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地區松嶺區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4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40154
2023-08-28
41頁
65.08MB
1、松嶺區區自然資源局oreword 前言前言松 嶺 區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1-2 0 3 5 年)T e r r i t o r i a l S p a c i a l P l a n n i n g o f S O N G L I N G 歷史長河中,這里是北魏拓跋鮮卑文化的發源地,是鄂溫克民族縱馬狩獵的家園,更是抗聯戰士浴血奮戰、保家衛國的戰場。神秘的遠古巖畫、巍峨的原始森林、大美的濕地風光,猶如一幅徐徐展開的天然畫卷,賦美景與人文,還自然以生命!這里就是“天作畫卷,濕地松嶺”。松嶺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是落實黑龍江省和大興安嶺地區戰略要求及指導2、加區發展的指南,是區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行動綱領。規劃統籌安排松嶺區內的各項建設活動,有效推動土地資源節約利用,合理配置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兼顧開發與保護,整合優質資源,聯動其他區縣,促進松嶺區社會經濟全面發展。Contents 嶺嶺目錄目錄松 嶺 區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1-2 0 3 5 年)T e r r i t o r i a l S p a c i a l P l a n n i n g o f S O N G L I N G 松松01.規劃總則02.定目標。明確城市定位,描繪美麗愿景03.促協同。區域協調,順應區域發展態勢引領04.優格局。3、三線統籌,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05.護底色。生態優先,嚴守資源開發利用底線06.強支撐。以人為本,統籌優化區域資源配置07.落用途。提升布局,建設美麗宜居生態城市08.顯風貌。挖掘資源,塑造地域特色城鄉風貌09.重傳導。精準傳導,健全規劃實施體系規劃總則01 1.1 指導思想1.2 規劃原則1.3 規劃期限1.4 規劃范圍松 嶺 區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1-2 0 3 5 年)T e r r i t o r i a l S p a c i a l P l a n n i n g o f S O N G L I N G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4、的十九大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省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忠實踐行“五 大安全”戰略定位,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探索內涵式、集約式、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路徑。整體謀劃新時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促進區域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突出地域特點、文化特色、時代特征,增強規劃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實施性,實現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1.1 1.1 指導思想指導思想1.2 1.2 規劃規劃原則原則嚴守生態安全、國土安全、糧食安全和歷史文化保護線,推動5、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探索“兩山”轉化的有效途徑。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注重產城融合、完善功能改善環境、提升品質;強化集約節約,促進發展方式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質轉變。堅持城鄉統籌,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各鄉鎮在城鄉建設、產業發展、農業生產文旅開發、生態保護等多方面的聯動,優化城鄉空間布局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制定國土空間保護和利用策略;傳承歷史文化脈絡,保護利用山水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人文資源引導特色發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城鄉統籌、優化布局以人為本、提質增效因地制宜、營造特色建立規劃動態監測評估和預警制度,統籌協調各部門專項規劃和不同領域的空間利用訴求,充6、分吸收公眾和專家的意見,提高規劃治理效率。