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公司新建研發大樓懸挑式腳手架專項施工方案(2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639496
2023-04-11
22頁
205.23KB
1、目錄1、工程概況13、腳手架布置24、懸挑式腳手架搭設安全技術要求24。1、構配件材質24。2構造技術要求35、懸挑式腳手架搭設工藝55.1、搭設工藝流程55。2、安放預埋件55。3、安裝懸挑鋼結構55。4、對懸挑鋼結構的驗收65。5、搭設腳手架工藝66、安全管理67、腳手架安全檢查表68、腳手架拆除安全技術要求69、懸挑式扣件鋼管腳手架計算書79。1、參數信息79.2、大橫桿的計算109。3、小橫桿的計算119。4、扣件抗滑力的計算139。5、腳手架荷載標準值139。6、立桿的穩定性計算159.7、連墻件的計算169.8、懸挑梁的受力計算179。9、懸挑梁的整體穩定性計算199.10、拉繩的2、受力計算199。11、拉繩的強度計算209.12、錨固段與樓板連接的計算211、工程概況工程名稱:XX紡織品有限公司新建研發大樓工程地址:建設單位:XX紡織品有限公司勘察單位: 有限公司設計單位:研究設計院監理單位:公司總包單位:公司XX紡織品有限公司建設研發大樓項目位于XX.環境條件優越,交通較為便利。本工程地下一層,地上為12層,現澆混凝土框架結構,高度48。20米,局部50。7米.本工程總建筑面積為14337.66平米。外架采用雙排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外掛綠色密目安全網。2、編制依據 2.1 國務院令 第393號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2。2 GB50017-2003 鋼結構設計規范 3、2.3 GB50205-2001 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2。4 JGJ81-2002 建筑鋼結構焊接技術規程 2.5 JGJ1302001 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 2.6 JGJ80-91 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 2。7 JGJ5999 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2。8 DG/TJ0820022006 懸挑式腳手架安全技術規程3、腳手架布置根據工程實際情況,本樓一層層高4。5m,二至六層層高4。2m,六層以上層高3。6m。施工采用懸挑式雙排腳手架,從第6層開始懸挑。樓屋頂造型、電梯機房、水箱等施工單位搭設雙排腳手架.4、懸挑式腳手架搭設安全技術要求4。1、構配件材質4.1.4、1 懸挑型鋼4。1。1.1 質量符合國家標準熱軋普通槽鋼(GB70788);鋼號:Q235;4.1。1。2 禁止使用:嚴重銹蝕、彎曲變形、裂紋缺損、廢料拼接、無出廠合格證的產品材料;4.1。2 焊條 4。1.2。1 采用E43型焊條,直徑3。24。0mm 4.1。2。2 禁止使用:受潮、無出廠合格證的焊條4.1.3 錨固元鋼 4。1。3。1 質量符合國家標準鋼筋混凝土用鋼筋(GB1499),鋼號HPB235 4.1.3。2 禁止使用 1 螺紋鋼材料 2 嚴重銹蝕、有裂紋、廢料拼接、無出廠合格證的產品材料.4.1。4 鋼管、扣件、腳手板笆、密目網 (詳見落地式鋼管腳手架施工方案有關內容)4。2構5、造技術要求4.2.1 懸挑鋼結構4。2。1。1 懸挑方案1、懸挑水平鋼梁采用懸臂式結構;2、在有陽臺處的懸挑水平鋼梁增加支撐;3、在轉角處等不能設置懸挑鋼梁的部位,用型鋼分別設置內外兩道水平連系梁,以確保腳手架立桿不懸空。4.2.1.2 構造尺寸1、鋼梁規格:采用16號工字鋼;2、鋼梁間距:la=1。5m(與腳手架縱距相同);轉角處為1。2m;3、懸挑長度:la=1.65m,擾度2l懸/400;4、錨固長度:建筑物內樓板上錨固,l錨=2.0m;5、拉撐規格:采用16鋼絲繩拉結4。2.1。3 錨固方法方法1:用二道16預埋鋼筋環進行錨固和18螺栓與樓板固定。方法2:將懸挑鋼梁與墻面預埋件鋼環用16、6鋼絲繩拉結.4.2。2 雙排腳手架4。2.2。1 搭設尺寸1、搭設高度:H=15。5m,共9步2、立桿:縱距la=1。5m 橫距:lb=1.05m 單立桿 距墻:內立桿距外墻面450mm。3、步距:h=1.8m。