地的恢復補償數量。e)涉及補償費用較高的項目情況說明(資金、協議內容)。4.1.5 主要技術經濟特性a)主要技術指標1)電纜型號和長度,回路數。2)電纜附件類型及數量。3)電纜通道長度(含通道類型、結構型式、施工方式等)。4)電纜井的結構型式、數量及其分布情況。5)電纜終端站(塔)的規模。b)主要造價表造價項目可研(萬元)初設(萬元)初設-可研(萬元)初設單位造價(萬元/km)電纜電氣部分投資電纜土建部分投資輔助設施部分投資場地征用及清理8、費其它費用靜態投資動態投資注:電纜電氣部分指:電纜及附件的設備、緊固件及其安裝;電纜土建部分指:電纜通道構筑物土建本體、預埋件、構支架等;電纜輔助設施指:通風、排水、防火、報警、供電、照明、綜合監控等;電纜場地征用及清理費明確為 4.1.4 款內容。4.1.6 造價分析a)與通用造價指標定量對比分析,說明工程量與造價的合理性。b)與可研指標對比分析,說明工程量增減情況。若初設概算超可研投資,應進行專項分析。4.1.7 通用設計應用情況電纜工程通用設計應用情況按下表要求填寫,如未采用通用設計應說明原因及設計原則。電壓等級110kV敷設回路數2線路長度(km)4.0電纜型號YJLW0364/1109、1800電氣接地方式2 組交叉互聯工程概況土建主要敷設方式2.0m2.1m電力隧道土建設施長度(km)3.8通用設計模塊編號D1長度(km)3.8主要敷設方式其它Q/GDW 1 6 6.3 2 0 1 0附注:表中模塊編號應對照XX4電網公司標準化成果(輸變電工程通用設計、通用設備)應用目錄進行選取。4.1.8“兩型三新”應用情況參照XX電網公司“兩型三新”工程設計建設的原則,說明應用情況:a)路徑選擇;b)c)d)電纜電氣部分;電纜通道部分;電纜通道附屬設施部分;e)其他。5 電纜線路路徑5.1 電纜線路路徑選擇應遵循下列原則:a)與城市總體規劃相結合,與各種市政管線和其他市政設施統一安排,10、且應征得城市規劃部門認可;b)避免電纜遭受機械性外力、過熱、腐蝕等危害;c)滿足安全要求條件下使電纜長度較短;d)便于敷設和維護;e)宜避開將要挖掘施工的地段。5.2 說明變電站、電纜終端站的電纜進出線位置、方向,新建電纜通道與已有、擬建電纜通道相互關系,遠近期過渡方案等。5.3 電纜線路路徑方案應包括以下內容:a)各路徑方案沿線地形、地質、水文、主要河流、鐵路、地鐵、二級以上公路、園林、城鎮規劃、環境特點、特殊障礙物等。b)c)電纜線路路徑沿線協議情況。電纜線路特殊地段及采取的處理措施。d)各方案技術經濟比較與論證結果。e)簡要說明路徑推薦方案。6 環境條件6.1 根據工程具體情況,按規范要11、求說明電纜線路路徑所經地區最高氣溫、最低氣溫、年平均氣溫、雷暴日數和土壤凍結深度、基本風速、日照及覆冰厚度、土壤熱阻系數等。6.2 電纜線路路徑所經地區地震設防烈度。7 污穢條件7.1 參照電力系統污區分級與外絕緣選擇標準的有關規定。7.2 污區劃分按沿線等值附鹽密度、附灰密度、污濕特征、運行經驗,并結合各地最新污區分布圖的定級來確定污穢等級。8 電纜敷設方式與排列8.1 電纜敷設方式的選擇應視工程條件、環境特點、負荷需求、電纜類型等因素,且按滿足運行可靠、便于維護的要求和技術經濟合理的原則來選擇。8.2 說明沿電纜線路路徑的電纜敷設方式及采取該種敷設方式的理由。Q/GDW 1 6 6.3 212、 0 1 058.3 綜合考慮電纜的輸送容量、通道容量,說明電纜在新建、已建電纜通道、工作井、電纜夾層、電纜豎井中的排列方式及敷設位置。8.4 根據電纜通道空間、工作井分布、電纜分段情況說明電纜接頭的排列布置方案。9 電力電纜及附件的選型9.1 電纜選型a)根據系統要求的輸送容量、電壓等級、系統最大短路電流時熱穩定要求、敷設環境和以往工程運行經驗并結合本工程特點確定電纜截面和型號。b)充油電纜選型還應考慮電纜最高、最低工作油壓及供油設計等因素。9.2 附件選型a)電纜附件包括終端頭(戶外終端、GIS 終端)、中間接頭、交叉互聯箱、接地箱、交叉互聯電纜、接地電纜、護層保護器等。