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津市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3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1129
2023-08-07
39頁
4.27MB
1、(2 0 2 1-2 0 3 5 年)公示版津市市津市市耕地保護國土空間專項規劃津市市自然資源局JINSHIJINSHI前 言PREFACE國以谷為寶,人以食為天。耕地是糧食供給的基本要素,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這為新時代新征程做好耕地保護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引和行動指南。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耕地保護的重要決策部署,根據湖南省自然資源廳辦公室關于開展市縣級耕地保護國土空間專2、項規劃和耕地保護一張圖編制工作的通知(湘自資辦發202144號)要求,我局組織編制了津市市耕地保護國土空間專項規劃(2021-2035 年)(以下簡稱規劃),為全面提升耕地高質量保護利用水平,推動耕地保護、保障糧食安全提供堅實支撐。規劃是耕地保護的總綱,是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必備的專項規劃,具有戰略性、協調性、綜合性和約束性。規劃范圍包括津市市行政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至2025年,目標年為2035年。目錄 CONTENTS規劃背景2總體要求3嚴守耕地保護紅線45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嚴格耕地用途管制7切實加強補充耕地管理8穩妥有序推進耕地恢復9著力提升耕地質量10113、健全耕地保護管控體系重大工程安排6保障重要農產品生產空間12強化規劃實施保障10 1規劃背景資源基礎成效與問題形式與挑戰 一、地理位置一、地理位置糧食產量糧食產量:2020年,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3.95萬畝,糧食總產量13.60萬噸。耕地資源耕地資源:津市市現管轄區國土總面積83.44萬畝。其中耕地25.25萬畝(水田19.47萬畝、水澆地0.17萬畝、旱地5.61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30.26%。1.1資源基礎區域概況區域概況:津市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下游、湘鄂兩省交界處。其南接常德市鼎城區,西北、東北與澧縣抵界,境東與安鄉毗鄰,境西與臨澧接壤。地勢由南向東北傾斜,地貌屬流水、第四4、系松散堆積物、崗地、平原地貌類型;津市市河湖水系暢通發達,屬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溫暖潮濕,土壤養分含量豐富,適合水稻、蔬菜、中藥材、油料等作物生產。n津市市耕地現狀分布圖1.2 成效與問題守住耕地紅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守住耕地紅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通過壓實責任強化目標管理,層層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加強和改進耕地占補平衡,嚴格落實了省下達的耕地保護任務。“兩個平衡兩個平衡”核心制度有效落實核心制度有效落實嚴格規范耕地占補平衡,在農用地轉建設用地審批和土地供應審批環節,保障好項目用地,提升用地效益從嚴控制建設占用耕地,對新增耕地選址確認逐一組織開展現場核實,對于達不到新增耕地標準的,堅決予以剔除,5、切實做到“先補后占”“占一補一”“占優補優”;全面推進耕地進出平衡,建立耕地進出平衡制度,對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和農業設施建設用地的,需轉入同等數量和質量的耕地,并明確了耕地轉出、轉入的正負面清單,形成有效進出平衡管理工作成成 效效問題違法占用耕地和亂占耕地建房問題仍然較為突出。耕地撂荒和耕地“非糧化”的問題依然較為嚴峻。耕地保護意識有待提升,監管舉措亟待跟進。耕地布局得到逐步優化耕地布局得到逐步優化以土地整治為重要抓手,持續有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切實提升耕地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健全工作機制,加強土地監管。健全工作機制,加強土地監管。加強衛星遙感監測調查,對新出現的各類耕地問題6、加大政治力度,及時發現、及時制止、及時處理、做到“零容忍”;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共同責任機制。