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牛羊養殖及沼氣綜合利用基礎設施改造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93116
2022-09-23
23頁
46.04KB
1、農牧有限責任公司關于豬牛羊養殖及沼氣綜合利用基礎設施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農牧有限責任公司二00九年十一月目 錄一、項目摘要2 二、項目建設背景、目的與依據3 三、未來市場預測6 四、項目風險分析7 五、項目產業化經營方案8 六、項目建設規模與目標9 七、項目建設的地點及范圍9 八、項目生產工藝技術方案12 九、項目建設的具體內容14 十、項目土地規劃和環境保護17 十一、項目建成的就業預測、農民增收情況18 十二、項目投資估算18 十三、資金籌措計劃19 十四、資金分年使用情況19 十五、項目經濟評價20 十六、結論21 十七、附件22 關于豬牛羊養殖及沼氣綜合基礎設施改造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2、報告一、項目摘要 農牧有限責任公司是2007年9月在隴西縣工商局注冊成立的,屬隴西縣重點招商引資項目,位于隴西縣文峰鎮安家門原飼養場院內,項目建設占地110畝。主要從事種植、養殖;休閑垂釣;農畜產品購銷;國家允許的地產中藥材購銷、儲存。公司注冊資本300萬元,公司固定資產2500多萬元。本項目總投資1448萬元(包括短期流動資金),其中自籌348萬元,申請銀行貸款1100萬元,目前已完成投資100萬元。項目建設內容包括:年產1000余頭母豬、500頭肉牛、2000余頭肉羊生產線實行工廠化生產管理基礎設施改造工程;養殖糞便沼氣池建設及污染綜合治理、基礎設施及生態農業循環經濟示范建設。目前公司的豬3、羊、牛養殖的主要設施及配套設施已基本完成,已飼養種豬300多頭,種羊500多頭,肉牛100多頭。休閑垂釣魚塘等配套餐飲娛樂等配套設施已建好,正在進行環境綠化和娛樂設施的完善以及循環經濟工程和農畜養殖基礎設施改造建設,預計明年5月一期工程將全面建成試運行。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平均銷售收入1288萬元。年平均利潤總額301萬元,實現稅收204萬元。新創造120個農民工就業崗位,年直接帶動農民增收100萬元。帶動一定數量的農民致富,促進服務業、環保等三產業的繁榮,提高周邊植被綠化率,美化環境。二、項目建設背景、目的和依據 隨著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肉食品的需求量將會越來越大,在我4、們這個肉食品結構中傳統上以豬羊肉為主的國度,豬羊肉消費總量日益增加,消費結構不斷改善,安全、生態、綠色優質瘦肉型豬羊肉的銷售是將愈益呈現更大的市場空間,我國優質肉羊豬生產和整個養豬業、養羊業將迎來全面發展的黃金時期。當前,由于受飼料成本、疫病等影響和農副產品價格的理性回歸,國內市場豬肉價格自06年下半年來持續上揚,并且一漲再漲,長期困擾我國廣大農民養豬低效,豬肉市場長期低迷的不利態勢已經過去,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源、資金和人力資源不斷投入其中,規?;藴驶?、生態化的豬、羊、魚場將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本項目建立的生態豬、羊、魚場,將強調生物鏈建立,廢棄資源循環利用,以環境友好、動物福利5、和產品安全為目標,采取統一規劃、統一防疫、統一標準、統一治污、統一管理,全面實現標準化管理、生態化養殖、產業化經營、企業化運作、市場化發展模式,向社會提供安全、優質、綠色的畜禽產品,保障人民群眾食肉安全。該項目符合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國內政策導向和市場需求,項目建成將具有極大經濟效益和顯著社會效益。1、建設標準、規范、生態豬、羊、牛設施符合當前我國畜牧業發展趨勢 畜牧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點產業、優勢產業和主攻的產業。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要手段。