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鐵路北京至石家莊客運專線JS-2標防護墻、豎墻施工技術方案(10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02019
2023-07-10
10頁
295.94KB
1、新建鐵路北京至石家莊客運專線JS-2標防護墻、豎墻施工技術方案編制: 審核: 批準: 中鐵一局京石客運專線項目經理部三分部二一年三月防護墻、豎墻施工方案 一、編制依據1、設計文件:北京至石家莊客運專線新建鐵路工程野橋營南拒馬河特大橋施工圖。2、規范標準:客運專線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鐵建設20XX160號)、客運專線鐵路橋涵工程施工技術指南、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補充標準(鐵建設20XX160號)。3、京石客專JS-2標段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4、我單位施工能力及現場實際情況。二、工程概況野橋營南拒馬河特大橋防護墻、豎墻施工里程為DK116+500DK127+479.54,合計12、0.98km。 防護墻設計形式:直線段防護墻高度750mm,頂寬200mm,底寬250mm。曲線地段防護墻設計尺寸依照設計圖紙要求計算,布置形式如下圖所示:三、計劃安排根據項目部施工安排,將此段劃分為3個施工區段,DK127+479.54-DK123+300段,長4.18km;DK123+300-DK120+000,長3.3km,DK120+000-DK116+500,長3.5km;合計10.98km。計劃20XX年3月1日開始施工,先施工 DK127+479.54-DK123+300和DK123+300-DK120+000兩段,合計長度為7.48km,計劃完工時間為20XX年5月10日,計劃3、工期70天。四、資源配置1、管理機構為保證此段防護墻、豎墻工作有序開展,分部成立防護墻、豎墻施工領導小組,由工區經理任組長,全力做好施工管理工作。詳見管理機構框圖。主要組織機構及人員配置序號崗位負責人工作職責1工區經理滿百禮負責防護墻、豎墻的全面統籌安排和指揮2工程部羅飛鵬負責施工方案的制定、現場施工技術控制、施工記錄和過程控制技術資料積累3安質部李奎發負責現場施工安全防護,確保安全生產,負責質量控制評定和環、水保控制4試驗主管武志安負責試驗段常規試驗和檢測工作,負責試驗檢測資料的匯總5計合部孫文靜負責合同管理、成本控制及單價分析工作6物設部劉科負責工程所需所有物資及時送樣和正常供應,負責機械4、設備及時到位和正常使用7測量主管肖義偉負責施工放樣、高程控制和沉降控制2、施工設備機具配置序號設備名稱型號單位數量用 途1吊車QY20臺1吊裝模板、吊運砼2混凝土運輸罐車臺2混凝土運輸3插入式振搗器30型個10混凝土振搗3、儀器設備序號儀器名稱型號單位數量用 途1全站儀Topcon7501臺1施工放樣2天寶電子水準儀DINI03臺1沉降觀測3銦瓦鋼尺2m把2沉降觀測4鋼 尺50m把1施工放樣4、材料供應工程部根據設計圖紙確定各類材料用量,向物設部上報采購計劃,物設部提前聯系,超前儲備,保證防護墻、豎墻各類材料的供應。進場材料及時檢驗,并報監理工程師按照規范或規定進行驗收后,方可用于現場施工。五5、施工工藝:1、防護墻、豎墻施工工藝流程圖防護墻試驗段施工工藝流程圖橋面清理施工準備測量放樣不合格混凝土鑿毛報監理檢驗合格不合格鋼筋安裝報監理檢驗模板安裝、固定合格澆筑混凝土養護拆模、整修2、防護墻、豎墻施工方法(1)、施工準備組織施工作業人員進場,修建鋼筋加工場地。