4、拉結點:采用2步2跨,豎向間距3.60m,水平間距3。00m剛性連墻件.4。2.2.2 雙排腳手架立桿、掃地桿、剪刀撐、大橫桿、拉結、擱柵桿、腳手板笆、上下走道及其他安全防護等搭設安全技術要求。 (詳見落地式鋼管腳手架施工方案相關內容)4.2。3 腳手架底部全封閉4.2.3.1 設置水平防護板1、在二根縱向掃地桿及其中間擱柵桿的上方,沿腳手架的橫向設置40x40mm木方500mm7、;2、從外掃地桿到結構墻面間的寬度范圍內,沿腳手架縱向,鋪滿并固定水平防護九夾板(可用模板邊角余料),不留孔隙。4。2。3.2 設置垂直防護板用九夾板封閉樓板與上述水平防護板內邊沿所形成的垂直孔洞,防止落物。4.2.3.3 設置底部踢腳板在4。2.3。1條水平防護板的外邊設踢腳板;高度18cm.4。2.3.4 密目網封閉將首步密目網的下邊用木條(26x8)訂壓在水平防護板上。200mm。4。2。4 對混凝土強度要求 4.2。4.1 腳手架初始搭設時樓板、墻板混凝土強度C10;4.2.4。2 樓板混凝土強度設計強度后方可拆除該層樓板的模板支撐。4。2。4.3 拆模時樓板混凝土強度實際值以與樓板同8、等條件養護下混凝土試塊強度值為據。保留相關資料備查。5、懸挑式腳手架搭設工藝5.1、搭設工藝流程按放錨固預埋件安放鋼挑梁及固定豎立桿小橫桿(掃地桿)大橫桿(掃地桿)拉結擱柵桿欄桿剪刀撐鋪腳手笆踢腳板掛密目網底部封閉內隔離5。2、安放預埋件5。2。1 測量定位根據腳手架懸挑梁平面布置,以主體結構軸線為基準,在該層樓板和墻板模板上測量、定位、標識出錨固預埋件安放位置。5.2.2 安放錨固預埋件 5。2.2。1 在樓板鋼筋內按節點圖安放已預制好的錨固鋼筋環;5。2。2.2 在上層轉角處墻體及外凸混凝土梁板的鋼筋內,放鋼環預埋件。5。2.3 驗收復核由施工、技術、安全等人員組織隱蔽驗收和技術復核,做好9、相關記錄。5。3、安裝懸挑鋼結構5。3。1 待樓板混凝土凝固后,安放懸挑鋼梁.并安放焊接形固定元剛或安放壓板用螺栓固定懸挑梁。5。3。2 待墻模拆除后,焊接安裝轉角處三角形懸挑支架。5.3。3 由專業焊工施焊。5。4、對懸挑鋼結構的驗收5.4.1 由本方案設計人員、施工員、安全員、腳手班等共同驗收。并做好簽字記錄.5.4.2 驗收內容5。4.2。1 預埋件的安放位置與數量,錨固情況;5。4.2。2 所用材料規格型號;5。4。2.3 懸挑鋼梁的安放尺寸,錨固情況;5.4。2。4 焊接質量;5。4.2。5 混凝土結構強度;5.4.2。6 其它。5。4.3 只有對懸挑鋼結構驗收合格后,并滿足4.2.10、4條的條件后方可搭設上部腳手架。5。5、搭設腳手架工藝參見落地式腳手架施工方案6、安全管理參見落地式腳手架施工方案7、腳手架安全檢查表參見落地式腳手架施工方案8、腳手架拆除安全技術要求參見落地式腳手架施工方案補充:1 在拆除懸挑鋼梁時,作業人員應系好安全帶,2人以上配合作業。2 作業人員應站立在懸挑鋼梁下的落地腳手上進行拆除.腳手架上應有防護欄桿,并不得隨意拆除。3 懸挑鋼梁下,若未搭設腳手架,嚴禁進行懸挑鋼梁的拆除作業。4 注意檢查吊索具的完好情況。9、懸挑式扣件鋼管腳手架計算書鋼管腳手架的計算參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11、9-2001)、鋼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72003)等規范。9。1、參數信息9.1。1、腳手架參數搭設尺寸為:立桿的縱距為 1.50米,立桿的橫距為1。05米,立桿的步距為1。80 米(凈距);計算的腳手架為雙排腳手架搭設高度為 17。5 米,立桿采用單立管;內排架距離墻長度為0。45米;大橫桿在上,搭接在小橫桿上的大橫桿根數為 2;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3。2;橫桿與立桿連接方式為單扣件;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為 1。00;連墻件采用兩步兩跨,豎向間距 3。60 米,水平間距3.00 米,采用扣件連接;連墻件連接方式為雙扣件;9.1.2、活荷載參數施工荷載均布參數(kN/m2):2.000;12、腳手架用途:結構腳手架;同時施工層數:2;9。1.3、風荷載參數江蘇省無錫地區,基本風壓為0。450,風荷載高度變化系數z為1.250,風荷載體型系數s為1。200;考慮風荷載;9.1.4、靜荷載參數每米立桿數承受的結構自重標準(kN/m2):0.1248;腳手板自重標準值(kN/m2):0。300;欄桿擋腳板自重標準值(kN/m2):0。150;安全設施與安全網(kN/m2):0。