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km新建鐵路特大橋承臺工程施工方案(18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79388
2023-06-20
18頁
24.23KB
1、承臺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1、新建xx鐵路標站前工程施工總價承包招標文件(招標編號:JS2021-055)、招標圖紙及補遺(答疑)書等;2、新建xx鐵路xx特大橋施工圖及其他相關設計文件;3、客貨共線鐵路橋涵施工技術指南(TZ 203-2021);4、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 10415-2021);5、國家及相關部委頒布的法律、法規和鐵道部頒布的現行設計規范、施工規范、技術指南、驗收標準及其它有關文件資料;6、施工現場實地勘察及周圍地理環境情況;7、本標段總體工期安排;8、我單位的綜合施工能力,目前可投入的機械設備、技術實力以及近年來參加各等級鐵路工程施工積累的經驗。二、編制范圍新建2、xx鐵路xx特大橋承臺工程,其中位于xx62#、63#承臺為本橋的重點及難點工程。三、工程概述及主要工程數量3.1 工程概況新建xx鐵路標工程指揮部三分部,線路起止里程為:DK189+842.1DK195+229.2,全長5.3871km,其中xx特大橋的里程為:DK191+250.82DK194+823.68,共3572.86m。按雙線設計,線間距4.9665.073m,設計行車速度為200km/h。本橋南岸位于鹽城市阜寧縣合利社區射南村,北岸位于鹽城市濱??h正紅鎮舊河村??卓绮贾脼椋?6-32m簡支T梁+1-24m簡支T梁+11-32m簡支T梁+1-24m簡支T梁+32-32m簡支T梁+(3、48+80+48)m連續梁+43-32m簡支T梁。墩臺及基礎:本橋采用雙線空心橋臺,除6164、86、87號墩采用雙線圓形墩外,其余橋墩均采用雙線圓端形實體墩。16、17、28、29號墩為不等跨墩,設有5cm縱向預偏心。本橋共有鉆孔樁基882根,其中贛榆北、贛榆南橋臺樁基直徑為1.0m,每橋臺10根樁基采用梅花式布置;1#60#、65#106#墩樁基直徑為1.0m,每墩8根樁基呈行列式布置;主墩61#、64#樁基直徑為1.25m,每墩9根樁基呈行列式布置;主墩62#、63#樁基直徑為1.8m,每墩11根樁基呈梅花式布置。連續梁:本橋連續梁采用懸灌法施工。3.2 立交航道情況橋址于DK193+24、04DK193+451跨越xx,河寬470m,河道灘槽分界明顯,主河槽寬約140m,調查時水深7.5m,與水流方向夾角右前角為89,水流方向從右到左,河道順直,河兩岸均有土堤壩,壩頂寬約3.0m,根據連鹽鐵路通航批復,xx規劃為四級航道,通航凈寬凈高要求為707.5m。3.3工程地質情況橋址范圍內地形較平坦,地層主要為軟塑-硬塑粉質黏土流塑淤泥質粉質黏土,稍密-密實粉土,稍密-密實粉砂。工點內未發現對工程有影響的不良地質。工點內特殊巖土主要為軟土、松軟土。3.4 水文地質情況橋址范圍內地表水DK191+283DK191+714、DK194+785DK194+823.68段對混凝土結構無侵蝕性,5、DK191+714DK194+785對鋼筋混凝土中的鋼筋具氯鹽腐蝕,環境作用等級為L1;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DK191+283DK191+714具硫酸鹽侵蝕,環境作用等級為H1,DK191+714DK195+823.68對鋼筋混凝土中的鋼筋具氯鹽侵蝕,環境作用等級為L1。3.5 地震資料及最大凍結深度根據中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劃圖(GB 18306-2021),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05g,場地基本烈度為六度,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分區為3區,場地土類型為類。