組織技術人員熟悉施工圖紙、規范,學習防護墻、豎墻施工技術方案,編制施工技術交底,對施工作業人員進行交底培訓。(2)、測量放樣按照設計圖紙計算軌道中心線坐標,經復核確認無誤后方可用于現場放樣。測量班放樣出軌道中心線,由現場技術員據此引出防護墻、豎墻位置,用墨線彈出立模位置。注意復核與梁邊緣的位置關系,確保無誤。測量模板位置梁面高程,6、確定砂漿調整高度,調整模板底面高程,將結果交底至作業工班。(3)、混凝土鑿毛梁體與防護墻、豎墻接茬部位需進行鑿毛處理,以鑿除浮漿及松散層、露出新鮮混凝土為標準。同時,作業工班根據技術員對梁頂高程的交底,對立模處梁頂進行處理,超高的應鑿除至設計高程、欠高的采用砂漿對模底部位進行調平,處理后高程誤差控制在5mm以內。處理完畢后,將雜物清理干凈。(4)、鋼筋加工及安裝鋼筋加工制作在標準廠區內進行。棚內分為原材區、加工區、半成品區、成品區,明顯分界,標示清楚;鋼筋成品、半成品均應分別標示清楚,符合標準化作業要求。鋼筋加工尺寸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安裝前,先調整梁體預埋鋼筋,確保鋼筋間距、保護層厚度滿足要7、求;安裝時,先根據所放邊線調整好兩頭鋼筋骨架位置,測量標高,準確無誤后焊接固定,然后拉線再綁扎中間的鋼筋骨架,注意所有扎絲頭均不露出主筋外側,掛好標準保護層墊塊(每m2設4個墊塊),確保鋼筋安裝后間距10mm,保護層合格(5、-2mm),頂面平整,線形直順。按照圖紙設計做好綜合接地鋼筋焊接及接地端子的預埋,綜合接地鋼筋的焊接采用L型16鋼筋與主筋進行焊接,單面焊縫長度20cm,焊縫應飽滿并敲除焊渣。接地端子布置在每孔梁的小里程端,高度15cm,平面位置隨梁頂預埋的接地鋼筋位置布設;端子外側粘貼一小塊雙面膠,方便混凝土拆模后直接找出端子位置。(5)、模板安裝、固定對標高、鋼筋工程進行復核無誤,再8、次清理雜物后,報監理工程師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再進行模板安裝。立模前模板處理:用鋼絲刷清除模板表面的漿塊、銹污等,用抹布擦干凈后涂刷脫模劑(可用優質機油)。如模板有變形、凸凹、錯臺等缺陷,及時打磨、校正處理,確保表面平整光潔。防護墻、豎墻模板采用內側底部錨固、頂部雙螺帽拉桿對拉、外側頂托拉線的加固方式,確保支撐加固牢固,澆筑混凝土過程不變形。模板底部鋪墊一層海綿條,消除梁頂稍許不平整對模頂線形的影響,并防止澆筑混凝土時漏漿。斷縫設置方式: 3mm鋼板+4mm鋼板+3mm鋼板,澆筑混凝土后形成1cm斷縫。預留防護墻排水孔時,依照設計圖紙預留塑料箅子的安裝位置,排水孔采用2塊自制楔形木塊,方便裝拆9、,自制楔形木塊如下示意圖:注:圖中單位均為cm模板安裝調整過程中,帶線檢查線形,模板偏差控制在2mm以內,確保整體直順,并進行頂面高程復核控制誤差5mm以內。調整完成后,報測量專業監理工程師對模板進行測量驗收,檢查偏位及線形控制,精度滿足要求后報監理工程師對模板工程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混凝土澆筑。防護墻采用模板形式如下圖:(借用圖片)(6)、砼施工澆筑混凝土前,對支撐、模板、鋼筋和預埋件進行檢查,清理雜物,符合要求后方可澆筑。混凝土到達現場后,現場試驗員對混凝土性能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后方可進行澆注。為確保混凝土外觀質量,混凝土塌落度不易過大,一般控制在1214cm。采用小型溜槽運送混凝10、土入模。