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公司循環流化床鍋爐脫硫除塵改造EPC總承包工程DCS受電調試方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90846
2022-09-21
14頁
85.04KB
1、發電公司5號機組300MW 循環流化床鍋爐脫硫除塵改造EPC總承包工程DCS受電調試方案審核: 校對: 編寫: 時間: 目 錄1. 編寫目的32. DCS上電恢復應具備的條件和要求33. DCS軟件恢復應具備的條件和要求54. 計算機系統的上電、試驗與投運135. 儀器設備136. 注意事項141. 編寫目的XX(福建雁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5號機組300MW 循環流化床鍋爐脫硫除塵改造EPC總承包工程采用的分散集中控制系統(DCS)是由杭州和利時公司控制系統。其功能涵蓋了數據采集系統(DAS)、模擬量控制系統(MCS)、順序控制系統(SCS)等各項控制功能。此外還包括工程師站、操作員站及有關外2、設。DCS通過高性能的工業控制網絡及分散處理單元、過程I/O、人機接口和過程控制軟件等完成脫硫系統中脫硫、除塵、輸灰等的監視和控制。編寫本方案的目的是規范DCS系統授電及軟件恢復的調試行為,確保設備、人身不受傷害。保證系統調試保質、保量、有序進行。本方案適合于XX(福建雁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5號機組300MW 循環流化床鍋爐脫硫除塵改造EPC總承包工程調試。DCS系統授電,由DCS現場服務工程師執行,調試方現場配合協助。2. DCS上電恢復應具備的條件和要求2.1一般性質量要求l 電子間照明、通風、消防符合要求;l 集控室內光線充足,具備操作人員操作監視的條件;l 電子設備室、工程師室內和控制3、室的環境溫度、濕度、清潔度,應符合有關規程或生產廠的規定;l 電子間的相關制度健全,安全、保衛工作到位;l 機柜已就位,柜體周圍不存在安裝雜物,控制室干凈衛生;電源接線完成。電氣專業設備授電完畢,且已將電源送至DCS電源柜的上端口,電源等級、質量符合要求;l DCS設備接地接線完畢、接地電阻、接地方式符合DCS供應方要求;有電源回路的電源熔絲和模件的通道熔絲應符合使用設備的要求,如有損壞應作好記錄;l 計算機設備的外觀應完好,無缺件、銹蝕、變形和明顯的損傷;檢查各計算機設備應擺放整齊,各種標識應齊全、清晰、明確;對于有防靜電要求的設備,檢修時必須作好防靜電工作,工作人員必須帶好防靜電接地腕帶,4、并盡可能不觸及電路部分;設備應放在防靜電板上,吹掃用設備應接地;l 清潔用吸塵器必須有足夠大的功率,以便及時吸走揚起的灰塵,設備清洗必須使用專用清潔劑;l 各設備內外的各部件應安裝牢固無松動,安裝螺釘齊全;檢查電纜敷設捆扎整齊美觀,設備的各種標志應齊全清晰。2.2上電前檢查:上電前,必須檢查整套系統的接地、電源線和各種連線是否接好,絕緣是否合格,是否符合廠家設備上電運行條件,確保正確無誤。2.2.1DPU柜l DPU柜內的各檔電源接線必須正確連接。l DPU站的數據通訊線,DPU與I/O站的通訊線連接正確。I/O站內各I/O卡件與端子柜內對應的端子板的連接電纜正確。I/O站內各I/O卡與總線的5、插接位置正確。2.2.2工程師站(或歷史數據站)l 工程師站工業PC機、CRT、打印機的電源接線應正確。