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來縣大興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2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48550
2023-09-13
25頁
12.06MB
1、鄉村振興系列【草案公示】泰來縣大興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前言 大興鎮位于泰來縣城北部60公里處,與齊齊哈爾市距離55公里。東與杜、蒙自治縣相鄰,南與江橋鎮為界,西與龍江縣相鄰,北與湯池鎮毗鄰。大興鎮臨近泰來縣“哈大齊工業走廊”,為推動大興鎮經濟的迅速發展提供動力。大興鎮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以下簡稱鄉鎮總規)是對齊齊哈爾市、泰來具級國十空間總體規劃(以下簡稱市縣總規)要求的細化落實,是對大興鎮鄉鎮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作出的具體安排,是鄉鎮進行空間治理的工具,是編制專項規劃、詳細規劃以及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目錄工業物流園區綠色農作物示范中心工貿樞紐綠色天然一、總述一、總2、述編制原則編制原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落實上位規劃劃定的“三條控制線”,嚴守生態環境底線,優化人居環境。堅持以人為本,品質提升。以人民為中心,處理好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實現城鄉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堅持全域管控,適度集約。強化自然資源統籌利用和用途管控,探索控制城鄉建設用地增量,盤活存量的內涵式發展路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堅持承上啟下,體現特色。嚴格落實市縣規劃下達的傳導內容,并將本級約束性、預期性指標分解至村莊,因地制宜體現黑土地保護、能源安全、礦業經濟、守邊固邊等特色。堅持側重實施,突出近期。側重對本行政區域開發保護作出具體安排,突出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銜接,保障近期項目實施。3、堅持公眾參與,開放共享。廣泛征求公眾意見,開門編規劃,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規劃范圍規劃范圍 鄉鎮規劃包括鄉鎮級行政轄區和鄉鎮政府駐地兩個層次。大興鎮域面積69458.41公頃,其中包括大興鎮轄 9個行政村、29個自然屯,鎮政府駐地現狀用地面積389.6公頃。規劃期限規劃期限 本輪規劃目標年為 2035 年,近期至 2025 年,遠景展望至 2050 年。一、總述 交通情況:交通情況:大興鎮交通四通八達,G111國道、嫩泰高速公路貫穿南北,平齊鐵路穿境而過,村級道路形成網絡,交通十分便利。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泰來縣大興鎮位于松遼盆地西緣,西與大興安嶺褶皺帶接壤。境內地勢南部平坦,北4、部略低洼。地處松嫩平原腹地,土地肥沃,有很好的農牧業發展資源。氣溫氣候:氣溫氣候:大興鎮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 4 度,無霜期 135 天,年平均降水量 380mm,春季偏少,夏秋季雨量集中。自然地貌為崗洼各半,西南部為嫩江北側沖擊平原,東北部為丘陵沙崗地。一、總述社會經濟:社會經濟:2019 年,全鎮人均收入15476元,第一產業收入6億元。第一產業:第一產業:以種植業、牧業為主,種植業結構日趨合理,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按照發展特色綠色產業的思路發展種植業,糧食種植以種植水稻、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花生、板藍根為主。第二產業:第二產業:大興鎮目前現有多家工業企業,多以糧食加工5、與米業為主,正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第三產業:第三產業:主要以發展餐飲、商業、服務零售業為主,第三產業目前發展緩慢,沒有形成一定規模。餐飲餐飲 各類飯館各類飯館 零售零售超市、超市、日雜百貨日雜百貨生活服務生活服務 營業廳、營業廳、農機器具農機器具 休閑休閑 KTV KTV、網吧網吧 人口統計:人口統計:大興鎮鎮域總面積為69458.41公頃,下轄依布氣村、新風村、阿拉新村、時雨村、前官地村、東方紅村、托力河村、青崗村、創業村9個行政村、29個自然屯。