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km高速公路土石方、橋涵及隧道工程棄土場施工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681983
2023-06-26
12頁
4.62MB
1、棄土場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1、法律法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公路環境保護設計規范(JTJ/T006-98)的規定和關于業主編制的招標文件、圖紙及補遺書的要求。 2、xx至xx高速公路BD05合同段環保水保工作宗旨 環保水保方針:遵守環保水保法規,強化保護意識; 環保水保目標:做好環保水保,避免負面影響。 3、采用技術標準xx至xx高速公路項目土建工程施工招標技術規范專用條款,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公路工程國內招標文件范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部頒各種技術規范、規程。公路路基施工規范(JTG F102006)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2、標準(JTG 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JTJ076-95)公路工程試驗規程匯編(修訂版)2006年11月版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公路工程部分)。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業主、總監辦相關文件精神。國家環保相關法律、法規,業主、總監辦相關文件精神。我單位的施工經驗和技術、設備、能力。二、工程概況xx至xx高速公路BD05合同段位于四川省xx市巴州區和平昌縣境內,起點樁號為K29+340,終點樁號為K36+440,路線全長7.1km。主要施工項目為路基土石方、橋涵及隧道工程,合同總造價3.28億元,工期20個月。本合同段位于四川盆地的東北部,地貌按成因類型分為侵蝕堆積類型、構3、造侵蝕中山、侵蝕剝蝕低山-丘陵,此外還有少量侵蝕堆積河谷地貌。本管段主要位于駟馬自然保護區內,山嶺、坡地及溝谷處植被茂密,多為松、杉樹和灌木林,在斜坡的中、下部平緩地帶為村民耕地,多為旱地和水田,水土保護好。線路所在區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具有雨充沛、冬暖、春旱、夏熱、秋高綿雨四季分明的氣候特征。年平均氣溫17.25,極端最高氣溫42.3、極端最低氣溫-4.7,凍結深度為零。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多年平均降雨量在829.71549.2毫米之間,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的68.4%。相對濕度80%,風向受大巴山影響,多為東北風,平均風力1.62.1級,最大達8級。區內河溪為山溪性水流,由于降雨量充沛,4、地表水比較豐富,但河流流量的季節性變化顯著,通常13月為枯水期,69為洪水期。本著保護環境、減少對自然的破壞、維護景觀協調美觀的原則,本合同段路基及隧道施工的大量棄方需要集中堆放,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和綠化進行防護,以免產生嚴重的水土流失事故,本合同共設置五個棄土場,位于溝谷及低洼地帶,具體位置如下表1所示。表1 棄土場位置一覽表樁號棄方位置棄土范圍棄方數量(m3)占地面積(畝)備注左側(m)右側(m)K31+24030K30+110K32+852416156.5K33+60050K32+000K33+4954966019.1K34+000400K33+815K35+15814983515.55、K35+38530K35+681K36+3603500010.5ZK35+600500K35+681K36+36016120039三、主要防護措施為保護當地的環境和水土保持,減少對自然的破壞、維護景觀協調美觀的原則,棄土堆要做好防護、排水和綠化,防止水土流失、淤積河道等,以保護、協調、美化環境。針對不同的棄碴場采用不同的防護措施,主要有擋土墻、護腳、泄洪渠、排水邊溝、干砌片石、綠化等。具體詳見每個棄土場的施工設計圖。圖1: K31+240處棄土場平面位置及防護措施示意圖;圖2:K33+600處棄土場平面位置及防護措施示意圖;圖3:K34+000處棄土場平面位置及防護措施示意圖;圖4:K35+36、85處棄土場平面位置及防護措施示意圖;圖5:ZK35+600處棄土場平面位置及防護措施示意圖。主要工程數量如表2所示。