當前,隨著規?;曫B比例穩步提高,畜牧業生產已逐步由規?;?、集約化養殖向畜牧養殖小區、園區和高6、效生態牧區轉變,畜產品生產方式已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畜產品消費由消費型進入追求質量安全階段。因此,如何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采取有效措施,建設生態牧業園區,走節約型、無污染的循環經濟模式和依靠科技進步的內涵式增長之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使畜牧業,特別是生態綠色牧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增收致富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則是當前政府和我們廣大投資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的生態豬、羊、魚場將結合牧業結構調整,將畜牧業經濟區與自然區交叉和溶合,依據循環經濟理念和畜牧業生態學原理設計建設的一種新型畜牧業組織形態,它具有資金集中投入、展示高新技術、實現人畜分離、實行集約管理、龍頭企業帶動、生態環境7、良好、畜禽產品優質、經濟效益顯著等特點,是集繁育、養殖、加工、技術開發、試驗示范、技術培訓等功能于一體的標準化現代化養殖業園地和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綠色食品和無公害畜產品生產基地。因此,將具有極佳的發展前景。 2、生態豬、羊、牛設施的建設符合政策導向,滿足政策要求。2006年月日,延續了2600年的農業稅正式廢止,標志著國家對農業實現了由“取”向“予”的重大轉折。五年來,中央在“多予、少取、放活”原則基礎上,在畜牧生產用地、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銀行貸款、政府補貼、良種畜禽飼養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有力地促進了畜牧業發展。特別是在06年來,由于飼料原料價格上漲、疫病威脅日益加大,市場生豬8、供應日趨緊張,豬肉價格持續上漲,CPI指標(特別是農副產品指數)長期高位運行,引起了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胡錦濤總書記也多次指示,要求“發展生豬生產、穩定市場供應”。并出臺了能繁母豬飼養、生豬良種繁育、生豬保險、疫苗補助、對新、擴建生態豬場建設補助政策和生豬生產調運大縣的獎勵措施。08年2月,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中,進一步要求強化各項扶持政策措施落實,加強畜牧業基礎建設和生態牧場建設,加快恢復生豬生產,確保豬肉市場供應不脫銷、不斷檔。甘肅省農牧廳也在08年工作要點中,將推進農牧結合、發展生態循環型養殖作為實現畜牧業可持續發展9、的重要抓手??梢哉f,各級政府為恢復生豬生產,發展優質肉產品供應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3、項目產品社會需求巨大,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顯著。中國是一個生豬生產大國,同時也是豬肉及其制品消費大國。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6年,我國生豬存欄量為4.94億頭,出欄量為6.81億頭,豬肉產量已經達到世界豬肉總產量的52%,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量也從1990年的20公斤上升到2006年的39.6公斤。目前,我國高收入人群中每天人豬肉均消費水平已經分別達到100150克。而農民年人均豬肉消費不足20千克。雖然短時間內我國居民很難達到高收入人群的消費水平,但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元消費結構下農村居民人均豬10、肉消費量將逐步提高,將是推動我國豬肉消費量增長最主要的因素。