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傳人:正***
編號:702615
2023-07-10
8頁
38KB
1、5.2路面工程 25cm厚C30混凝土路面層 (1)設備配置機械設備名稱規格型號性能指標單位數量水泥混凝土拌和站HZS5050M/H套2三軸滾動振平機HTG-B 5.5M 臺1自卸汽車東風8T臺8灑水車SQZ5130GSS8000L臺2混凝土切縫機HKQ-18、13臺3裝載機ZL503.0M臺1(2)施工準備參加路面基層的檢測工作,復測線路的中線,場地內基層的寬度、長度及橫向坡度。檢測基層的平整度、壓實度及強度。檢驗量測邊溝、邊坡情況。A、水泥混凝土攪拌站的建設;配備一套HZS50混凝土拌和站(由強制式攪拌機和砂石電子秤組成),安裝完畢后應進行設備的調試和試拌,經試拌、生產的水泥混凝土符合要求2、。B、進行試驗路段的鋪筑,以此來檢驗施工方案、機械設備組合的合理性。據此提出標準的施工方法,經過監理工程師的批準后,按照試驗路段總結的方法進行規模施工。(3)、拌和與運輸混凝土采用強制式攪拌機拌和,混凝土運輸車由堆料皮帶輸送機裝滿砼后,立即將拌和好的砼運送至攤鋪現場。 (4)、攤鋪A、攤鋪前的準備(a)基底清理攤鋪作業前首先清理基底,對整個施工面的基底進行全面清掃,清除基層表面浮土、砂石等雜物,用空壓機將基底表面凹槽部泥土沖洗干凈,做好排水設施,防止水沖刷。搭設臨時圍擋,封閉施工現場,防止非施工車輛及人員進入現場,破壞、污染路基。(b)測量放樣檢查路基平面尺寸、標高橫向坡度是否符合設計圖紙和規3、范要求。引測路面中心線,水準點,建立平面位置標高控制網,對控制點進行保護。用全站儀以路面中心線為準,按照設計圖紙,在基底上逐條放出每道縱縫位置線,放線時應彈出墨線,然后再放出橫向縫線,在橫向縫位置,每隔2030m,應在路邊側各做控制點,可用混凝土保護控制點,作為混凝土澆注后橫向縮縫切縫的依據。標高測量與控制:根據支模進度,在支模前一天將縱、橫縫交叉點處打入鋼釬,鋼釬應高出路基表面30cm以上。根據道路縱斷面設計圖計算出每個鋼釬點路面設計標高,用紅鉛油在鋼釬上劃出標高標記,作好記錄作為復測依據。支模完成后,在混凝土澆注前,應分別用經緯儀,拉小白線等方法復測模板順直度,用水準儀檢測模板頂面標高。(4、c)模板制作與安裝組合模板加工可采用上、下兩根槽鋼焊接。制作路側模板,解決縱向順直、立面垂直、頂面平整等問題,同時兩塊橫鋼之間的縫隙還可以固定拉力桿的安裝位置。模板安裝部位:模板只需安裝在縱向縫及橫向施工縫上,即橫向所有支模部位均為施工縫,橫向縫不需切割填縫,只需撤模后在其上半部涂刷瀝青,使二次筑混凝土與原有混凝土上半部由瀝青隔開,自然形成縮縫。安裝模板:根據路面基層表面上彈劃的墨線,確定模板橫向位置,利用鋼釬標高點臨時固定模板。模板背后用6cm X 9cm水平木帶與兩組模板中央鋼釬處水平帶,通過長度2m左右的10X10cm方木,用木楔塞緊,模板上口用直徑6鋼筋通過花欄螺栓連接,調整松緊度,調5、節模板的順直度、豎直度,模板頂面標高由鐵片、鋼筋頭調整。模板中間的通用縫用木條封堵。預留拉桿孔眼。安裝完畢,檢查合格后,涂刷脫模劑。