b)根據電壓等級、13、電纜絕緣類型、安置環境、污穢等級、海拔高度、作業條件、工程所需可靠性和經濟性等要求說明電纜附件的型號規格。c)根據系統短路熱穩定條件和接地方式的要求確定交叉互聯電纜、接地電纜(必要時含回流線)截面以及護層保護器特性。9.3 必要時根據電壓等級、安置環境、污穢等級、工程特點等說明避雷器型號。1 0 過電壓保護、接地及分段1 0.1 論述電纜線路雷電、操作過電壓保護措施。1 0.2 根據系統短路容量、電纜芯數、電纜長度和電纜正常運行情況下的線芯電流,說明電纜線路接地方式及其分段長度。1 0.3 提出沿電纜通道設置接地裝置的布置方案。1 1 電纜支持與固定1 1.1 根據不同的通道及夾層環境、通道坡14、度、電纜敷設類型確定電纜的支持與固定方式。1 1.2 根據電纜的荷重、運行中的電動力要求,確定電纜固定金具的型式和強度。1 1.3 根據電纜及其附件數量、荷重、安裝維護的受力要求,確定電纜支架的結構和強度。1 1.4 根據通道空間容量、電纜電壓等級、電纜回路數量確定電纜支架的層數、支架層間垂直距離、電纜支架間距,電纜支架的層架長度、支架的防腐處理方式等。1 1.5 說明電纜支架的接地處理方式。1 2 通訊干擾1 2.1 設計原則和依據特殊情況下,考慮電纜線路對鄰近通信電纜、微電子設備的影響及其防護措施。1 2.2 計算分析及推薦意見a)對鄰近通信電纜或微電子設備進行危險和干擾影響計算,并對有關15、參數如屏蔽系數、互感系數等進行分析。b)結合工程具體情況,對鄰近通信電纜或微電子設備采用的防護措施進行技術經濟比較,提出推薦方案。1 3 電纜終端站及電纜登桿(塔)1 3.1 根據電網規劃、電纜線路進出線情況確定電纜終端站的規模。Q/GDW 1 6 6.3 2 0 1 061 3.2 提出電纜終端站布置方案及電氣設備選型。1 3.3 根據電網規劃確定電纜登桿(塔)的規模、布置方案及選型。1 4 充油電纜供油設計1 4.1 充油電纜供油設計注:按電纜線路的環境條件確定電纜穩態油壓;注:按電纜負荷變化和周圍環境溫度變化確定電纜需油量、暫態油壓;注:按電纜需油量選定供油設備容量和油箱數量;注:根據電16、纜最大、最小容量壓力確定供油設備油壓、油吞吐量和供油長度。1 4.2 充油電纜油壓報警設計。1 4.3 根據電纜線路路徑情況和油箱數量確定壓力箱房或工作井設置地點和占地面積。1 5 土建部分1 5.1 工程概況a)說明沿線的地形、地質和水文情況,主要包括: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簡況、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建筑場地類別、地基液化判別;地基土凍脹性和融陷情況,著重對場地的特殊地質條件分別予以說明。b)說明建筑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安全等級、建筑抗震設防烈度和設防分類、防水等級等主要原則。c)說明新建、改建電纜通道的起止點、長度、結構形式、電纜井的結構形式及數量。d)電纜終端站占地面積,站區地坪設計高程,建(17、構)筑物的結構形式、數量及材料。e)說明通道本體、通道與通道的接口處、通道與電纜井接口處的防水設計。1 5.2 橫斷面及縱斷面設計a)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對選用相應的通用設計模塊進行說明。新設計斷面應采用通用設計的原則,論證其技術經濟特點和使用意義。b)論述電纜通道橫斷面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隧道、溝道、溝槽的凈寬、凈高、結構形式及壁厚,明確溝蓋板承載能力等;保護管的直徑、數量、排列方式及材質等,當保護管選用新型材料時,論述材質的選擇理由。c)根據現場地質勘察情況,結合市政綜合管線規劃的要求,確定電纜通道的縱斷面設計,明確通道的覆土厚度和坡度;重要交叉、高落差等特殊地形處,應提供縱斷面設計。