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高層住宅深基坑圍護施工方案(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696781
2023-07-10
9頁
319.50KB
1、深基坑圍護施工方案 二期工程一、工程概況本工程 二期工程, 4-3#樓塔式高層,1個單元,為12層建筑,建筑面積為8200m2,建筑高度為60.00m,樓長度為22800,樓層高度4.85,室內外高差為0.90m。本工程4-3#樓為筏型基礎。基坑深度從自然地面算起約5.00m。1. 地質情況根據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常年地下水位于自然地面下11.00m,土的物理力學指標主要如下:a. 雜填土:主要由砂土、粘性土、爐渣及建筑垃圾等物質組成,松散。連續分布,厚度0.402.50m;b.粉質粘土:黃褐色,含有少量云母和鐵錳質結核。層厚5.607.60m;二、組織機構安全領導小組成員: 組 長: 副組長:2、 組 員: 生產領導小組成員: 組 長: 副組長: 組 員: 2. 基坑圍護方案比較及選擇由于構筑物周邊建筑均為天然地基,且與現有周邊建筑最近距離只有5.7m,采用井點降水法施工可能危及周邊建筑物安全,故采用深層攪拌水泥土墻圍護。3.1 提供方案A 深層攪拌水泥土墻:5排水泥土樁,樁徑500mm,樁長13.500mm、12.000m、10.000m、8.000m,樁與樁之間搭接寬度100mm,采用切割搭接法施工,樁頂加C20鋼筋砼壓梁,梁按不同部位截面分900300mm2、2100300mm2和500300mm2(見圖1)。基坑開挖必須在成樁7天以后進行,-4.50m以下的開挖工作必須在成樁33、0天以后進行。該方案特點是受明確、整體性好、安全富余大,但造價高、工期長。B 支護樁與放坡相結合:2排水泥樁,樁徑500mm,樁長8000mm,樁與樁之間搭接寬度100mm,采用切割搭接法施工;開挖土體坡度1:1(見圖2、3)。基坑開挖必須在成樁在后進行。該方案特點是場地利用充分、造價低、工期快,但開挖面積大,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大。經業主、監理單位等有關單位多次論證,遵循“安全、適用、盡中能降低造價的原則”,確定B方案為最終方案。另考慮到基礎下臥層部分為淤泥,為確保基底的整體性和穩定性,避免局部沉降不均勻,采取墊層下增設0.3m厚7:3石砂墊層。 3. 圍護樁墻的安全性驗算4.1 土層物理力學指4、標參數的選用:土體重度1= 18.1kN/m3 內摩擦角=304.2 主要計算參數取值及內力計算:水泥重度2= 20kN/m3攪拌樁嵌固長度 l=2.4m攪拌樁外露基底 h=5.6m擋土墻寬 B=0.9m地面施工荷載q=20kN/m 按朗肯土壓力理論計算中,主動土壓力Ea與被動土壓力Ep分別采用水土分算和水土合算進行計算。 抗傾覆穩定性驗算:計算公式:Ka= 式中 Ka抗傾覆安全系數; W擋土墻面自重B擋土墻寬Ea、Ep主動、被動土壓力Ha、hp主動土壓力E和被動土壓力E距墻根A的力臂(m)。經驗算Kq=1.34雖然抗傾覆穩定系數值小一些,但由于基坑存在1:1放坡土體,增加了被動土壓力,故認為5、此安全系數滿足要求。 抗滑移穩定性驗算:計算公式:Kh=1.3 式中 Kh抗滑移安全系數; 墻底磨擦系數,取0.4。經驗算,Kh=4.41.35 基坑圍護工程施工5.1 施工準備因施工場地需要,對占用東西支護樁范圍內的臨時道路進行修整,以及消除基礎及地下障礙物,同時另做臨時圍護墻防盜,方能進行圍護樁施工。5.2 深層攪拌樁施工 工藝配方(1) 根據設計圖紙要求,水泥摻入量15%,固化劑采用4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15%,石膏粉摻入量2%。由電子秤自動記錄每米、每樁耗水泥量及送粉速度。(2) 根據第一根樁的水泥摻入量情況和現場實際情況,水灰比控制在0.5左右。5.2.2 施工工藝流程(1) 本工藝6、流程采用一次噴漿二次攪拌工藝,即:樁機就位樁位對中配制水泥漿啟動擠壓泵(確定漿液流出)正轉預攪下沉噴完額定漿液反轉噴漿提升攪拌復攪下沉復攪提升(清理噴頭)移機(轉入下一循環流程)。(2) 噴漿(鉆進)速度及復攪(提升)速度控制:采用中擋速度(0.97m/min)進行噴漿施工,采用快擋速度(1.70m/min)進行復攪(提升)施工。(3)由于在靠北加藥間一側間距較小,該側的支護在3 3截面長度范圍內對應的支撤樁內外各插一根14鋼筋L=4M。 質量技術要求及保證措施(1) 采用一次噴漿二次攪拌工藝,必須做到注漿攪拌均勻,攪拌樁水泥摻入比不少于15%,控制好提升速度與注漿速度之間的關系,并嚴格控制水7、灰比(0.5)。(2) 成樁前復核樁位及垂直度,符合要求方可進入成樁程序。