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收費站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方案(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28609
2023-08-14
16頁
146.37KB
1、xx331線xx口岸至xx段公路工程(K0+000K24+000)收費站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方案xx工程局有限公司xx331線二滿公路施工項目管理一分部xx年六月目錄一、編制依據1二、工程概況1三、施工部署及主要工程量13。1、施工技術準備13.2、人員部署23。3、材料準備23.4、機械配置23。5、主要工程量2四、施工組織進度計劃2五、施工工藝2六、施工方案及工序36.1、施工放樣36。2、鋼筋制作、安裝36。3、模板制作和安裝46.4、拉桿、傳力桿的設置46.5、制備與運送砼46。6、混凝土澆筑46。7、混凝土振搗56.8、縱橫接縫56.9、表面整修與抗滑措施66.10、養生66.11、季2、節性施工6七、質量保證措施77.1、嚴格執行報驗制度77。2、重點工序質量控制措施7八、安全保證措施78.1、安全保證體系框圖78。2、安全組織機構88。3、安全措施88。4、夜間施工注意事項9九、文明施工、環境保護保證措施9十、應急預案1010。1、組織結構1010.2、崗位職責1010.3、預防預警1110.4、應急響應1210。5、后期處置13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方案一、編制依據1、設計圖紙及相關的文件2、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3、公路水泥混凝土施工技術細則(JTG/T F302014)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范(JTG F902015)5、xx自治區公路3、工程質量控制標準(NMGG F80-2006)二、工程概況本工程為xx331線xx口岸至xx段公路工程xx東收費站工程。包括收費島、收費站大棚和收費站廣場路面工程等.收費廣場路面施工起訖樁號:K15+840K16+160,長度為320m,結構形式為28cm水泥混凝土面層+20cm水泥穩定級配碎石基層+20cm水泥穩定級配碎石底基層+20cm未篩分碎石墊層。收費站為五進五出,加寬車道5。52米,一般車道3。5米,收費站長度60米。本路段有8個單向收費島,1個雙向收費島.內側收費車道寬3.5米,外側加寬收費車道寬5.52米,單向收費島長40米,寬2.2米;雙向收費島長60米,寬2。2米。收費島采用4、現澆鋼筋混凝土船形島,島頭采用C40鋼筋混凝土現澆.島身和島尾采用、C25混凝土路緣石封邊.收費站廣場混凝土面板厚28cm,設計抗彎拉強度為5.0MPa,水泥混凝土水灰比不得大于0。44,水泥劑量不得小于320Kg/m,水泥采用42.5級.單向收費島長28米,寬2。2米;雙向收費島長36米,寬2.2米.收費站大棚網架平面尺寸為20m57m,網架投影面積約1300。鋼網架形式為正放四角錐螺栓球節點網架。三、施工部署及主要工程量3。1、施工技術準備1、根據本工程的具體情況,編制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重點闡明重要部位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藝、工程進度安排、勞動力組織、質量及安全保證措施,以利于有效地指導現5、場施工. 2、做好技術交底工作,在工程開工前,項目技術負責人向施工員和作業班組交底,重點放在生產及施工方案、技術措施、工藝標準、安全措施等方面。交底必須細致齊全,針對關鍵部位的質量要求、施工重難點等進行詳細的交底。