1 18、5.3 通道施工方式a)通道的施工方式應進行多方案比較,提出推薦方案。b)應結合市政綜合管線規劃要求及現場地質勘察情況,明確降水方案及需特殊處理地段的技術措施。1 5.4 重要交叉穿越a)論述穿越鐵路、地鐵、高速及城市快速路、河流等的處理方案。b)與其他重要市政管線有交叉穿越時,說明與市政管線的交叉穿越處理方案。1 5.5 電纜井根據電纜的電壓等級、轉彎半徑、進出線規劃、通道分支情況,綜合考慮經濟性,確定電纜井的結構尺寸,對特殊井型應明確圍護結構方式。1 5.6 電纜終端站a)確定電纜終端站的站址位置及基礎平面布置,基礎形式及埋深(包括軟弱或特殊地基時的處理方案)。Q/GDW 1 6 6.3 19、2 0 1 07b)確定電纜終端站接地設計。1 5.7 電纜登桿(塔)說明電纜登桿(塔)主要材料及用量,主要材料包括混凝土、鋼材、保護管等。1 5.8 走廊通道清理及協議a)應說明擬拆遷的房屋情況,包括建筑物的屬性、規模、結構分類、價格。b)拆除或遷移“三線”(電力線、通信線、廣播線)的情況說明。c)擬拆除或遷移、改造地下管線的所屬單位、類型、等級、數量、費用。d)樹木砍伐數量,園林、綠地等恢復補償數量等。e)當走廊清理規模較大時,應提供相應專題報告或由建設方委托第三方完成的評估報告。f)其它。1 6 電纜通道附屬設施1 6.1 供電及照明1 6.1.1 說明工作/備用電源的引接及用電接線方案20、。根據負荷情況明確配電變壓器選擇結果。1 6.1.2 簡要說明配電裝置的布置及設備選型。1 6.1.3 說明隧道的照明及其控制方式。1 6.2 排水a)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選擇自然集水或機械排水方式。應明確集水坑結構尺寸、位置和數量等。b)采用機械排水方式時,明確接入市政排水方案及設備選型。1 6.3 通風a)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選擇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方式。應明確通風亭的結構尺寸、位置和數量等。b)采用機械通風方式時,明確隧道通風設計布置方案及設備選型。1 7 電纜通道防火1 7.1 電纜通道防火設計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和重要程度考慮防火設置方案;如采用電纜防火槽盒、防火墻、固定滅火裝置等阻燃防護措施。121、 7.2 電纜通道火災報警系統(必要時)說明報警裝置設置和應急通訊方案。1 8 電纜敷設中對特殊環境段的處理1 8.1 說明電纜線路路徑中特殊環境段(如高落差、過橋和水下等)情況,及其可能對電力電纜造成的不良影響。1 8.2 說明解決特殊環境段對電纜不良影響所采取的技術措施。1 9 在線監測1 9.1 結合本地區智能電網建設規劃,按照“分區域、有重點”的原則安裝在線監測設備。1 9.2 對未列入規劃的新建重要電纜線路,論述安裝在線監測裝置的類型及其必要性。1 9.3 結合工程實際,針對監測裝置的工作環境、布點方式、數據傳輸、數據處理、實施費用等進行說明。2 0 環境保護和勞動安全2 0.1 環22、境保護Q/GDW 1 6 6.3 2 0 1 02 0.1.1 說明電磁環境影響和區域環境影響程度,有影響時明確減小對環境影響所采取的措施。2 0.1.2 明確通風及排水設施的控制噪音措施,提出施工和運行的注意事項以及防治污染措施。82 0.1.3 根據環評報告的結論,說明環境保護的應對措施。2 0.2 勞動安全2 0.2.1 說明電纜線路工程應滿足XX規定的有關勞動安全與衛生等要求。2 0.2.2 說明電纜線路投運后感應電壓情況,在運行和維修時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2 1 附件附件應包括以下內容:2 1.1 與本工程有關的上級部門文件和批文,工程設計委托文件。