再次,隨著人口的自然增長,城市人口的較快增加(我省農村人均年消費豬肉約18公斤,城市人均年消費約35公斤)。到2010年,全國人口將突破14億,專家預測豬肉消費量年增長35%,牛羊肉的消費量也逐年增長,我國牛羊肉人均占有量1.7千克。我國肉類消費還存在著成倍增長的空間。三、未來市場預測 我國養豬歷史悠久,品種資源豐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養豬生產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少地區的養豬生產,已由過去的自給或半自給的分散型,傳統家庭副業生產逐步向專業化、規?;⒓s化、商品化生產方向發展。這為改變人民群眾的食品結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11、。但是就目前國內的生豬飼養結構及生產水平來看,仍然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一是目前我國的養豬結構仍以農戶散養和小規?;曫B為主,市場穩定和供應能力偏弱。據統計,目前,我國規模養豬增勢趨緩,農戶養豬仍占多數,06年全國生豬存欄,散養戶占生豬出欄總量70%,由于小養殖戶飼養的品種落后、技術落后、飼養條件差,抵抗市場風險和疫情風險的能力非常差。受去年嚴重疫情影響很多養殖戶也只能望價興嘆,市場豬肉供應將仍然非常緊張。再次,目前國內生豬存欄仍然不足,養豬業仍處于高盈利區。今年政府給了養豬業大力支持,引種的、擴群的也很多,但由于生豬生產周期長、飼養技術要求高和資金投入需求大的影響,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豬肉緊12、缺的現狀,在08、09兩年內生豬市場行情不會大幅度下跌。第三,未來我國養豬業市場變動將越來越小,行情會越來越穩定,養豬利潤空間將處在20%30%之間。隨著國家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大,生豬規模化、良種化的進程加快和養殖結構逐漸轉型,生豬市場將越來越穩定,豬價漲跌幅度將越來越小,周期也會越來越短,養豬業將慢慢進入穩定利潤時期 。優質、高效、安全豬肉和豬肉制品仍將是國內消費主流,以后我國的養豬業必將走向規?;?、大型化,朝著優質、高效、安全的目標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肉食消費量逐年增加,根據有關統計部門的資料顯示,消費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具體體現在牛羊肉消費逐步上升,肉13、食品消費種類和比例日趨科學合理。我國牛羊肉人均占有量1.7千克,兩者相加僅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0%,而其中優質牛羊肉更少。因此,我國牛羊肉生產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市場前景。四、項目風險分析 任何投資項目都存在風險,特別是養殖,因為它涉及很多方面因素,受很多條件影響??偟膩碚f:養殖業是投入資金大、生產周期長、技術含量高的行業,同時還受市場波動、疫情威脅等影響。在生產上。首先是新建場地用地困難,雖然,國家出臺了農業用地優惠政策,但由于農業無稅收貢獻影響,個別地方政府對新申辦養殖場用地的支持力度還是不夠大;再次是環評。由于養殖業一直被認為是農業高污染行業,豬尿、糞水以及惡臭、有害氣體等污染環境和土壤14、,影響豬、羊場環評。在資金投入上。首先要涉及到的是基本建設投入、污染治理投入、防疫設施投入和豬、牛羊群投入,且因豬群生長周期較長(一般6個月左右),一年之內很難見效益。在市場風險上。養殖業市場風險較大,首先是目前價格波動仍然較大,直接影響經濟效益;再次是飼養成本包括人工成本、飼料等生產資料成本漲價影響。最后是疫病風險。特別是重大傳染病風險,將對養殖場構成毀滅性打擊,最后還有區域性特大自然災害、異常氣象等的影響。所有這些,只要我們提高生產水平,降低生產風險,從飼養工藝和防疫滅病兩方面入手,不斷提高母豬、養繁殖率、肉豬、羊出欄率、飼料利用率,采取綜合措施,降低發病率、死亡率;同時加強內部核算,提高15、集約化管理水平,加強環保配套,全面應用生態養殖,將極大降低各種風險,提高經濟效益。 