工程師站與DPU、操作員站的冗余數據通訊線連接正確。工程師站與操作員站的通訊線連接正確。l 工程師站工業PC機與CRT、打印機、鼠標、標準鍵盤的連線正確。2.2.3操作員站l 操作員站工業PC機、CRT、打印機電源連線連接正確。操作員站與OPU的冗余數據通訊線連接正確。操作員站與工程師站的通訊線連接正確。l 操作員站與CRT、打印機、鼠標、操作鍵盤的連線正確。2.2.4端子柜l 端子柜內的電源接線、接地線符合廠家設計要求。由現場進入端子的各類信號線、信號屏蔽接地線正確接入。端子柜各端子板與D6、PU柜內對應的的I/O卡件的連接電纜正確連接。2.2.5電源柜的檢查l 仔細檢查電源柜內接線是否與廠家設計一致。l 檢查電源線接頭是否有虛接、漏接等現象,并用萬用表、通燈等工具檢查。l 啟動電源系統,工作應正常無故障報警,電源指示燈應指示正常。對每對冗余的電源,關掉其中一路,檢查相應的電壓或電流輸出,若有異常進行處理或更換相應電源。3. DCS軟件恢復應具備的條件和要求3.1軟件檢查3.1.1操作系統檢查各計算機通電啟動,檢查機器應無異常和異聲;l 通常操作系統上電自啟,整個啟動過程應無異常,無出錯信息提示;檢查并校正系統日期和時間。l 檢查各用戶權限、口令等設置應正確,符合系統要求。檢查各設7、備和文件、文件夾的共享或存取權限設置應正確,符合系統要求。檢查硬盤剩余空間大小,應留有一定的空余容量。3.1.2應用軟件及其完整性檢查l 在DCS系統邏輯修改等工作完成后,再次進行軟件備份。l 啟動計算機系統自身監控、查錯、自診斷軟件,檢查其功能,應符合廠家要求。l 檢查存儲設備應有一定的容量儲備。l 啟動應用系統軟件,應無異常,無出錯信息提示;對于上電自啟的系統,此過程在操作系統啟動后自動進行。l 根據廠家提供的軟件列表,檢查核對應用軟件應完整。根據系統啟動情況檢查,確認軟件系統的完整性。分別啟動各工作站的其他應用軟件,應無出錯報警。l 使用提供的實用程序工具,掃描并檢查軟件系統的完整性。38、.1.3權限設置檢查l 檢查各操作員站、工程師站和其他功能站的用戶權限設置,應符合管理和安全要求。l 檢查各網絡接口站或網關的用戶權限設置,應符合管理和安全要求。檢查各網絡接口站或網關的端口服務設置,關閉不使用的端口服務。3.1.4數據庫檢查l 檢查數據庫訪問權限設置應正確,應符合管理和數據安全要求。對數據庫進行探尋,檢查各數據庫的有關信息應正確,各數據庫或表的空間使用狀況,應保留不小于25的空余空間,磁盤的可用空間應不小于50。l 檢查數據庫日志記錄,若已滿,則應進行清除或立即備份數據庫。3.2試驗項目與技術要求3.2.1系統冗余性能試驗3.2.1.1各操作員站、工程師站、歷史數據站和現場控9、制站的冗余切換試驗l 人為退出現場控制站中正在運行的主控制器,這時備用的主控制器應自動投入工作。在主控制器的切換過程中,系統不得出錯或出現死機情況。對于并行冗余的設備,如操作員站等,停用其中一個或一部分設備,應不影響整個DCS系統的正常運行;試驗時可通過停電或停運應用軟件等手段進行,然后檢查系統運行情況,除了與該設備故障相關的報警外,應無其他任何異常現象發生;同樣進行反向試驗,系統狀況應相同。對于冗余切換的設備,當通過停電或停運應用軟件等手段使主運行設備停運后從運行設備應立即自啟或立即切換至主運行狀態;然后檢查系統運行情況,除了與該設備故障相關的報警外,無其他任何異常現象;同樣進行反向切換試驗10、,系統狀況應相同。3.2.1.2功能模件冗余切換試驗:l 模件通電前,檢查模件熔絲應齊全、容量正確。