2 1.2 電纜線路建設所涉及到有23、關單位的協議和會議紀要,包括:規劃、國土、礦產、軍事設施、航空、航道、河道、通信、公路、鐵路、管道、電力、水利、供水、林業等。2 1.3 其他重要文件。2 2 專題報告2 2.1 試驗研究項目2 2.1.1 概述a)目的和意義b)工程應用及預期達到的社會經濟效益2 2.1.2 研究內容及項目經費a)實施方案b)依據的理論及所采用的技術原理、方法c)主要技術性能與指標d)項目的進度計劃(通過表格、甘特圖等形式表示)e)項目經費預算情況2 2.1.3 研究成果a)成果內容及形式b)研究成果在本工程的應用及效益2 2.1.4 相關文件a)業主單位對項目的意見b)主管單位對項目的審查意見2 2.2 其24、它專題對于其它專題項目,專題報告中應詳細論證設計技術方案,進行經濟性分析(達到概算深度)。2 3 圖紙部分2 3.1 必備的圖紙a)接入電力系統方案圖;b)電纜線路路徑平面圖;c)進出線平面布置圖;d)夾層電纜敷設平、斷面圖;e)f)g)電纜接地方式示意圖;電纜通道內敷設位置圖(需標識本期與規劃);電纜通道斷面圖;Q/GDW 1 6 6.3 2 0 1 09h)電纜終端站平面布置圖,終端塔型式一覽圖;i)主要設備材料清冊。2 3.2 必要時需補充的圖紙a)電力系統接線圖;b)電纜通道平面圖(包含電纜工作井的井位布置圖);c)重要交叉穿越地段縱斷面圖;d)電纜蛇形敷設示意圖(電纜通道內敷設時);25、e)電纜接頭間平、斷面布置圖;f)電纜敷設于其他公用設施中的斷面圖;g)電纜支架設計圖;h)線路 T 接點或接點平斷面圖;i)電纜 T 接箱電氣接線圖;j)單相接地短路電流曲線圖;k)充油電纜線路沿途最高與最低油壓分布圖;l)塞止接頭井布置圖;m)壓力箱房或壓力井布置圖(其中包括壓力箱房或壓力井接地、照明、排水圖紙);n)供油系統信號原理圖;o)電纜通道供電(照明)系統圖;p)電纜終端站電纜進出線間隔斷面圖;q)電纜終端站豎向布置與場地平整圖;r)電纜與電信線路接近位置平面圖。2 4 計算項目要求初步設計階段計算項目可參考下表,根據工程具體情況增減。計算書不列入設計文件,一般只引述計算條件和計26、算結果。計算項目序號計 算 項 目 名 稱備注1載流量計算多回同路徑敷設時應考慮相互影響2感應電壓計算3工頻過電壓計算4雷電過電壓計算必要時5護層保護器選擇必要時6油壓系統計算(包括壓力箱數量、暫態油壓、供油長度的計算)必要時7熱穩定校核計算8通訊影響計算必要時9電纜通道及附屬設施、支架等相關結構計算10電纜隧道通風、照明、排水、防火計算必要時2 5 施工組織設計大綱一般電纜工程不單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大綱,對投資影響較大的土建、電氣施工方案應進行經濟技Q/GDW 1 6 6.3 2 0 1 010術比較,列出推薦方案,在初步設計說明書中加以說明。2 6 主要設備材料清冊2 6.1 主要設備材料27、表主要設備材料表應包括名稱、規格、數量等欄目,并應說明是否計入設備材料損耗等。2 6.2 設備材料內容a)電纜電氣部分電纜及附件的設備、緊固件及其安裝材料等。b)電纜土建部分電纜通道構筑物土建本體、預埋件、構支架等。c)電纜通道輔助設施部分通風、排水、防火、報警、供電、照明、綜合監控等。d)備品備件、專用儀器、工具(必要時)。2 7 概算部分2 7.1 概述2 7.1.1 工程概況:應說明本工程建設的起點和終點、路徑和地理位置、地下水位、額定電壓、電纜相數、長度、電纜終端特征及接地方式、電纜隧道情況、電纜井型及數量、征地、拆遷、賠償內容、賠償標準、運距、降水等情況。2 7.1.2 工程資金來源28、:應說明融資方式、融資利率、資本金比例。(必要時)2 7.1.3 主要技術特征:a)說明路徑長度、電纜型號、電纜敷設方式、電纜支(橋)架設置、隧道施工方式、隧道斷面尺寸、覆土厚度。b)說明沿線交通運輸情況、運輸地形、運輸方式、運輸距離。2 7.1.4 施工條件:應說明施工水源、電源、通訊、道路、材料倉庫等情況。