1.3 形式與挑戰成成 效效應對糧食安全危機要求嚴守耕地紅線高質量發展對耕地要素提出新使命以“零容忍”態度和“長牙齒”的硬措施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耕地實至名歸0 2總體要求規劃原則規劃目標與任務 指導思想 總體要求2.1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有關耕地保護的大政方針和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耕地保護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統籌發展和安全,嚴守耕地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落實糧食主產區責任,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7、”,扎實推進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格局,科學編制津市市耕地保護國土空間專項規劃,從規劃源頭管控好耕地紅線,處理好耕地占補平衡,為促進鄉村振興,保障糧食安全,為現代化津市市建設提供堅實的資源基礎。總體要求2.2 規劃原則標題堅持國家立場,實行保護優先堅持國家立場,實行保護優先堅持系統思維,實行多措并舉堅持系統思維,實行多措并舉堅持問題導向,實行精準施策堅持問題導向,實行精準施策堅持壓實責任,實行全民保護堅持壓實責任,實行全民保護1234總體要求2.3 規劃目標和任務2025年2035年到2025年,落實耕地保護目標25.25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22.85萬畝,具有津市市全程一體化8、和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耕地保護利用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落實耕地保護目標24.98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22.85萬畝,耕地保護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全市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數量穩定、耕地質量水平穩步提升,耕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任務明確、責任落實、措施有力、獎懲并舉的耕地保護機制全面構建,現代化、法治化的耕地保護體系基本建成。指標至2025年至2035年指標屬性耕地保有量25.2524.98約束性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22.8522.85約束性補充耕地任務0.130.32*預期性恢復耕地任務2.194.67*預期性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5.5322.85*預期性糧食播種面積37.80379、.80預期性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規模0.230.23預期性注:帶*的為累計值耕地保護規劃指標表單位:萬畝0 3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從嚴控制建設占用耕地統籌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空間布局 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 加強特殊區域耕地保護 嚴守耕地保護紅線3.1 規劃目標和任務帶位置下達耕地保護任務嚴格落實建設占用耕地“占補平衡”全面落實年度耕地“進出平衡”穩妥有序恢復耕地保護目標缺口20352035年耕地年耕地保護目標保護目標耕地保護目標劃定情況圖耕地保護目標劃定情況圖已批建設占用0.1370萬畝;農業設施占用0.0064萬畝;河湖范圍0.0855萬畝;結余指標0.0371萬畝碎小圖斑0.0085萬畝2035年,10、耕地保護目標24.98萬畝。另有0.2745萬畝耕地未納入耕地保護目標,包括:嚴守耕地保護紅線3.2 從嚴控制建設占用耕地推進城鎮集約集聚發展推進城鎮集約集聚發展綜合考慮津市市主體功能定位,充分尊重自然地理格局,科學劃定城鎮開發邊界,發揮連片優質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對城市“攤大餅”式擴張的阻隔作用,引導城市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嚴格按照“先農田,再生態,后城鎮”統籌國土空間布局,重點協調處理集中連片優質耕地與城鎮開發建設的矛盾。保障津市市用地需求的同時,應以盡量少占或不占耕地為原則,從占用耕地的規模、布局、質量、集中連片程度等方面開展占用耕地的必要性論證,盡量避讓長期穩定利用耕地。優化基礎設施選11、址優化基礎設施選址布局布局全面保障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重點保障“十四五”期間等重大項目。項目選址應以節約集約用地為原則,從項目建設的必要性、選址的合理性及建設用地定額標準等方面開展占用耕地必要性論證,嚴格控制項目占用耕地比例。統籌優化鄉村空間布局統籌優化鄉村空間布局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鄉村建設行動,重點改善鄉村人居生活環境,協調農村生活、生態、生產空間。統籌分區分類編制村莊規劃。探索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整體推進農用地整理和建設用地整理,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因地制宜合理安排農村建設用地規模、結構和布局,在嚴格管控占用耕地總量前提下有效保障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農村產業融合12、發展用地需要,全面保障鄉村建設行動工程項目的合理用地需求。