五、項目產業化經營方案 項目建設經營擬以資源開發利用、廢棄物資源化、清潔生產、遵循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良性循環規律的經濟發展模式,實現“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環反饋式循環過程,以生態化、規?;B豬、羊為主,實行農牧結合,養豬、養羊、養魚、果蔬以及農業觀光、農家樂等有機結合,組建生態養殖有限公司。要求國家、省、市、縣政府給予各項相關的優惠政策和補助措施,降低或減免流通環節相關稅費,降低流通環節的交易費用,節約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效益。養殖場由4個部分組成,即生產區、生活區、隔離區和排污區,占地47畝,建筑面積126816、0m2,其中:生豬、牛羊生產區9680 m2,生活區和配套區建設3650 m2,配25m高的配電和250噸位的水塔,使瘦肉型生豬、牛羊存欄穩定在年存欄3500頭,商品豬、牛羊出欄率為190;通過將豬糞投入池塘繁殖浮游生物作為魚的飼料或豬糞進行“蠅蛆、蚯蚓飼料和肥田”或沼肥果蔬魚”等,或對糞尿污水采用“沼肥 田”、“沼肥果蔬魚”等處理和多級利用等形式,實現資源循環和重復利用。 六、項目建設規模和目標 項目總的規模是年穩定生豬存欄1000頭、牛500頭、羊2000頭(其中生產母豬、羊600頭,公豬、羊20頭),到2010年出欄優質瘦肉型商品豬達4000頭、商品牛羊4000頭。沼氣池建設及污染綜合治17、理用環保基礎設施及生態農業循環經濟示范建設。項目分三年實施:20092010年達3000頭,2011年5000頭。具體實施是20092010年建設母豬、公豬、商品豬欄、牛羊欄,進行飼養基地、生產、辦公建設和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引進種豬420頭、種牛200頭、種羊400頭;20102011年培育和引進后備種豬200頭、種牛100頭、種羊200頭,形成核心豬群620頭,核心牛群200頭、核心羊群500頭,年出欄商品豬4000、商品牛羊5000左右的規?;i、牛羊場,同時進行污染治理建設、水產區和蔬菜、水果區建設,沼氣池建設,實現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最終建成生態化豬、牛、羊、魚場。 七、項目建設的地點及18、范圍 1、項目建設的地點、范圍: 項目建設位于隴西縣文峰鎮安家門原飼養場院內,項目建設占地110畝。 2、項目區的自然、社會經濟條件:(1)地理位置:隴西縣位于甘肅省中部,秦嶺之北,處渭河上游,東經1041910454,北緯34513523。東接通渭縣、北靠安定、西連渭源、南與漳縣、武山毗鄰。南北長60公里,東西寬約40公里,總面積2408.71平方公里。境內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1617米2762米,相對高差1145米。(2)地形地貌:隴西縣在大地構造上隸屬祁連褶皺帶,用地質力學的觀點來看,則屬“隴西旋卷體系”的一部分,出露地層有前震旦系下古生界、泥岔石碳系、三疊系、三疊、白堊系等多出露南部19、,其余廣大地區以第三內陸紅山山麓和沖積的更新世馬蘭期分布最廣。地形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境內山巒生迭,溝壑縱橫,土質疏松。(3)水系及地理分布:渭河是境內最大的河流,從渭源湫家鋪流入隴西,經六鄉鎮蜿蜒46.1公里,從文峰四十鋪鴨兒峽進入武山縣境內。其次是大咸河自西向東與渭河交匯,是東北山區小溝壑的主要匯集灌,它和西南面的科羊河、西河、南河、鎖峪河、遼西河、西北面的秦祁河、峽溝河、東南面的妙娥溝、喜馬溝等屬渭河支流,流域總面積為2150.9平方公里。(4)氣候特征:隴西屬溫帶半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7.7,最高為35.9,最低-24.4;平均無霜期162天,最長193天,最短153天;年平均日照時20、數2260.6小時;年太陽輻射總量134.7千卡/cm2,其中生理輻射總量66千卡/cm2,占輻射總量的49%;全縣0的有效積有溫為3254.4,5的有效積溫為3069,10的有效積溫為2894.4,15的有效積溫為2312;年平均降水量439.2mm,蒸發量1434.4mm,年均空氣相對濕度68.1%,年均土壤相對濕度為65.4%,多年平均蒸發量比全年降水量多3.2倍,干旱指數為2。