3、委托正信試驗室進行配合比驗證。3.2、人員部署項目部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項目副經理為副組長的質量控制小組,配備技術員2人、試驗員1人、測量員2人、質檢員1人對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進行嚴格把控。 3。3、材料準備項目部根據施工進度計劃,編制詳細的材料進場計劃表,確保商砼公司能夠正常充足的供給混凝土,并及時對進場原材料進行檢測。3。4、機械配置計劃安排配備4個插入式振搗器、1臺三輥軸6、混凝土路面整平攤鋪機、2把找平尺、1臺切割機及附屬運輸,排水、清障、夜間照明等設備。3.5、主要工程量序號名稱單位數量備注128cm混凝土面層m48972一級鋼筋t80。4553二級鋼筋t118.7444C35現澆混凝土埋板m8。95粘層瀝青1966聚(氨)酯填縫料m3.57泡沫橡膠填縫板m1。2四、施工組織進度計劃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2017年6月27日至2017年7月20日五、施工工藝施工放樣鋼筋綁扎安裝模板設置拉桿、傳力桿砼的拌和與運輸澆筑和振搗接縫的設置表面修整砼的養生與填縫。六、施工方案及工序6。1、施工放樣在基層上進行模板安裝及攤鋪位置的測量放樣,每10米設中心樁,每100米布設臨7、時水準點;核對路面標高、面板分塊、縮縫和構造物位置。測量放樣的質量要求和允許偏差應符合規范的規定。6.2、鋼筋制作、安裝(1)、鋼筋綁扎應在測量定位后進行。鋼筋集中加工,現場進行綁扎.鋼筋接頭設置在內力較小處并錯開布置;分段后的鋼筋接頭相互錯開,保證同一截面內的接頭數目不超過主筋總量的50%,接頭間距不小于35d,且不小于50cm;鋼筋的連接接頭與鋼筋彎曲處的距離不應小于10d,且不宜位于構件的最大彎矩處.鋼筋的材料、加工、接頭和安裝,符合要求。鋼筋網采用點焊。(2)、橫向、縱向鋼筋均采用12級鋼筋,縱向鋼筋間距20cm,橫向鋼筋間距40cm。縱向鋼筋設在距混凝土面板頂面下9。5cm處,橫向鋼8、筋位于縱向鋼筋下面。 鋼筋網與水穩層采用鋼筋棍支撐,鋼筋保護層墊塊位置和數量要符合設計要求。鋼筋的保護層墊塊使用綁扎高強度砂漿墊塊,確保墊塊能承受足夠壓力而不破碎,墊塊數量不少于5個/m2.(3)、鋼筋外觀表面應潔凈,鋼筋加工前對表面油漬、漆皮、鱗銹等清除干凈。鋼筋根據圖紙設計尺寸及澆注長度采用鋼筋切割機切斷下料。(4)、鋼筋加工具體要求1)、鋼筋的彎曲:箍筋的端部應按圖設彎鉤,彎鉤內直徑不小于2。5d(級)及4d(級),且不小于被箍主筋的直徑。2)、安設、支承及固定鋼筋:所有鋼筋應準確安設,當澆灌砼時,用支撐將鋼筋固定。不允許在澆灌時安設或插入鋼筋。3)、鋼筋接頭的一般要求:鋼筋連接點不應設9、于最大應力點處,同一截面接頭應交錯布置(接頭不大于截面的二分之一),相鄰接頭搭接長度應錯開35d。對于焊接和綁扎的接頭,與鋼筋彎曲處的距離不應小于10倍鋼筋直徑。4)、鋼筋的綁扎:鋼筋的交叉點宜采用直徑0.72.0mm的鐵絲扎牢,必要時可采用點焊焊牢。綁扎宜采取逐點改變繞絲方向的8字形方式交錯扎結。結構或構件的鋼筋交叉點應全部綁扎,綁扎鋼筋的鐵絲絲頭不應進入混凝土保護層內。6。3、模板制作和安裝(1)、模板采用槽鋼模板.模板要求表面光潔、平整(不大于1mm),且模板邊角順直、平整、潔凈。(2)、安裝模板前先做好測量工作,正確放樣,經檢查無誤后方可進行模板安裝。根據面板放樣點位,對外側模板采用繃10、線法調直。(3)、模板安裝和支撐必須牢固,不得有松動、跑模或下沉等現象。模板拼縫必須嚴密,不得漏漿;模內清潔,無雜物。(4)、模板拼縫處粘貼雙層雙面膠條或海綿條,保證拼縫嚴密。(5)、砼澆筑前,用空壓機吹干凈模板內塵土。涂刷脫模劑。自檢合格后,由質檢工程師報驗分管現場監理工程師,對其結構尺寸、鋼筋連接、鋼筋數量及型號、模板安裝及加固等相應檢測項目進行現場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混凝土澆筑。