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層公寓工程測量施工方案(1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714511
2023-07-20
17頁
371.50KB
1、大 連* *公寓T3工程測量方案目 錄1、工程概況12、編制依據13、施工測量放線準備14、施工測量基本要求15、定位、場區平面控制網的建立16、基礎施工測量47、樓層平面及高程測量68、二次結構施工測量 99、地面面層施工測量 910、電梯施工測量1011、屋面施工測量1012、外墻面、玻璃幕墻施工測量1013、質量保證措施1014、人員組織及設備配置1115、驗線工作1116、預防測量放線工作的質量和安全事故1217、對分包單位的服務及管理1218、沉降觀測12大連*公寓T3測量方案一、工程概況大連*項目位于大連市*路及*街交叉路口,公寓T3樓西側為更新街,南側為*街及居民區,北側為公建部2、分(正在開挖)。T3樓地上43層、地下5層組成,總建筑面積約10.8萬,地下室單層面積約5400,標準層每層面積1750平米。二、編制依據 1、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2、xx研究院工程測量技術說明(06-H165)3、城市測量規范CJJ8-99。4、大連*初步設計圖紙。三、施工測量放線準備1、對所有進場測量器具按檢定周期進行檢定,檢查檢定合格證書。2、與雇主辦理測量成果交接手續。3、檢查規劃設計院定位樁、紅線樁及水準點。4、對測量人員進行技術交底。5、編制測量工程控制樁布置圖。6、觀測成果匯總,輸入計算機建立測量數據庫。四、施工測量基本要求1、明確測量工作為工程施工服務,對按圖施工3、和工程進度負責的要求。2、認真審核測量原始依據的正確性,做到測量作業步步有校核。3、根據測設場區控制網測設本工程控制網。4、定位、放線工作在自檢互檢合格后上報雇主和監理驗線。5、認真做好測量定位樁的保護工作。6、做好誤差分析,盡量減少誤差,發現問題及時報雇主和監理。五、場區內平面控制網的建立1、場區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1)場區平面控制網布設應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2)本工程基礎施工階段整個基坑縱向370m、橫向170m。場區面積較大,布設平面控制網首先根據業主所提供的城市控制點在施工場地內布置首級施工控制網。(詳見附圖:控制網布設平面圖)。3)選點應選在通視條4、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4)樁位必須用混凝土保護,必要時用鋼管進行圍護,并用紅油漆作好測量標記。2、場區平面控制點測量1)控制點的布設:T3公寓樓所處的位置對于控制點的保護有一定的困難,大工街一側為高邊坡,根據實際場地情況在場區內做7個平面控制點與測繪院提供的控制點形成附合導線,根據平面控制網再測設軸線控制網。在平行于24軸線4.5m處及平行1軸7m處測設兩條控制線,在這兩條控制線上把A軸、B軸、G軸、N軸、Q軸、R軸測設出來,3公寓樓東西長方向以此軸線控制;在大工街一側布設2軸、33軸、37軸、39軸、311軸、4軸、6軸線組成一個軸線控制網。2)平面控制點的測量:進行場區平面控制基準點5、測量前,測量工程師應對雇主提供的城市控制點進行復測,符合點位規定誤差要求后才可使用。 本項目采用測角精度為2,測距精度為2mm+2ppm的全站儀測設二級導線網,依據雇主提供的大連市城市控制點的測量成果進行測量控制。控制網指標等級測角中誤差( )邊長相對中誤差二 級51/200003、水準點布設1、高程控制網布設原則1)為了保證建筑物豎向施工的精度,在場區內建立高程控制網。高程控制點的建立根據雇主或測繪院提供的場區水準基點(至少應提供二個且不得低于三等水準精度要求)測設,本工程場外測繪院給出的高程點為:1681,采用水準測法,測設一條閉合或附合水準路線(依據水準點位置及現場條件),聯測場區高程控6、制點,以此作為整個工程施工過程中豎向精度控制的基點。