嚴守耕地保護紅線3.3 統籌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空間布局統籌優化農用地空間布局統籌優化農用地空間布局確保耕地總量不減少的前提下,逐步調整不符合自然地理條件的土地利用方式,引導在陡坡山地上種植苗木、林木,將平原耕地種植苗木、林木的逐步恢復為耕地,用山上換山下,實現區域置換;0101嚴格實施耕地用途管制嚴格實施耕地用途管制永久基本農田不得轉為林地、草地、園等其他農用地及農業設施建設用地,嚴格控制一般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及農業設施建設用地。0202科學有序推進退耕還林還草科學有序推進退耕還林還草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13、,科學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實事求是進行生態退耕。生態保護紅生態保護紅線內耕地線內耕地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范圍內的耕地,實行穩妥有序退出;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外的耕地,允許在不擴大現有耕地的前提下,開展種植活動,可以修筑必要的生產生活設施。對城鎮開發邊界進行成片開發,要注重保護耕地和節約集約用地,組織編制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并報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已批準未建設的耕地實行單獨管理,未使用且可以耕種的,應當組織落實耕種,否則按照法律相關規定處理。未納入耕地保護目標任務的,實行有序退出;對于納入耕地保護目標的耕地,不得新建、改建、擴建生產圍堤,不得種植妨礙行洪的高稈作物14、,禁止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筑物、構筑物。對優先保護類耕地加強保護,確保面積不減少、土壤環境質量不下降;對安全利用類耕地因地制宜選擇技術模式,確保種出合格糧;對嚴格管控類耕地全面開展種植結構調整,退出水稻生產。城鎮開發邊城鎮開發邊界內耕地界內耕地河湖管理內河湖管理內耕地耕地嚴格管控類嚴格管控類耕地耕地對城鎮村范圍內耕地實行單獨管理,未被依法批準建設占用前按照現狀耕地管理,嚴格按要求落實耕種。規劃期占用的按要求嚴格落實占補平衡或進出平衡。城鎮村范圍城鎮村范圍內耕地內耕地3.4 加強特殊區域耕地保護和利用0 4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優化永久基本農田空間布局 科學劃定永久基本農田 15、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管護 健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機制 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4.1 科學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嚴格劃定落實永久基本農田。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優先序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在確保三條控制線不交叉不重疊不沖突前提下,依據總體穩定、局部微調、應保盡保、量質并重的要求,合理確定永久基本農田布局。全市共劃定22.85萬畝永久基本農田。科學合理分解下達目標任務。將永久基本農田逐級分解下達,切實推進鄉鎮層面將永久基本農田嚴格落實到地塊。推進永久基本農田上圖入庫。將永久基本農田逐圖斑落實到地塊,納入國家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嚴格管理。4.2 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u 合理劃定16、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0.23萬畝。u 健全和完善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制度。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 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情況圖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4.3 優化永久基本農田空間布局p 優化永久基本農田結構按照“總體穩定,布局優化,嚴格管控”的要求,在確保耕地數量有增加,質量有提升,生態有改善,空間布局有優化的前提下依據有關要求調整永久基本農田布局。科學評價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分類鞏固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p 量質并重做好永久基本農田補劃永久基本農田經依法劃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變用途。