管控落地、高效治理1.3 1.3 規劃期限規劃期限規劃近期:2021-2025年松嶺區行政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總面積為16804.89平方公里。規劃期限:2021-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1.4 1.4 規劃期限規劃期限定目標02 2.1 城市性質2.2 城市職能2.3 發展戰略明確城市定位,描繪美麗愿景松 嶺 區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1-2 0 3 5 年)T e r r i t o r i a l S p a c i a l P l a n n i n g o f S O N G L I N G 嶺嶺松松國家 礦產資7、源儲備基地黑龍江省 生態文旅發展基地興安地區 首府服務保障基地2.1 2.1 城市性質城市性質天做畫卷天做畫卷濕地松嶺濕地松嶺嶺嶺松松2.2 2.2 城市職能城市職能首府服務保障基地圍繞加格達奇輻射帶動作用,主動融入加格達奇、阿里河一小時經濟圈,通過完善服務行業、餐飲行業、民宿行業,完善度假配套設施及服務,全面提升整體服務品質,創建首府服務保障基地。綠色礦業發展基地圍繞鉬鉛鋅多金屬礦項目,推進相關產業快速發展,創建綠色礦業發展基地。生態文旅開發基地圍繞南甕河濕地、飛龍山杜鵑花海等生態資源,探索發展松嶺生態運動項目,推進旅游與體育產業的融合發展。策劃徒步、越野、研學、戶外體驗、汽車營地等體育旅游8、活動,培育體育賽事品牌,創建濕地旅游開發基地。林農融合示范基地充分挖掘、利用、開發林地、土地資源,實現森林特色產品種植與特色動物養殖規模化發展,把資源優勢轉化成產品優勢、經濟優勢,創建林農融合示范基地。歷史文化傳承基地依托抗聯精神、大興安嶺精神、知青文化、巖畫文化、鮮卑文化,通過民宿體驗、微觀小品、口袋廣場,廣泛宣傳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興安長子的堅忍不拔、下鄉知青的杰出貢獻,創建歷史文化傳承基地。嶺嶺松松2.3 2.3 發展戰略發展戰略生態先行、兩山實踐,打造生態文明理念的生態城加強區域生態環境共治共保,打造“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區域碳權交易試點綠色創新、動能轉換,探索林區轉型升級的活力城旅游9、引領、多產聯動,重點培育休閑、度假、康養、研學、運動等旅游產品區域協同、全域旅游,構建深度協同合作的共享城鏈入區域大交通,促進資源要素流入,推動跨境邊貿合作,共建伊春全域旅游品質提升、彰顯魅力,塑造宜居宜業宜養的幸福城統籌城鄉發展,打造安全韌性、產城融合、人本共享、宜居幸福的中央活力區促協同03 區域協調,順應區域發展態勢引領松 嶺 區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1-2 0 3 5 年)T e r r i t o r i a l S p a c i a l P l a n n i n g o f S O N G L I N G 3.1 生態協調3.2 產業協調3.1 3.1 10、生態生態協調協調筑牢北方 生態安全屏障建設“親水融山”的綠道網絡3.2 3.2 產業協調產業協調加強產業發展協作構筑“文旅融合”的特色旅游空間格局優格局04 三線統籌,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松 嶺 區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1-2 0 3 5 年)T e r r i t o r i a l S p a c i a l P l a n n i n g o f S O N G L I N G 統籌三線劃定保護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打造林區特色的農業空間建設集約高效的城鎮空間4.1 4.24.34.4 4.1 4.1 統籌三線劃定統籌三線劃定從嚴核實優化永久基本農田保障區域糧食安全和11、重要農產品供給的底線。永久基本農田實行永久特殊保護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科學評估調整生態保護紅線維系區域生態安全底線。確保面積不減少,功能不降低、性質不改變,實行最嚴格的管控,除規定外原則上禁止占用。合理適度確定城鎮開發邊界確定城鎮未來發展的空間邊界。