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角煤礦總回風下山施工改造方案(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87052
2022-09-19
5頁
120.04KB
1、以角煤礦總回風下山施工改造方案 由于原總回風下山布置在5#煤層中,受煤層頂底巖性及礦壓作用的影響,巷道已出現邦頂來壓、底鼓等安全隱患,造成巷道遭受破壞、變形嚴重,給礦井通風帶來困難,不能滿足礦井的安全生產。因此,經公司“06.18”會議討論研究決定,為了完善礦井的通風系統,要求對總回風下山進行改造,則改造方案如下:一、 巷道概況 原總回風下山設計布置在5# 煤層中,5#煤層為粉煤,平均厚度2.7m,頂板為灰綠色細砂巖,底板為淺灰色粘土巖,該巖層堅硬性系數極低,較松軟,遇水易膨脹,容易發生底鼓現象,造成巷道支護困難。原總回風下山斜長240m,方位75,坡度-18,返修工程量約200m(不含二偏口2、以下段),其中砌碹段165m,原斷面凈寬2.2m、凈高2.2m、S凈為4.3;梯形金屬棚段35m,頂部曾經發生過冒頂事故,壓力較大,原斷面上凈寬2.0m,下凈寬2.8m, S凈為5.28。受地質構造等因素的影響,巷道遭受破壞、變形較為嚴重,返修工作頻繁,造成礦井通風困難,嚴重影響礦井的安全生產。二、 改造方案方案1:利用原巷道進行改造,對原巷道不拆除,采取臥底的方式進行擴修。巷道臥底深度1000mm,兩幫均用砼構筑成墻體,墻體基礎深度300mm,墻體厚度500mm,巷道中部臥底后夯實整平,臺階梯步及水溝均布置在巷道的左側,采用砼構筑,梯步尺寸規格為寬320mm長500mm高150 mm;水溝為3、寬300mm深300mm。臥底后的斷面凈寬2.2m,凈高3.2m,拱徑r=1.1m,則S凈為6.5,巷道成形為半圓拱;梯金段采用11礦用工字鋼架設成梯形支護,間距800mm,局部壓力大,出現冒頂等情況,修復較為困難,則采用對棚支護,間距為600mm,修復后巷道斷面為上凈寬2.4m下凈寬3.2m、凈高2.2m,則S凈為6.2。巷道修復后能滿足原安全專篇的設計斷面5.6,達到15萬噸礦井的生產要求。工期大約需要2個月。優點:1、工程量小,施工安全;2、需用材料消耗較小,巷道改造資金投入少; 3、改造后系統基本能滿足礦井生產的要求。缺點:1、改造后巷道寬度仍然較窄,通風存在一定的困難; 2、巷道使用4、時間較短,返修工程較頻繁; 3、施工時,矸石、材料運輸困難。方案2:將原有巷道拆除,擴大巷道后重新進行修復支護。擴大斷面后的支護方式為錨網噴,成形為半圓拱巷道,支護過程中補打錨索加強支護,擴修后巷道斷面為凈寬3.0 m,凈高2.9 m,則S凈為7.7。工期約4個月。優點:1、完善了礦井通風系統; 2、巷道服務年限較長,返修率較低;3、增設一條運輸下山后,實現了礦井生產最大化。缺點:1、施工難度大,工程量大; 2、在施工過程中易發生冒頂、片幫等安全事故;3、出矸及材料運輸困難;4、需用大量的支護材料,資金投入大,工期較長。方案3:委托設計院在井田中部沿傾斜方向重新設計兩條井筒,即回風井和運輸井(5、機軌合一),兩條下山均布置在5#6#煤層之間的巖層中,掘至+1650m水平后形成一階段(+1780m+1650m)開拓系統,完善礦井的通風和運輸系統,進行兩翼開采,實行分區通風,各采掘工作面構成獨立的回風系統,確保礦井安全生產,提高礦井原煤產量。按兩條井筒同時施工計算,工期約需7個月,工程量約900m。優點:1、完善了礦井通風和運輸系統,采掘工作面能合理布置,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礦井得到了長期有效地發展;2、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礦井產量,增加煤礦效益,回報股東; 3、兩條下山布置在巖層中,巷道遭受破壞、變形的程度低,服務年限長; 4、符合防突礦井的生產標準; 5、保證了礦井的有序發展,穩定6、了職工隊伍建設,從而達到礦井高產、高效之目的。缺點:1、資金投入大,工期長; 2、需征購大量土地,重新布置礦工業廣場,同時增加了農賠工作量; 3、原有巷道需要回收、封閉,增加了工作量和勞動力。三、存在問題及建議1、目前礦區內沒有矸石山,大量的矸石從井下運出無場地堆放;2、原有的工業廣場較狹窄,大量材料進入無法堆放;3、現有的職工隊伍思想不穩定,根基不牢固,井下生產工作很被動;4、建議采用方案3,徹底解決目前礦井的狀況。5、公司及礦上必須認清形勢,轉變觀念,嚴管理,重落實,加強職工隊伍建設,讓職工無后顧之憂,安心上班,放心工作,確保職工牢固樹立以礦為家,以礦為榮的主人翁責任感,爭創未來的新礦井。以角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