2)高程控制網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準的精度。3)在布設附合水準路線前,結合場區情況,以測繪院提供的水準基點作為永久性水準點,該永久性水準點作為工程施工過程中場內標高控制點復核原始依據,該點也可作為以后沉降觀測的基準點。4)場區內至少應有四個水準點,水準點根據場內條件確定,距離基坑開挖邊線應盡可能大,每月對場內水準點進行復核。2、高程控制網的等級及觀測技術要求1) 高程控制網的等級布設按三等附合水準,水準測量技術要求如下:水準測量技術要求等級每公里高差中數中誤差(mm)儀器型號水準標尺觀測次數附和或閉合差(mm)偶然中誤差M全中誤差Mw與已知點7、聯測次數附合或環線次數平地三等36DS1DS3雙面往、返往、返往往、返12 注:L為往返測段附合水準路線長度(km)。2)水準觀測主要技術指標如下:水準觀測主要技術指標等級視線長度(m)視線高度(m)前后視校差(m)前后視累積差(m)基輔分劃讀數校差(mm)基輔分劃測高差之差(mm)三等750.32520303) 水準測量的內業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水準線路應按附合路線和環形閉合差計算,每千米水準測量高差全中誤差,按下式計算: MW = 式中MW-高差全中誤差(mm): W-閉合差(mm): L-相應線路長度: N-附合或閉合路線環的個數。內業計算最后形成成果的取值:二等水準精確至0.1mm,三8、等水準精確至1mm。六、基礎工程施工測量1、軸線控制樁校測1)在建筑物基礎施工過程中,對軸線控制樁每半月復測一次,以防樁位位移,影響正常施工及工程測量的精度。2)采用測角精度2的電子經緯儀,根據場區控制網進行投測。2、軸線投測方法1)軸線投測采用2級電子經緯儀用方向線交會法來投測軸線,引測投點誤差不應超過3mm,軸線間誤差不應超過2mm。在建筑物地下室施工過程中,根據現場情況東西方向布設4條軸線控制樁;南北方向布設6條軸線控制樁;將軸線投測在場地四周邊坡之上,在硬化的地面彈線,未硬化的地面埋樁; 對軸線控制樁每半月復測一次,以防地下室施工造成樁位位移而影響到正常施工及軸線投測的精度。2)根據場9、區平面軸線控制樁,將J2經緯儀架設在控制樁位上,經對中、整平后、后視同一方向樁(軸線標志點),將所需的軸線投測到施工的平面層上,在同一層上投測的縱、橫軸線不得少于2條,以此作為角度、距離的校核。精度要求:邊長誤差小于1/10000,測角精度小于6。經校核無誤后方可在該平面上拉尺放出其它相應的設計軸線及細部線,控制線彈墨線標明作為測量放線的依據,然后在該平面上測出軸線及細部線。控制線投點間距不應大于10m,細部線應彈出梁、墻、柱、門、洞口邊線及50cm控制線。彈墨線時要對準點位,小線要拉緊。框架柱要彈軸線立線至頂,以控制梁位置。所有彈線均要求墨線清晰,并用紅三角標注。3) 施工放樣各部位技術要求10、如下表。施工放樣各部位技術要求項 目允許誤差(mm)外廓主軸線長度(L)L30m530mL60m1060mL90m1590mL20細部軸線2承重墻、梁、柱邊線3非承重墻邊線3門窗洞口線34) 圓弧部位放線以主控軸線交出圓心,用鋼尺直接量出圓弧墻曲線及內外控制線。地下二層以上放線采用底板留洞與經緯儀十字交會測出園心位置,測設間隔5度的曲線點,然后用木制弧型模板畫線連接。3、基礎施工過程中的標高控制、測量1)高程控制點聯測在施工過程中每三個月對場內高程控制點進行一次復測,雨季前后復測一次,在結構施工至0.000時進行一次整體校核。2)標高測量為了保證豎向控制的精度要求,摟層標高基準點必須正確測設,11、在同一施工層上,所引測的高程點不得少于三個。并進行相互校核,校核后三點間的校核差不得超過3mm,取平均值作為該樓層平面施工中標高控制的基準點。并用紅色油漆畫三角作標志,同時標明絕對高程和相對標高。3)施工過程中使用時先檢測基準點的準確性,無誤后,再檢測幾個基準點同一標高的校核誤差,當校核誤差小于3mm時方可作為施工層標高抄測的依據。4)在施工層墻、柱上抄測+1.000m線,誤差在2mm以內,彈墨線并標明高程。