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某綜合樓工程測量施工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697556
2023-07-10
12頁
334KB
1、*綜合樓工程測量施工方案二零零零年八月 審批: 審核: 編制:*綜合樓項目經理部二零零零年八月施工方案調整變更索引表序號頁碼章節號更改內容更改人日期備注目 錄1. 概 況21.1 工程概況21.2 工程承包方式21.3 施工條件21.4 生活安排22. 施工總體安排32.1 施工準備32.2 施工手續32.3 材料進場計劃32.4 審圖32.5 管理人員及勞務人員培訓33. 主要施工方法43.1現場平面控制網的布設43.2現場高程控制網的布設43.30.00以下平面測量43.40.00以下高程測量53.50.00以上平面測量53.60.00以上高程的測量63.7圓弧墻體測量64. 技術質量保證2、措施64.1高程控制網的等級及觀測技術要求64.2軸線控制樁的校測84.3施工放樣技術要求84.4施工層軸線的校測84.5 資料標準84.6 測量儀器的檢驗和校正84.7 其他95. 安全消防措施9附圖1-附圖41. 概 況1.1 工程概況本工程地上六層、地下二層為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屋面檐高23.1m、地下室底板標高-9.9m和-8.75m,內外非承重墻為陶粒空心磚。業主不要求主體進行沉降觀測。1.2 工程承包方式總包:*集團四公司*綜合樓項目經理部分包:分包:*集團四公司測量分公司負責現場平面控制網、高程控制網布設以及每層軸線、標高測放。*市工程承包公司北京二分公司負責*集團四公司測量分公3、司承包范圍以外的測量。1.3 施工條件1.3.1北京市城市規劃管理局釘樁坐標成果通知單測號:95撥232和測號:98撥245。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提供的工程水準測量成果和普通測量成果(工程編號:2000普測889)。建筑施工圖和結構施工圖。1.4 生活安排測量專業人員生活由各承包方自行解決。2. 施工總體安排2.1 施工準備進場的器具必須經過檢定且在有效期內,并且標識完好。序號器具名稱型號單位數量檢定時間1全站儀TOPCON 701臺1公司管理2電子水準儀DIN10臺1公司管理3經緯儀TDJ2E臺14水準儀DZS31-1臺15塔尺5m把16鋼卷尺50m把17鋼卷尺5m把1免檢2.2 施工手續測量4、人員必須持有北京市建設委員會崗位考核辦公室頒發的“測量放線工”上崗證。2.3 材料進場計劃白灰在基坑開挖線測放前進場。2.4 審圖施工前認真查閱圖紙(包括與建筑圖對應情況)、方案、相關安全質量規范,做到圖紙上問題提前與設計聯系解決,施工中重點突出。2.5 管理人員及勞務人員培訓項目協調部按規定對項目相關部門及分包進行方案、措施交底(包括書面和口頭);每周二下午1:30利用簡短時間,由分包管理層向其測量隊進行方案、措施交底(包括書面和口頭),并由項目協調部和質量部參加。3. 主要施工方法3.1現場平面控制網的布設平面控制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選點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5、的地方,樁位必須用混凝土保護,用紅油漆作好測量標記。對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提供的“工程編號2000普測889”的普通測量成果1、2、3、4點進行復測,符合點位限差要求后,依據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用TOPCON 701全站儀,采用極坐標法布設建筑物平面控制網各點位,見附圖-1,然后對控制網進行復核,滿足精度要求后即作為場區首級控制網。精度等級等級測角中誤差()邊長相對中誤差二級121/150003.2現場高程控制網的布設對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提供的“工程編號2000普測889”工程水準測量成果BM1,采用0.3mm級精度的DIN10電子水準儀進行閉合水準路線的復測檢查。校測合格后,測設一條閉合水6、準路線,連測場區平面控制點,以此作為保證施工豎向控制的精度。高程控制網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準精度。場區內布設三個水準點,水準點的間距50m-100m,距離建筑物25m,距離回填土邊線15m。3.30.00以下平面測量采用經緯儀方向線交會法來傳遞軸線、引測投點,誤差不應超過3mm,軸線間誤差不應超過2mm。待墊層、底板打好后,根據基坑邊上的軸線控制樁,采用經緯儀架設在控制樁位上,經對中、平整后、后視同一方向樁(軸線標志),將所需的軸線投測到施工的平面上,在同一層投測的縱橫軸線不少于兩條。經校核無誤后,在平面上放出設計軸線和細部線。模板支好后,用兩臺經緯儀架設在兩條相互垂直的軸線上檢查上口的位置。7、上下層的軸線豎向垂直偏移不得超過4mm。電梯井的平面控制,在電梯井位附近設置縱、橫控制線各一條。每層結構施工完畢,在柱側平面投測出相應的軸線,在墻側面抄測出建筑1m線。