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車起重作業事故案例分析及安全操作培訓課件(46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51813
2023-09-18
46頁
848.04KB
1、起重作業安全,Sling SafetyCrane SafetySafe Rigging practice,今天我們將討論3個話題,Sling safety,一、吊具的主要類型1、鋼絲繩2、尼龍吊帶3、鋼絲網4、鏈條5、尼龍吊網6、吊環,Sling safety,二、吊具的檢查1、每次使用前都必須對吊具進行檢查;2、檢查吊具和相關構件是否有損壞;3、不能使用有損壞和失去效能的吊具;4、定期(每6個月)請專業人員對吊具進行全面的檢查。,Sling safety,三、吊具使用的一般安全規定(一)鋼絲繩的使用規則1、重物不能超過吊鋼絲繩所允許的額定負荷;2、鋼絲繩的標識要明顯清楚,而且必須是獨一無二的2、,并附上銘記牌,標簽或其它識別方法;SWL:安全工作負荷 經驗公式:SWL=直徑2/8,Sling safety,Sling safety,(一)鋼絲繩的使用規則(續)3、不要將吊鋼絲繩打結或其它方法改變原來的形狀;出現扭結要及時解直,切忌強行拉直,以免鋼絲折斷或變形。4、不準鋼絲繩與邊角銳棱接觸。主要原因是使鋼絲繩過度彎曲而變形,繩芯外露,各股受力不勻使強度大大降低。5、要將貨物綁好;,Sling safety,(一)鋼絲繩的使用規則(續)6、操作時注意手的安全,容易夾傷手;7、拉鋼絲繩的時候,容易刺傷手;8、不要使用有缺陷的鋼絲繩;9、不要在重物壓住下抽出或拔拽鋼絲繩;10、不使用冰凍的鋼3、絲繩及吊索,Sling safety,(二)鋼絲繩的儲存1、鋼絲繩應存放在干燥、通風良好的地方,防止雨水浸泡和受潮。置于架上,勿亂堆亂放,最好掛在墻上;2、不要將鋼絲繩暴露在水中、焊渣飛濺和有化學品的地方;,Sling safety,(二)鋼絲繩的儲存(續)3、鋼絲繩最好定期涂上繩油保存。用鋼絲繩油浸潤滑;涂鋼絲繩潤滑油;涂黃油;銹蝕的鋼絲繩容易折斷,因此要經常涂油。,Sling safety,(三)吊帶的使用吊帶必須標記必須是獨有的并標上制造商的標志安全工作載荷 制造日期(吊帶有有效期),Sling safety,吊帶在使用前要進行檢查,如出現下列情況應立即停止使用。酸,堿腐蝕;有熔化或結疤4、的現象;有孔,切口;大量的磨損;大量的坑洼,腐蝕;其它可能造成吊帶強度降低的可見到的損壞。,Crane Safety,一、吊車的起重能力1、吊車的起重能力應清楚地標識在吊車的醒目位置,一般在吊車的扒桿上;2、如果有2個提升系統,必須標明各個系統的起重能力;3、標識的大小以在甲板上能看清楚為準。,Crane Safety,二、吊車的檢查(一)日常檢查1、檢查操作系統2、檢查氣、液壓系統3、鋼絲繩是否有磨損、扭曲和變形。(二)定期檢查1、螺絲和銷子的固定情況2、剎車的情況等,Crane Safety,三、吊車易損件的檢查1、鋼絲繩斷絲損壞狀況:(有下列情況之一應報廢更換)(1)一個捻距內有10%絲5、破斷 捻距:任一條鋼絲繩股環軸線繞一周的軸向距離。如繩6X19=114絲,當斷絲數為12絲即應報廢更新;繩6X37=222絲,當斷絲數為22絲即應報廢更新。(2)一個捻距內一股中有5條斷絲(3)整條繩股斷裂應報廢,Crane Safety,鋼絲繩的磨損狀況:(有下列之一者應報廢更換)(1)表層鋼絲直徑磨損40%(2)繩徑磨損或縮小7%者(與直徑大小有關)腐蝕狀況(達到下列情況之一者報廢)(1)發現有變色者(2)發現繩表面起麻點(3)繩子的固定端有明顯腐蝕變形狀況(達到下列情況之一者報廢)(1)麻芯外露應報廢(2)局部外層鋼絲伸長呈籠型狀態應報廢,Crane Safety,三、吊車易損件的檢查26、吊鉤不得超負荷使用。吊鉤在使用前,應檢查吊鉤上標注的額定起重量,不得小于實際起重量。吊鉤在使用過程中,應經常檢查吊鉤的表面情況,保持光滑、無裂紋和無刻痕。