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區大秦鄉東九村“多規合一”村莊規劃方案(2022-2035年)(1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48751
2023-09-13
19頁
628.53KB
1、2崆峒區大秦鄉東九村崆峒區大秦鄉東九村“多規合一多規合一”村莊規劃村莊規劃(2022022 2-2035-2035 年)年)一、規劃范圍本次規劃范圍為東九村三調行政村界限內的全域國土空間,全域國土空間總面積為278.70 公頃。包括東九村一社、二社兩個自然村。二、規劃期限規劃期限為2022年至2035年。其中,近期為2022-2025年;遠期為2026-2035年。3三、目標定位1.村莊類型東九村確定為集聚提升類。2.規劃定位農商貿融合振興發展樣板村。3.發展目標依據區、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結合東九村實際情況,綜合部署村莊農業用地、生態用地以及建設用地,合理優化三條控制線,落實耕地保有量及永久基2、本農田規模,落實好村莊底線管控與建設管控。從村莊的實際出發,通過村莊環境的治理和各種基礎服務設施的完善創造良好生存環境,保護及打造村莊生態景觀環境,著力構建農村生態安全格局。積極推動村莊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提高村莊土地集約利用水平;整合分析現狀產業資源,探尋適合村莊的產業發展模式,加強對農業的引導,逐步提高村民收入及農村集體經濟實力;傳承村莊歷史文化遺存,培育村莊文明新風,提高村莊文化環境軟實力;最終實現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產業興旺、治理有效以及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1)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目標到 2035 年,東九村耕地保有量為 126.61 公頃,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1023、.87 公頃。保障永久基本農田非糧化以及耕地非農化,夯實糧食安全。(2)人居環境整治目標近期到 2025 年,東九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 100%,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率達 100%,生活污水處理率達 55%,村莊綠化覆蓋率達 30%;到 2035 年,東九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 100%,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率達 100%,生活污水處理率達 100%,村莊綠化覆蓋率達35%。(3)國土綜合整治目標到 2035 年,東九村土地整理全面完成,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整理及復墾工作全面完成,低效用地得到全面提升利用,國土開發利用更加高效、安全。(4)用地指標管控目標到 2035 年建設用4、地規模控制在 32.93 公頃內,村莊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 28.68 公頃內,規劃期內新增村莊建設用地 3.62 公頃。(5)社會經濟目標加快發展以小麥、玉米、糧油作物為主的現代高效農業,以循環經濟以及無廢鄉村4模式為特色農畜循環種養殖產業,同時以打造農商貿集散中心為目標,推動東九村農商貿融合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農民增收,力爭 2035 年人均收入在現狀基礎上有較大的提升,達到 35000 元左右。在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基礎上,建設成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四、空間結構規劃規劃構建“一帶、兩心、三片區”的空間發展結構。一帶:以村域核心道路為產村融合發展軸線兩心:以村民服務中心和游客服務5、中心組成的公共服務中心5三片區:農業種植區、設施農業發展區、農旅融合發展區。農業種植區:以傳統種植農業為主要發展方向,種植傳統糧食作物;設施農業區:以村內現狀設施農業為依托,推動村莊農牧業快速發展;農旅融合發展區:打造村莊富有生活氣息的隴東特色生態宜居樣板區。五、用地布局規劃立足東九村村莊發展需求,至規劃期末,規劃生態用地 91.04 公頃,占比 31.31%,規劃期內增加 1.98 公頃;規劃農業用地 140.74 144.30 公頃,占比 50.50%,規劃期內增加 1.63 公頃;規劃建設用地 39.95 公頃,占比 18.20%,規劃期內減少 3.52 公頃。