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甲等醫院工程深基坑檢測專項施工方案(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719485
2023-08-04
8頁
245.55KB
1、xx醫院一期深基坑監測專項方案編制: 審核: 審批: 目 錄第一章 深基坑監測概括1第二章 深基坑監測技術內容11位移監測12巡視監測2第三章 監測方法及觀測精度31監測方法及精度要求32觀測要求43監測頻度54監控報警55數據記錄、處理及監測成果6第四章 質量保證措施6第一章 深基坑監測概括本工程管廊及地下室開挖深度超過5m,為深基坑工程,為保證基坑支護工程的安全,對基坑進行了變形監測,實時掌控基坑支護情況。深基坑支護工程是一項風險大的施工技術,為了確保安全,保護周圍相鄰建筑物,要求隨時掌握支護施工整個過程中邊坡的動態變化,因此必需在護壁施工過程中實施信息化施工。即施工過程中,對支護本身或對2、象(被支護體)的動態變化進行監測,采用深基坑開挖變形監測(控)技術。第二章 深基坑監測技術內容根據現場情況從第三方監測單位的布點中選取34個點進行水平位移監測(監測點布置圖附后)。1位移監測水平位移監測采用電子全站儀坐標監測。土方開挖開始后每天由專業測量工程師根據主控點對34個點進行坐標測設,根據測設結果進行位移計算并形成書面記錄,基礎底板施工完成后可每2天進行一次監測,直至土方回填后停止監測;位移監測記錄表(樣表)點號天1234561XY位移差累計位移差2XY位移差3XY位移差本工程設計給出的報警值為:1、放坡坡頂水平位移:報警值50mm。 2、軸軸冠梁頂水平位移:報警值35mm。2巡視監測3、(1)基坑開挖整個施工期內,每天均應有專人進行巡視檢查。 (2)基坑工程巡視檢查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巡視監測記錄表(樣表)12345支護結構冠梁、支撐情況坡體裂縫滑移情況施工工況基坑內涌土、流砂、管涌情況地下水位情況土質與勘察報告差異情況樁偏移斷裂情況周邊情況基坑周圍地面堆載情況施工道路裂縫沉陷情況監測點狀況(3)巡視檢查的檢查方法以目測為主,可輔以錘、釬、量尺、放大鏡等工器具以及攝像、攝影等設備進行。(4)巡視檢查應對自然條件、支護結構、施工工況、周邊環境、監測設施等的檢查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如發現異常,應及時通知委托方及相關單位。(5)巡視檢查記錄應及時整理,并與儀器監測數據綜合分析。3監測4、信息的反饋及處理每次觀測完畢,及時對觀測數據進行整理,提出分析意見和預測報告,并向甲方、監理提交觀測報表。觀測工作全部完成后,提交觀測成果匯總報告。如果在觀測過程中發現有任何異常情況及時通知甲方、監理,并附相應的分析意見、預測和處理報告,另外,在基坑開挖完成后提供中期報告,基礎施工完成后,上交匯總報告,報告內容包括:1、工程概況;2、監測依據;3、監測項目;4、測點布設;5、監測設備和監測方法;6、監測頻率;7、監測報警值;8、各監測項目全過程的發展變化分析及整體評述;9、監測工作結論與建議。第三章 監測方法及觀測精度1監測方法及精度要求1)初始值:基坑工程監測工作的準備工作應在基坑開挖前完成5、。應在至少連續三次測得的數值基本一致后,才能將其確定為該項目的初始值。2)坡頂垂直位移觀測: 觀測儀器采用精密水準儀及水準標尺。采用閉合準路線測量,即從一個已知高程的水準點(如A)起,沿環形路線進行水準測量,測定基坑周邊觀測點的高程,最后又回到水準點(A),稱為閉合水準路線。如右圖所示,其精度指標為: 觀測點測站高差中誤差 0.5mm; 閉合差 0.3mm( n為測站點)。3)坡頂水平位移:采用蘇州一光RTS632HL全站儀建立坐標系統,通過直接觀測點位坐標值來確定水平位移。