,Crane Safety,2、吊鉤(續)掛吊索時要將吊索掛至吊鉤底部。如需將吊鉤直接鉤掛在構件的吊環中,不能硬別,以免使鉤身受側向力,產生扭曲變形。對于經常使用的吊鉤,每年要進行一次檢查。,Crane Safety,2、吊鉤(續)吊鉤的報廢標準磨損面達到10%鉤口開度增大15%扭轉角度過10度鉤身有裂紋任何部位有永久變形吊鉤缺陷不能補焊,Safe Rigging Practice,一般的操作規則只有受過培訓的、被指定的人才允許操作吊車;吊7、裝作業時,貨物的重量不能超過吊車的額定工作負荷;必須嚴格按照操作程序進行操作。,Safe Rigging Practice,一、起重指揮員的職責:根據具體的要求與起重機司機聯系。指揮應以信號為主;對講機為輔,一般情況下只能單人指揮。發出的指揮信號必須清晰,準確。多人捆綁吊掛同一物體時,指揮員必須做好呼喚應答,確認綁掛無誤后,方可發出指令工作。應配戴專業工作背心。,Safe Rigging Practice,一、起重指揮員的職責(續):了解工作起重機的性能。熟悉施工現場狀況,確保無事故隱患。確保索具吊具的正確選擇。對可能出現的事故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在發出吊鉤或物體下降信號時,應確保司索及其他人8、員離開。要注意自己的安全。,Safe Rigging Practice,Safe Rigging Practice,Safe Rigging Practice,一、起重指揮員的職責(續):在開始指揮起吊物體時,用微動信號指揮,待物體離開地面一段距離時,暫停起升,進行試吊,確保安全可靠后,方可用正常起升信號指揮物體上升。在雨,雪天氣作業時,應先進行試吊,檢驗制動器靈敏可靠后,方可進行正常的起吊作業.在高處指揮時,應嚴格遵守高處作業的安全要求。,Safe Rigging Practice,二、吊車司機的職責及其要求:(1)司機必須聽從指揮人員的指揮,當指揮信號不明時,司機應發出“重復”信號詢問,明9、確指揮意圖后,方可開車。(2)司機必須熟練掌握標準規定的通用手勢信號和有關的各種指揮信號,并與指揮人員密切配合。,Safe Rigging Practice,二、吊車司機的職責及其要求(續):(3)當指揮人員所發信號違反標準的規定時,司機有權拒絕執行(4)司機在開車前必須鳴鈴示警,必要時在吊運中也要鳴鈴,通知受負載威脅的地面人員撤離。(5)在吊運過程中,司機對任何人發出的“緊急停止”信號都應服從。,Safe Rigging Practice,三、司索人員的職責: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根據吊物的重量及其特點選好起重吊索及吊具并負責檢查其安全、完整性、確保安全。準確估計吊物重心位置。正確選擇吊點并負10、責吊掛,確保垂直起吊原則。起升吊物前應檢查連接點是否牢固可靠,必要時應在吊件與吊索的接觸處加保護墊。綁扎后之繩頭應處理好,防止在吊運中鉤掛其它設備。,Safe Rigging Practice,Safe Rigging Practice,三、司索人員的職責(續):禁止司索或其他人員站在吊物上一同起吊,嚴禁司索人員停留在吊重下。起吊重物時,司索人員與被吊物體保持安全距離。聽從指揮員的指揮,發現不安全情況時,及時報告指揮員或立即發出停止信號。,Safe Rigging Practice,四、吊裝及捆綁安全不同規則型鋼、鋼管等物不能相捆,防止起吊時的構件脫出。不同形狀物件亦不能同捆起吊。捆綁后為使其11、勒緊,不能用錘擊方法撞擊捆綁繩。,Safe Rigging Practice,四、吊裝及捆綁安全同規格管件捆綁后應按規定用繩夾鎖住后,略提升200300毫米后向下將其墩實,使捆繩抱緊管件后再正式吊裝。起吊前司索員應遠離吊物及吊具防止發生危險。,Safe Rigging Practice,四、吊裝及捆綁安全所有人員不要站在吊物與船壁之間,防止吊物游擺的擠傷。拴控制牽引繩時應拴在吊物上而不應拴在吊索具的尾端,且防止牽引繩與船欄桿纏繞。