大興鎮戶籍戶數11390戶,戶籍人口為30289人;常駐戶數8092戶,常住人口為21691。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6、0040004500大興鎮直依布氣村新風村阿拉新村時雨村前官地村東方紅村托力河村青崗村創業村人口統計表常駐戶數常駐人口戶籍戶數戶籍人口二、目標與戰略城鎮性質:工貿型城鎮工業:工業:農產品加工、物流倉儲、新能源農業:農業:多元化種植水稻、中草藥(稻田養蟹、板藍根、食用菌)養殖業:養殖業:漁業、畜牧業(水系發達、牧草豐足)“穩一、強二、進三”保證農業穩產增產,積極推進規模化、生態化和特色化;繼續強化工業發展,加強其主導、支柱地位;努力促進三產發展、優化升級,逐步提高其在產業結構中的比重,優化產業結構。大興鎮得天獨厚的農牧產品加工業及商貿物流業發展便利條件為基礎,因此大力發展加工業富民興鎮是必須緊緊7、抓住的首要工作。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應與工業產業建設及商貿物流業發展相結合,完善各功能片區,完善旅游項目與服務功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發展目標發展戰略 強化提強化提高高第一產第一產業業,突出,突出發發展第二展第二產產業,業,大大力力拓展第拓展第三三產產業業。經濟社會發展策略經濟社會發展策略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大力推進項目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大力推進 鄉鎮公共設施、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鄉鎮建設品位;大力推進民生工程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突出重點,狠抓關鍵,攻堅克難,努力實現全鎮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三次產8、業發展戰略三次產業發展戰略 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和轉變增長方式為根本途徑,提高農業發展水平,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努力實現鎮域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推動農業的產業化進程,為工貿型小鎮發展奠定基礎;通過工業發展有效推進城鎮化進程;通過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帶動現代服務業的高速推進和可持續發展,走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城城市市建設發建設發展展戰戰略略 在鄉鎮建設中,合理確定鄉鎮規模,完善配套服務設施,構建鎮區綠化生態網絡,凸顯小鎮特色,營造小鎮品牌,繼承并創造鮮明的個性和特色。二、目標與戰略三、國土空間格局總體空間格局三、國土空間格局產業發展空間格局三、國土空9、間格局居民點體系四、規劃分區與控制線落實總體要求三線劃定原則:不交叉、不重疊、不沖突底線思維、保護優先多規合一、協調落實統籌推進、分類管控基本農田劃定范圍:31244.79公頃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范圍:4861.69公頃城鎮開發邊界劃定范圍:鎮直277.78公頃四、規劃分區與控制線落實生態保護空間 結合規劃分區、資源保護利用規劃、生態修復等內容優化林草資源各類用地的布局。林地資源用地面積:5875.89公頃 結合規劃分區、資源保護利用規劃、生態修復等內容優化林草資源各類用地的布局。草地資源用地面積:2597.96公頃 結合規劃分區、資源保護利用規劃、生態修復等內容優化林草資源各類用地的布局。濕地資10、源用地面積:6678.21公頃四、規劃分區與控制線落實農業發展空間六片區:糧食生產功能區、現代農產品工業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水產養殖區、畜牧禁養區、現代農產品工業區四、規劃分區與控制線落實城鄉發展空間 按照“剛性控制、彈性調整;集約節約、布局優化”的原則要求,劃定建設空間,其規模為3358.95公頃。本輪階段性成果主要參照三調數據落實城鎮開發邊界。下一步結合縣級總規劃定的城鎮集中建設區、彈性發展區和特別用途區進行細化落實,確保布局穩定、邊界清晰。五、國土空間用地結構與布局優化國土空間用地功能調整 用地布局按國土三調數據進行架構,基本保持現有用地用途及規模,城鎮開發邊界內結合現狀建設用地進行11、梳理和架構,避免土地性質和地上物不符的情況發生。