表2 棄土場防護措施主要工程數量表樁號棄方位置防護及排水工程備注左側(m)右側(m)M7.5漿砌片石(m3)干砌片石(m3)片石排水溝(m3)塊片石換填(m3)綠化(m2)K31+2403016352320K33+60050990220K34+000400640.2K35+38530999.7472ZK35+6005001745.5440700四、環水保管理措施落實“安全、環保、舒適、和諧”的建設理念,按照“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牢固樹立“不破壞就是最7、大的保護”的思想,堅持最大限度地保護、最小程度地影響、最強力度地恢復,實現公路建設與環保水保并重,公路項目與自然環境和諧;積極開展棄土場建設生態保護和環保水保的宣傳工作,努力營造愛護環境、保護環境、改善環境的良好風氣,把環保水保變成職工的自覺行動;積極采取一系列強有力環保水保手段。 為更好地加強我項目生產環保水保管理工作,有效地減小項目施工對周邊環境影響、污染,珍惜、保護人類生存環境,項目經理部決定成立了棄土場環保水保管理小組。小組人員名單如下:組長:(項目經理) ) 副組長:(項目總工) (項目副經理)組員: 圖1 K31+240處棄土場平面位置及防護措施示意圖圖2 K33+600處棄土場平8、面位置及防護措施示意圖圖3 K34+000處棄土場平面位置及防護措施示意圖圖4 K35+385處棄土場平面位置及防護措施示意圖圖5 ZK35+600處棄土場平面位置及防護措施示意圖五、棄土場防護工程施工方案棄土場棄土前,按設計要求先將原地表耕植土清于棄土場一側,待棄土完成后將耕植土覆蓋于棄土場表面還耕。然后做好臨時排水設施,臨時排水設施應與永久性排水設施相結合,流水不得隨意排放,也不得引起淤積和沖刷邊坡,污染自然水源。由于我項目部的棄土場均位于溝谷峽長地帶,因此采用了邊擋邊棄的形式。根據每個棄土場的不同防護形式,采用不同的支擋結構和排水設施,支擋結構的墻寬、墻高、墻長除按設計施工外,另外根據實9、際地形也可做出合理調整,以保證棄土不流失到棄土場范圍外。在棄土過程中堆放時按每10米高預留1.5米寬平臺,修刷邊坡坡比為1:1,以保證邊坡穩定。棄土結束時,對棄土夯實后在棄土堆中心位置修筑一條排水溝;在前口坡面修筑急流槽,棄土場表面水經排水溝匯集后通過急流槽排入下游原有排水系統中。并將棄土場排水溝兩側坡面整理成向排水溝內傾的斷面(坡度3%)。1、擋土墻及護腳墻施工墻趾基坑采用人工或挖掘機(必要時采用松動爆破)分段開挖,人工配合整修。若基坑為軟弱土層、不能滿足設計要求的地基承載力時,應及時向監理工程師請示采取變更措施;若基底有滲透水,可采用集水坑法予以排除,并盡快在無水狀態下基砌筑。砌體砌筑:墻10、體應根據伸縮縫與沉降縫的設置分段施砌,泄水孔、砂礫反濾層與墻體同步進行,沉降縫和泄水孔按設計位置布設。漿砌片石嚴格按照技術規范及設計有關要求施工。澆筑基礎混凝土時,如基底為基巖,應將清洗、濕潤基坑表面,再進行澆筑。砌筑工作中斷后,應將表層加以清掃、濕潤。砌體應分段、分層座漿砌筑,鑲面石應采用一順一丁或二順一丁排列,腹石砌筑與鑲面石大致齊平,相互咬合緊密。做到砌體砂漿飽滿,無干縫、通縫和瞎縫,砌筑上層時,不應振動下一層,不得在已做好的砌體上滾和敲擊石塊。砌體砂漿終凝后應及時灑水養護,養護時間一般不少于7天。砌體砌筑過程中除采用立桿掛線控制,坡度尺檢查外,在砌筑的同時每砌2m高度,恢復中線檢查墻體11、平面位置、測量高程,檢查坡率是否符合要求,確保墻體完成后滿足要求的路面寬度,墻身平整,線形順暢美觀大方。2、干砌片石施工砌筑干砌體前,要將基底夯實。干砌時將較大石塊置于基底,石塊要交錯咬搭,空隙用碎石填實。石塊外露面選用較平的一面,并作適當修長。干砌片石反濾層采用碎石、卵石、角礫或粗砂等滲水性材料,不得采用非滲水性土代替當使用有層理的石料時,層理要與受力方向垂直。砌筑片石時,可不按同一厚度分層,但每砌筑 70120cm 高度后應找平一次。兩層之間的錯縫不得小于 8 cm。3、排水溝施工棄土結束時,對棄土夯實后在棄土堆靠山側修筑一條排水溝;在前口坡面修筑急流槽,棄土場表面水經排水溝匯集后通過急流12、槽排入下游原有排水系統中。并將棄土場排水溝兩側坡面整理成向排水溝內傾的斷面(坡度3%)。排水溝采用漿砌片石施工時,漿砌片石采用擠漿法施工,要求砂漿飽滿、上下層片石砌縫相互錯開,杜絕通縫、瞎縫等質量通病。施工時采取掛線作業,保證大面平順,砌筑施工嚴格按照有關施工規范和技術標準執行。六、棄土場環保水保措施1、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法規和合同要求,做好施工過程中的生態保護和環保水保工作。2、建立健全建設項目生態保護和環保水保工作制度,進行相關的學習和培訓,落實管理責任。3、加強環保水保知識宣教及環保水保技術的研究。開展環保水保法、綜合治理等知識的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全體職工的環保水保意識;根據項目地處的自然環境、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環境特點,因地制宜地解決好環保水保問題。 4、施工中盡可能減少對原地面的擾動,減少對地面草木的破壞,需要爆破作業的,應按照規定進行控制設計。及時完善施工中的臨時排水系統及防護設置,加強施工便道的管理。5、棄土堆要求堆放整齊,棄土結束后再用集中堆放表層土回填,完畢后平整場地噴播草仔,栽種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