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產業園場平工程路基高填方強夯處理專項施工方案(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30417
2023-08-14
19頁
399.47KB
1、 xx電子電機產業園場平工程路基高填方強夯處理專項施工方案 編 制: 審 核: 審 批: xx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xx年9月25日目錄一、工程簡介1二、編制依據3三、投入設備及施工計劃3四、強夯段落概況4五、高填方強夯處理施工方法61、設備要求62、夯前準備73、施工步驟74、止夯條件95、施工檢測96、夯完填筑路基107、施工安全注意事項10六、安全保證措施11七、質量及環境保護措施14高填方強夯處理專項施工方案一、工程簡介xx經開區位于xx市南岸區茶園組團,地處銅鑼山和明月山之間,南與巴南區南泉街道接壤,北與江北區隔江相望,是茶園城市副中心所在地,是xx主城“東擴”戰略決策的重點發展區域;2、本次設計的xx電子電機產業園路網工程位于經開區南側,開成路、縱三路和玉馬路三路交匯區域,主要為xx電子電機產業園提供內部交通和對外連接的通道,以服務功能為主。所圍合的土地以居民、工業和綠化為主,包括部分市政公用設施用地。H2路:道路東西走向,本標段東起規劃縱三路,西至4#地塊邊界與Z2路相交,施工里程K0+040.535-K0+217.64,全長177.105米,路基寬24米,雙向4車道。H3路:道路東西走向,本標段東起規劃縱三路,西至3#地塊邊界與Z2路相交,施工里程K0+042.756-K0+390.13,全長347.374米,為城市次干道,雙向6車道。H4路:道路東西走向,本標段東起規劃3、縱三路,西至1#地塊邊界與Z2路相交,施工里程K0+035.130-K0+498.82,全長463.69米,路基寬24米,雙向4車道。Z1路:道路西北東南走向,本標段K0+622.38起1#地塊與H4路相交,東南端K1+243.2至4#地塊與H3路相交,全長620.82米,路基寬24(16)米,雙向4(2)車道。Z2路:道路西北東南走向,本標段K0+368.18起1#地塊與H4路相交,東南端K1+632.83至5#地塊與H1路相交,全長1264.65米,路基寬24(16)米,雙向4(2)車道。橫十四路:道路東北西南走向,本標段東北端起石碾河中橋末端,西南至Z2路,施工末端里程為K1+529.94、6,全長1382.96米,路基寬36米,雙向6車道。本段工程路線總長5509.225m,總計強夯面積13萬。二、編制依據1、根據xx市經開區xx電子電機產業園道路施工圖設計文件。2、與現場相關的所有資料。3、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12)4、城鎮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CJJ1-2008)5、公路軟土地基路堤設計與施工技術細則 (JTG/T D31-02-2013)6、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 F102006) 7、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DBJ50-078-2008) 8、公路土工試驗規程(JTG E402007) 9、市政道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C5、JJ01-90) 10、我單位施工類似工程所積累的相關經驗。11、我單位現有的技術裝備和施工設備能力。