五、國土空間用地結構與布局優化內涵集約發展路徑 以盤活存量、集約綠色發展為基本導向,提升用地保障能力,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為目標,優先保障基礎設施、公益性設施等民生項目用地指標。構建“兩類、九單元”村莊發展格局,鎮級-鄉村兩級生活圈,實現全域服務資源統籌。優化村莊發展格局。“兩類”為依布氣村、新風村、阿拉新村、前官地村、青崗村、托力河村、創業村、東方紅村集聚提升類村莊;時雨村特色保護類村莊。九單元為以各村為單元,保障鄉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補短板。打造鎮級-鄉村社區兩級生活圈,實現全域服務資源統籌,明確鄉村地區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等配置標準,優化項目配置12、,補齊短板,提升鄉村人居環境質量。補齊鄉村“科教文衛保”公共服務短板,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補齊“水電路訊房”等基礎設施短板,推動鄉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提出美麗鄉村建設策略。在保障鄉村地區生態與安全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尊重既有村莊格局,不大拆大建,重點改善村莊人居環境和生產條件。六、鄉鎮政府駐地用地布局用地布局 規劃對縣及國土空間規劃劃定的開發邊界按照有利于節約、高效利用建設用地,節約土地資源原則進行調整。七、基礎保障體系公共服務設施交通設施八、歷史文化與地方特色風貌歷史文化保護 規劃按照文管部門要求,嚴格落實兩處文保單位的保護要求,明確劃保護范圍13、及建控地帶,明確保護利用措施。八、歷史文化與地方特色風貌 托力河風貌區:托力河風貌區:打造沿河景觀帶,養殖、觀光、旅游一體化。生態保護區:生態保護區:合理利用,綠色發展特色風貌 規劃依托南北向的托力河打造景觀帶,景觀風貌向鎮域東西兩側延申。形成以大興鎮直所在地為中心的多個風貌區,利用九八抗洪紀念館知名度與影響力,規劃生態景觀、農業觀光、農業體驗、畜牧景觀等多個節點,體現多景觀節點相呼應的形式,共同形成鎮域景觀風貌。九、生態修復與國土綜合整治生態修復提升生態修復能力提升生態修復能力 在托力河積極推進建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加強水土流失預防監督和綜合整在托力河積極推進建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加強水土流14、失預防監督和綜合整治,建設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加強岸線資源修復治理,維護河湖生態環境。加快治,建設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加強岸線資源修復治理,維護河湖生態環境。加快水源涵養林建設,全面保護天然林,積極開展植樹造林,形成多目標、多功能、水源涵養林建設,全面保護天然林,積極開展植樹造林,形成多目標、多功能、高效益的綜合防治體系。高效益的綜合防治體系。建立環境管控機制建立環境管控機制 嚴格托力河周邊排污企業,加大相關企業及設施的污水治理力度,確保處理嚴格托力河周邊排污企業,加大相關企業及設施的污水治理力度,確保處理達標后排入;嚴禁外源污染進入,危害水域水質安全;加強管理,嚴格控制可能達標后排入;嚴禁外源污15、染進入,危害水域水質安全;加強管理,嚴格控制可能造成水質安全隱患的開發利用行為或活動;對已有不符合水質保護要求或水功能造成水質安全隱患的開發利用行為或活動;對已有不符合水質保護要求或水功能區劃管理要求的開發利用項目進行清退。區劃管理要求的開發利用項目進行清退。十、規劃傳導與實施規劃傳導與管控建立規劃監督制度 城市規劃主管部門負責本規劃實施監測工作,包括確定監測指標體系、滾動制定階段規劃目標、建立面向公眾的監測數據庫等。各部門根據規劃要求履行各自的職責,并負責提供職能范圍內的發展信息。本規劃實施情況全面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建立規劃責任制 城市規劃主管部門會同市直部門和各級政府,制定規劃實施的階段目標和量化指標體系,作為本規劃實施監測的衡量標準和評估各部門、各級政府階段工作績效的重要依據。建立規劃評估制度 城市規劃主管部門定期向市政府提交規劃實施評估報告,經審議通過后,向社會發布。根據市政府對評估報告的審議意見,對階段規劃目標以及監測指標體系、階段工作計劃進行調整。鄉村振興系列公示渠道:泰來縣人民政府聯系單位:泰來縣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