支模順序:支模順序與混凝土安排相關聯,采用跳躍式支模,流水澆灌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其優點是利用澆筑完成已凝固的混凝土當作模板,在混凝土表面上鋪一層膠皮即可行走振動梁。這樣有無模板均能保證每工班都支模、灌混凝土,形成流水施工。(d)設置傳力桿、拉力桿,按設計在每道橫縫處設置傳力桿,在指定縱縫設置拉力桿,安裝必須保持與澆筑混凝土同步。B、攤鋪水泥混凝土用振動棒振和平板振動機搗完以后,再用三軸式滾動振平機振搗,經過來回振動,混凝土內部及表面已振實、刮平。這時用提漿棍來回滾6、壓,壓下個別突出骨料,提起砂漿使表面砂漿厚度保持再58mm左右,以利作面飾密封,最后鎖住棍筒,在表面進行一次拖拉找平,使混凝土路面平整度達到要求。(5)接縫施工接縫是混凝土路面的薄弱環節,接縫施工質量不高,會引起板的各種破壞,并影響行車的舒適性。A、縱縫小型機具施工時,按一個車道的寬度一次施工,縱向施工縫一般采用平縫加拉桿或企口縫加拉桿的形式。在模板上設孔,施工時把拉桿穿在孔內。B、橫縫橫向縮縫采用在混凝土表面鋸切形成脹縫應與路中心線垂直,縫壁必須垂直,縫隙寬度必須一致,縫中不得連漿。縫隙下部設脹縫板,上部灌脹縫填料。傳力桿的活動端可設在縫的一邊或交錯布置,固定后的傳力桿必須平行于板面及路面中7、心線。施工縫 宜設于脹縫或縮縫處,多車道施工縫應避免設在同一橫段上。施工縫如設在縮縫處,板中應增設傳力桿,其一半錨固在混凝土中,另一半應先涂瀝青,允許滑動。傳力桿必須與壁縫垂直。(6)壓紋、拆模、切縫當混凝土開始初凝后,用拉槽器在混凝土表面橫向拉毛(槽)。混凝土終凝后即可拆模,達到一定強度(612Mpa)即進行機械切縫,切縫前應檢查電源、水源及切縫機組試運轉的情況,切縫機刀片應與機身中心線成90度角,并與切縫線在同一直線上。切縫時隨時調整刀片切割方向及切割深度,停止切縫時應關閉旋鈕開關,將刀片提升到混凝土面板上,停止運轉。切縫時刀片冷卻用水壓力不低于0.2Mpa,當氣溫突變時適當提早切縫時間,8、或每隔2040m先割一條線,以防止因溫度應力產生不規則裂縫。嚴禁一條縫分兩次切割的操作方法,切縫后,應盡快灌注填縫料。填縫料采用瀝青材料,其灌入深度以34cm為宜,下部可填入多孔柔性材料。(7)混凝土表面修整完畢后,及時進行養生。根據施工地點情況及條件,選用濕治養生、噴灑成膜材料養生等方法。濕治養生采用草袋在混凝土終凝后覆蓋于板的表面,每天均勻灑水保持潮濕狀態,但注意灑水時不能有水沖刷。在養生期間嚴禁車輛通行,養生期滿后方可將覆蓋物清除,板面不得留有痕跡。其施工工藝圖見附表-1:水泥穩定碎石基層1、施工方案本工程基層設計為15CM的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根據設計要求和我公司的經驗擬采用穩定土拌和設9、備集中拌和施工、自卸汽車運輸、攤鋪機攤鋪、壓路機碾壓成型的施工方案。施工工藝圖見附表-1:2、拌和與運輸(1)、所有材料包括水泥、碎石等合格材料的準備。(2)、廠拌的設備及布置位置在拌和以前提交監理工程師并取得批準后,方可進行水泥穩定碎石拌和設備的安裝、調試、試拌的準備。(3)運輸混合料的車輛應根據需要配置并注意裝載均勻,及時將混合料運至現場。