嚴格控制建設占用。嚴格補劃任務落實。p 及時動態更新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根據自17、然資源部關于永久基本農田動態監測監管的要求,統一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建設、補劃和數據庫建設標準,依托全國永久基本農田動態監測監管系統,針對當前法律和相關政策規定的允許占用調整永久基本農田的情形,在永久基本農田布局調整完成后,按照最新的數據庫標準進行數據建庫,逐級開展數據庫質量檢查,逐級匯交到省,由省統一進行質量檢查,合格后報部,實現動態更新管理。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4.4 優化永久基本農田空間布局u 堅決制止永久基本農田“非農化”。u 有效防止永久基本農田“非糧化”。u 強化永久基本農田質量建設。4.4 優化永久基本農田空間布局p 完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補償機制。p 構建永久基本農田動態監管機18、制。p 強化執法監督和保護考核機制。0 5保障重要農產品生產空間切實保障“菜籃子”生產空間大力拓展農產品多樣化生產空間 優先保障糧食生產空間 保障重要農產品生產空間5.1 優先保障糧食生產空間穩定水稻生產空間拓展玉米大豆生產空間優化其他糧食作為生產空間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管理5.2 切實保障“菜籃子”生產空間構建都市圈農業保障生產空間拓展現代設施農業生產空間因地制宜發展稻魚稻蝦特色等水產品產業空間5.3 大力拓展農產品多樣化生產空間優化油料作物生產空間蔬菜生產空間水果生產空間中藥材生產空間生豬養殖水產養殖0 6切實加強補充耕地管理加強補充耕地開發計劃管理劃定補充耕地重點區域 積極拓展補充耕地空間19、 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標題積極拓展補充耕地空間積極拓展補充耕地空間整合現有耕地周邊可開發資源潛力深入挖掘旱地改水田資源潛力 以現狀旱地為對象,剔除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和15以上坡度等不符合旱改水選址條件的地塊,并從地塊的水源、坡度、土壤質地、耕作便利度和集中連片程度等方面開展科學評價,充分挖掘可旱改水資源潛力。6.1 以現有耕地為核心,將耕地周邊的零星分散、面積較小的其他草地、裸土地、沙地等宜耕后備資源地塊和廢棄農村宅基地、采礦用地等可復墾的低效建設用地,作為耕地周邊補充耕地潛力來源。耕地后備資源利用重點區域 根據地塊植被狀況、地形坡度、灌溉排水條件、有效土層厚度等情況,綜合考慮與居民點20、的相對海拔高差、交通、水利等因素,并別除城鎮開發邊界與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的地塊,合理劃定耕地后備資源。標題積極拓展補充耕地空間積極拓展補充耕地空間6.2科學制定補充耕地計劃,加強跨區域流轉補充耕地指標監督管理,從源頭上杜絕無序開發,確保補充耕地穩妥有序開發。根據資源稟賦,科學劃定補充耕地重點區域,重點區域主要分布在涔澹農場、毛里湖鎮、藥山鎮、白衣鎮、新洲鎮。嚴格耕地后備資源用途管制。有序安排耕地后備資源開發。加強后備資源開發環境影響論證。劃定補充耕地重點區域劃定補充耕地重點區域標題6.3引導耕地后備資源合理引導耕地后備資源合理利用利用標題6.40 7有序推進耕地恢復實行耕地恢復年度計劃管理確定21、耕地恢復重點區域 科學劃定耕地恢復空間 建立耕地恢復長效機制成成 效效7.1科學劃定耕地恢復空間7.2實行耕地恢復年度計劃管理 到2025年,全市預計恢復耕地0.61萬畝,到2035年預期有效恢復耕地1.22萬畝。分年度下達各地年度恢復耕地計劃,將年度耕地計劃落實情況納入耕地保護目標考核。l開展可恢復耕地資源評價。l明確可恢復耕地數量和分布。l積極引導統籌推進耕地恢復。成成 效效7.3確定耕地恢復重點區域 通過對宜恢復屬性耕地采取整治措施,增加耕地面積,改善生態環境,科學劃定恢復耕地重點區域,重點區域主要分布在涔澹農場、藥山鎮、毛里湖鎮、白衣鎮、新洲鎮。7.4建立耕地恢復長效機制建立完善耕地恢22、復管理制度嚴格監督考核和后期監管建立“耕地恢復+”實施模式0 8嚴格耕地用途管制切實規范耕地占補平衡嚴格落實耕地進出平衡 分類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 嚴肅處置違法違規占用耕地 嚴格耕地用途管制8.1 分類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永 久 基 本 農 田津市市落實了永久基本農田22.85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90.51%,是依法劃定的優質耕地,重點用于發展糧食生產。一 般 耕 地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為一般耕地,占全市耕地面積的9.49%,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90.51%9.49%8.2 切實規范耕地占補平衡嚴 格 耕 地 占 補 平 衡 要 求嚴 格 耕 地 占 補 平 23、衡 要 求拓 寬 補 充 耕 地 來 源 渠 道拓 寬 補 充 耕 地 來 源 渠 道加 強 補 充 耕 地 全 過 程 管 理加 強 補 充 耕 地 全 過 程 管 理落 實 補 充 耕 地 后 期 管 護 責 任落 實 補 充 耕 地 后 期 管 護 責 任建 立 補 充 耕 地 信 息 公 開 制 度建 立 補 充 耕 地 信 息 公 開 制 度 嚴格耕地用途管制8.3 嚴格落實耕地進出平衡8.4 嚴肅處置違法違規占用耕地從嚴處置、嚴格執法、嚴肅問責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重點清理整治新增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違法違規占用耕地挖湖造景問題、違法違規占用耕地超標準建設綠化帶綠色通道問題、違24、法違規占用耕地綠化造林或將耕地轉為園地等其他類型農用地問題。