三、投入設備及施工計劃1、投入主要設備:類型(種類型號)額定功率噸位(t)或容量(m3)性能產地出廠日期新或舊數量擁有租賃或新購置現在何處計劃進場日期強夯機180良好河南鄭州2010100%1租賃工地已進場強夯機QUY4015T10T良好江蘇撫順200998%1擁有工地已進場挖掘機卡特240良好2001912擁有工地已進場2、檢測儀器:序 號設 備 名 稱規 格 型 號單 位數 量備 注1水準儀DS3臺22三米直尺個33GPS中海達臺13、落距計算:本工程設計夯擊能分別為1000KNm和2006、0KNm,落距見下表:機械名稱夯錘重量(T)夯錘直徑(m)1000KNm夯擊能落距(m)2000KNm夯擊能落距(m)180強夯機19.432.35710.5QUY40強夯機162.2812.84、施工計劃:根據總體施工進度規劃,保證此分項工程如期完成,具體如下:(1)強夯試驗段:xx年10月28日開始強夯試驗段橫十四路(K0+400K0+500),根據試驗段確定強夯參數。(2)全線范圍內地基強夯處理在xx年12月15日前完成。四、強夯段落概況1、H2路K0+000-K0+050、K0+320-K0+390位于原跳蹬河河床堰塞湖上,填方最大高度22米,且基礎有大量淤泥。將此段地表清表后,將路基7、范圍進行拋石擠淤處理,再進行分層回填壓實,使坑體內全部土體厚度均為6m厚時以以2000KNm夯擊能點夯2遍,1000KNm夯擊能滿夯1遍處理。再以常規路基回填料分層回填每6m以2000KNm夯擊能點夯2遍,1000KNm夯擊能滿夯1遍處理。2、H3路K0+000-K0+080填方最大高度9米。將此段地表清表后進行分層回填壓實,使坑體內全部土體厚度均為6m厚時以以2000KNm夯擊能點夯2遍,1000KNm夯擊能滿夯1遍處理。再以常規路基回填料分層回填至設計路基頂后以2000KNm夯擊能點夯2遍,1000KNm夯擊能滿夯1遍處理。3、H4路K0+200-K0+270填方最大高度13米。將此段地表8、清表后進行分層回填壓實,使坑體內全部土體厚度均為6m厚時以以2000KNm夯擊能點夯2遍,1000KNm夯擊能滿夯1遍處理。再以常規路基回填料分層回填至設計路基頂后以2000KNm夯擊能點夯2遍,1000KNm夯擊能滿夯1遍處理。4、Z1路K0+660-K0+700跨越原狀地貌溝壑中,K1+080-K1+210位于原石碾河河床堰塞湖上,填方最大高度23.85米,且基礎有大量淤泥。將此段地表清表后,將路基范圍進行拋石擠淤處理,再進行分層回填壓實,使坑體內全部土體厚度均為6m厚時以以2000KNm夯擊能點夯2遍,1000KNm夯擊能滿夯1遍處理。再以常規路基回填料分層回填每6m以2000KNm夯擊9、能點夯2遍,1000KNm夯擊能滿夯1遍處理。5、Z2路K0+500-K0+810跨越原石碾河河床堰塞湖,K1+200-K1+360位于原跳蹬河河床堰塞湖上,填方最大高度32米,且基礎有大量淤泥。將此段地表清表后,將路基范圍進行拋石擠淤處理,再進行分層回填壓實,使坑體內全部土體厚度均為6m厚時以以2000KN m夯擊能點夯2遍,1000KNm夯擊能滿夯1遍處理。再以常規路基回填料分層回填每6m以2000KNm夯擊能點夯2遍,1000KNm夯擊能滿夯1遍處理。5、橫十四路K0+200-K0+700段,現狀地表以下78m深土為近年內經機械推填且未經分層回填夯實碾壓處理的素填土。將此段路基范圍內地表10、清表后,將路基范圍內的素填土自路基頂面高程向下3米范圍內土體挖除,以2000KNm夯擊能點夯2遍,再以2000KNm夯擊能滿夯1遍。處理完成后以常規路基回填料分層回填至設計路基頂面。K0+700-K1+200段橫穿原石碾河河床堰塞湖,將此段地表清表后,將路基范圍進行拋石擠淤處理,再進行分層回填壓實,使坑體內全部土體厚度均為6m厚時以以2000KNm夯擊能點夯2遍,1000KNm夯擊能滿夯1遍處理。再以常規路基回填料分層回填每6m以2000KN m夯擊能點夯2遍,1000KNm夯擊能滿夯1遍處理。五、高填方強夯處理施工方法由于本工程路線沿線有堰塞湖進行拋石擠淤,沿線路段填筑較高。為保證路基穩定性11、,對于高填方路基,縱橫向填挖交界處,采用強夯進行分層補充壓實,提高地基強度、降低壓縮性和工后沉降。強夯施工的方法:1、設備要求1)強夯施工采用帶有自動脫鉤裝置的履帶式的起重機,應在臂桿端部設置輔助門架或其他措施,防止落錘時機架傾履。2)在起重機臂桿或門架上,采用明顯標識標明垂直高度。3)夯錘采用鑄鐵圓形夯錘,強夯前必須同監理人員過磅稱量夯錘重量和測量錘底直徑。