005;腳手板鋪設層數:5;腳手板類別:竹笆片腳手板;欄桿擋板類別:欄桿竹笆片;9.1。5、水平懸挑支撐梁懸挑水平鋼梁采用16號工字鋼 ,其中建筑物外懸挑段長度1。65米,建筑物內錨固段長度 2.00 米.與樓板連13、接的螺栓直徑(mm):16。00;樓板混凝土標號:C30;9.1.6、拉繩與支桿參數支撐數量為:1;鋼絲繩安全系數為:6.000;鋼絲繩與墻距離為(m):1。300;懸挑水平鋼梁采用鋼絲繩與建筑物拉結,最里面面鋼絲繩距離建筑物 1.30 m.9.2、大橫桿的計算大橫桿按照三跨連續梁進行強度和撓度計算,大橫桿在小橫桿的上面。按照大橫桿上面的腳手板和活荷載作為均布荷載計算大橫桿的最大彎矩和變形.9。2.1、均布荷載值計算大橫桿的自重標準值:P1=0.035 kN/m ;腳手板的荷載標準值:P2=0。3001.050/(2+1)=0。105 kN/m ;活荷載標準值: Q=2.0001。050/(214、+1)=0。700 kN/m;靜荷載的計算值: q1=1.20.035+1.20.105=0.168 kN/m;活荷載的計算值: q2=1。40。700=0。980 kN/m;大橫桿計算荷載組合簡圖(跨中最大彎矩和跨中最大撓度)大橫桿計算荷載組合簡圖(支座最大彎矩)9.2.2。強度計算最大彎矩考慮為三跨連續梁均布荷載作用下的彎矩跨中最大彎距計算公式如下:跨中最大彎距為M1max=0。080.1681.5002+0。100.9801。5002 =0.251 kN。m;支座最大彎距計算公式如下:支座最大彎距為 M2max= 0。100。1681。50020.1170.9801.5002 =0.2915、6 kN。m;我們選擇支座彎矩和跨中彎矩的最大值進行強度驗算:=Max(0。251106,0。296106)/4730。0=62。579 N/mm2;大橫桿的抗彎強度:= 62.579 N/mm2小于 f=205。0 N/mm2.滿足要求!9.2。3。撓度計算:最大撓度考慮為三跨連續梁均布荷載作用下的撓度計算公式如下:靜荷載標準值: q1= P1+P2=0。035+0。105=0.140 kN/m;活荷載標準值: q2= Q =0。700 kN/m;三跨連續梁均布荷載作用下的最大撓度V= 0。6770.1401500。04/(1002。06105113600.0)+0.9900.700 15016、0。04/(1002。06105113600。0) = 1.705 mm;腳手板,縱向、受彎構件的容許撓度為 l/150與10 mm 請參考規范表5。1。8.大橫桿的最大撓度小于 1500.0/150 mm 或者 10 mm,滿足要求!9。3、小橫桿的計算小橫桿按照簡支梁進行強度和撓度計算,大橫桿在小橫桿的上面.用大橫桿支座的最大反力計算值,在最不利荷載布置下計算小橫桿的最大彎矩和變形.9.3。1、荷載值計算大橫桿的自重標準值:p1= 0.0351.500 = 0。053 kN;腳手板的荷載標準值:P2=0.3001。0501.500/(2+1)=0.158 kN;活荷載標準值:Q=2。00017、1.0501.500/(2+1) =1.050 kN;荷載的計算值: P=1.2(0。053+0.158)+1。4 1.050 = 1。723 kN;小橫桿計算簡圖9。3.2.強度計算最大彎矩考慮為小橫桿自重均布荷載與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均布荷載最大彎矩計算公式如下: Mqmax = 1.20。0351。0502/8 = 0.006 kN。m;集中荷載最大彎矩計算公式如下: Mpmax = 1.7231。050/3 = 0。603 kN。m ;最大彎矩 M= Mqmax + Mpmax = 0。609 kN.m; = M / W = 0。609106/4730。000=128.71218、 N/mm2;小橫桿的計算強度小于 205.000 N/mm2,滿足要求!9。3。3。撓度計算最大撓度考慮為小橫桿自重均布荷載與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撓度和小橫桿自重均布荷載引起的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 Vqmax=50.0351050。04/(3842。060105113600。000) = 0.024 mm ;P2 = p1 + p2 + Q = 0。053+0。158+1.050 = 1。261 kN;集中荷載標準值最不利分配引起的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 Vpmax = 1260。