模件通電后,檢查各指示燈應符合正常的實際狀況指示。l 冗余模件應能相互切換,取出主運行模件的熔絲或復位主運行模件或將主運行模件拔出(模件可帶電插拔),系統應能正常無擾動的切換到從模件運行或從模件改為主運行模件,系統除模件故障和冗余失去等相關報警外,應無其他異常報警發生;同樣進行一次反向切換,系統狀況應相同。3.2.1.3通信網絡冗余切換試驗:l 在任意節點上人為切斷每條通信總線,系統不得出錯或出現死機情況。切、投通信總線上的任意節點,或模擬其故障,總線通信應正常工作。總線及總線冗余檢查,總線電纜11、無破損、斷線,端子接線正確,牢固無松動,接插件接插牢固、接觸良好;檢查總線終端電阻值正常,接線牢固;交換機、總線模件通電后指示燈正常。l 通過診斷系統或總線模件工作指示燈檢查總線系統工作正常,無異常報警;檢查冗余總線處于冗余工作狀態。l 切斷主運行總線模件的電源或拔出主運行總線的插頭及模擬其他條件試驗二條冗余總線的切換,總線應自動切換至另一條運行,且指示燈指示正常;檢查系統數據不得丟失、通信不得中斷、系統工作應正常;同樣進行一次反向切換試驗,系統狀況應相同。3.2.1.4系統(或機柜)供電冗余切換試驗:l 計算機控制系統投運,與控制回路相關的主控對于系統或機柜自投供電或N+1冗余供電,應進行供12、電切換試驗。在電源切換過程中,控制系統應正常工作,中間數據及累計數據不得丟失。切斷工作電源回路,檢查備用供電自動投入,系統工作正常,無出錯報警,數據不得丟失;同樣進行一次反向切換試驗,系統狀況應相同。l 對于1+1冗余供電系統,切斷任一路供電系統應工作正常,無出錯報警,數據不得丟失。3.2.1.5控制回路冗余切換試驗:l 制器和模件投運正常。利用手操器等設備使控制回路輸出一個固定的值或狀態,將相關的在運行狀態的主控制器或輸出模件復位和斷電,觀察控制回路輸出應無變化和擾動;檢查備用主控制器或輸出模件的運行狀態應正確;反向再做一次控制回路試驗,結果正確。3.2.2系統容錯性能試驗3.2.2.1在操13、作員站的鍵盤上操作任何未經定義的鍵,或在操作員站上非法輸入一系列命令,檢查操作員站和系統的反應,應不出錯或出現死機情況。3.2.2.2切除并恢復系統的外圍設備,這時控制系統應不出現任何異常情況。3.2.2.3任意拔出一塊IO卡件,屏幕應顯示該卡件的異常狀態,控制系統應自動進行相應的處理(如切到手動工況、執行器保位等)。3.2.2.4在拔出和恢復模件(模件允許帶電插拔)的過程中,控制系統的其他功能應不受任何影響。3.2.2.5計算機控制系統通電啟動后,關閉CRT和打印機電源(正在打印時和未打印時應分別進行),然后再打開電源,檢查操作員站屏幕和系統應無異常反應。3.2.3系統性能參數測試3.2.314、.1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應測試下列計算機控制系統性能參數,并做好記錄存檔。3.2.3.2通過系統工具或其他由制造廠提供的方法檢查每個現場控制站的內存和歷史數據存貯站的外存容量及使用量。內存余量應大于總內存容量的40,外存余量應大于總存貯器容量的60。3.2.3.3通過系統工具或其他由制造廠提供的方法檢查所有現場控制站的中央處理單元的負荷率應不超過40;計算站、數據管理站等的中央處理單元的負荷率應不超過40。3.2.3.4通過系統工具或其他由制造廠提供的方法檢查數據通信總線的負荷率應不超過30,對于以太網則應不超過20。3.2.3.5通過連續切換操作員站CRT畫面10次,用秒表測量每幅畫面完全顯示15、的時間,計算其平均值,檢查操作員站畫面實時性反應時間應不大于2s或不低于廠家的出廠標準。