土壤最大凍結深度為0.3m。3.6 主要工程數量四、施工進度計劃及主要施工機械安排4.1 施工進度計劃本橋承臺計劃于2021年4月15日開始施6、工,計劃于2021年1月26日完工。4.2主要施工機械五、施工方案5.1 施工主要管理人員及施工組織機構5.1.1項目部主要管理人員三分部部主要管理人員詳見下表現場主要作業人員安排5.1.2施工組織機構施工組織安排總體思路:根據本項目的工程特點,結合我單位的技術裝備優勢和施工經驗,為確保工程質量、安全、工期等目標的實現,施工組織的總體思路是:“及早開工、超前準備,路電先通、突出重點難點、以點帶面,分段流水、優化資源配置、充分發揮資源效率”,并按照“統一部署、分項實施、科學管理、統籌協調、有序推進”的原則組織施工,實施“項目法”管理。超前準備:先期施工設備及技術人員、項目管理人員進場后,抓緊做好7、各項施工準備,進行現場施工技術調查,確定總體施工方案,迅速搭設生活駐地和相關生產設施,組織物資進場,解決臨時征地,解決施工用電、用水,修筑臨時道路、水中棧橋、施工平臺,修建大臨設施,展開貫通測量,為盡快形成大干格局創造條件。同時盡快完成圖紙、設計文件的審核、計算,熟悉規范及相關標準、法律法規,編制專項方案等。按業主要求盡快完成工程試驗樁施工,利于試驗結果和樁基變更設計盡快完善。具體組織機構詳見圖5-1。施工組織機構框圖5-1項目經理:金立 61#、64#墩之間為xx,86# 5.2.2 混凝土攪拌站設置本橋結構混凝土由2座HZS90型混凝土攪拌站負責供應,攪拌站設置在DK193+450右側1k8、m 處xx南岸。砂石料通過xx運輸船運輸,混凝土輸送采取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運至各工點后,汽車泵或混凝土輸送泵送至模內。5.3 施工用水、用電橋梁范圍內地下水、河流豐富,生產用水采用經化驗合格的地表河流水。生活用水從臨近村莊引入自來水供員工使用。施工臨時用電采取從臨近高壓線“T ”接或采用高架線路從地方變電站接入臨時變電站,再從臨時變電站用電纜線引出到各施工用電點。設4個施工臨時固定變電站,各配備400kVA 變壓器1臺,根據需要管段內布置2臺250kW 的發電機組,以備急用。混凝土攪拌站配1臺600kVA 變壓器,并備用1臺310kW 的發電機組。 5.4施工實驗、測量本分部在拌合站內設試驗室。9、試驗室由3人組成。負責各種原材料、半成品的取樣、送樣、砼拌合物性能測試、砼等試件制作、養護和檢測工作。測量工作由分部統一組織,設1個測量班組。5.5內業資料 5.5.1實體資料為完整地記錄墩臺施工過程,再現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應做好如下施工記錄(具體表格詳見連鹽監理及施工用表):5.5.2影像資料隱蔽工程要留像資料,作為檢驗批資料的一部分,影像資料中要有檢測標識,標示牌中要體現所用工程部位、技術負責人、監理責任人等內容,要求具體到每個橋墩。5.5.3內業資料(收集、整理、歸檔、移交)分部建立以總工為首,工程部、安質部、物資設備部、辦公室、試驗室參與的內業資料領導小組,從進場開始,按專業分工、歸10、口管理的原則,做到“三同時”,即:布置工程任務與布置竣工文件編制、工程檢查與竣工文件檢查、工程驗收交接與竣工文件交接同步進行,確保內業資料齊全完整、內容準確、系統配套、整潔美觀??偣ぃ褐旄苯浝恚簵钍繉W、試:魯5.6具體施工方案5.6.1施工工藝流程5.6.2施工準備拆遷準備:清除挖方區域內所有障礙物, 如地上照明、通訊線路,電桿、樹木、舊有建筑物及地下給排水、煤氣、供熱管道,電纜、溝渠、基礎等,或進行搬遷、改建、改線。制定好現場場地平整、基坑開挖施工方案,繪制施工總平面布置圖和基坑土方開挖圖, 確定開挖路線,基底標高、邊坡坡度、排水溝、集水井位置及土方堆放地點。完成測量控制網的設置, 包括控制11、基線、軸線和水準基點。場地平整進行方格網樁的布置和標高測設,計算挖填土方量,對建筑物做好定位軸線的控制測量和校核;進行土方工程的測量定位放線,并經檢查復核無誤后,作為施工控制的依據。