6.4、拉桿、傳力桿的設置在縱向施工縫處設置拉桿,在橫向施工縫處設置傳力桿.沿路中心處模板安裝好后,將拉桿從預留孔穿入并進行封堵,端部用鋼筋支架固定,澆筑砼時安排專人進行校正,傳力桿的半段澆入砼內,另半段涂防銹漆11、。 6。5、制備與運送砼水泥混凝土采用博碩HLS60型混凝土攪拌樓自行拌和,運輸方式采用砼輸運罐車,混凝土運送過程中應防止漏漿、漏料和污染路面,途中不得隨意耽擱。運輸應減小顛簸,防止砼離析,車輛起步和停車應平穩,車輛倒車及卸料進,應有專人指揮。卸料時應到位,卸料完畢,車輛應迅速離開.6.6、混凝土澆筑(1)、水泥混凝土面板澆筑采用間隔方式澆筑,澆筑前應對基層表面進行灑水潤濕,但不能有積水。(2)、混凝土入模前,先檢查坍落度,控制在配合比要求坍落度lcm范圍內,制作混凝土檢測抗壓抗折強度的試件。(3)、澆筑過程中,間斷時間應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4)、澆筑現場應設專人指揮卸料,應根據攤鋪寬度12、厚度,每車混凝土數量均勻卸料,嚴格掌握,不能虧料,可適當略有富余,但又不能太多,防止被刮到模板之外.(5)、澆筑過后,對拉桿要進行整理,保證拉桿平行與水平,同時要用鋁合金直尺進行平整度初查,確保混凝土表面平整,不缺料。(6)、每日工作結束,施工縫宜設在脹縫或縮縫處,按脹縫和縮縫要求處治。因機械故障或其他原因中斷澆筑時,可設臨時工作縫。宜設在縮縫處,按縮縫處理。(7)、當澆筑到脹縫位置時,應按脹縫設計要求設置脹縫和安裝傳力桿,傳力桿范圍內的混凝土可用人工振實和整平。6。7、混凝土振搗(1)、在待振橫斷面上,每車道路面應使用2根振搗棒,組成橫向振搗棒組,沿橫斷面連續搗密實,并應注意路面板底、內部13、和邊角處不得欠振或漏振。(2)、振搗棒在每一處的持續時間,應以拌合物全面振動液化,表面不再冒氣泡和泛水泥漿為限,不宜過振,也不宜少于30s.振搗棒的移動間距不宜大于500mm;至模板邊緣的距離不宜大于200mm。應避免碰撞模板、鋼筋、傳力桿和拉桿。(3)、在振搗棒已完成振實的部位,可開始振動板縱橫交錯兩遍全面提漿振實,每車道路面應配備l塊振動板。(4)、三輥軸混凝土攤鋪機移位時,應重疊100200mm,振動板在一個位置的持續振搗時間不應少于15s。振動板須由兩人提位振搗和移位,不得自由放置或長時持續振動。移位控制以振動板底部和邊緣泛漿厚度3lmm為限。(5)、缺料的部位,應鋪以人工補料找平.(14、6)、振動粱振實,振動梁應具有足夠的剛度和質量,振動梁應垂直路面中線沿縱向拖行,往返23遍,使表面泛漿均勻平整。6.8、縱橫接縫(1)、橫縫的設置橫向縮縫采用假縫傳力桿型,每天攤鋪結束或攤鋪中斷時間超過30min時,應設置橫向施工縫,布設傳力桿,其位置盡可能與縮縫重合。收費廣場砼橫向縮縫(縮縫為假縫),深度80mm,寬6mm;縱向縮縫,深度100mm,寬8mm。水泥混凝土面板脹縫共設置四道,傳力桿形式同橫向施工縫處布置形式,脹縫處設置傳力桿支架,傳力桿一半以上長度的表面涂防粘涂層,端部戴10cm傳力桿套筒,脹縫與路中心線垂直,縫壁垂直,縫隙寬度一致,縫中完全不連漿,在砼未硬化時,剔除脹縫上部的15、砼,填嵌縫料,整平表面,脹縫應連續貫通整個路面板寬度。(2)、縱縫的設置縱縫應按圖紙要求設置,并應符合下列規定。整幅澆筑縱縫的切縫或壓縫,切縫應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要求時,用切縫機切割,切鋸產生的粉末在其干燥前清除干凈,縱縫設置拉桿應設置在板厚中間,位置要準確.橫向縮縫、施工縫上部的槽口,應采用切縫法施工,切縫方式有全部硬切縫、軟硬結合切縫和全部軟切縫3種。采用何種切縫方式施工,應視施工地區下午13時最高溫度與凌晨l3時最低溫度的溫差決定。切縫作業應符合下列規定:晝夜溫差10,切縫最長時間不得超過24h,晝夜溫差10-15切縫采用軟硬結合切縫,每隔12條提前軟切縫,其余用切縫補切。