2、夯前準備試夯:強夯施工前,在現場有代表性的場地上進行試夯,根據測試數據和強夯效果以確定強夯參數。3、施工步驟(1)施工開始前,將場地進行徹底清理整平,清除一切障礙物,保證起重機通行暢通,標明現場內的地下構筑物和管線,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12、施,確保施工過程中的安全。(2)在整平后的場地上標出第一遍夯擊點的位置,測量其場地高程。用紅色塑料袋標注夯點,第一遍夯點位置為(兩夯中心間距)6m,正方形布置,第二遍夯點布置在第一遍夯點的間隙。第一、二遍夯點點位布置示意圖如下:6m222222226m(3)起重機就位后,使夯錘對準夯點位置。(4)測量夯前錘頂高程。(5)將夯錘起吊到預定高度,待夯錘脫鉤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鉤,測量錘頂高程,若發現因坑底傾斜而造成夯錘歪斜時,應及時將坑底整平。(6)夯擊時,先夯第一排,然后夯第二排,依次順序夯擊完第一遍后,將夯坑填平,第二遍夯擊時重復第一遍步驟。夯點的夯擊次數,以最后兩擊的平均沉降量不大于50mm為13、控制標準(可依強夯試驗結果作適當調整)。(7)強夯完畢后,用滿夯將表面夯實,夯點以梅花行布置,夯跡彼此重疊搭接的d/4。滿夯點位布置示意圖: (8)對于高填方路基,當路基填筑到6米左右,可進行第一次強夯,以上每填筑6米進行一次強夯。4、止夯條件(1)沉降量:最后兩擊沉降量5cm;單點夯擊次數不少于10擊。(2)強夯過程中發現夯擊周圍有隆起或翻漿時,立即停止強夯;(3)最后兩擊夯沉量不降反升時。5、施工檢測強夯施工除了嚴格按照施工步驟進行外,有專人負責施工過程中的檢測工作。(1)開夯前應檢查夯錘重和落距,以確保單擊夯擊能量符合要求。(2)在每遍夯擊前,對夯點放線進行復核,夯錘對準夯點夯擊誤差不得14、大于15cm,夯完后檢查夯坑位置,發現偏差和漏夯及時進行糾正。(3)測量人員每一夯點進行水準儀觀測詳細記錄,記錄開始時間、結束時間、夯錘自由落體的高度、點夯夯擊能量,點夯的次數,點夯夯坑深度,點夯夯點的數量,同一夯點中心夯擊誤差,相鄰夯點間距,夯擊偏差,同點最后兩擊平均沉降量,即高程差變化值。見下表:6、夯完填筑路基當將路基全寬范圍內均進行了點夯和滿夯后,將路基整理平整,自然沉降一個星期后填筑上路床路基。7、施工安全注意事項(1)現場整理平整,保證起重機移動通行和夯擊過程中平穩安全。(2)強夯過程中詳細記錄每個夯坑的編號等各種數據,防止數據不全,給檢測質量,綜合驗收評定造成困難。(3)強夯施工15、不宜在雨季施工。(4)施工操作現場要注意控制好機械設備的完好性,定時檢修,杜絕隱患,夜間作業照明應該足夠,所有施工人員均要戴安全帽,視線不清,自然風較大時嚴禁施工。(5)在強夯施工前,對施工現場進行徹底隔離,并在強夯路段兩側50米以外設置警示牌。(6)在施工過程中,安排專人維護施工現場的交通秩序,防止發生安全責任事故。(7)非施工人員不得進入施工現場,起重機臂下、重錘下嚴禁站人,掛錘人員應站在離夯點中心10m以外。夯擊時所有人員均退到安全線以外,防止飛石傷人。六、安全保證措施(1)建立完善有效的安全管理系統,切實行使安全監察職能。項目副經理管安全,項目經理部配備一位有安全工作經歷,且熟悉施工的16、人員擔任安全主管,負責本項目的安全工作;各作業隊同時也設安全組長、安全監督檢查員、班組設(兼)職安全員,使安全工作隨時有人抓、有人管,處于受控狀態。(2)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項目經理部要把安全工作當作一面重要任務來抓,下大力氣增強全員安全意識,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各項安全規章制度。(3)認真落實施工現場防護設施的投入,確保其功能正常發揮,并為現場職工(包括監理人員)提供必要的安全防護和勞動保護用品,加強作業人員的自我保護,使安全生產建立在科學的管理、先進的技術、可靠的安全技術措施及防護設施的基礎上。