6六、底線管控規劃(1)落6、實生態紅線根據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暫行)紅線范圍內實行最嚴格的管控措施,除必要的科學研究、保護活動外,需按相關法律、法規嚴格控制其它開發建設活動。確保生態紅線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根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成果,東九村無生態保護紅線范圍。7(2)落實耕地保護與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根據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東九村村域范圍內永久基本農田 102.87 公頃。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以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等,永久基本農田經依法劃定后,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改變或者占用。國家能源、交通、水利、軍事設施等重點建設項目選址確實無法避開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需要占用基本農田,涉及7、農用地轉用或者征用土地的,必須經國務院批準。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內建窯、建房、建墳、挖砂、采石、采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進行其他破壞永久基本農田的活動。永久基本農田不得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及農業設施建設用地。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嚴禁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植苗木、草皮等用于綠化裝飾以及其他破壞耕作層的植物;嚴禁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挖湖造景、建設綠化帶;嚴禁新增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建設畜禽養殖設施、水產養殖設施和破壞耕作層的種植業設施。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閑置、荒蕪永久基本農田。經國務院批準的重點建設項目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滿 1 年不使用8、而又可以耕種并收獲的,應當由原耕種該幅基本農田的集體或者個人恢復耕種,也可以由用地單位組織耕種;1 年以上未動工建設的,應當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繳納閑置費;連續 2 年未使用的,經國務院批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無償收回用地單位的土地使用權;該幅土地原為農民集體所有的,應當交由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恢復耕種,重新劃入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3)村莊建設用地邊界線東九村建設用地控制線范圍為 39.95 公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建設項目需要使用土地的,應當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和用途管制以及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要求,并嚴格執行建設用地標準,優先使用存量建設用地,9、提高建設用地使用效率。從事土地開發利用活動,應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減少土壤污染,并確保建設用地符合土壤環境質量要求。8七、產業布局規劃依托村域自然肌理及功能布局,規劃形成“一核、一軸、四片區”的總體布局結構。以東九村產業綜合服務示范核為核心,以村域核心道路白西路為農旅商貿融合示范軸線,串聯四大產業片區發展。根據村域自然環境、建設用地分布、對外交通狀況及現狀產業特點以及重點項目布局,將村域產業主要劃分為:東九村產業綜合服務示范核、東九村農旅商貿融合示范軸、特色文旅商貿發展示范區、傳統農業高效種植區、多元特色農畜種養殖示范區。1.東九村產業綜合服務示范核(1)片區發展思路9結合東九村村委及村委產10、業孵化園區,推動產業培訓、產業合作社、產業綜合服務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建設,致力于推動東九村產業綜合服務核心建設。