6.9、表面整修16、與抗滑措施砼終凝前用砼抹面機抹平其表面,在抹面機完成作業后,進行清邊整縫,清除粘漿,修補缺邊、掉角,使用抹刀將抹面機留下的痕跡抹平,當烈日曝曬或風大時,應加快表面的修整速度,或在防雨篷遮陰下進行.精平飾面后的面板表面無抹面印痕,致密均勻,無露骨,平整度應達到規定要求。混凝土路面宜采用硬刻槽方式制作抗滑構造,抗壓強度達到40后可開始硬刻槽,并宜在兩周內完成。拆模不得損壞板邊、板角和傳力桿、拉桿周圍的砼,不得造成傳力桿和拉桿松動或變形.6。10、養生砼路面鋪筑完成后,立即開始養生,用覆蓋毛氈灑水養生,保持砼表面始終處于潮濕狀態,并根據天氣條件確定每天的灑水遍數。砼養生期,嚴禁車輛通行.6。11、季17、節性施工(1)雨季施工雨季施工備有足夠的防雨篷、塑料薄膜.攤鋪過程遭遇降雨,當降雨影響路面質量時停止施工。已被雨輕微沖刷過的路面,平整度和微觀抗滑構造滿足要求者,宏觀抗滑構造硬刻槽恢復。對被暴風雨沖刷后,路面平整度嚴重劣化的部分,盡早鏟除重鋪。(2)夏季施工當現場氣溫30時,避開中午施工。若不能避開,采取對砂石料遮蓋,抽用地下冷水拌和,自卸車加遮蓋,加緩凝劑、保塑劑或適當加大緩凝減水劑劑量等技術措施施工。無論任何條件,拌和物溫度不得超過35。6。12、成品檢測及交工驗收路面施工完工后,對全線進行包括平整度、彎拉強度和板厚3大關鍵指標進行檢測,并提交全線檢測結果、施工總結報告及全部原始記錄等齊全18、資料,申請交工驗收。七、質量保證措施7.1、嚴格執行報驗制度7。2、重點工序質量控制措施1、混凝進場前試驗室要對混凝土拌和站進行質量控制,保證砼應滿足所用施工機械的可攤鋪性外,還應著重控制拌合物的均勻性和各質量參數的穩定性。混凝土澆筑前試驗室要對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流動性進行檢測。2、混凝土澆筑時要保證振搗充分密實,確保不漏振、不過振同時保證混凝土的澆筑質量。3、混凝土路面平整度不合格的部位進行處理,并硬刻槽恢復抗滑構造。八、安全保證措施8。1、安全保證體系框圖建立健全各項安全制度、加強安全生產教育與培訓、做好專項安全技術方案的編制與審批、制定施工安全措施,提高和增強安全意識,經常對全員進19、行遵章守紀的安全教育,建立和完善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各級管理人員的責權,抓好逐級負責制的落實.8.2、安全組織機構組 長: 趙祥成副組長: 羅劍、陳鵬組 員: 張慧民、王鵬、卜斌斌、王政、香新育、李玉花、苑子欣8。3、安全措施1、拌和站機械上料時,在鏟斗及拉鏟活動范圍內,人員不得逗留和通過.2、運輸車輛應鳴笛倒退,并有專人指揮和查看車后。3、施工中,機械設備嚴禁非操作人員使用.夜間施工,應有照明設備和明顯的警示標志.4、施工中嚴禁所有的機械設備操作人員擅自離崗。5、施工現場必須做好交通安全工作.交通繁忙的路口應設置標志,并由專人指揮。6、夜間施工,路口及基準線樁附近應設置警示燈或反光標志,20、設有專職電工管理照明.7、施工機械停放在通道道路上,周圍必須設置明顯的安全標志,正對行車方向應提前200m引導車輛專向,夜間施工設置警示燈.8、施工機電設備應有專人保養,維修和看管,施工現場的電機、電線、電纜應盡量放置在無車輛、人員通行的部位,確保安全用電。9、現場操作人員必須按規定佩戴防護用具.施工有毒易燃填縫料外加劑水泥或粉煤灰時,其防毒、防火、防塵等應按照有關規定嚴格執行。10、在施工等斷開處設立標志,避免車輛、行人掉入。8.4、夜間施工注意事項1、夜間施工時指揮員及安全員需穿著安全背心,手持安全指揮棒。2、夜間施工時需保證足夠的照明度,電器設備必須經過檢查,現場用電由專職電工負責,電工21、每天填報電工巡視記錄。3、每天對現場用電設備、設施、線路進行兩次例行巡視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停電檢修并監護.九、文明施工、環境保護保證措施9。