(5)社會經濟:隴西縣為甘肅省18個干旱貧困縣之一,全縣城絕對貧困人口1.3萬人,低收入人口10.23萬人,經過多年的努力,貧困面在不斷下降,全縣大部分鄉鎮已全面進入小康建設階段。全縣轄有12鎮13鄉,280個行21、政村,167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8.9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2.94萬人,耕地面積119.36萬畝。2003年全縣國民總產值105000萬元,財政收入10186萬元,糧食總產量11895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558元。近年來,隴西縣依據當地資源條件及經濟發展現狀,將畜牧業確定為支柱產業,進行大力開發,通過加強項目建設,加快結構調整,發展規模經營,走草畜一體化路子,不斷加大科技配套輸入力度,推廣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實施品牌戰略,使全縣畜牧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畜牧業比重逐年提升,龍頭企業不斷涌現,產業鏈條不斷延伸,養殖效益不斷提高,畜牧產業化進程逐步加快,畜牧業已成為全縣農村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目22、前,全縣各類畜禽年存欄146萬頭(只),其中大家畜12.6萬頭、豬24.4萬頭、羊20.3萬只、雞88.7萬只,各類畜禽年出欄達138萬頭(只),其中大家畜3.9萬頭、豬29.8萬頭、羊16.1萬只、雞88.2萬只,肉類、蛋類、奶類、綿羊毛、魚類年產量分別達2.7萬噸、3400噸、2200噸、350噸、140噸,牧業年產值達164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8.8%,提供牧業人均純收入330元。3、項目區的畜禽養殖情況。整個隴西縣畜牧生產規模化程度較低,飼養量相對其他周邊縣地方偏少。目前全縣養殖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傳統的農戶養豬生產方式,一般每戶每年飼養2-5頭,作為家庭的副業,主要利用其家里23、的剩湯剩飯和一些農副產品飼養,較少的利用配合飼料和科學的飼養管理技術,養殖方式較為粗放。二是規?;?、專業戶養豬,存欄數達2-4千頭以上的全縣僅幾家,規?;潭容^低。據統計,07年底全縣存欄生豬13.89萬頭,其中散戶3.5萬戶,占飼養總量75%-80%。項目所在地隴西縣文峰鎮07年存欄生豬1.8萬頭,07年養豬戶220戶,年底生豬存欄280頭,絕大多數為農戶散養。肉羊全縣現存欄羊20.4萬只,其中能繁母羊12萬只,年產羔羊10萬只。該項目的建設可以進一步發揮龍頭企業優勢,帶動隴西及周邊地區養殖業,讓農民退耕還林保護生態,同時通過生產線的建設,讓他們養殖牛羊有去處,增加收入,刺激農民養殖的積極性24、,從而調整農村產業結構,讓更多的農民立足本地求發展,緩解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為農村致富添活力,起到幫扶帶的作用。同時通過扶持和壯大龍頭產業發展,增強農產品的競爭力和農村的綜合實力,讓傳統的弱質低效農業向現代高效高質農業發展。最終在當地形成公司(養殖基地)農戶(繁育生產商品畜)龍頭公司(屠宰加工及深加工制品)農戶(免費或補貼再生產)的雙效生態農業產業化生產體系邁進,讓畜產品走出國門,出口創匯,為我們的農民增收貢獻力量,為服務三農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八、項目生產工藝技術方案 生態型養殖場的建設,我們將主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技術工作: 1、良種繁育 以長白、大約克和杜洛克為基本豬種,自繁自養,年生產25、雜交瘦肉型商品豬1000頭、商品牛500頭、商品羊2000頭。2、改善飼養環境采用先進的豬舍建筑結構、材料,以及有利于提高生豬生育成績和飼料報酬的新工藝新設備。 配種舍。