處理好城鎮開發邊界與生態保護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的關系,引導城鎮開發建設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4.2 4.2 保護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保護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構建“一屏一屏四四廊廊,兩心多地,兩心多地”的生態保護格局4.3 4.3 打造林區特色的農業空間打造林區特色的農業空間打造“一軸四片區一軸四片區,五五園園多基地多基地”的農業發展格局4.4 12、4.4 建設集約高效的城鎮空間建設集約高效的城鎮空間建設“一核一軸一核一軸,兩兩心兩點心兩點”的城鄉格局引導空間資源有效配置新天林場大揚氣林場重點保護大興安嶺山脈及其支脈上自然山體,保護山體形態,修復山體植被;推進天寶工程,加強公益林建設,改善森林結構,增強森林生態系統整體功能。森林資源保護水資源保護劃定重要河湖水系和飲用水水源地控制線,保護河道、水庫、湖泊、飲用水源地、行蓄洪區等空間,強化水資源生態管理保護。濕地資源保護積極推進退耕還濕、生態補水、植被恢復等綜合治理措施,擴大濕地面積,提高濕地質量。礦產資源保護優化礦業結構和布局,合理劃分開采區,發展規模礦業、效益礦業和環保礦業,提高資源利用13、效率,促進全市礦業健康發展,實現礦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生物多樣性保護保護為先,構筑生物多樣性家園。不斷提高生物多樣性系統保護力度,維護小興安嶺生態鏈的自然平衡,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強對8個自然保護地的保護,以自然恢復為主,分區分類開展自然生態系統修復,適度開展生態教育、自然體驗、生態旅游等活動,維護自然生態系統健康穩定,提高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自然保護地名稱級別保護區類型黑龍江多布庫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黑龍江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黑龍江大興安嶺松嶺北慶貂熊市級自然保護區市級自然保護區黑龍江大興安嶺松嶺罕諾河市級自然保護區市級自然保護區黑龍江大興安嶺松嶺那源涉禽14、候鳥市級自然保護區市級自然保護區黑龍江古里河國家濕地公園國家級自然公園黑龍江砍都河國家濕地公園國家級自然公園黑龍江大興安嶺那都里河省級濕地公園省級自然公園以“兩山”為媒,把“生態產業、生態生活、生態消費”作為生態產品化發展方向,探索兩山價值轉換的新機制,暢通城鄉共富的大通道,將松嶺區建設成為兩山轉化實現城鄉共同富裕的先行先試區。推進“兩山銀行”改革打造擁山濱溪攬湖品質城鎮村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創意生態文旅新場景做強生態品質新農業聚力綠色環保新工業全域大景區全域大森林生態機制生活消費產業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加強生態安全屏障脆弱區修復治理對生態屏障脆弱、受損退化的生態系統進行合理15、的分區、分類管理;全面提升森林、草地、濕地、流域等自然生態系統穩定。強化小流域綜合治理,重點實施嫩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加強植被建設,切實控制水土流失。有序推進水土流失預防和綜合治理加快綠色礦山建設,重點推進礦山生態修復工程,恢復自然植被,修復受損生態系統。加快地質災害綜合防治和礦山生態修復以綜合客運樞紐為抓手,統籌協調火車站、汽車客運站、公交樞紐等多類客運場站,構建多層次城市客運樞紐系統客運樞紐體系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加大公共交通建設,構建以公交為主體、出租車等為輔助的的公共交通體系公共交通體系推進國道、省道和城市主干路有機銜接,增加及改造進出城通道,形成便捷的快速干路網絡城區骨架路網結構提16、高基礎路網密度,提高慢行交通可達性和路網組織的靈活性,推進綠道建設,營造高品質的慢行環境慢行交通基本形成與道路交通容量相協調、與土地使用功能相匹配、與城市機動化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差異化停車供應及管理體系靜態交通全面提升智慧交通管理水平,構建智慧交通大數據平臺、研究推動無人駕駛、車聯網示范建設,在智慧停車、智慧公交、智慧道路等方面提升技術研究水平智慧交通 丨打造“一主、兩副、多節點”的三級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區級鎮級林場居民點級”三級層次、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綜合公共服務體系。丨構建均衡、優質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以人民為中心,增強幸福感、安全感與成就感;以特色為導向,因地制宜塑造豐富生活場景;以韌性為17、目標,構建共建共享的社區共同體;以治理為抓手,搭建開放協同的參與平臺。l 區級 基于松嶺區中心城區各級各類公共服務設施,滿足全域高等級的公共服務需求。l 鎮級 根據各鎮人口,按標準提供公共服務。l 林場居民點級 滿足林場及居民點人口基本公共服務供給需求。對于有條件的、空間距離較近的居民點可考慮通過集并方式設置相關設施,集中供給服務。