2 7.1.5 說明項目業主、項目建設工期、可行性研究核準或批復的總投資,本期設計概算編制價格水平年份,電纜工程概算工程本體投資、靜態投資、動態投資和單位公里造價。2 7.2 編制原則和依據2 7.2.1 說明采用的工程量、指標、定額、人工費調整及材機費調整、裝置性材料價格、地方材料價格29、材料運輸、編制年價差、取費標準、特殊項目等各種費用的取用原則和調整方法、計算依據。a)工程量:依據初設圖紙或設計提資單。b)概算定額、預算定額:所采用的定額名稱、版本、年份,采用補充定額、定額換算及調整應有說明,定額人工費、材機調整應說明所執行的文件。c)人工工資:應說明建筑、安裝人工工資編制依據,人工工資調整系數及計算公式。d)材料價格:應說明裝置性材料價格采用的依據及價格水平年份、電纜工程材料價格采用的依據,以及信息價格采用的時間和地區,國外進口材料價格的計算依據。e)材料運輸:應說明材料運輸的計算依據,超距離運輸的計算方法。f)編制年價差:應說明材料價差的調整和計算方法。g)取費標準:30、應說明其它直接費、間接費的編制依據。其它費用應著重說明超出行業標準規定的費用編制依據。h)特殊項目:應有技術方案、相關文件、合作協議書的支持,按概算要求編制。2 7.2.2 其它有關說明:主要說明概算中未曾統一、待定工程和費用,設計未予確定的暫列費用等問題,提請設計審查時核定。Q/GDW 1 6 6.3 2 0 1 02 7.3 投資分析2 7.3.1 應對本工程初步設計概算與可行性研究估算投資進行簡要的分析比較,闡述其增減原因。2 7.3.2 應與XX電網公司輸變電工程典型造價電纜分冊中類似建設規模的模塊投資額進行對比。2 7.4 概算表及附表、附件2 7.4.1 初步設計概算的表格形式及分31、類,按電網工程建設預算編制與計算標準的規定執行。2 7.4.2 初步設計概算表包括:概算編制說明書、工程概況及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五丙)、總概算表(表一乙)、電纜本體工程費用匯總概算表(表二乙)、電纜單位工程概算表(表三丙)、送電電纜供電定員人數、輔助設施工程概算表(表三乙)、其它費用概算表(表四)。送電電纜工程裝置性材料統計表(附表二)、工地運輸重量計算表(附表四)、工地運輸工程量計算表(附表五)。112 7.4.3 初步設計概算附件包括:工程設計收費計算表、工程監理收費計算表、編制年價差計算表。Q/GDW 1 6 6.3 2 0 1 0XX電網公司輸變電工程初步設計內容深度規定第 313部32、分:電力電纜線路編制說明Q/GDW 1 6 6.3 2 0 1 014目次一、編制背景 15二、編制主要原則 15三、與其它標準文件的關系 15四、主要工作過程 15五、標準結構和內容 15六、條文說明 16Q/GDW 1 6 6.3 2 0 1 0一、編制背景為貫徹落實公司“集團化運作、集約化發展、精益化管理、標準化建設”的要求,規范工程設計工作,提高設計能力,全面推廣應用XX電網公司標準化建設成果,推進新技術應用,適應堅強智能電網的建設要求,對原XX電網公司輸變電工程初步設計內容深度規定(電力電纜部分)(Q/GDW 166.32007)進行15修訂。本規定依據 關于下達 2010 年度XX33、電網公司技術標準制(修)定計劃的通知(XX電網科 2010320號)文的要求編制。二、編制主要原則緊緊圍繞堅強智能電網建設,加強設計管理,引導設計理念和方向,強化應用全壽命周期管理方法,依托“三個目錄”(標準化建設成果目錄、基建新技術研究目錄、基建新技術推廣應用實施目錄),提高“三通一標”應用率,推進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進一步提高工程設計的精益化、標準化、規范化水平。三、與其它標準文件的關系本規定系統規范了電力電纜線路施工圖設計文件的內容和深度要求,并對以往工程設計深度的薄弱環節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加強,是對現行XX、行業及企業標準、規程、規范關于控制施工圖設計深度的補充、細化和34、完善。