(4)加強施工現場生產防護,對腳手架搭設、“三保”(安全帽、安全網、安全帶)佩17、戴、路口洞口防護、施工用電架設、支架搭設、施工機具使用等工作嚴格按國家“一標三規范”實施,并進行有效監督檢查和控制。(5)成立工地搶險救護隊,由安全主管統一管理和指揮,在施工工地遇到災害時,進行搶險救護工作。(6)掌握好臨近醫院信息,確保工地員工的醫療保健工作及工地的意外事故的搶救和護理工作。(7)所有參加工程的施工人員應進行施工安全培訓,合格后方能上崗作業,并帶證上崗,否則不得上崗,上崗人員定期進行安全培訓和工具使用培訓,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特殊工種必須經過有關專業部門或機構的培訓,獲得合法的操作證書方能上崗。(8)分部分項工程在開工之前必須由技術負責人向參加施工的員工介紹工程概況、施工方法18、和安全技術措施。(9)定期檢查工地安全情況,及時提交施工安全報告,制訂適時的安全措施,以彌補和完善安全計劃,同時還應積極地與有關方面進行信息溝通,確保所有必須的資料都能妥善地傳送遞、收集和整理,并采用電腦等輔助手段,建立準確的、高效的、完善的資料庫。(10)開展對施工全過程的安全檢查管理,包括對開工前的安全措施準備工作進行檢查,對施工過程中的安全落實進行檢查,對生活區的安全用電、用火進行檢查,對重點部位和危險物品進行檢查等。制定定期安全檢查制度,項目部每半個月檢查一次,工程隊每周檢查一次,堅持每星期開展一次安全生產活動日制度,對發現的問題限期整改。(11)定期開工地安全會議,討論需審議的施工安19、全問題,及時針對工地的施工安全情況作出決策。(12)凡用于工程的施工工具、裝備、設施等物品,均應按照法律或有關規范的要求,領有牌照或準許證;定期進行施工設備和設施的檢查、測試和保養工作,保證施工安全用具及設備處于正常工作狀態。(13)實行安全獎罰制度,定期對在實施安全計劃和法定條例方面表現良好的施工隊、施工人員進行獎勵,對在此方面有違反和忽視行為的施工隊、施工人員進行懲罰。(14)施工現場配備適量的施工安全用具及設備,如手套、護目鏡、呼吸面罩、滅火器、火警裝置、緊急救援設備等。(15)起重機械作業時,須在合格的指揮人員指揮下進行,駕駛人員須服從指揮,吊臂下嚴禁站人。 (16)施工區域內的地下電20、纜和供排水管等樹立明顯的標志。(17)認真實行標準化作業,嚴格事故紀律和勞動紀律,切實杜絕違章操作。 (18)按照本工程的項目特點,組織制定本工程實施中的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如果發生安全事故,及時上報有關部門。制定安全技術措施,在施工技術和方案上,要有足夠的安全系數。(19)施工現場設安全標志。危險作業區要懸掛“危險”或“禁止通行”等標志,夜間設紅燈示警。(20)施工中應采取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時,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施工現場具有相關的安全標示牌。(21)加強重點部位的安全工作管理,確保萬無一失。(22)施工用電:配電箱的電纜線有套管,電線進出不混亂,支線絕緣好,無老化、破21、損和漏電。七、質量及環境保護措施為保證該段分項工程質量達到優良,實現創優質工程的目標,制定本施工質量管理措施:(1)加強思想建設,提高全員質量意識堅持把“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宣傳教育工作貫穿于施工的全過程。認真搞好工地宣傳,嚴格技術交底,并用現場分析會、現場觀摩、短期培訓等多種形式,不斷加強全員的質量意識,使廣大職工牢固樹立“質量第一、信譽第一、下道工序是用戶、為用戶服務”的思想,在技術人員、施工人員配備上,堅持精兵強將上戰場的方針,并在施工中嚴格工序控制。從質量驗收到各工序的施工過程均進行全過程管理,用良好的工作質量來保證各工序的質量,將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方法貫穿于施工的全過程。