6001050。0(31050。0241050.02/9 ) /(722.060105113600.0) 19、= 2。213 mm;最大撓度和 V = Vqmax + Vpmax = 0。024+2。213 = 2.237 mm;小橫桿的最大撓度小于 (1050。000/150)=7。000 與 10 mm,滿足要求!;9。4、扣件抗滑力的計算按規范表5。1.7,直角、旋轉單扣件承載力取值為8。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1。00,該工程實際的旋轉單扣件承載力取值為8.00kN.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規范5.2.5): R Rc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8。00 kN; R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橫桿的自重標準值: P1 =20、 0。0351.050=0。037 kN;腳手板的荷載標準值: P2 = 0。3001。0501.500/2=0。236 kN;活荷載標準值: Q = 2。0001.0501。500 /2 = 1。575 kN;荷載的計算值: R=1。2(0.037+0。236)+1。41.575=2.533 kN; R 8。00 kN , 單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 9。5、腳手架荷載標準值作用于腳手架的荷載包括靜荷載、活荷載和風荷載.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容: (1)每米立桿承受的結構自重標準值(kN/m);本例為0.1248 NG1 = 0.12517。500 = 2.184 kN; (2)腳21、手板的自重標準值(kN/m2);本例采用竹笆片腳手板,標準值為0.30 NG2= 0.30051。500(1.050+0。3)/2 = 1.519 kN; (3)欄桿與擋腳手板自重標準值(kN/m);本例采用欄桿竹笆片,標準值為0。11 NG3 = 0。15051.500/2 = 0。563 kN; (4)吊掛的安全設施荷載,包括安全網(kN/m2);0。005 NG4 = 0。0051.50017.500 = 0.131 kN;經計算得到,靜荷載標準值NG =NG1+NG2+NG3+NG4 = 4.396 kN;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總和,內、外立桿按一縱距內施工荷載總和的1/222、取值。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NQ= 2。0001。0501.5002/2 = 3.150 kN;風荷載標準值應按照以下公式計算其中 Wo - 基本風壓(kN/m2),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的規定采用: Wo = 0。450 kN/m2; Uz - 風荷載高度變化系數,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的規定采用: Uz= 1。250 ; Us - 風荷載體型系數:Us =1。200 ;經計算得到,風荷載標準值 Wk = 0.7 0。4501。2501.200 = 0.473 kN/m2;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計算公式 N = 1.2NG+123、。4NQ= 1.24.396+ 1。43.150= 9.686 kN;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計算公式N = 1.2 NG+0。851。4NQ = 1.24。396+ 0。851。43。150= 9。024 kN;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立桿段彎矩 MW計算公式Mw = 0。85 1.4WkLah2/10 =0。850 1.40.4731。5001。8002/10 = 0.273 kN.m;9。