觀測點坐標中誤差不大于2.0mm。4)地下水位變化:通過水位觀測井用水位計觀測。水位計標尺最小讀數不大于10mm。5)坡6、體深層水平位移:在坡頂外土體中鉆孔預埋測斜管,觀測前測定管頂水平位移,然后以測斜管上部管口為相對基準點采用北京航天CX-06A測斜儀觀測各深度處側向位移。測度方法需注意:a)測斜管口應固定。并做好水平位移測點的標記,每次測斜前,先用測量方法測讀管口水平位移,以這個讀數作為測斜的基準讀數;b)每次測讀前,應將測斜傳感器放在管底停置幾分鐘,使得傳感器的溫度與管內的水溫一致。最下面一點的位置應是從管口向下n倍傳感器滑輪中心距;c)從下而上,每提一個滑輪中心距就讀一次數,直到管口。每個深度的讀數同時記錄X、Y互相垂直的二個方向的讀數;d)將傳感器探頭旋轉180度,重復3步操作,完成一個測回。可以進行多7、個測回讀數,檢查多次重復讀數的誤差,取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 測斜儀工作原理示意圖2觀測要求同一項目每次觀測時,宜符合下列要求:1)為了確保各項監測項目的精度,使用的觀測儀器必須按規定內容檢查標定其主要技術指標,儀器檢查合格后方能使用,并做記錄歸檔。定期對儀器進行檢測,遇特殊情況(如受震、受損)隨時檢查、標定。不合格儀器堅決不能使用。2)采用相同的觀測路線和觀測方法;3)使用同一監測儀器和設備;4)固定觀測人員。5)觀測數據不能隨意涂改。3監測頻度3.1坡頂水平位移監測:基坑開挖前3步深度在5m以內,可每2d觀測一次,基坑開挖至5m以下及基坑開挖完成后一周內,每天觀測一次。基坑開挖至基底后一周后8、無明顯位移時,可適當延長觀測周期,每510d觀測一次。3.2坡頂垂直位移及建筑物沉降觀測:在基坑降水時和在基坑土開挖過程中應每天觀測一次。混凝土底板澆完10d以后,可每23d觀測一次,直至地下室頂板完工和水位恢復。此后可每周觀測一次至回填土完工。3.3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進一步加強監測,縮短監測時間間隔,加密觀測次數,并及時向施工、監理和設計人員報告監測結果:1)監測項目的監測值達到報警標準;2)監測項目的監測值變化量較大或速率加快;3)基坑及周圍環境中大量積水、長時間連續降雨、市政管線出現泄漏;4)基坑附近地面荷載突然加大;5)臨近的建筑物或地面突然出現大量沉降、不均勻沉降或嚴重開裂。69、)當有危險事故征兆時,應連續監測。4監控報警1)基坑及支護結構監控報警值以累計變化量和變化速率兩個值控制,累計變化量的報警指標不應超過設計限制。2)本基坑坡頂水平位移報警值設為25mm,水平位移速率報警值設為連續三日大于2mm/d。3)周圍建筑物報警值以累計變形量、變形速率、差異變形量并結合裂縫觀測確定。4)本基坑周圍建筑物沉降報警值設為15mm,傾斜報警值設為10mm,傾斜速率報警值設為連續三日大于1mm/d。5)當出現下列情況時,應立即報警:a)周圍建筑物砌體部分出現寬度大于1.5mm的變形裂縫;b)附近地面出現寬度大于10mm的裂縫;5數據記錄、處理及監測成果1)外業觀測值和記事項目,必須在現場直接記錄于觀測記錄表中。記錄表中任何原始記錄不得擦去或涂改,原始記錄不得轉抄。2)觀測結果超過限差時,應進行重測。3)對各周期的觀測數據及時處理,選取與實際變形情況接近或一致的參考系進行平差計算和精度評定。4)對變形的分析應將變形大小和變形速率結合起來,考察其發展的趨勢,并做出預報。第四章 質量保證措施(1)編制專項方案,并進行專家論證,嚴格履行方案審批程序;(2)測量基準點、水準點須經嚴格復核簽字后,方能使用。各部分的平面尺寸、標高要測量準確。基坑監測點平面布置示意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4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