3.2.3.6通過組態并打印計算機控制系統測點清冊,檢查IO點的投入率及完好率,投入率應不小于99.5,完好率應不小于99.5;查明并記錄不可用測點的原因。3.2.4抗干擾能力應進行試驗的項目3.2.4.1抗射頻干擾能力的測試:用頻率為400500MHz、功率5W的步話機作干擾源,在DPU機柜、通訊/信號電纜、操作員站等設備旁(1.5m左右)進行通訊,觀察設備表現有無異常,計算機系統應正常工作,測量信號示值應基本無變化。3.2.4.2用手機作干擾源發出信號,逐漸接近敞開柜門的機柜進行試驗,記錄計算機系統出現16、異常或測量信號示值有明顯變化時的距離。3.2.5測量模件處理精度測試3.2.5.1模擬量輸人信號精度測試:l 每塊模件上選取一個通道,用相應的標準信號源,在測點相應的端子上分別以正、反向輸入量程的0、25、50、75、100信號,在操作員站或工程師站(手操器)讀取該測點的顯示值。同模件其余通道僅輸入測量量程的50信號進行檢驗。l 記錄各測點的測試數據,計算測量誤差,應滿足下表11的精度要求。表11輸入模件通道精度標準3.2.5.2脈沖量輸入(PI)信號精度測試:l 每塊模件上選取一個通道,用標準頻率信號源,在測點相應的端子上分別以正、反向輸入量程的10、25、50、75、100信號,在操作員站17、或工程師站(手操器)讀取該測點的顯示值。同模件其余通道僅輸入測量量程的50信號進行檢驗。l 記錄各測點的測試數據,計算測量誤差,檢查觸發電平,均應滿足生產廠出廠的精度要求。3.2.5.3模擬量輸出(AO)信號精度測試每塊模件上選取一個通道,通過操作員站(或工程師站或手操器),分別按量程的0、25、50、75、100設置各點的輸出值,在IO站對應模件輸出端子用標準測試儀測量,并讀取輸出信號示值。同模件其余通道僅輸入測量量程的50信號進行檢驗。l 檢查操作打印記錄,應與實際操作相符。l 記錄各點的測試數據,計算測量誤差,應滿足表1-2的精度要求。表12輸出模件通道精度標準3.2.5.4脈沖量輸出(18、PO)信號精度測試:l 每塊模件上選取一個通道,通過操作員站(或工程師站或手操器)分別按量程的10、25、50、75、100設置各點的輸出值,分別在各輸出端子上用標準頻率計測量并讀取示值。同模件其余通道輸入測量量程的50信號進行檢驗。l 記錄各測點的測試數據,計算測量誤差,應滿足生產廠出廠精度或表1-2要求。3.2.5.5開關量輸入(DI)信號正確性測試:l 每塊模件上選取一個通道,通過短接/斷開無源接點或加入去除電平信號分別改變各輸入點的狀態,在操作員站或工程師站(手操器)上檢查各輸入點的狀態變化。l 記錄各點的測試狀態變化,應完全正確無誤。3.2.5.6中斷型開關量輸入通道的正確性檢查:用19、SOE信號發生器在調好事件序列間隔后,連到端子板信號輸入端,在操作員站上觀察SOE報警列表中顯示的時間順序和打印記錄,應與輸入信號一致。3.2.5.7開關量輸出(DO)信號正確性測試:每塊模件上選取一個通道,通過操作員站(工程師站或手操器)分別設置0或1的輸出給定值,在IO站相應端子上測量其通斷狀況,同時觀察開關量輸出指示燈的狀態。l 記錄各點的測試狀態變化,應正確無誤。3.2.6進行熱插拔試驗當相關輸入信號不變時,模件重復兩次插拔,CRT對應的物理量示值應無變化。3.2.7進行通道輸出自保持功能檢查l 在操作員站上對被測模件通道設置一輸出值,在IO站相應模件端子上讀數并記下此值;將該IO站系20、統電源關閉再打開,在相應端子上再次讀數并記下此值。