6、立桿的穩定性計算不組合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為: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N =9.686 kN;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i = 1。59 cm;計算長度附加系數:K = 1.155 ;計算24、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5。3.3得:U = 1.500計算長度 ,由公式 lo = kuh 確定:lo = 3.119 m; Lo/i = 196。000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 0.188 ;立桿凈截面面積: A = 4。50 cm2;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 :W = 4.73 cm3;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205。000 N/mm2; = 9686。000/(0.188450。000)=114。489 N/mm2;立桿穩定性計算 = 114.489 小于 f = 205.000 N/mm2滿足要求!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立桿25、的軸心壓力設計值:N =9。024 kN;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i = 1。59 cm;計算長度附加系數: K = 1。155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得:U = 1。500計算長度 ,由公式 lo = kuh 確定:lo = 3.119 m; Lo/i = 196。000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 0。188立桿凈截面面積: A = 4。50 cm2;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 :W = 4。73 cm3;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205。000 N/mm2; = 9024。300/(0。188450.000)+273265.650/473026、。000 = 164。443 N/mm2;立桿穩定性計算 = 164。443 小于 f = 205.000 N/mm2滿足要求!9.7、連墻件的計算連墻件的軸向力計算值應按照下式計算: Nl = Nlw + No風荷載基本風壓值 Wk = 0。473 kN/m2;每個連墻件的覆蓋面積內腳手架外側的迎風面積 Aw = 10。800 m2;連墻件約束腳手架平面外變形所產生的軸向力(kN), No= 5。000 kN;風荷載產生的連墻件軸向力設計值(kN),應按照下式計算:NLw = 1。4WkAw = 7。144 kN;連墻件的軸向力計算值 NL= NLw + No= 12.144 kN;其中 -27、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l為內排架距離墻的長度,由長細比 l/i=450.000/15.900的結果查表得到0.924; A = 4。50 cm2;f=205。00 N/mm2;連墻件軸向力設計值 Nf=Af=0。9244.50010-4205。000103 = 85。239 kN;Nl=12。144Nf=85.239,連墻件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連墻件采用雙扣件與墻體連接。經過計算得到 Nl=12.144小于雙扣件的抗滑力 16。0 kN,滿足要求!連墻件扣件連接示意圖9.8、懸挑梁的受力計算懸挑腳手架的水平鋼梁按照帶懸臂的連續梁計算。懸臂部分腳手架荷載N的作用,里端B為與樓板的錨固點,A為28、墻支點。本工程中,腳手架排距為1050mm,內側腳手架距離墻體450mm,支拉斜桿的支點距離墻體為 1300mm,水平支撐梁的截面慣性矩I = 1130.00 cm4,截面抵抗矩W = 141。00 cm3,截面積A = 26.10 cm2。受腳手架集中荷載 N=1。24.396 +1。43。150 = 9。686 kN;水平鋼梁自重荷載 q=1。226.1000。000178.500 = 0。