5)結構混凝土澆筑前,在立筋上抄測標高,間距大于6m時加設附加筋,標高抄測誤差2mm以內。用以控制結構標高及設備預留預埋。設備預留預埋前應校核至少三根立筋上的標記,當誤差大于3mm時,應與12、測量員聯系,由測量員提供準確的標高。七、樓層平面軸線及高程測量1、樓層平面軸線測量對于建筑物0.000以上的軸線傳遞采用激光準直儀法。在建筑物首層內底板上測設軸線內控點,見0.000以上內控點布置圖。1)首層放線驗收合格后,將控制軸線引測至建筑物內,引測軸線等級不得低于建筑物控制等級。根據施工前布設的控制網基準點及施工過程中流水段的劃分,在建筑物內底板上沒設內控點,每一流水段至少應埋設4個內控基準點,埋設在偏離軸線1.0-2.5m的位置。基準點的埋設采用10cm10cm鋼板,鋼針刻劃十字線,鋼板通過錨固鋼筋與首層樓面底板鋼筋焊接,作為軸線豎向投測的基準點。基準點周圍嚴禁堆放雜物以上各層在相應位13、置留出預留洞(150mm150mm)。并做好防護。2)軸線豎向投測前,應對首層軸線控制網(鋼板基準點)進行校測,校測精度不得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網的精度,以確保軸線豎向傳遞精度。軸線豎向投測的允許誤差如下表:軸線豎向投測的允許誤差高度(m)允許誤差(mm)每 層3H30m530mH60m1060H20軸線豎向投測如下圖所示:控制點位垂直引測示意圖3)軸線控制點的投測:采用DZJ3型激光鉛直儀,先在底層基準點處架設激光鉛直儀,調校到準直狀態后,打開激光電源,激光鉛直儀發射和該點鉛垂的可見光束。然后在樓板開口處用接收靶接收。通過無線對講機調校可見光光斑直徑,達到最佳狀態時,通知觀測人員逆時針旋轉鉛直14、儀,這樣在接收靶處就可見到一個同心圓(光環),取其圓心作為向上的投測點,并將接收靶固定。激光點位捕捉如下圖所示:透明蒙板環形光斑追蹤吻合全圓四等份取中激光點位捕捉方法示意圖同樣方法投測下一個點,保證每一施工段至少3個點,作為角度及距離校核的依據。控制軸線投測至施工層后,并與外墻、柱立向軸線校核,組成閉合圖形,且間距不得大于所用鋼尺長度(50m)。在施工層用電子經緯儀連線,用墨線標明。供樓層放線使用。然后放出各部位細部線,細部線應彈出梁、墻、柱、門、洞口邊線及50cm控制線。4)施工層放線時,應先在結構平面上校核投測軸線,閉合后再測設細部軸線,主要精度指標詳見施工各部位放線技術要求。2、高程的傳15、遞1)首層墻柱結構拆模后,將場區高程控制點引測至首層框架柱或剪力墻上,不得少于三個,且精度不得低于三等水準測量的精度要求,以此作為首層以上各層的高程控制點。2)在首層以上的框架結構和頂板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從首層墻體上已有標高點(1.000m線,紅色油漆標記)向上用鋼尺沿柱身量距。以上各層均在相應位置用紅色油漆標記,并注明其相對高程。3)標高的豎向傳遞,每次引測均應用鋼尺從首層起始高程點豎直量取(需保證鋼尺鉛直),當傳遞高度超過鋼尺長度時,應另設一道標高起始線,鋼尺需加拉力、尺長、溫度三差調整。4)建筑物應至少由三處(選擇三個內控點)分別向上傳遞,標高豎向傳遞的允許誤差如下表。標高豎向傳遞的允許16、誤差高 度 (m)允許誤差(mm)每 層3H 30m530mH 60m1060mH 90m1590mH205)施工層抄平之前,應先校測首層傳遞上來的三個標高點,當校核誤差小于3mm時,取其平均值引測水平線。抄平時,應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量范圍的中心位置。八、二次結構施工測量1、根據結構施工時的軸線控制線放出二次結構的墻邊線、門窗洞口線,并彈出墻邊的控制線作為裝飾時抹灰的控制線,樓層外墻上下層間應作校核后再進行墻體砌筑。2、按施工圖繪制皮數桿,作為控制墻體砌筑標高的依據,皮數桿上應有1.000m標高線位置,以及窗臺、過梁、圈梁的豎向位置。3、設置皮數桿的位置應選在施工段兩端,最大間距不超過15m17、,施工時皮數桿應固定在構造柱鋼筋或框架柱邊,皮數桿上的1.000m線應與結構鋼筋混凝土墻、柱身上抄測的水平線對齊。