為半漏縫地面,全部使用鋼制定位欄,設自動飲水器,裝壁扇。 分娩舍。實施全漏縫高位床欄舍,有母子舍及仔豬補料槽,裝地下沖水池,采用自動飲水器,裝電熱板和紅外線燈,用于冬季保暖。 保育舍。實施全縫高位鋼架床位,裝地下沖水池,采用自動飲水器,配電熱板。 育成舍。采用舍內水泥地面飼養,采用自動飲水器。3、實行全進全出和三點式飼養模式。我們利用天然山地的隔離屏障,實施生豬三點式養殖模式,布局以下三個區:配種妊娠及分娩哺乳區、斷奶仔豬保育26、區和肉豬育肥區。各區域配有專門化豬舍、設備和生產管理人員。同時嚴格做到各生產單元以周為單位全進全出,嚴格豬群周轉和各舍的大小以及規格布局,按設計要求系統安排,形成穩定的生產流水線。 4、立體的防疫技術、設備和藥物 真正建立起以預防為主的生物安全機制,配以先進的設備和藥物,實施嚴格的免疫程序,并采取隔離、消毒、免疫和無害化處理等配套的綜合防疫措施和規章制度,配備動物標識智能識讀器、電腦等信息終端。 5、全價飼料的使用 飼料消耗在養豬成本中占70-80%;優化的飼料配方,是降低飼料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 6、科學管理 項目建立后將使用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實施動態管理,制訂各項規章制度,使生27、豬行業取得更大的經濟利益。九、項目建設的具體內容 1、根據我國目前實際情況和現有生產水平,考慮場地占地面積和能容納生豬、羊數量,我們對年產5000余頭肉豬、5000余頭肉羊生產線實行工廠化生產管理方式,采用先進飼養工藝和技術,其設計的生產性能參數選擇為:平均每頭母豬年生產2.14-2.5窩,提供20頭肉豬,母豬利用期為三年,肉豬平均日增重700克以上,達90100公斤體重的日齡為160天左右(23周)。設計的生豬普通生產技術指標:配種受胎率85%、配種分娩率90%、胎均總產仔數10.511.5、胎均活產仔數10個、斷奶仔豬成活率95.0%、保育期成活率97.0%、育成期成活率99.0、全期成活28、率按91%計算,則豬場存欄豬結構標準為: 妊娠母豬數=303頭 ,哺乳母豬數=123頭,空懷斷奶母豬數=123頭,后備母豬數=16頭,成年公豬數=15頭,后備公豬數=5頭,仔豬數=980頭,保育豬=1125中大豬=3169,合計:5894頭(其中基礎母豬為550頭),年出欄生豬10000頭左右。則需要建設的相應豬舍為: 1)配種妊娠舍 空懷及后備母豬在配種舍大欄內飼養,妊娠母豬在妊娠舍定位欄內飼養。 配種舍1棟(建筑面積約80*8=640平方米),設大欄40個,妊娠舍1棟(每棟建筑面積約80*8=640平方米),設定位欄360個。 2)產仔舍建設 產仔舍共設2棟(建筑面積約70*8=560平方29、米),分為10個單元,每個單元內設15個產床,共為150個產仔床。 產仔舍是全廠投資最高,設備最佳,保溫和通風換氣最好的豬舍,舍內應設有保溫性能良好并能排濕的頂棚,應有排風裝置。 3)斷奶仔豬舍的建設 仔豬培育舍共建2棟(每棟建筑面積約80*8=640平方米),分6個單元,每個單元25個高床欄.培育舍應吊頂棚,要達到保溫、通風、排濕的目的。 4)中大豬舍建設 保育豬進入中大豬舍飼養,一般情況下再養16周到23周時,體重90公斤以上時上市。中大豬舍10棟(每棟建筑面積約70*8=560平方米),每棟40欄, 每棟能容納350頭育肥豬 5)隔離場建設:共建1棟(建筑面積約50*8=400平方米),30、每棟30欄, 每棟能容納300頭育肥豬 2、配套用房建設:2450平方米 1)獸醫防疫室建設。根據三點飼養模式,各分場均建設一個獸醫室,建筑面積50平方米,配備相應的診療設備、藥品庫和疫苗庫等,計150平方米。2)飼料加工房及庫房建設。用于生產、儲存三個牧區生豬所需全部飼料、預混料和添加劑。擬建在靠村頭的1牧區,總計約800平方米,其中庫房和原料車間650平方米,加工車間150平方米。 3)工人宿舍。各區根據人員多少建立職工宿舍,位于上風口,需建50人*10平方米/人=500平方米。 4)生態養殖場辦公用房。用于養殖場總部人員工作、培訓和外來人員接待用等。擬建面積1000平方米。 5)水電增容31、改造。建造養殖區飲用深水井和提灌站,建造儲水塔,配置80-100KW變電器。 3、環保、污染治理用設施建設:1200立方米1)豬糞便、污水凈化處理池。每個牧區建設一個二級沉淀池,每個200平方米,用于收納豬場實施糞尿分離后的污水和沼液。