246 kN/m;懸挑腳手架示意圖懸挑腳手架計算簡圖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懸挑腳手架支撐梁剪力圖(kN)懸挑腳手架支撐梁變形圖(kN)懸挑腳手架支撐梁彎矩圖(kN。m)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各支座對支撐梁的29、支撐反力由左至右分別為R1 = 14.295 kN; R2 = 6.048 kN; R3 = 0。074 kN。最大彎矩 Mmax= 1。952 kN。m;截面應力 =M/1。05W+N/A= 1。952106 /( 1.05 141000.0 )+ 0。000103 / 2610。0 = 13。186 N/mm2;水平支撐梁的計算強度 =13.186 小于 215.000 N/mm2,滿足要求!9。9、懸挑梁的整體穩定性計算水平鋼梁采用16號工字鋼,計算公式如下其中b - 均勻彎曲的受彎構件整體穩定系數,按照下式計算:經過計算得到強度b = 570 9.988。0 235 /( 1300。030、160.0235.0) = 2.39由于b大于0。6,查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附表B,得到b值為0。952。經過計算得到強度 = 1。952106 /( 0.952141000。00 )= 14.545 N/mm2;水平鋼梁的穩定性計算 = 14.545 小于 f = 215。000 N/mm2 ,滿足要求!9.10、拉繩的受力計算水平鋼梁的軸力RAH和拉鋼繩的軸力RUi按照下面計算其中RUicosi為鋼繩的拉力對水平桿產生的軸壓力.各支點的支撐力 RCi=RUisini按照以上公式計算得到由左至右各鋼繩拉力分別為 RU1=20.216kN9。11、拉繩的強度計算 鋼絲拉繩31、(支桿)的內力計算:鋼絲拉繩(斜拉桿)的軸力RU我們均取最大值進行計算,為 RU=20。216kN 如果上面采用鋼絲繩,鋼絲繩的容許拉力按照下式計算:其中Fg- 鋼絲繩的容許拉力(kN); Fg - 鋼絲繩的鋼絲破斷拉力總和(kN);計算中可以近似計算Fg=0.5d2,d為鋼絲繩直徑(mm); - 鋼絲繩之間的荷載不均勻系數,對619、637、661鋼絲繩分別取0.85、0.82和0。8; K - 鋼絲繩使用安全系數。計算中Fg取20。216kN,=0。820,K=6。000,得到:鋼絲繩最小直徑必須大于16.000mm才能滿足要求! 鋼絲拉繩(斜拉桿)的吊環強度計算鋼絲拉繩(斜拉桿)的軸力R32、U我們均取最大值進行計算作為吊環的拉力N,為 N=RU=20.216kN鋼絲拉繩(斜拉桿)的吊環強度計算公式為其中 f 為吊環受力的單肢抗剪強度,取f = 125N/mm2;所需要的鋼絲拉繩(斜拉桿)的吊環最小直徑 D=(2021。5854/3。142125.000) 1/2 =15。000mm;9.12、錨固段與樓板連接的計算9。12。1.水平鋼梁與樓板壓點如果采用鋼筋拉環,拉環強度計算如下:水平鋼梁與樓板壓點的拉環受力R=6.048kN;水平鋼梁與樓板壓點的拉環強度計算公式為:其中 f 為拉環鋼筋抗拉強度,按照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10。9。8f = 50N/mm2;所需要的水平鋼梁與樓板壓點33、的拉環最小直徑 D=6047.7734/(3。142502)1/2 =8。775mm水平鋼梁與樓板壓點的拉環一定要壓在樓板下層鋼筋下面,并要保證兩側30cm以上搭接長度.9.12.2.水平鋼梁與樓板壓點如果采用螺栓,螺栓粘結力錨固強度計算如下:錨固深度計算公式:其中 N 錨固力,即作用于樓板螺栓的軸向拉力,N = 6.048kN; d - 樓板螺栓的直徑,d = 16.000mm fb - 樓板螺栓與混凝土的容許粘接強度,計算中取1.430N/mm2; h - 樓板螺栓在混凝土樓板內的錨固深度,經過計算得到 h 要大于 6047。773/(3。14216。0001。430)=84.137mm。9.12。3.水平鋼梁與樓板壓點如果采用螺栓,混凝土局部承壓計算如下:混凝土局部承壓的螺栓拉力要滿足公式:其中 N 錨固力,即作用于樓板螺栓的軸向拉力,N = 6.048kN; d - 樓板螺栓的直徑,d = 16.000mm; b - 樓板內的螺栓錨板邊長,b=5d=80。000mm; fcc - 混凝土的局部擠壓強度設計值,計算中取0.950fc=14。300N/mm2;經過計算得到公式右邊等于88.64 kN 大于錨固力 N=6.05 kN ,樓板混凝土局部承壓計算滿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