(4)、底基層的交接驗收工作要求底基層表面應平整、堅實,其高程、密度、平整度、密實度均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有現場監理工程師工序驗收的合格簽認3、水泥穩定碎石的攤鋪和整型(1)、水泥穩定碎石混合料的攤鋪采用攤鋪機進行,并使混合料按規定的松鋪厚度,均勻地攤鋪在10、要求的寬度上。(2)、攤鋪作業前首先要把攤鋪機調整好,并按所鋪路段的寬度、厚度、拱度等施工要求調整好攤鋪各有關機構和裝置。攤鋪使應配備足夠的平整、修邊人員,對機械不能處理的邊角部位進行修補,同時測量攤鋪層的寬度、標高、坡度、平整度,保證攤鋪面合格。(3)混合料的最小壓實厚度為150mm。含水量宜高于最佳含水量0.5%-1.0%,以補償攤鋪及碾壓過程中的水分損失。4、碾壓攤鋪機攤鋪完成后,立即用壓路機進行碾壓,碾壓時堅持“先輕后重、先邊后中、先慢后快”的原則;還需配合人員跟機作業。碾壓時要求滿幅碾壓,不得漏壓,各部位碾壓次數相同,碾壓過程中應適當灑水,使水泥穩定碎石基層表面始終潮濕。炎熱氣候混合11、料表面水份蒸發過大,應及時灑水,適當增大灑水量。施工段結合部位,碾壓應壓過分界線4M左右,保證結合部位的密實度。5、養生及交通管制每段水泥穩定碎石碾壓完成后應立即進行養生,保證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最終達到實際強度的要求。水泥穩定碎石攤鋪完成進入養生期后應封閉交通,除灑水車外其它車輛不得通行。或慢速通行。級配碎石或天然砂礫石底基層的施工:1、級配碎石或天然砂礫石底基層的施工是已經完成并經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的路基上的鋪筑層,要求路基平整堅實,滿足設計規范強度和壓實度的要求。具有規定的路拱,沒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軟弱地點。2、土基不論路堤或路塹必須用1215噸三輪壓路機或等效的碾壓機械進行碾壓檢驗(壓3512、遍)。在碾壓過程中如發現土過干、表層松散,應適當灑水;如過濕、發生“彈簧”現象,應采用挖開晾曬、換土、摻石灰或集料等措施進行處理。3、施工放樣在下承層上恢復中線,直線段每1520米設一樁,平曲線段每1015米設一樁,并在兩側路肩處設指示樁。進行水平測量。在兩側指示樁上用明顯標記標出底基邊緣的設計標高。4、級配碎石或天然砂礫石底基層一層壓實厚度通常為碎石最大粒徑的1.52.0倍,即1012cm,細集料應干燥。5、級配碎石或天然砂礫石底基層應采用振動壓路機(振動輪每米寬重量至少1.8t)碾壓。碾壓后,表面粗碎石間的孔隙既要填滿,填隙料又不能覆蓋粗集料而自成一層,表面應看得見粗碎石。碾壓后基層的固體13、體積率應不小于85%,底基層的固體體積率應不小于83%。6、級配碎石或天然砂礫石的工藝流程圖:準備下承層施工放樣運輸和攤鋪粗骨料初壓撒布石屑振動壓實第二次撒布石屑振動壓實局部補撒石屑及掃均勻振動壓實填滿孔隙灑少量水終 壓灑水飽和碾壓滾漿干燥干法濕法 7、運輸和攤鋪粗碎石,注意事項:(1) 碎石在裝車時,應控制每車的數量基本相等。(2) 在同一料場供料的路段內,由遠到近將粗碎石按計算的距離卸置于下承層上。卸料距離應嚴格掌握,避免有的路段料不夠或過多。(3) 料堆每隔一定距離應留一缺口。