4、校測結構施工時彈出的+1.000m標高線,在各房間柱、墻上抄測出交圈的1米線,作為地面面層、設備、門窗安裝的標高依據,同一房間內水平線的標高允許誤差2mm,同一樓層內允許誤差應小于3mm。九、地面面層施工測量1、校核四周墻面與墻柱上測設的1.000m標高線,作為地面面層、設備安裝、裝修吊頂等施工的標高控制線。在不便于用水準儀的地方或立面上可用連通水準管找平。電梯廳所使用的標高應與電梯安裝所使用的標高一致。以防出現錯臺現象。2、基層貼餅、沖筋后,用相應精度水平儀檢查控制基層面標高18、,檢測點間距:大廳宜小于5m,房間內小于2m。3、在石材、地面磚等塊材地面進行施工測量時,應在基層上彈分格線,在縱橫兩個方向上排好尺寸,根據確定后的塊數和縫寬在基層上彈縱橫控制線。每隔一至四塊彈一分格線,并嚴格控制方正。4、吊頂施工時校核吊頂高度以保證樓層凈空及管道安裝標高。十、電梯安裝測量1、每層電梯廳彈出1.000m標高線,應與結構、地面施工1.000m標高線一致,門套兩邊彈兩條豎直線控制電梯門安裝位置,保證電梯門坎與門前地面高度一致。2、用垂準線法測出電梯井井道兩個方向的豎向偏差,并繪出剖面圖。3、根據檢查結果提供最佳電梯井凈空尺寸斷面圖。4、校測安裝時測量控制線,控制電梯安裝精度。十一19、屋面施工測量1、首先檢查各向流水實際坡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并測定實際偏差。2、屋面四周測設水平控制線及各向流水坡度控制線。3、卷材防水屋面測設十字直角控制線。4、上人屋面按地面面層施工測量方法施測。十二、外墻面、玻璃幕墻施工放線1、幕墻與主體結構連接的預埋件,應在結構施工時按設計要求埋設。2、整個建筑主體結構分兩段驗收,每次驗收完成后,在有豎直龍骨的主要部位,用垂準線法,沿墻面豎向量測、記錄、并繪制豎向剖面圖。特別注意第一次驗收完成后,要控制上部結構施工精度。3、幕墻分格軸線的測量放線應與主體結構的測量放線相配合,對其誤差應在分段和分塊進行控制、分配、消化,不使其累積。4、干掛石材、玻璃幕墻20、均由雇主另委專業承包商設計施工,項目經理部提供主控軸線及標高基準點。十三、測量工程質量保證措施1、測量作業的各項技術指標執應符合GBJ50026-93的規定。2、進場的測量儀器設備,必須檢定合格,標識保存完好。3、測量員應有上崗證。4、施工圖、測量樁點,必須經過校核、復算、校測合格,并辦理交接手續后才能作為測量依據。5、加強場內測量樁點保護,所有樁點均作明確標識、防止錯用。6、原始測量資料專人整理存檔。7、經自檢、專檢合格后及時向監理工程師報驗,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十四、人員組織及設備配置1、人員組織根據本工程測量工程量和工程難度,本工程擬配備:專業測量工程師1名,專職測量員2名21、, 負責控制軸線測量工作、數據處理、測量技術方案編制與實施;測量放線工兩人, 負責具體的細部測量放線工作。2、儀器設備儀器設備配置計劃序號儀器名稱數量用 途性 能檢定時間1濱德R322全站儀1臺測設平面控制網2+2ppm2DZJ3激光垂準儀2臺主軸線豎向傳遞23DSZ3型水準儀3臺標高測量與傳遞3mm4J2級電子經緯儀2臺投測軸線25無線對講機3對通訊聯絡3km650m鋼尺4把軸線、標高量測5mm十五、驗線工作平面控制網及各樓層測量放線經自檢合格后報項目質量工程師、測量工程師復核,經復核無誤后報監理工程師驗線并填寫測量復核記錄。場區平面控制網如須規劃部門驗線,須與雇主、監理一道與規劃部門共同驗22、線。測量復核及驗線包括以下內容:1)定位依據樁及定位條件。2)主樓平面控制網。3)施工層高程控制網。4)施工層控制線的豎向投測及閉合校核誤核。5)墻柱軸線位置線,洞口位置尺寸。十六、預防測量放線工作的質量和安全事故1、質量事故預防1)圖紙的全面閱讀與審核。2)執行測量規范。3)對儀器、工具進行檢核。 4)制定作業方案,并使參與測量工作的每個人心中有數,通力合作。5)認真仔細的工作態度。2、安全事故預防1)防止高處落物傷人或擊壞儀器。2)離開儀器時,必須有人看護。3)注意儀器搬動和運輸過程中的安全。