完成必需的臨時設施,包括生產設施及生活設施及機械進出和土方運輸道路、臨時供水供電線路。機械設備運進現場,進行維護檢查、試運轉,使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施工前針對圖紙對施工作業人員進行詳細的技術安全交底(比如深基坑開挖、鋼筋綁扎、混凝土振搗等)5.6.3基坑開挖坑開挖前應根據設計圖紙在大基坑內準確放樣,采用機械開挖,人工修整,棄土運至指定地點,距施工現場約20km的棄土場。在基坑開挖過程中應按承臺尺寸四周各加一米作為施12、工平臺及預留排水溝位置。承臺采取單個開挖方式,在開挖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挖土過程中測量工配合測定標高,當挖土快接近槽底時,用水準儀在槽底測設,并打設木厥,以示標記。開挖時機械挖土、人工修坡,開挖過程中,隨時用標桿檢查邊坡坡度是否正確無誤?;又ёo采用放坡施工,根據不同土質按照1:11:1.5對基坑進行放坡開挖。所挖土方留足回填量后,汽車外運到指定地點堆放;所留回填土方放高坡堆放在離承臺不少于3米處。對個別土質情況差、開挖較深(大于四米)或在水塘中的承臺采用鋼板樁支護圍堰防護開挖方式?;优潘幚砘娱_挖到位后,應及時進行基坑的排水處理和井點降水,以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阻止地下水位對基坑的影響13、。具體措施為:基坑底部靠邊位置,平行基坑邊設置一條3030cm的水溝, 排水方向由中間流向兩端的集水井,再用水泵將集水井中的水抽至基坑外沉淀池內,沉淀后排放。基坑開挖至設計標高再超挖10 cm,基底處理后,盡快會同監理工程師共同對基底進行驗槽,辦理驗槽手續?;娱_挖時,注意不能碰觸已施工的樁身,不能碰壞樁身上的鋼筋?;娱_挖后及時鑿除樁頭砼并進行樁基檢測?;娱_挖時,臨時施工便道一側由于施工場地的限制,個別承臺無法按1:1進行放坡開挖,因此我部擬在這一側進行插打12槽鋼進行支護,示意圖如下:鑿樁頭抄測標高控制線。根據樁位圖抄測出標高控制線于樁上部鋼筋上。根據標高控制線采用風鎬配合人工鑿除,首先14、使用風鎬將樁頭剔鑿至樁頂標高以上150mm的位置,然后手工鑿除至樁頂標高以上100mm的位置,即樁頂深入承臺100mm。必須保證新鑿出的混凝土面新鮮、堅實、無泥土等摻雜物。灌注樁鋼筋附著物清理潔凈、恢復原位。5.6.3承臺模板模板采用定型的栓接組合鋼模板拼裝,選用的模板長度應以拼裝后的模板頂部高出承臺頂部砼高度不少于10cm。模板組成:采用大塊組合鋼模,鋼模每平方重116、模板面板采用厚5mm的板(Q235-A),橫筋為厚6mm80的板,豎肋采用10的槽鋼,四周法蘭為L10010的角鋼。全橋承臺尺寸詳見下表:序號墩號單位承臺尺寸1贛榆北橋臺m11.17.522130#、7685#、88106#15、m10.24.8233160#、6875#m125.42466#m9.97.53567#m10.26.92.5686#、87#m8.57.52.5761#、64#m12.39.12.5862#、63#m17.411.43.69鹽城北橋臺m8.111.12模板支撐模板固定頂部采用一道對拉螺桿、底部采用原木直撐進行定位加固,對拉螺桿固定在模板外的縱橫槽鋼上,螺桿橫向間距為100cm。槽鋼采用10。采用12槽鋼沿承臺周圍布置、間隔100打入承臺墊層外,長100,外露基坑底面20。內側墊12槽鋼,槽鋼與承臺用木楔支墊。1模板安裝及拆除堆放模板安裝時應輕吊輕放,接縫螺栓應滿上,板面應對接平整。鋼模使用前16、,要用磨光機仔細除銹,模板面應涂刷符合要求的脫模劑,接縫處,涂硅膠補平。模板連接處,塞海綿條填塞密實,以免漏漿。安裝時在內側用鉛錘檢查垂直度,控制定位,組裝完畢后再用經緯儀校核軸線位置,最后用鋼尺測量外形尺寸,校核相鄰墩位間距。模板拆除時,應盡可能輕敲輕撬。模板拆除后應及時用磨光機清除其表面污物并涂刷脫模劑后存放于適當位置待用。承臺各部位允許偏差5.6.4 鋼筋制作、安裝鋼筋加工由加工場按照設計圖紙要求加工。承臺鋼筋均采用HRB400鋼筋,按照設計規格、型號、進行鋼筋加工并分開堆放標示,鋼筋彎鉤按照設計圖進行加工。