1、對施工人員進行文明施工、環境保護教育、培訓、考核,認真學習法律、法規、規章、安全操作規程、規范和標準,提高全體人員的文明施工意識,教育到位率達到100%。9.2、針對容易出現的問題(揚塵、擾民等問題)進行隨時監控。9。3、施工駐地設文明安全施工的宣傳標志、標牌、警示牌、彩旗、橫幅、標語。9.4、每天對文明施工、環境保護情況進行自檢,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9。5、施工現場經常保持整潔衛生。9。6、為減少塵土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施工現場臨時道路全部硬化,臨時22、路面采用泥結石路面,安排一臺灑水車,每天不間斷對施工現場和施工便道進行灑水潤濕,減少道路揚塵.9.7、運輸車輛必須加以覆蓋,防止道路遺灑.9。8、對施工作業產生的灰塵和污染加強預防和灑水遮蓋等措施,使施工作業產生的灰塵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9.9、如遇特殊情況,提前貼出安民告示,以得相鄰單位及附近居民的諒解和支持。9。10、作好周圍群眾工作,在發生爭議時不與當地群眾發生沖突,發生問題向項目管理處、總監辦上報,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十、應急預案10.1、組織結構結合工程實際情況,成立以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小組。小組由項目經理黃恩平擔任總指揮,由史龍擔任副指揮,應急處理小組設應急救援小組、現場控制小組、23、事故調查小組、善后處理小組,組成如下:總指揮:趙祥成 副指揮:白彥飛應急救援小組:王紅濤、李玉花、苑子欣、宋立唐現場控制小組:王文龍、喬明偉、向文偉、劉杰事故調查小組:劉輝、李剛、張強善后處理小組:張慧民、香新育、卜斌斌、王曉光10.2、崗位職責10。2。1、總指揮(1)指揮應急行動,直接監察應急處理人員的行為;(2)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證現場人員的安全;(3)在場地內實行交通管制,決定應急撤離,確保受傷害者都能得到足夠的重視;(4)在事故調查清楚并定性的條件下,宣布應急狀態結束,清理現場,恢復交通; (5)負責上報事故有關情況。10.2。2、副指揮(1)協助組長負責應急求援的具體指揮工作;24、(2)負責危險源的確定及潛在危險性的評估,發生重大事故時協助組長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3)發生重大事故時,應在1小時內組織有關人員趕赴事故現場,組織事故搶險、救援和協助公安機關進行調查;10.2。3、應急救援小組(1)協調有關部門的救援行動,及時報告救援進展情況;尋找受害者,并轉移至安全地帶;引導人員從安全通道疏散;(2)調集搶險器材、設備、及時提供后續搶險物資、救護用品,供應生活物資;(3)確保人員安全和減少財產損失,安排尋找受害者,安排與救援無關人員撤離到指定的安全地帶;與應急救援領導小組通信聯絡,為其他的小組提供建議和信息.10。2.4、現場控制小組(1)保護事故現場,25、在搶救傷員須移動現場時須設立標記,并迅速報告事故處理機關,確保傷員得到有效救治、事故調查取證工作順利開展;(2)根據事故現場特點,及時向救援小組提供救援方案,指導救援小組實施應急預案和措施,繪制事故的現場平面圖,標明重點部位;向外援機構提供準確救援信息;(3)設置事故現場警戒線,維持治安秩序,引導搶救人員及車輛進入,保持救援通道的通暢,保護事故現場,避免閑雜人圍觀;(4)在外部救援未到達前,對受傷者進行必要的搶救;對受傷人員作簡易的搶救和包扎,及時協助外部機構轉移重傷人員送至醫療機構,指定人員護理受害者,使受傷人員優先得到救援。