4)遵守安全操作規程,相關工種交叉作業時,對可能發生的安全問題,事先聯系安排,避免發生儀器、人員安23、全事故。5)坑、槽邊作業時應觀察好周邊環境,能否滿足施工要求。十七、對分承包的服務和管理1、向需要測量提供依據的分包單位做書面、現場交底并對其放線成果予以校核。以控制分包工程施工測量質量。2、軸線及標高每層提供4條控制線和4個標準點。3、要求分承包單位對所提供的測量依據進行校核后方可使用。4、室外場區總體向專業分包提供測量控制點及標高控制點,并對其測設結果進行復核檢查。十八、沉降觀測1、本工程屬于高層建筑,按照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T 8-97)和工程測量規范GBJ50026-93須進行建筑物的沉降觀測。2、本方案適用于大連*T3公寓樓的沉降觀測,過程數據用于監控建筑物的沉降量及安排后澆帶24、施工;工程竣工后沉降觀測成果須會同竣工資料進入竣工檔案組卷。3、沉降觀測基準點1)沉降基準點必須堅固穩定且便于長期保存,可選用測繪院提供的平面、高程控制點。2)進行沉降觀測前須對沉降基準點進行聯測,以保證沉降觀測成果的正確性。4、沉降觀測點布設原則依據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T 8-97)和工程測量規范(GBJ50026-93)的要求,沉降觀測點布設位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布置在變形明顯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2)穩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響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觀。3)避開暖氣管、落水管、窗臺、配電盤及臨時構筑物。4)承重墻可沿墻的長度每隔8-12米設置一個觀測點,在轉角處、縱橫墻連接處、沉降縫25、兩側也應設置觀測點。5)框架式結構的建筑物應在柱基上設置觀測點。6)設計有要求時,應符合設計要求。由于本工程設計圖紙尚不齊全,沉降觀測點的布點設計將在圖紙齊全后補編。5、沉降觀測點埋設方法為了便于觀測及長期保存,首層沉降觀測點的埋設采用暗藏式。埋設時用32的電錘在設計位置打孔,將直徑28mm、長度12cm的預埋件放入孔內,周圍用環氧樹脂填充,使其牢固。觀測時將活動標志旋緊,測畢取出,蓋好保護蓋。既不影響建筑物的外觀又起到保護標志的作用。6、觀測方法沉降觀測按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規定的二等水準測量要求, 本工程沉降觀測計劃委托專業測量單位進行,由專業測量單位另行制定觀測方法后報雇主和監理工程26、師審批。7、觀測周期1)沉降觀測點埋設完畢并穩定后,連續觀測兩次,取其平均值作為沉降觀測點的初始值。2)施工期間每施工兩層,觀測一次。3)結構工程竣工以后,觀測周期按下列要求進行。a. 均勻沉降且連續三個月內月平均沉降量不超過1mm時,每三個月觀測一次。b. 連續兩次每三個月平均沉降量不超過2mm時,每六個月觀測一次。c. 整個工程竣工后第一年3個月觀測一次,以后每隔6個月觀測一次,直到沉降穩定(半年沉降量不超過1mm)為止。d. 均勻沉降且連續三個月內月平均沉降量不超過1mm時,征得設計同意后,進行后澆帶施工。8、沉降資料提交1)沉降觀測點埋設完畢并穩定后,連續觀測兩次,取其平均值作為沉降觀測點的初始值;并提供首次技術報告。技術報告包括:作業說明;沉降觀測記錄;沉降觀測點平面布置圖。2)正常觀測過程中,每觀測一次,提供沉降觀測記錄一份。3)觀測作業累計三個月,提供技術報告一份。技術報告包括:作業說明;沉降數據技術分析;沉降觀測記錄;荷載、時間、沉降量曲線圖。4)沉降觀測工作完成(作業終止)后,提供匯總分析報告。技術報告包括:作業說明;沉降數據技術分析;沉降觀測記錄;荷載、時間、沉降量曲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