吊物降落必須墊好,防止壓住吊索,更不能用起重機或絞車硬性向外拉拽壓在重物下的繩索。,Safe Rigging Practice,四、吊裝及捆綁安全各種人員特別是司索人12、員必須遠離危險區防止被吊物、運物砸傷。鋼絲繩吊索長度要適當,分支繩夾角最好為60度,一般不超過90度。捆綁時不要用銷子式卸扣,最好用螺銷式卸扣。,起重作業案例分析,案例一 事故描述:當時平臺在進行下防噴器作業,當外籍甲板隊長用龍門吊把伸縮節吊起后往坡道行走時,一個吊鉤突然破斷,伸縮節(重26噸)砸在13 3/8”套管上部。起重設備安全工作雖然滿足要求(龍門吊安全工作負荷為30噸),起重作業案例分析,原因分析:(1)伸縮節重為26噸,龍門吊安全工作負荷為30噸(2個吊鉤,每鉤安全工作負荷是15噸),由于吊帶系在不正確部位,造成一吊鉤荷重超過17噸,這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2)由于該平臺剛進入中13、國海域作業,平臺隊伍(包括中外方人員)剛組建,人員不知道該伸縮管的提升點在何處。,起重作業案例分析,注:通常吊不規則的、不能確定重心的貨物時,我們都是采用試吊的方法。開始吊車先慢慢將貨物往上提,如果不平衡,就再放下重新找吊點,直至找到平衡點為止。,起重作業案例分析,案例二 事故描述:某平臺甲板班在卸船,當吊車司機正在把一個吊籃沿欄桿邊下放時,一個甲板工用手扶著靠有障礙物一側的鐵籃邊,由于平臺搖擺,鐵籃碰到障礙物,該甲板工左手小指被碰傷。,起重作業案例分析,原因分析:1、該甲板工站位不正確,手扶著有障礙物側的鐵籃一側。2、事后了解該甲板工雖然是老師傅,但缺少起吊作業方面的安全知識的培訓。,起重作14、業案例分析,案例三:事故描述:某平臺正在用導鏈將一個變壓器吊出左中樁腿十二層。當變壓器離開十二層2米多時,導鏈突然破斷(導鏈安全工作負荷為3噸,變壓器重量約1.5噸),變壓器落在樁腿十二層甲板。,起重作業案例分析,原因分析:1、當時沒有系統的定期對提升設備和屬具進行檢查及保養,導鏈管理混亂,導致好壞導鏈不分。2、公司當時沒有制定有關提升設備及屬具的檢驗制度。,起重作業案例分析,案例四 2002年2月23日15:00,NH218從南海二號運送電測人員和電測設備靠 文昌13-1油田導管架。電測人員上導管架后就各自做各自的準備工作。當時電測人員 沒有告訴甲板班人員及安全監督貨物的數量和重量。在吊完幾15、件小貨物后,安全監督 看到導管架空間狹小,若再吊小件貨物,電測拖撬就位就很困難,于是通知吊 車司機,用大鉤先將電測拖撬吊上導管架就位。由于導管架位置較高,視線有限,拖輪上的油管又剛好擋住了電測拖撬的電纜,但按慣例電測拖 撬設備吊上導管架,電纜與電測用拖撬是分別單獨起吊的。,起重作業案例分析,當安全監督問吊車司機該 貨物有幾噸,吊車司機回答約為78噸,安全監督就回答用加長鉤沒問題,于是 就掛上加長鉤(副鉤)掛在大鉤上(導管架吊車的大鉤和貨物上的小鉤不易掛鉤且容 易傷及掛鉤人員的手指,而加長鉤(副鉤)剛好能解決此問題),15:20分吊車司機劉將吊鉤放到拖輪上,水手掛上鉤,吊車慢慢起吊時,安全監督發16、現電測拖 撬上帶著電纜就立即制止并迅速向電測人員詢問重量,電測人員回答為12.5 噸。于是馬上用對講機通知吊車司機,趕快放下加長鉤,改用光鉤(大 鉤)直接起吊此設備,話還沒講完,一聲響,吊車扒桿抖得很厲害,吊車加長鉤鋼絲 繩從中間斷裂,電測拖撬在離NH218甲板大約1米處掉在甲板上。,起重作業案例分析,事故原因:1.其主要原因是違反安全操作所致。2.吊車司機在沒有詢問電測拖撬實際重量的情況下,只憑經驗起吊電測拖撬。3.安全監督在和電測人員確認電測拖撬的重量前,沒有及時制止吊車司機起吊電測拖撬。4.電測人員上導管架后未能及時告知甲板人員要吊貨物的數量與重量。5.甲板人員不及時了解貨物的重量且不合理使用吊具,加長鉤(副鉤)的安全負 荷為8噸(直徑為1英寸)。,起重作業案例分析,上面案例四那么多的原因分析,其實歸根到底就是沒有貨單,如果有貨單事故就不會發生。可見,貨單對起重作業是多么的重要。,謝謝大家,請批評指正!,