10.2.5、事故調查小組主要負責搜集事故物證、痕跡,調查、分析事26、故發生具體原因和責任者,協助當地政府、安監、公安部門對事故進行調查.10.2.6、善后處理小組(1)負責傷員救治,獲取傷員的傷害程度、診斷報告、死亡證明及傷亡人員家屬接待和死亡人員的喪葬工作等各項事宜;(2)做好遇難者家屬的安撫工作,協調落實遇難者家屬撫恤金和受傷人員住院費問題,負責保險索賠事宜處理。10.3、預防預警根據工程施工實際情況,對上跨高速公路作業的各類危險源進行分析,并采取監控措施,項目部聯合作業班組每天檢查一次,發現安全隱患及時消除。突發事件發生后,應急處置小組應充分利用網絡、通訊、警報、宣傳、通知等方式,對本標段范圍內發出針對性預警通告,并迅速做好應急處置各項準備工作。嚴重、特27、別嚴重預警信息應在30分鐘內向上級單位(或部門)報告,同時按照應急預案制定程序立即做出應急響應,有關領導和人員要立即到位,做好應急隊伍和應急物資準備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緊急疏散或轉移群眾,對事故現場和危險源迅速進行控制并加以處置,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報告、早處置.10.4、應急響應發生突發事件后,在場人員應第一時間報告施工現場負責人,由施工現場負責人向應急處置小組副組長、組長匯報,由組長決定是否啟動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程序。常見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與處置程序如下:10.4.1、機械傷害事故施工現場發生機械傷害事故時,施工負責人應第一時間了解事故情況,向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副組長、28、組長報告,并根據現場情況組織救援,防止事故進一步蔓延和擴大。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安排人員、設備、物資組織救援救護,并奔赴事發現場指揮救援工作,根據傷情需要,及時聯系“120急救中心,撥打電話時,要說明傷員的傷情、事故發生地點、單位名稱和聯系電話。10。4.2、人員觸電事故施工現場發生人員觸電事故時,施工負責人應第一時間向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副組長、組長報告,并了解事故情況,解救觸電人員,安排現場人員進行撤離,遠離事故發生地,保障人身安全。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突發事件處置小組成員奔赴事故現場,對觸電人員進行現場救援,根據傷情需要,迅速聯系“120”急救中心進行搶救。 129、0。4。3、交通危害事故一旦發生高速公路交通堵塞事故,立即報告高速交警和高速公路管理部門,同時組織人員疏導交通,維持交通秩序并清理工作區域,盡快恢復車輛通行正常秩序;遇施工安全事故,現場值班人員立即電話通知應急小組;并盡快組織人員進行搶救,要保護好事故現場,防止事故的進一步擴大,配合交警和有關部門盡快恢復交通秩序,保證高速公路的行車暢通;盡快組織力量進行搶救并按規定立即報告交警和高速公路管理部門,同時組織人員疏導交通,維持交通秩序,防止交通堵塞.一旦發生較小的墜落(如落物)事故,立即向高速交警、高速公路管理部門及有關部門報告,同時對高速公路采取必要疏導措施,減少堵塞,盡快恢復正常通行,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事故調查處理工作。10。5、后期處置突發事件處置結束后,召開事故原因分析會,按“四不放過”原則進行事故調查處理,根據現場情況、影像資料和相關人員的筆錄取證,分析事故原因,總結事故教訓,并提出整改措施,且要針對性地進行安全再教育。根據事故調查處理結果追究事故相關責任人,并將事故處理報告上級有關部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