(1)鋼筋加工前準備工作:1)鋼筋在出廠合格證、出爐批號等質量證書齊全的情況下;17、由工地材料員觀測鋼筋的外觀。需符合下列要求:a 鋼筋應平直,無局部折曲;b鋼筋的規格和直徑應符合出廠證明;c熱處理鋼筋表面不得有肉眼可見的裂紋、結疤、折疊、允許有凸塊、但不得超過橫肋的高度、且不得有油污;d、鋼絲的表面不得有裂紋、小刺、機械損傷、氧化鐵皮和油跡;也不得有肉眼可見的麻坑;但允許有浮銹;2)在經過工地材料員外觀檢測符合規范要求后;按照規定的鋼筋試驗取樣方法取樣,送中心試驗室進行試驗。(2)保護和儲存1)鋼筋存放在水泥地上,水泥地上應墊有方木,并搭設工棚,保證鋼筋不暴露不銹蝕。2)鋼筋必須按不同鋼種、等級、牌號、規格及生產廠家分批分別堆放,并標識。(3)鋼筋加工經試驗員檢測和中心試驗18、室試驗確定本批鋼筋合格后可進行下步工作鋼筋加工。鋼筋在加工彎制前應調直,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鋼筋表面的油漬、漆污、水泥漿和用錘敲擊能剝落的浮皮、鐵銹等均應清除干凈。2)加工后的鋼筋,不應有剝弱鋼筋截面的傷痕。3)當利用冷拉法矯直鋼筋時,鋼筋矯直伸長率為:級鋼筋不得大于2%;級鋼筋不得大于1%。4)鋼筋的彎制和末端彎鉤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a所有受拉熱軋光圓鋼筋的末端應做成180的半圓形彎鉤,彎鉤的彎曲直徑dM不小于2.5d,彎端應留不小于3d的直線段。如下圖b受拉熱扎帶肋(月牙肋、等高肋)鋼筋的末端,應采用直角形彎鉤,彎鉤的直線段長度不應小于3d,直鉤的彎曲直徑dm19、不得小于5d;如下圖c彎起鋼筋應彎成平滑的曲線,其半徑不宜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光圓鋼筋)或12倍(帶肋鋼筋)如下圖。(4)鋼筋接頭焊接時,采用閃光對焊,同一根鋼筋上應少設接頭,兩焊接接頭的距離大于鋼筋直徑的35倍且不小于50cm,焊接接頭的鋼筋在同一截面內不得超過鋼筋總數的50%,應分散錯開布置。(5)鋼筋安裝本橋承臺鋼筋除特殊墩外均采用底層一層鋼筋網的布置形式,鋼筋網間距12.5cm。1)安裝鋼筋時,鋼筋的位置和砼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在多排鋼筋之間,必要時可墊入短鋼筋頭或其它的鋼墊,但短鋼筋頭或鋼墊的端頭不得伸入砼保護層內。2)鋼筋與模板之間可用水泥塊支墊,其強度不應小于設計砼的強20、度。墊塊應相互錯開,分散布置,并不得橫貫保護層的全部截面。3)在鋼筋的交叉點處,應用直徑0.72mm的鐵絲,按逐點改變繞絲方向(8字形)交錯扎結,或按雙對角線(十字形)方式扎結。4)承臺底層鋼筋網安裝完畢,應根據墩身鋼筋布置范圍和形式搭設鋼管架,綁扎墩身預埋鋼筋。(6)綜合接地鋼筋布置及要求1)在每根樁中應有一根通長接地鋼筋與承臺中的接地鋼筋應環接。接地鋼筋均應優先利用結構物中非預應力結構鋼筋,原則上不再增加專用的接地鋼筋。兼有接地功能(含連接)的結構鋼筋和專用接地鋼筋應滿足接地網最大短路電流要求。施工時應對接地鋼筋做出標識,便于檢查。2)所有接地鋼筋間的聯接均應保證焊接質量。5.6.5混凝土21、澆筑與養護1)承臺結構混凝土按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工藝進行,其拌和、運輸、澆筑、養護均按高性能混凝土的標準要求進行。設計強度為35MPa。塌落度為140180mm。2)砼澆筑在灌注砼現場,分別做同條件養護和標準條件養護兩種試件,其中同條件養護試件留置不得少于兩組,標準條件養護試件24組。澆筑砼的自由傾落高度不得超過m,以免產生離析。出料口下面,砼堆積高度不得超過m;砼應水平分層澆筑,并應邊澆筑邊振搗,澆筑砼層厚度不得大于4cm澆筑必須連續,不得間斷,若因故停頓則應嚴格控制間斷時間,必須在前層砼初凝前把次層砼澆筑完畢。砼的運輸、澆筑及間歇的允許間隔時間不得超過2h。