(2)重點支撐項目創新產業孵化中心:推動產業培訓、規模化產業合作社建設、產業服務中心、產業創新中心、新型經營主體孵化等功能落位,引導村莊產業發展。2.東九村農旅商貿融合示范軸(1)片區發展思路結合東九村村域中部白西路核心主道路兩側,立足沿線人居風貌、特色文旅商貿產業、公共空間及節點設計等打造產村農商貿融合示范軸線,建設大秦鄉商貿文旅特色街,形成鄉村振興示范錦帶。(2)重點支撐項目特色民族商貿街:立足村莊核心主街民族鮮面店、拉面館、炒面館、果蔬超市、油坊、百貨店、糧食收購、面粉加工等,11、結合街道風貌整治,打造特色民族商貿街區,提升大秦炒面、牛肉面館、大秦蒸雞、特色民族飯店等具有大秦品牌特色餐飲商貿產業集聚發展,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商貿文旅一條街。3.特色文旅商貿發展示范區(1)片區發展思路結合白西路兩側核心居住及產業發展片區,建設農貿商業、畜禽交易,提升建設農貿市場、特色民族餐飲等項目,打造集商貿農貿集散、特色餐飲服務為一體的農文商旅綜合示范區。(2)重點支撐項目特色農貿中心:結合大秦鄉農貿市場,在基地東側,擴展農貿市場規模,聯動打造特色商貿中心,內部設置蔬菜區、水果區、干果區、日雜區、糧油區、活禽區、牛羊肉片區、服裝區、鞋帽區等,打造大秦規模化農商貿銷售集散中心。畜禽交易中心12、:結合片區南側,遠離人員聚居區,打造畜禽屠宰、交易基地,為農牧畜禽養殖提供畜禽屠宰交易空間。冷庫物流基地:特色農貿中心南側,建設冷庫物流集散基地,針對大秦鄉及周邊牛羊肉、果蔬、糧油等提供冷庫存儲、物流轉運等,為東九村莊產業發展提供物流發展條件。4.傳統農業高效種植區(1)片區發展思路結合東九村永久基本農田布局,打造傳統小麥、玉米、大豆以及油料作物種植區,10同時結合現代農業以及高效農業發展,推動片區玉米-大豆間作套種模式、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旱作農業模式等在種植片區運用,提高傳統農作區高效種植。穩步推進優質糧食生產,調整糧食品種結構,優化種植模式,實施高產創建、優質糧食作物引種、測土配方施肥、農13、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等示范推廣,積極推進飼用糧及蓄草生產,開展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示范推廣,提高糧食產業的外向度和經濟效益。鼓勵“玉米+大豆”間作套種模式,套種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長后期的株行間播種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種植方式,也叫套作、串種。對比單作它不僅能階段性地充分利用空間,更重要的是能延長后季作物的生長季節,提高復種指數,提高年總產量。間作套種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間作形成的作物復合群體可增加對陽光的截取與吸收,減少光能的浪費;同時,兩種作物間作還可產生互補作用,如寬窄行間作或帶狀間作中的高桿作物有一定的邊行優勢、豆科與禾本科間作有利于補充土壤氮元素的消耗等。但間作時不同作物之間也常存在著對陽光、14、水分、養分等的激烈競爭。因此對株型高矮不一、生育期長短稍有參差的作物進行合理搭配和在田間配置寬窄不等的種植行距,有助于提高間作效果。當前的趨勢是旱地、低產地、用人畜力耕作的田地及豆科、禾本科作物應用間作較多。結合間作套種種植特點及對作物的要求,鼓勵東九村農戶進行“玉米+大豆”套種模式,增加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土地產出。(2)重點支撐項目玉米-大豆高效農業種植示范基地:結合東九村永久基本農田分布,于東九村北側及南側平坦永久基本農田上進行玉米-大豆規模化種植示范,提高畝產面積,建設高效現代農業基地,成功后進行其他區域及其他村莊推廣發展。5.多元特色農畜種養殖示范區(1)片區發展思路結合東九村一般耕地15、園地、種植設施建設用地以及畜禽養殖設施建設用地,推動高原夏菜、設施蔬菜、小雜糧、胡麻、洋芋等特色種植,同時結合種植-有機飼料-養殖-有機肥料-種植循環發展模式,在集中養殖片區推廣生態農畜循環發展模式,依據市場需求打造多元特色農畜種植示范區。借鑒模式:循環農牧發展模式:農牧交錯區“無廢鄉村”產業發展模式。結合牛羊等養殖,推動農牧循環發展發展模式在東九村推廣,重點結合玉米種植,生產的玉米籽進行精飼料加工,玉米秸稈以及其他農作物秸稈,進行粉碎,加工成畜牧養殖粗飼料以及還田,增加土壤肥力,畜牧養殖產生的動物糞便,進行糞污沼氣池堆肥,11堆肥產生的沼氣集中進行養殖場補充清潔能源進行生產日用以及村民日用16、,產生的沼渣進行有機肥加工,有機肥再次還田,打造有機農作物及有機果蔬,實現農牧循環發展大循環+種養結合、能源化與肥料化兩個小循環,構建農牧交錯區“無廢鄉村”產業發展新模式。(2)重點支撐項目農牧循環養殖基地:結合東九村合作社-大戶-散戶養殖主體,推廣循環農牧發展模式,打造“無廢鄉村”,遠期引進農牧龍頭公司,統領村莊農牧循環基地建設。生態畜禽養殖基地:結合南側廢舊磚廠,復墾恢復為林地,在北側置換一塊較平坦林地,按照村莊養殖需求,打造生態畜禽養殖基地,豐富農村產業,增加農民收入。