l 該輸出量斷電前后的兩次讀數之差的一半所計算的示值最大誤差值,也應不大于模件的允許基本誤差。3.2.8系統應進行下列幾項功能試驗3.2.8.1系統組態和在線下載功能試驗l 打開工程師站中的系統組態軟件,按照組態手冊離線建立一個組態方案,如有可能則進行編譯生成,檢查確認組態軟件功能應正常。計算機控制系統通電啟動后,通過工程師站組態工具,將現場控制站中一主控制器或一功能模件的組態回讀到工程師站中,然后再將此組態下載到原主控制器或原功能模件中,檢查確認整個操作過程中計算機控制系統應無出錯或死機等現象發生。3.2.8.2操作員站人機接口功能試驗l 通21、過功能鍵盤或軌跡球/鼠標,在操作員站上對各功能逐項進行操作,檢查各CRT畫面顯示應正常,各功能鍵或按鈕與各功能畫面連接應正確,所有操作對應結果應正確無誤。對于一些非法操作,軟件應具有容錯能力。l 檢查操作員站權限設置正確,以操作員級別登錄正常。l 檢查各主要流程畫面、主要參數監視畫面、實時趨勢曲線顯示畫面等顯示正常,各動態參數和實時趨勢曲線應自動刷新,刷新時間應符合要求。檢查各報警顯示畫面和報警窗口顯示正常,報警提示和關聯畫面連接正確,報警確認功能正常。l 檢查歷史數據檢索畫面顯示正常,輸入需檢索的數據(如測點名、測點編號)和檢索時間段,系統應正確響應,并顯示相應的歷史數據報表或歷史數據曲線、22、歷史事件報表、操作記錄、報警記錄等。若請求打印,則打印結果應與顯示結果相同。l 檢查報表管理功能畫面顯示正確,選中一張報表進行隨機(召喚)打印,系統響應正確,檢查報表內容正確。l 選擇一幅流程圖畫面,觸發屏幕拷貝功能,系統響應正確,檢查硬拷貝和畫面應一致l 檢查系統運行狀態(系統自診斷信息)顯示畫面顯示正常。檢查操作指導和幫助畫面顯示正常。l 根據畫面清冊檢查各流程畫面和參數監視畫面等應無缺少。3.2.8.3報表打印功能試驗l 啟動報表定時打印功能,檢查定時打印的報表格式、內容和時間應符合要求。l 通過功能鍵盤或軌跡球/鼠標,在操作員站上選中系統內所有報表,并觸發隨機(召喚)打印功能,系統應立23、即打印選中的報表,檢查報表格式、內容應符合要求,時間正確。l 系統通電啟動后,模擬事件追憶觸發開關動作,檢查事件追憶報表打印應正常,打印數據應和觸發開關動作前后時間對應。3.2.8.4歷史數據存儲和檢索功能試驗l 從歷史數據庫中選取一組記錄點,內容應包括模擬量、開關量、操作記錄、系統事件等。l 分別組態當前時段(短期)的歷史數據報表和曲線,并顯示打印、報表、曲線的數據和時間應正確,整個操作過程應無故障報警。l 分別組態已轉儲至磁帶或光盤(長期)的歷史數據報表和曲線,系統應提示需提供已轉儲時段的歷史數據磁帶或光盤,插入相應的磁帶或光盤,予以激活,并顯示打印,報表、曲線的數據和時間應正確,整個操作24、過程應無故障報警。3.2.8.5性能計算功能檢查檢查與性能計算相關的所有測點應正常,指示正確。l 啟動性能計算應用程序,應無出錯報警。檢查性能計算報表和域畫面顯示應正常,性能計算報表打印應正常。檢查性能計算項目應無缺項。協同有關部門和單位檢查性能計算參數的正確性,否則,應進行調整或修改組態。3.2.8.6通訊接口連接試驗(包括MIS接口)l 檢查通訊連接電纜無破損、斷線,連接正確并牢固無松動。系統上電,通訊接口模件各指示燈指示正確。啟動通訊驅動軟件,系統應無出錯信息。l 利用網絡軟件工具或專用的通訊檢測軟件工具,確認通訊物理連接正確無誤。l 軟件或模擬手段檢查測試數據收發正常。