基礎驗線時,允許偏差如下:L30m,允許偏差+5mm3.40.00以下高程測量在同一平面層上所引測的高程基準點,不得少于三個,應測設正確,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點的較差不得超過3mm,取平均值作為該平面施工中標高的基準點。3.50.00以上平面測量0.00以上的軸線傳遞:采用激光準直儀法,在建筑物首層測設軸線控制點。根據施工前布設的控制網基準點,在首層樓面上引入基準內控點,埋設在首層偏離軸線1米的位置,見附圖-2。基準點的埋設采8、用10cm10cm鋼板,鋼針刻劃十字線,向上各層在相應位置留出預留洞(15cm15cm) 。軸線控制點的投測,在底層基點處架設激光準直儀,調校到準直狀態后,打開激光電源,發射和該點鉛垂的可見光束,在樓板開口處用接收靶接收,通過對講機調校可見光光斑直徑,達最佳狀態。觀測人員逆時針旋轉準直儀,在接收靶處尖刀一個激光圓,圓心為向上的投測點,將接收靶固定。用同樣的方法投測其它的點。3.60.00以上高程的測量在第一層的柱子澆筑好后,從柱子下面的已有標高點(1米控制線)向上用鋼尺沿柱身量距。校核后三點的較差不得超過3mm,以平均點引測水平線。抄平時,將水準儀安置在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進行精密定平,水平線9、標高的允許誤差為+3mm。3.7圓弧墻體測量墊層及底板鋼筋上圓弧墻體放線根據圖紙結施-4定出圓弧墻體圓心O,以O為圓心,以半徑9150mm、9450mm、13450mm、13750mm在墊層上和底板鋼筋上畫弧并做圓弧墻體的控制線500mm線。 地下二層、地下一層圓弧墻體放線采用中央縱線法放線,見附圖-3,控制線位于內外圓弧墻中間即半徑11450mm,點間距400mm,保證弦高1.76mm2mm。地上部分圓弧墻體放線采用中央縱距法放線,見附圖-4,控制線位于圓弧墻體內側500mm及半徑8700mm,點間距350mm,保證弦高1.76mm2mm。4. 技術質量保證措施4.1高程控制網的等級及觀測技10、術要求4.1.1高程控制網的等級擬布設三等符合水準,測量技術要求見下表等級高差全中誤差(mm/km)路線長度(km)儀器型號水準尺與 已知點聯測次數符合或環線次數平地閉合差(mm)三等650DS1DS3銦瓦雙面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12注:L為往返測段符合水準路線長度(km)水準觀測主要技術指標見下表:等級儀器型號視線長度前后視較差(m)前后視累積差(m)最低地面高度(m)基輔或紅黑讀數差基輔或紅黑所測較差三等DS1100m360.31.0mm1.5mmDS375m2.0mm3.0mm水準測量的內業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1)、水準線路應按附合路線和環形閉合差計算,每千米水準測量高差全中誤差,按下式計11、算:Mw= 式中Mw-高差全中誤差(mm)W-閉合差(mm)L-相應線路長度N-附合或閉合路線環的個數2)、內業計算最后成果的取值:二等水準精確至0.1mm,三、四、五等精確至1mm。4.1.4高程控制點的聯測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聯測高程控制網點,判斷場區內水準點是否被碰動,經聯測確認無誤后,方可向基坑內引測所需的標高。4.2軸線控制樁的校測1)在建筑物基礎施工過程中,對軸線控制樁每半月復測一次,以防樁位位移,二影響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測的精度要求。2)采用測量精度2”級、測距精度2mm+3ppm的全站儀,根據首級控制進行校測。4.3施工放樣技術要求建筑物結構特征測距相對中誤差測角中誤差(”)測12、站測定高差中誤差(mm)起始與施工測定高程中誤差(mm)豎向傳遞軸線點中誤差(mm)鋼筋混凝土結構、高度 100-120mm1/200051644.4施工層軸線的校測施工層放線時,先在結構平面上校核投測軸線,閉合后再測設細部軸線。4.5 資料標準必須符合公司頒發的建筑工程施工技術資料管理實用手冊(1999年版)、技術資料管理方案規定。4.6 測量儀器的檢驗和校正施工中嚴禁使用字跡和刻度模糊補不清的塔尺,塔尺的損耗較大,使用中及時更換新尺;貴重的儀器設備要拿輕放,保障使用的儀器設備在國家法定的有效期內,發現異常,及時和計量檢定中心進行聯系。使用鋼尺時必須按照檢定時的條件和方法進行量距。鋼尺質脆,不可使其扭折。丈量過程中攜尺前進時,應使鋼尺懸空,不可在地上拖拉,用畢應擦去灰塵,如暫不使用時,上一層機油,以防生銹。4.7 其他未盡事宜,執行相關規范、標準、規程。5. 安全消防措施5.1進入現場的專業人員,須經過總包的安全管理部門的安全教育和培訓,認真遵守項目經理部的安全管理規定及有關的各項規章、制度。5.2進入施工作業區的專業人員必須佩帶安全帽等安全保護措施。5.3增加安全意識和施工中的自我保護意識。嚴格執行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5.4未盡事宜執行國家、地方、行業有關安全法規、規范、標準,以及現場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