(2)制22、定創優規劃,完善質量保證體系工程開工前我們已經根據設計要求和單位的實際,制定了以分項工程創優保證整個項目工程創優的規劃。將規劃目標橫向分解到各班組及個人,并實行質量指標與個人收入掛鉤的辦法,增強每個人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同時,為保證各項規劃目標真正落到實處,健全并完善質量保證體系,為創優提供了組織保證。(3)健全自檢組織,加強質量領導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全面質量管理領導小組,下設質量檢驗科,配專職質量檢驗工程師和質檢員。同時向工區派駐工區質檢員,負責工區的質量檢查監督工作,各施工班組設兼職質檢員,施工時堅持自檢、互檢和交叉檢制度,形成自上而下的質量檢查工作網絡,使工程質量在施工的全過程中始終處23、于受控狀態。各級質量管理人員由會管理、懂技術、有施工經驗的干部擔任,賦予質量檢查人員質量檢驗一票否決權。質檢員對現場檢查發現的質量問題,有權責令返工直至停工,并根據質量損失情況對責任人處以罰款及提出黨紀政紀處分意見,工區領導必須尊重他們的意見。同時質檢人員有權直接向總工程師、項目經理作匯報,總工程師及項目經理在聽取匯報后6小時內必須拿出處理意見,并督促落實。同時用檢測控制工序,讓工序控制過程,靠過程控制整體,從施工的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環節入手,全過程地跟蹤,用檢測數據保證工程質量。(4)嚴格質量管理制度,狠抓措施落實在質量管理工作中,堅持貫徹執行工程測量雙檢復核制度,隱蔽工程檢查簽證制度,質量24、事故報告制度,關鍵工序把關制度,努力做到質量管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各級質檢人員有明確的崗位質量責任制,有明確的工作責任標準,堅持做好經常性的質量檢查監督工作,及時發現施工中存在的質量問題。以崗位質量責任制的落實情況作為考核質檢人員工作的核心依據,并用獎罰等經濟手段來保證和促進工作到位。項目經理部、施工隊、班組逐級簽訂質量保證責任狀。在定期質量檢查制度方面,堅持做到項目部每月組織一次,施工隊每半月組織一次。對每次檢查的工程質量及時總結通報,獎優罰劣,使工程質量始終得到有效控制。嚴格執行工程質量缺陷“三不放過”原則,即對出現的工程質量缺陷,“原因未查明、未分析的不放過;責任人未作處理、未開展宣傳25、教育的不放過;糾正預防措施未制定和落實的不放過”。對責任人將根據工程質量管理規定分檔次作處理,用鐵的紀律保證措施的落實,切實保證類似工程質量問題不再出現。(5)抓好標準化作業,規范化施工工作嚴格按設計圖紙、施工規范、規則、標準施工,開工前都要進行圖紙會審,領會設計意圖和施工要點,并進行施工技術、規范、標準交底,在熟悉標準后做出樣板工程,再全面開展施工,各工序的銜接都要按標準交接,不合格的工程堅決推倒重干,直到達到標準為止。(6)貫徹質量管理體系積極開展QC小組活動,貫徹執行質量體系文件,推動全面質量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圍繞提高工程質量,降低消耗以及文明生產,為用戶服務等目標開展工作。做到目標明26、確,現場清楚,對策具體,措施得力,并及時檢查總結,達到有效地控制關鍵工序,很好地解決施工中的質量問題,貫徹質量終身制,推動工程質量的進一步提高。(7)、成立環境保護領導小組機構,項目經理任組長,項目副經理任副組長,全面負責該項目施工期間的環保工作,檢查監督。(8)、建立學習制度,開工前和施工中,結合技術交底,組織全體職工認真學習環境保護法等政策法規,學習業主對環境保護方面的有關規定,提高廣大職工的環保意識,做到自覺主動的保護環境。(9)、根據本工程特點,采取具體的環保措施如下:、使用既有道路時,要維持交通秩序。注意便道灑水,以防揚塵。、施工中做好生態資源保護,復耕還田和施工后期的植被恢復,做好取、棄土場的規劃,按規定斷面取土。、抓好日常生活中的環境保護,建好各種生活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