(4) 將粗碎石均勻地攤鋪在預定的寬有平地機度上,表面應力求平整,并有規定的路拱。同時攤鋪路肩用料。(5) 檢驗14、松鋪材料層的厚度是否符號預計要求,必要時進行減料或補料工作。8、撒鋪填隙料和碾壓(1)、干法施工()初壓:用8t兩輪壓路機碾壓34遍,使粗碎石穩定就位。在直線段上,碾壓從兩側路肩開始,逐漸錯輪向路中心進行;在有超高路段上,碾壓從內側路肩開始,逐漸錯輪向外側路肩進行。錯輪時,每次重疊1/3輪寬。在第一遍碾壓后,應再次找平。初壓終了時,表面應平整,并具有要求的路拱和坡度。()撒鋪填隙料:用石屑撒布機將干填隙料均勻地撒鋪在已壓穩的粗碎石層上,松鋪厚度約2.53.0cm。必要時,用人工掃勻。(c)碾壓:用振動壓路機慢速碾壓,將全部填隙料振入粗碎石的孔隙中。()再次撒布填隙料:用石屑撒布機將干填隙料再次15、撒鋪在粗碎石層上,松鋪厚度約2.03.5cm。必要時,用人工掃勻。()再次碾壓:用振動壓路機按上述()項要求進行碾壓。碾壓過程中,對局部填隙料不足之處,人工進行找補。()振動壓路機碾壓后,如果表面仍有未填滿的孔隙,則還須補撒填隙料,用振動壓路機繼續碾壓,直到全部孔隙填滿為止。表面必須能見粗碎石。()填隙碎石表面孔隙全部填滿后,用1215三輪壓路機再碾壓11遍。在碾壓過程中,不應有任何蠕動現象。在碾壓之前,宜在表面先灑少量水,灑水量在3kgm3左右。(2)濕法施工()開始的工序與干法施工()()相同。()粗碎石層表面孔隙全部填滿后,立即用灑水車灑水,直到飽和。()用1215三輪壓路機跟在灑水車后16、面進行碾壓,在碾壓過程中,將濕填隙料繼續掃入出現的孔隙中。需要時,再填加新的填隙料。灑水和碾壓應一直進行到細集料和水形成粉砂漿為止。粉砂漿應有足夠的數量,以填塞全部孔隙,并在壓路機前輪形成微波紋狀。()干燥:碾壓完成的路堤應留待一段時間,讓水分蒸發。結構層變干后,表面多余的細料,以及任何自成一薄層的細料覆蓋層,都應掃除干凈。()設計厚度超過一層鋪筑厚度,需在上再鋪一層時,待結構變干后,應將已壓成的填隙碎石層表面的填隙料掃除一些,使表面粗碎石外露5-10mm,然后在上攤鋪第二層粗碎石,并重復本款()()項工序。5.3鋼筋混凝土圓管涵本標段共有1.0m鋼筋混凝土圓管涵9座共179m,1.25m鋼筋17、混凝土圓管涵17座共269m。施工工藝圖見附表5.3-1: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機挖基,圓管從鶴城區公路局的預制場購進,載重汽車運輸,吊車安裝的施工方案;圓管涵基坑主要采用反開槽開挖,施工條件艱難的圓管涵基座采用帶電子秤的強制砼攪拌機拌和砼,否則盡量集中拌和,砼輸送車輸送。 注意事項: 施工除嚴格按技術規范施工外,還必須重視下列幾點:1、準確測量放樣,控制平面偏差。2、地基承載力必須滿足要求,在地基承載力發生明顯變化的地方設置沉降縫,縫寬23cm,各管節接縫寬度及填塞材料以及進出口接縫必須嚴格要求處理并做好防水處理工作。3、結構物開挖基坑時,在基底設計標高之上預留不小于10cm的原狀土,進行基礎施工時再挖至設計標高,隨即澆筑基礎和回填基坑。凡擾動、浸泡的地方須按監理工程師要求追加開挖深度并填以適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