城市建成區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為75%懸浮物濃度削減率為40-60%生態岸線比例達到為80%以上海綿工程規劃 給排水工程規劃電力電信工程規劃燃氣工程規劃地下空間規劃2035年遠期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5%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為20-30年一遇雨水管網設計標準采用2-3年18、一遇2035年松嶺區移動通信用戶覆蓋率99%所有人口集中區實現5G覆蓋率100%天然氣與液化石油氣并舉高中低三級燃氣網絡逐步完善,智慧燃氣推廣運用主城周邊實現燃氣鎮鎮通,城鄉供氣等質發展地下空間成為城市空間的有機組成部分推進城市基礎性功能型地下空間設施建設推進地下綜合管廊示范段建設建立健全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管理機制與配套政策構建理念韌性城市強化城鎮消防及森林防火工作要點,進一步加大依法治火力度,建立健全各種火源管理制度;提升區域防洪能力多布庫爾河城區段防洪標準50年一遇洪水標準設防基本具備綜合抗御相當于本區地震基本烈度6度地震的能力,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工程必須達到抗震設防標準;針對氣象災19、害及地質災害易發的區域,采用監測預警、防治應急、搬遷治理的措施標準。合理組織疏散通道,保證每人1.5平方米的避震疏散用地的標準要求。完善區鎮林場三個層級的疫情防控體系,設置傳染病相關公共衛生用地和應急疫情防控用地規劃形成的城市空間結構,創建山、水、城相互交融的風水格局。按照“適宜生活、適宜步行”的布局原則,綜合考慮步行距離、設施使用頻率、人口構成特點以及新生活方式、技術條件提升等因素,有側重地配置各類公共服務設施。構建5-10-15分鐘生活圈設置配套服務設施,重點加強“10分鐘生活圈”設施配置;推動學校的文化、教育、體育等資源向社會開放共享;結合老年人口比例高和外來人口較多的特點,優先考慮增加20、老年人口和外來人口服務設施配置。優化居住用地布局結合主城人口和職能調控,引導居住人口向外圍疏解。因地制宜安排新增居住用地臨近就業崗位集聚區,實現產城融合發展加強居住區建設引導有序推進各類棚戶區改造,持續改善住房條件、服務設施和居住環境。堅持提高質量、降低密度的居住建筑供給和開發原則,高品質開發建設居住區。完善住房保障與供應以保障全區人民“住有所居”為核心目標,建立包括商品住房、經濟適用房、棚改安置房、租賃住房、人才公寓等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供應體系。藍綠空間系統由以往的點、線、面發展到網、楔、圈結合。構建“一軸一環多帶,三心四片多點一軸一環多帶,三心四片多點”藍脈綠網的綠地系21、統。推進文化強國通過歷史文化資源的活化利用,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居民的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強化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加強松嶺區的文化軟實力建設,最終讓文化走出去,增強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展示文化內涵利用建、構筑物的室內空間進行文物、歷史物品展示。通過設立指引牌、標志牌、說明牌等,建立歷史文化標識系統,提高歷史文化資源感知度,展示歷史文化內涵。組織文化活動通過活化利用來切實改善社區和民眾的生活環境,建立和完善民眾與歷史文化資源之間良好的依存關系,使松嶺人民獲得更多的福祉和文化歸屬感。鮮卑文化3抗聯精神2巖畫文化1大興安嶺精神4依托“山脈為脊,河水徑流”的城鄉風貌本底,構建“兩帶22、三區”的魅力城鄉風貌格局。重傳導09 精準傳導,健全規劃實施體系松 嶺 區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1-2 0 3 5 年)T e r r i t o r i a l S p a c i a l P l a n n i n g o f S O N G L I N G 9.1 明確規劃傳導落實9.2 制定近期實施計劃9.3 完善實施保障機制嶺嶺松松9.2 9.2 制定近期實施計劃制定近期實施計劃嶺嶺松松完善相關配套政策落實和細化主體功能區等政策,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的財政、投資、產業、環境、生態、人口、土地等規劃實施政策措施,保障規劃目標的實現,促進國土空間的優化和空間資源的資產價值實現。加強規劃實施監測評估建立規劃實施評估指標體系和“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定期評估制度,推動建設國土空間規劃監測評估預警系統,為開展城市體檢和規劃全周期管理奠定基礎。建立公眾參與和多方協同機制嶺嶺松松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松嶺區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