電力電纜線路施工圖設計深度除應達到本規定的要求外,尚應符合現行的有關XX標準和電力行業標準。電纜線路初步設計應執行現行的有關xx標準、行業標準、xx電網公司企業標準,并應執行下列相關規定和辦法。xx電網公司輸變電工程通用設計xx電網公司輸變電工程通用造價xx電網公司輸變電工程標準工藝xx電網公司標準化建設成果(通用設計、通用設備)應用及管理辦法(試行)xx電網公司標準化成果(輸變電工程通用設計、通用設備)應用目錄xx電網公司基建新技術研究及應用集約化管理辦法xx電網公司電網工程建設預算編制與計算標準xx電網公司系統電力建設工程概預算定額價格水平調整系數xx電網公司輸變電工程勘測設計費編制35、辦法xx電網公司輸變電工程監理費編制辦法四、主要工作過程本次編制采用統一組織、分工負責、定期協調的方式來完成。編制工作由xx電網公司基建部統一組織,國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牽頭協調,北京電力設計院負責編制工作。2010 年 7 月,在北京召開編制工作啟動會,征求了部分網省公司、建設管理、設計、設計評審等單位意見,明確了本次編制的目的意義、編制內容、工作分工和時間進度。2010 年 8 月,在北京召開編制工作第二次討論會,對初稿逐條進行了討論,深化細化部分專業內容,對部分章節進行了調整,完成了征求意見稿(初稿)。2010 年 8 月-9 月,開展標準文本的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征集。2010 年 10 36、月,編制組將征集到的意見進行仔細研究,采納后對標準文本進行修改和完善,完成了標準文本的送審稿。2010 年 10 月 22 日,xx電網公司基建部組織專家對標準送審進行了討論,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經修改后可形成報批稿,報主管部門批準。五、標準結構和內容本標準依據電力企業標準編制規則DL/T 800-2001 的編寫要求進行了編制。標準主要結構及內容如下:Q/GDW 1 6 6.3 2 0 1 0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總則總的部分16電纜線路路徑環境條件污穢條件電纜敷設方式與排列電力電纜及附件的選型過電壓保護、接地及分段電纜支持與固定通訊干擾電纜終端站及電纜登桿(塔)充油電纜供油設計土建部分電纜通道附屬37、設施電纜通道防火電纜敷設中對特殊環境段的處理在線監測環境保護和勞動安全附件專題報告圖紙部分計算項目要求施工組織設計大綱主要設備材料清冊概算部分六、條文說明為適應電網建設新的要求,增加 500kV 電纜線路工程及充油電纜線路工程的相應內容,增加在線監測等智能電網線路環節設計技術要求,單獨列出電纜土建部分內容,并增加直埋電纜、電纜排管等相應內容,深化、細化走廊清理設計等。簡化了術語和定義部分內容,對于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已確定的結論,本次編制進行了簡化。(一)章節劃分本規定共分 27 章,主要包括: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總則、總的部分、電纜線路路徑、環境條件、污穢條件、電纜敷設方式與排列、電力電纜及附38、件的選型、過電壓保護、接地及分段、電纜支持與固定、通訊干擾、電纜終端站及電纜登桿(塔)、充油電纜供油設計、土建部分、電纜通道附屬設施、電纜通道防火、電纜敷設中對特殊環境段的處理、在線監測、環境保護和勞動安全、附件、專題報告、圖紙部分、計算項目要求、施工組織設計大綱、主要設備材料清冊以及概算部分。