特色設施農業基地:結合片區內種植設施建設用地,整體布局提升設施果蔬基地建設,結合農貿市場,推動村莊設施農業規模化聯動發展17、12八、農宅設計(1)一層戶型設計圖13(2)二層農戶設計圖14九、歷史文化保護(1)歷史文化保護名錄類別序號名錄保護原則保護措施鄉土建筑1清真寺堅持整體保護、原地保護、自我保護及動態保護的原則,保護好歷史1、尊重民族特色及信仰,保護現狀清真寺建筑,保留民族建筑特色。15遺存的真實性。2、深入挖掘古寺文化、故事等。3、修護周圍及自身環境。4、增加文化活動渲染。文化遺產2泥塑堅持民俗文化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原則。結合東九村的民間藝人及村史館等進行非物質文化展示以及培訓3回族剪紙、馓子制作堅持文化遺址系統性、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原則。結合東九村的民間藝人及村史館等進行非物質文化展示以及培訓古樹名木4無無無18、九、近期建設項目近期重點建設項目包括綜合整治、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產業提升、居民點建設六大方面,其中綜合整治包宜耕未利用地開發、固溝保塬、建設用地復墾等,人居環境整治包括村莊綠化工程、沿街風貌提升、抗震房改造和新建小微公園,基礎設施包括村莊道路硬化,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包括新建停車場、新建老年活動中心,居民點建設包括新建居民點,產業提升包括新建農貿中心、冷庫物流中心、加油站、畜禽交易中心、生態畜禽養殖基地以及農副產品加工廠。1.近期綜合整治項目(1)宜耕未利用地開發東九村涉及宜耕未利用地開發共 0.58 公頃,主要為即可恢復的其他林地、其他草地整理為耕地,主要位于東九村白西路19、北側。于 2022-2023 年實施,政府投資。(2)建設用地復墾建設用地復墾規模為 0.47 公頃,位于村莊居民點西側及北側居民點邊緣地帶,于2022-2023 年實施,政府投資。2.近期人居環境提升(1)村莊綠化工程位于村莊核心道路兩側,主要以補種行道樹為主,補種 400 株,于 2022-2025 年建設,政府投資。(2)抗震房改造涉及東九村 63 戶抗震房改造,分散于居民點內部建筑,按規劃時序進行建設改造,政府投資。163.近期基礎設施提升(1)村莊道路硬化位于村莊居民點主要入戶道路硬化,約 2 公里,2022-2025 年實施,政府投資。4.近期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新建社會停車場:一社居20、民點集聚區,規模為 0.27 公頃,2022-2023 年實施,社會合資。5.居民點建設新建東九村居民點,位于二社居民集聚點,按分戶時序進行建設,社會合資。6.產業提升新建加油站:位于村莊南側入口,規模為 0.20 公頃,2022-2023 年實施,社會合資。新建畜禽交易市場:位于村莊安置點南側,規模為 1.69 公頃,2022-2025 年實施,社會合資。17十、道路交通規劃道路等級:規劃尊重現有路網結構,完善環式與盡端式相結合的一塊板路網形式。路網包括生活道路、生產道路,本次將生活道路分為三級:村莊干路、支路以及巷道。道路紅線寬度:本次規劃村莊干路紅線寬度 5-7m,村莊支路紅線寬度 3.21、5-5m,巷道為 2.5-3.5m。生產道路保持原有寬度,道路紅線寬度在 2m-4m 之間。村莊重要交通設施:停車場規劃:規劃結合中部廣場設置一處公共停車場。18十、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對標甘肅省村莊規劃編制導則(2022年5月)公服設施配套指標情況。公共服務設施可基本滿足村民需求,規劃進一步完善提升公服設施建設,豐富功能性和景觀性。1.政務服務設施現狀保留黨群服務中心,占地 0.14 公頃,位于村莊東側。保留現狀村務公開欄等設施。2.公共教育保留現狀幼兒園一處,與小學共建。保留現狀大秦鄉小學一處,占地 1.04 公頃。19保留現狀大秦鄉中學一處,占地 1.65 公頃。幼兒園、小學、中學均位于村莊22、西側,白西路沿線。3.醫療衛生保留大秦鄉現狀衛生院一處,占地面積 0.25 公頃。4.文化體育與黨群服務中心共建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增設村史館等文化空間,提供文化服務空間;現狀白西路南側,村委西側建設有一處廣場,進行提升改造,占地 0.16 公頃。新增建設小游園一處,位于村域西側,占地 0.13 公頃。5.社會服務設施新增一處老年人活動中心,位于村域西北側,占地 0.09 公頃。6.公共交通村莊入口處,設置一處公交站牌。在文化廣場處,新增設一處公共停車場,占地0.27 公頃。7.市政公用設施在村委處合并建設郵政代辦點以及快遞服務站,村內干路以及文化廣場及游園增設路燈。8.生活服務村莊便民超市主要沿白西路建設,鼓勵村民自行開設小賣部,方便村莊日常生活。與村委合并建設農村電商服務站,為村莊電商發展服務。9.公共安全兩村村委增設綜治中心及警務室,為村莊安全服務;兩村結合文化廣場、農田、小游園等空曠空間建設村莊防災避災場所。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