預處理(一級處理) 用沉淀分離等物理方法將污水中懸浮物和可沉降顆粒分離,然后再用生物處理的方法,進一步分解污水中的膠體和有機物以達到達標排放灌溉農田或通過管網輸送到附近桑園、果地、蔬菜、魚塘或水生植物塘等作為有機肥使用,真正實現生態牧業園區,三個牧區共計600立方米。2)無害化處理設施。用于收集和無害化處理牧場病死生豬用,防止亂仍以污染環境,整個牧區只需建設一個32、,150立方米,以集中處理。 3)沼氣池建設。通過專用管道收集牧場的固態或液態糞污,在沼氣發酵池中發酵,用于生產沼氣,供豬場供熱、照明和作燃料用,富余沼氣還可向附近村民免費供應,解決能源問題。發酵后的沼渣經處理后可制成有機肥,沼液可應用于灌溉。三個牧區每個牧區建設150立方米,共450立方米。 4、生態農業建設1)魚塘建設。用于消化沉淀池處理的糞尿、沼液,達到資源最大利用和再生。每個區建設魚塘5000立方米,共計15000立方米。2)果地建設。在周圍山地和區隔離帶,利用豬場糞便,種植當地適宜栽培果樹,每個區周圍果樹利用面積不少于10畝,共30畝。 3)蔬菜園基地建設。利用豬場的生物肥料, 利用33、沼液、生物有機肥,成立相應的蔬菜公司,發動周邊村民種植有機蔬菜,開發面積不少于150畝。 十、項目土地規劃和環境保護1、本項目計劃用地110畝,屬公司自有50年使用權,不涉及農保田,城鄉建設規劃無其他項目,屬工農業用地性質。 2、規模養殖場年需生產、生活用水約3萬立方左右,場址內有自備井,常年水量豐富,除用于經濟作物灌溉外,大部分可用于豬場、雨塘。周邊是隴西縣人畜飲水水源地,不足部分可引來自來水補充。 3、妥善處理糞尿和污水。項目建設期我們將安排專項資金,建設污染治理設施,豬場嚴格實行雨污分流、固液分離,糞便及時收集,糞水通過成沉淀、發酵、生物除臭和生物利用等措施處理,利用沼氣用于能源,利用沼34、液、糞渣等排泄物養魚、鱉等,沼渣和糞便經高溫堆肥后制作活性有機肥或有機無機復合肥,生產綠色蔬菜和水果,按平均每畝年施有機肥4噸計,1000畝作物可消化全部豬糞(年產鮮豬糞約4000噸)和人畜污水,達到豬場廢棄物資源化和循環利用,納污減排、達標排放的目的。 4、養殖場在養殖過程中產生一定數量的NH3、H2S等臭氣,如何防止對周邊環境和群眾生活的影響至關重要。由于該場址處山塢內,采用多點式飼養,降低飼養密度,并且山塢內有幾個口子能流通空氣,周邊山林茂盛,山林、經濟作物有較強的吸納能力,此外,可在飼料中添加乳酸菌或其他防臭劑,預測廢氣對環境的影響十分有限,投產后不會引起附近群眾的意見和糾紛 十一、項35、目建成后就業預測,農民增收情況 項目建成后,可直接安排農村居民就業,還可帶動運輸、銷售、屠宰加工及飼料以及附近農戶養殖,提高就近農民收入等。其中需從當地招收和外來人才聘用包括獸醫:3人(三點式飼養,每點一個獸醫,其中主管獸醫1人);配種員:1人;財務:2人;銷售人員:1人;飼料加工人員:1-2人;原料采購人員:1人;飼養員和生產員:32人;雜工(水電工、木工等):3人;保安:3人等。魚塘管理人員、農家樂服務員30人。公司高層管理人員10人。合計總共87人。 十二、項目投資估算 總投資:建設3500頭瘦肉型豬、羊、牛場共需資金1448萬元。 1、固定資產部分 1103萬元 母豬及產仔舍:240036、m2/頭750元/ m2=180萬元 公豬舍:20頭10 m2/頭650元/m2=13萬元 商品豬舍:7280 m2450元/ m2=327.6萬元,產床、水道、飼槽及喂料系統等機電設備部分: 96萬元 原牛羊圈舍改造:137萬元水電設備(包括水塔、提灌設備等): 40萬元 飼料儲存、加工廠房和加工設備: 140萬元 沼氣建設: 145萬元 病死豬無害化池: 24.4萬元2、流動資金:(飼料、藥品、防護) 345萬元 商品豬、牛、羊飼料: 240萬元 母豬、飼料: 50萬元 公豬、飼料: 15萬元 保健、醫藥和疫苗等: 40萬元 十三、資金籌措計劃 1、公司自籌資金348萬元,2、申請農業發展37、銀行貸款資金1100萬元。 十四、項目實施和資金分年使用計劃 第一期(2009-2010)完成全部投資和建設,全面建成年產3500頭規?;B殖場。資金分兩年投入,合計1200萬元,達到生產3000頭左右商品豬、牛、羊規模,其中:1、2009年9月-11月。項目論證、實施方案完善、前期論證、環評等,需資金30萬元。2、2009年11月-2010年5月。施工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場地平整、養殖舍、飼料廠、隔離場、供水系統、電路系統、辦公區建設和設備購置等,同時招聘人員,需資金517萬元。 