3.3計算機系統25、運行維護計算機系統的運行維護包括投運前檢查驗收、計算機系統的日常維護與定期維護、計算機系統的正常停用與長期停用中的維護,針對上述不同的情況其維護要求也不相同。本條對系統投運前的檢查項目及送電、試驗、檢修的驗收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及檢查步驟。l 計算機設備的環境溫度、濕度和清潔度應滿足設備運行的要求。各路電源熔斷器應符合設計要求。l 各控制站柜、I/O柜和現場過渡端子柜的柜號、名稱標志明確,并內附端子排接線圖。l 各控制站柜、I/0柜和現場過渡端子柜的各檔公用電源線、接地線、照明線應連接完好、正確、牢固;附件齊全、完好,柜內照明正常。l 由現場進入中間過渡端子柜、現場控制站機柜的各類信號線、信號屏蔽26、地線、保護地線及電源線,應連接完好、正確、牢固、美觀;電纜牌號和接線號齊全、清楚。4. 計算機系統的上電、試驗與投運計算機系統上電,不得隨意直接合上電源,必須按照以下步驟進行:4.1上電準備工作。l 檢查與DCS系統相關的所有子系統的電源回路,經確認無人工作。檢查與DCS系統相關的所有子系統狀況,是否允許DCS系統上電。系統投運所需手續齊全。4.2現場控制站上電。l 合上現場控制站總電源開關。l 合上現場控制站系統電源開關,合上現場控制站現場電源開關。啟動現場控制站,自動進入系統運行,指示燈顯示運行狀態,并可通過自診斷程序進行觀察。4.3操作員站、工程師站和歷史數據站等上電。l 合上總電源,合27、上打印機、大屏幕顯示器等電源開關,接通各工程師站和歷史數據站的主電源,啟動各工程師站和歷史數據站,CRT上出現顯示,并進入操作系統,啟動應用程序,或系統自啟正常。l 合上各操作員站主電源開關,啟動各操作員站,自動進入應用程序。按照上述步驟,逐臺啟動所有計算機;直至整個DCS啟動完畢。檢查整個系統的通信連接、CRT畫面顯示、各設備的運行狀態等指示,應正常并與實際狀況相符,否則應予以處理。必要時可通過專用檢查工具和專用軟件等進一步進行檢查。5. 儀器設備在分散控制系統(DCS)系統授電及通道檢查過程中使用的儀器主要有:信號源、萬用表、電阻箱、兆歐表、通燈等儀器設備。6. 注意事項6.1嚴格遵守現場28、規章制度,不得隨意亂動與調試工作無關的設備及系統;嚴禁熱插拔DCS系統串、并行接口外設設備。6.2在DCS系統授電恢復和通道檢查期間,應派專人隨時檢查各個機柜、各個操作站、工作站的運行情況,如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報告項目負責人,使問題得到及時處理。6.3在DCS系統授電及通道檢查期間,與系統調試無關人員不得在工程師站、操作員站上進行任何操作。6.4參加DCS系統調試的所有人員,不得修改任何系統組態,如發現問題,應由調試項目負責人通知DCS廠家工作人員進行修改。6.5在工程師工作站和操作員站上嚴禁隨意使用磁盤,如需使用自帶的磁盤,須經南京科遠公司工作人員檢查認可后方可使用。6.6在DCS系統的每個機柜首次通電時,都必須測試電源電纜對地絕緣電阻,防止電壓過大或短路對系統硬件造成損傷等。6.7除相關的工作人員外,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隨意更改、刪除組態軟件,軟件系統應設有登錄密碼,以防止上述事故的發生。如需修改,必須經過主要負責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