要求樁位對中誤差不大于20mm,若淺部存在地下障礙應及時清除以保證樁位正確,對深部障礙物,采用繞開障礙,加密四周攪拌搭接的辦法,達到止水的目的。(3) 由于該攪拌樁既是止水帷幕又是擋土墻體,因此必須搭接可靠,相鄰樁體之間搭接不少于100mm,搭接時間一般不超過12h,如超過12h應在搭接處加樁或增加注漿量。施工中可出現斷漿,如因設備故障出現斷漿,則應重新注漿。施工開始和結束的頭尾搭接處應采取加強措施,以消除搭接溝縫。 (4) 及時丈量鉆頭直徑,磨損大于10mm時須更換鉆頭或補焊,保證成樁直徑水少于500mm。(5) 施工8、過程中,如出現堵漿情況,應將鉆頭提出地面清通,重新打進進應堵漿處提高500mm的地方開始噴漿,以防斷樁。(6) 施工人員要求對成樁質量進行自檢,方法是用16平頭鋼筋探成樁24h以后的淺部樁身,判定水泥質量及攪拌均勻性,發現問題及時匯報,采取補救措施。(7) 本工程樁長8m,允許偏差為80mm,樁的垂直度不超過5,鉆頭直徑少于480mm,則應立即更換鉆頭。6基坑土方開挖膠降水措施6.1基坑土方開挖(1)支護樁工程施工完成后20天經有關部門驗收合格后,才進行開挖。開挖時采用反鏟挖掘機挖土,人工配合清理基坑,修整邊坡。(2) 基礎開挖采用分段開挖的順序:吸水井取水泵房配電間。由于吸水井與取水泵、配電9、間的開挖深度不同(相差2.3m),為了減少對取水泵房、配電間地基土的擾動,開挖時,在吸水井與取水泵房、配電間之間打一次性雙排松原土擋土樁,樁徑160mm,樁長約4.6m,排距與間距約500mm,同時加擋土板進行擋土。(3) 在基坑開挖后土坡外側堆疊支護,穩定放坡土。(4) 設固定高程觀測點,由專人進行監測開挖深度,嚴禁超挖。6.2 降水措施由于水泥攪拌樁擋土墻既可用于擋土,同進也具有較高的抗滲能力,可以形成良好的止水帷幕,因此采用基內設明溝排水方式。施工過程中在基坑四周設排水溝(深度保證比挖土面低0.40.5mm),四角設1000mm沉井圈作為集水井(深度比排水溝低0.7m),各配一臺100潛10、水泵日夜抽水,并派專人監督降水情況。另外為防止地面雨水流入坑內,水泥土樁施工后頂面浮漿可做成樁頂土壩,以擋雨水流入坑內。7 施工監測為了確保在基坑開挖過程中圍護結構和周圍建筑物的安全,實行工程環境監測,以實現科學、信息管理,指導施工。(1) 支護結構在壓頂梁上四周共設18個觀測點,采用經緯儀測量位移情況;南面下水道、通訊電纜溝上表面全段設5個觀測點,采用水準儀測量沉降、經緯儀測量位移;北面加藥間設4個標高觀測點,采用水準儀進行沉降觀測。(2)監測結果:南面下不道、通訊電纜溝,北面加藥間基本上無沉降和位移情況;支護樁東面共設3個觀測點,最大位移8mm;南面共設了5個觀測點,最大位移6mm;四面共11、設4個觀測點,最在位移10mm;北面共設6個觀測點,最大位移5mm。8 安全措施8.1 制訂各種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嚴格遵守安全生產操作規程,杜絕違章作業現象。8.2 堅持經常性安全生產教育,施工人員要填好安全生產教育登記卡,建立健全班前安全活動記錄卡。8.3 嚴肅勞動紀律,工作必須集中精力,不準酒后作業。操作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高和作業必須系緊安全帶。8.4 所有機電設備必須保持“一機一閘一漏電一箱”制度,電器安裝、更換須由電工操作。8.5 土方開挖前,應編寫土方開挖施工組織設計,做好挖土機械的通道布置、挖土順序、土方搬運等。嚴禁挖土機械碰撞支撐、圍護墻和工程樁等。8.6 土方開挖的順序、方12、法必須與設計工況相一致,并遵循“分層開挖、嚴禁超挖”的原則。采用機械挖土,坑底應保留200300mm厚基土,用人工挖除整平,并防止坑底土體擾動。8.7 挖土機械作業時,嚴禁任何人員進入挖土機械作業半徑范圍內。8.8 現場基坑周邊接好紅白安全帶,放好馬凳等安全設施,晚上或迷霧天設紅燈警示。基坑必須設置專用通道,并做好防滑措施。夜間作業時,應設置足夠照明措施。8.9 基坑邊1.2m范圍內不得堆放土方,棄土堆置高度不超過1.5m。施工時,邊坡上不得行駛車輛和堆積材料,以防土體的塌坊。8.10 擋土樁施工采用連續作業,不得中斷,保證不斷樁,不縮徑,為了防止臨時停電,工地配備一以柴油發電機(120kW)。8.11 該圍護結構采用攪拌樁和放坡相結合形式,由于抗傾覆穩定性系數稍小,因此在基礎工程施工中必須加強施工監測力度(增加監測點和觀測次數),基坑開挖前復核一次觀測點讀值,基坑開挖后,由專人定期觀測,下雨天增加觀測次數,以防擋土樁發生水平位移,對周邊建筑物的影響及施工安全而造成事故。自挖土、基礎結構施工至土方回填結束為止,根據對各觀測點跟蹤監測的結果可知,樁頂最大水平位移僅為向內10mm,完全滿足施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