3、2010年6月-2010年6月。引種(400頭)、隔離飼養觀察和混群,同時做好豬場排泄物凈化處理池建設、無38、害化處理池及沼氣池等建設,需資金367萬元。 4、2010年7月-10月。養殖場綠化、隔離帶建設和其他配套設施建設,完善牧場管理:需資金150萬元。 5、2010年11-12月,引種(220頭)、隔離飼養觀察和混群。需資金136萬元。 6、2011年1月-6月。果、林地休整和幼苗種植,魚塘建設和魚苗放養。7、2011年7月-12月。蔬菜大棚和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第二期(2012-2013),完成生態農業建設。實現種養結合,達到真正的資源循環利用,促進生態農業發展。 十五、項目經濟評價 1.按現行價格估算成本及分析 項目建成后,常年飼養能繁母豬600頭,公豬20頭,仔豬380頭,預計年飼養出欄商39、品仔豬620頭。每頭豬日需配合精料2.5公斤,每公斤2.70元,計成本2430元/年。年飼養出欄商品牛500頭,計成本175萬元/年;年飼養出欄商品羊2000頭,計成本80萬元/年;防疫、消毒、售藥費22元/頭,豬牛羊場年折舊費每年25萬元,人員48人,工資年平均12000元;飼料每頭牛羊豬平均按190KG,料肉比按2.8:1計算,需飼料252公斤,每公斤按2.4元,計605元;則商品仔豬 成本為2430620+2212620+3012000+60512000+250000=150.66+27.764+36+726+25=965.424萬元,約965萬元。 商品羊成本80萬元/年,商品牛成本140、75萬元/年總成本:1220萬元/年2、產品銷售收入 每頭能繁母豬(550頭繁殖群)年產2.2窩,每窩平均產活仔10頭,按91%出欄率計算,年產三元商品仔豬11011頭,每頭65公斤,平均每公斤按13元計算,商品仔豬年銷售收入930萬元;即年生產總值為930萬元。年出欄商品豬1000頭,年銷售收入1000元/頭*2000=2000000元/年商品牛500頭:年銷售收入6000元/頭*500=3000000元/年商品羊2000頭:年銷售收入800元/頭*2000=1600000元/年合計年銷售收入616萬元。加上商品仔豬年銷售收入930萬元。每年可銷售收入1546萬元。3、生產利潤 該項目建成投41、入生產后,年生產總值1546萬元,生產總成本1220萬元(其中折舊費25萬元),年利潤320萬元左右。豬、牛、羊肉是我國人民和世界人民主要肉食品之一,瘦肉型豬肉價格近兩年一直保持在13元/kg以上,牛羊肉價格一直保持在20元/kg以上。此外還有促進糧食增長和轉化、漁牧結合、生態平衡、勞動就業、帶動加工、運輸等間接效益,若按每頭每年100公斤糞便計算,可為農業生產提供1620噸農家肥,可提高土地肥力,增加糧食產量,形成豬肥糧,糧豬肥循環鏈發展,其社會、生態效益較好。4、風險分析: 首先,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市場和總的物價水平處于穩定,無重大風險。瘦肉型豬的開發技術方案,是在長期實踐的基42、礎上制定的,在技術措施上是可行的。第二,項目區自然條件優越,有利于項目的實施,但由于畜牧對自然條件依賴性強,所以難免發生一些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和疫病威脅,會給項目帶來一定的局部的損失。這種情況在項目總體規劃中已作考慮,不存在很大風險。5、投資回收期 投資回收期=總投資/(年利潤+年折舊費)=1448/(320+25)=4.2(年),即項目建成后,投資回收期為4.2年。6、盈利性分析 投資利潤率=年均利潤/總投資100%=320/1448100%=22.1% 十六、結論 本項目從經濟、技術、管理、市場及社會效益方面論證是可行的。項目建成后,每年提供瘦肉型豬、牛、羊35005000頭,將為繁榮市場、出口創匯、提高人民經濟收入和財政增收起到積極作用。項目的各項服務體系,除為項目服務外,還將為社會服務,以帶動全社會以養豬為主的畜牧業更大發展。 十七、附件 1、公司營業執照2、法人機構組織代碼證3、稅務許可證4、項目建設單位證明 5、土地使用證明 6、發改委項目備案登記7、項目規劃設計平面圖 8、動物養殖防疫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