砼的振搗: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時,移動22、間距不得超過振搗器作用半徑的1.5倍;與側模應保持510cm的距離;插入下層砼510cm;每一處振搗完畢后應邊振搗邊徐徐提出振搗棒;不得將振搗器放在拌合物內平拖;也不得用振搗棒驅趕混凝土;應避免振搗棒碰撞模板、鋼筋及其他預埋件。在澆筑過程中或澆筑完畢時,如砼表面泌水較多,必須在不擾動已澆筑砼的條件下,采取措施將水排出。繼續澆筑砼時,應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減少泌水。澆筑砼期間,應設專人檢查支架、模板、鋼筋和預埋件的穩固情況,當發現有松動、變形、移位時,應及時處理。為了減小混凝土表面溫度裂紋,承臺混凝土采用連續斜面薄層推移式澆筑方法澆筑,每層厚度控制在40cm以內,以充分利用混凝土層面散熱。當承臺23、厚度超過2m時,在承臺內埋設冷卻水管并在墩臺內埋設測溫應變片,測量砼內外溫度,保持各級溫差不大于5,冷卻水管排水進出口溫差控制在8內。3.0m厚承臺布設一層冷卻水管,4m厚承臺布設兩層冷卻水管,不間斷通水循環降溫。降溫管層間距不宜大于一米,必須將水管固定在韌性骨架上,防止振搗時水管受力,發生彎曲、斷裂、造成堵管。安裝完成后,應進行通水試驗,待砼灌注到冷卻管位置時,開始通水循環,并逐漸加大循環,控制芯部溫度不超過相應要求,最后用壓漿工藝將同標號漿液進行壓漿封堵。澆筑砼時,用現場泵送砼,分層澆筑,砼澆筑時間控制在1012小時左右。砼派專人振搗,嚴格控制振搗時間和插入深度,振搗區搭接范圍15cm。在24、砼澆筑過程中,共放置3個測溫點,深度為H/2m,按下圖布置。3)循環管布置承臺砼內埋設冷水循環管降溫,循環管采用50PVC管,在承臺1/2處設置一層。布置型式如圖6-2-6。圖6-2-6 冷卻水管及測溫器布置圖4)測溫器布置測溫點施工溫度監控技術采用銅熱電阻傳感器和砼測定記錄儀配合進行監控,銅熱電阻傳感器作為測溫元件,其原理為利用銅的電阻率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的特性,用以測量溫度,達到溫度變化轉化電量變化的目的,銅熱電阻與溫度的關系可用下式表示:Rt=RO*(1+a*t)Rt,RO溫度為t和to時的電阻值;t=t-to溫度的變化值;a溫度在to-t之間銅的平均電阻溫度系數。銅熱電阻傳感的現場布置一25、層,共布5個點,具體見圖示。將銅熱傳感電阻傳感器用絕緣膠布幫扎到預定的測點位置處的鋼筋上(如相應點無鋼筋,可另外加扎鋼筋)待各銅熱電阻傳感幫扎后應將饋線收成一束,固定在橫向鋼筋下沿引出,以免在澆筑砼時饋線受到損壞,而模板外到機房的饋線可用鋼管以保護。待饋線與儀器接好后,須再次對傳感器進行試測檢查,當各銅熱電阻傳感的初次讀數都正常,溫度測試準備工作完畢。承臺砼澆筑后DR090型溫度巡回檢測儀每24小時自動輸出各測點溫度一次,測溫工作人員將溫度數據進行計算處理,總結出是否滿足目標控制溫差15。5)降溫措施在砼測溫器、核心溫度升至50后,開始用冷水循環降溫,對入水口、出水口溫度進行測溫,進出水管溫差控制在8內,用閥門調節流速來控制,每12h將出水口調換。6)砼養護為了避免砼內外溫差過大產生裂縫,砼養護采用一層土工布,一層塑料布整體覆蓋保溫。砼的保溫保濕工作在砼初凝之后即開始,在砼內部溫度與環境溫差小于15,養護時間不小于10天后方可時停止養護。5.6.6 混凝土的拆模與基坑回填1)當砼的強度達到2.5MPa的強度要求,且芯部砼與表面砼之間、表面砼與環境之間的溫差不大于15度,方可進行拆模。2)待承臺砼達到70%以上可以進行基坑回填。3)基坑回填采用原土進行回填,填料最大粒徑不超過5cm?;靥顣r采取分層對稱回填,分層厚度一般為1020cm,回填前在承臺上用油漆標記上分層線。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1
21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7
53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5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