堅決止住新増、穩妥處置存量。對于存量問題,將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的,應根據實際情況,穩妥審慎處理,不允許“簡化”“一刀切”,統一強行簡單恢復為耕地。實施耕地年度“進出平衡”壓實縣級政府落實進出平衡屬地責任嚴格控制耕地轉出規范引導耕地轉進實行耕地轉進轉出信息化管理0 9著力提升耕地質量有序推進旱地改造水田工程全面推進耕作層土壤剝離再利用 統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穩妥提升耕地土壤固碳能力科學防治和利用污染耕地著力提升耕地質量標題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9.1 明確落實建設目標 強化標準提升實施綜合效能 25、嚴格落實后期管控標題有序推進旱地改造水田工程有序推進旱地改造水田工程 深入挖掘旱地改水田資源潛力 強化統籌協調整體推進項目實施 確定以水資源為約束的潛力空間9.2標題全面推進耕作層土壤剝離再利用全面推進耕作層土壤剝離再利用9.3 強化頂層設計和政策配套 穩妥推進耕作層剝離再利用 率先打造湖南省”耕作層銀行“工作典范標題穩妥提升耕地土壤固碳能力穩妥提升耕地土壤固碳能力9.4構建以休耕輪作為核心的保護體系擴展以生態涵養為主的綠色農業實施以科技創新為軸的固碳模式標題科學防治和利用污染耕地科學防治和利用污染耕地9.5 嚴格源頭管控 強化科學治理 加強安全利用1 0健全耕地保護體系全面推行田長制健全空天26、地網調查監測體系 貫徹落實耕地保護基礎制度 構建耕地全程一體化管控體系完善耕地協同監管機制建立早發現、早制止、嚴查處的執法監督機制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執法保障體系作用健全耕地保護督察考核機制持續推進耕地利用動態監測監督構建“空天地網”綜合監測體系助力“早發現,早制止”明確主要工作目標全面構建田長體系落實田長制主要任務健全耕地保護體系貫徹落實基礎法律制度建立健全配套制度體系1 1工程安排耕地恢復工程智慧平臺建設 土地整治工程 旱改水工程 規劃重點工程,建設“智慧管理平臺”11.1 11.1 旱改水工程旱改水工程11.211.2 土地整治工程土地整治工程2023-2035年,津市市安排旱改水建設項目共27、9個,規模約1.54萬畝,主要分布在涔澹農場、藥山鎮、毛里湖鎮、白衣鎮、新洲鎮。耕地后備資源開發工程耕地后備資源開發工程:2023-2035年,津市市安排耕地后備資源開發項目共5個,規模0.91萬畝,主要分布在涔澹農場、藥山鎮、毛里湖鎮、白衣鎮、新洲鎮。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2020-20352020-2035年,年,重點工程項目共5個,規模6.44萬畝,主要分布在毛里湖鎮、白衣鎮、新洲鎮。規劃重點工程,建設“智慧管理平臺”11.3 11.3 耕地恢復工程耕地恢復工程11.411.4 智慧平臺建設智慧平臺建設n 在把握好社會風險、生態環境影響的基在把握好社會風險、生態環境影響的基礎上,28、在土壤、水源、地形、交通等條礎上,在土壤、水源、地形、交通等條件較好、集中連片程度較高的地塊實施件較好、集中連片程度較高的地塊實施耕地恢復工程,切實發揮示范帶動作用,耕地恢復工程,切實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有效推進耕地任務恢復。有效推進耕地任務恢復。n 2023-20352023-2035年,年,津市市津市市安排耕地后備資安排耕地后備資源恢復項目共源恢復項目共8 8個,恢復規模個,恢復規模4.014.01萬畝,萬畝,涉及涉及白衣鎮白衣鎮、涔澹農場涔澹農場、毛里湖鎮毛里湖鎮、新新洲鎮洲鎮、藥山鎮藥山鎮、襄陽街街道襄陽街街道、嘉山街道嘉山街道、金魚嶺街道金魚嶺街道。1 2強化規劃實施保障加強規劃傳導和29、計劃實施加強科技支撐和信息化建設 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 加強耕地保護機制探索創新挖掘和傳播耕地的文化價值強化規劃實施保障壓緊壓實各級耕地保護主體責任強化落實耕地保護部門共同責任強化與規劃年度計劃銜接加強規劃實施管理與評估科技賦能提升耕地保護智慧監管水平信息化建設增強耕地資源治理能力技術創新促進耕地資源的特色利用建立健全耕地保護補償激勵機制完善應對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機制健全廣大公民和社會主體積極參與機制健全耕12.1 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12.2 加強規劃傳導和計劃實施12.3 加快科技支撐和信息化建設12.4 加強耕地保護機制探索創新12.5 挖掘和傳播耕地的文化價值傳承與弘揚優秀農耕文化文化創新驅動鄉村旅游開展美麗田園創建活動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3
33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