(二)規范性引用文件在遵守xx、行業標準的基礎上,貫徹執行xx電網公司標準化建設相關成果、管理規范以及智能電網建設的有關設計規范。(三)總則1.明確初步設計應采用“三通一標”、“兩型三新”等標準化建設成果,積極推廣新技術。Q/GDW 1 6 6.3 2 0 1 0172.編制了初步設計文件內容及深度的要39、求,適應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的需要。(四)總的部分1.本次編制對電力系統部分進行了簡化,不要求詳細論述,僅表述可研階段的結論。2.根據工程建設外部環境變化要求,增加造價對比表及通道清理內容。3.增加了通用設計及“兩型三新”應用情況說明。并與通用造價進行投資對比分析,說明控制工程造價的措施。(五)電纜線路路徑根據工程建設外部環境變化情況,細化了電纜線路路徑方案應遵循的原則及包含的內容。(六)電纜敷設方式與排列1.單獨列出電纜敷設方式與排列章節,細化電纜線路敷設方式選取的理由。2.增加說明電纜接頭排列布置的方案。(七)電力電纜及附件的選型1.新建線路根據系統要求的輸送容量、系統最大短路電流時熱穩定要求40、敷設環境和以往工程運行經驗并結合本工程特點確定電纜截面和型號。2.增加了充油電纜選型還要考慮電纜穩態最高、最低工作油壓等因素。(八)過電壓保護、接地及分段增加說明沿電纜通道設置的獨立接地裝置的布置方案。(九)電纜支持與固定單獨列出電纜支持與固定章節,細化電纜線路支持與固定方式選取的理由。增加電纜支架選取的原則。充油電纜供油設計1.單獨列出充油電纜供油設計章節,明確充油電纜線路供油設計的原則。2.明確充油電纜供油設計應包含的內容及要求。(十一)土建部分1.符合通用設計條件的工程須采用相應的通用設計模塊,并說明應用情況。2.增加電纜通道橫斷面及縱斷面設計的原則及應包含的內容。3.增加電纜通道施工41、方式應進行多方案比較,提出推薦方案。4.增加電纜通道方案中對于重要的交叉穿越應說明穿越處理方案。5.增加走廊通道清理及協議內容。(十二)電纜通道附屬設施1.單獨列出電纜通道附屬設施章節,明確電纜通道附屬設施設計的原則。2.明確電纜通道附屬設施中供電與照明部分設計的原則及應包含的內容。3.明確電纜通道附屬設施中排水部分設計的原則及應包含的內容。4.明確電纜通道附屬設施中通風部分設計的原則及應包含的內容。(十三)在線監測結合堅強智能電網線路環節建設要求,要求對加裝在線監測的位置、監測類型、監測必要性以及設備的安裝、運行、數據處理等方面進行說明,規范新建線路狀態監測。(十四)環境保護和勞動安全根據工42、程建設外部環境變化情況,提出環境保護及水土保持應對措施,并結合工程區域環境影響程度,提出減小對環境影響所采取的措施。(十五)專題報告1.增加依托工程開展的試驗研究項目內容,并明確了深度要求。2.對工程中的其它專題,要求詳細論證設計技術方案,進行經濟性分析(達到概算深度)。Q/GDW 1 6 6.3 2 0 1 018(十六)圖紙1.視工程具體情況增加電纜通道內敷設位置圖(需標識本期與規劃)。2.視工程具體情況增加電纜通道平面圖(包含電纜工作井的井位布置圖)。3.視工程具體情況增加電纜通道附屬設施設計相關內容圖紙。4.視工程具體情況增加充油電纜設計相關內容圖紙。(十七)計算項目及其深度要求1.增加充油電纜設計中油壓系統計算內容。2.增加電纜通道及附屬設施、支架等相關結構計算內容。3.視工程具體情況增加通訊影響計算內容。(十八)施工組織設計大綱一般電纜工程不單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大綱。對投資影響較大的土建、電氣施工方案應進行經濟技術比較,列出推薦方案并計列相關費用。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5-06
19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29
29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