防護墻混凝土分兩層澆筑,第一層澆筑至鋪板臺階上1cm左右,以利于排出臺階氣泡,第二層澆筑至頂面,同時進行CP預埋孔的預留。CP預埋孔設置成深度15cm、頂部直徑4cm底部直徑3cm的錐體,布置在每孔梁的固定支座上方。澆筑過程中移棒距離3040cm,對每一振動部位必須振動到該部位混凝土密實為止。密實的標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氣泡,表面呈現平坦、泛漿。振搗過程中應有專人檢查支架、模板、鋼筋和預埋件等穩固情況,當發現有松動、變形、移位時,及時處理。振搗完畢后,由經驗豐富的工人進行收面,確保頂面平整,高程誤差5mm以內,天氣炎熱時,終凝后23h應進行灑水濕潤養護墻頂,杜絕頂面干縮起皮。(11、7)混凝土拆模養護拆模控制在混凝土強度達到5Mpa后進行。拆模時,首先松掉模板間連接螺栓,先抽出中間4mm隔板,再抽出兩邊3mm隔板,形成斷縫。拆除模板時注意對混凝土保護,避免磕碰新鮮混凝土棱角,并輕撬輕放模板,防止模板磕碰變形。拆模后及時清理殘留的混凝土塊、廢棄物等雜物,確保現場清潔文明。混凝土拆模后,如表面有粗糙、不平整、蜂窩、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腳等缺陷或不良外觀時,及時報告質檢工程師,認真分析缺陷產生的原因,不得自行處理。并注意氣溫急劇變化、大風等時不宜拆模。拆模后,及時采用養護氈進行覆蓋,并進行養護。由于冬天氣溫低,防護墻養護采用噴涂養護劑、然后包裹進行養護,不得灑水養護,養護時間12、不得少于14天。六、質量控制要點 1、梁頂面高程復核必須符合立模處梁頂高程,超高部位人工鑿除至設計標高,欠高部位采用砂漿帶整平,確保模底高程滿足要求,進而控制墻頂高程、鋪板高程符合要求。2、線形控制立模完成后,嚴格帶線檢查模板整體直順,最大偏差不得大于2mm;同時要檢查模板支撐牢固性,杜絕澆筑過程中模板移位變形。3、消除防護墻、豎墻鋪板臺階氣泡 澆筑混凝土時,第一層混凝土澆筑到臺階頂1cm位置,加強振搗,通過排氣孔及模內引出臺階內氣泡。對于模板排氣孔如何設置,才能達到最佳排氣效果,施工中應不斷總結摸索改進。4、防護墻、豎墻頂面平整度控制防護墻、豎墻被斷縫隔板斷開后,澆筑混凝土進行頂面收面時,人13、工對墻體斷縫處兩段墻頂間平整度控制易出現偏差導致拆模后墻體頂面會出現稍許起伏。施工過程注意對該部位的重點監控,不斷提高,確保墻頂平整度。七、安全控制重點1、上橋爬梯設專人專職值班檢查,所有上橋人員必須穿著工作服、佩戴胸卡及安全帽,杜絕無關人員上橋。2、按照京石標準化建設的要求,制作安全防護圍欄,高度1.2m,設置上下兩道橫桿,并掛安全防護網,確保橋面綁扎鋼筋、安裝模板、澆筑混凝土等所有工作面均在安全防護網防護之內。3、吊車垂直運輸鋼筋、混凝土時,在橋下設置安全警戒線,專人負責監控;橋上專人指揮吊車,消除司機視覺盲區作業安全。八、環境保護措施1、指定專人負責施工現場和施工活動的環境保護工作,嚴格執行環保工作方案中的各項要求,將環保工作和責任落實到崗位、落實到人,在日常施工中隨時檢查,出現問題及時糾正。2、每周對環保工作進行依次例行檢查,內容包括:施工概況;污染情況污染種類、強度、環境影響等;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實情況、可行性和效果分析;存在問題擬采取的糾正措施;下步環保工作計劃;其它需說明的問題,如措施變更、污染事故和糾紛處理等。3、施工便道和運輸道路經常灑水,把灰塵污染控制在允許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